《司马相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司马相如-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马兄忠君忧国之心,让愚弟甚为钦佩。”枚皋发自内心地赞道。

    翌日,相如一并献上了《谏猎疏》和《哀秦二世赋》,武帝边看边皱眉。

    “其心可鉴,其情可嘉!”武帝看完,终于挥挥手,“去吧!很好,很好!”

    相如哭笑不得,就是这么两句话就打发了他,难道武帝真是不喜?

    好在武帝随后托所忠带来二十金作为重赏,让相如稍稍安心,说明武帝还是极为赏识这两篇赋作的,只是谏得有些直接了吧。

第155章 相如的家书()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

    精力充沛的刘彻终于开始独揽大权,并毫无余力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文治武功。

    武帝一只手以武力统天下。

    对西南恩威并重!八月,闽越击南越。南越使求汉援助,武帝命大行令王恢等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同时命唐蒙出使夜郎,招抚多同,多同的夜郎原处于闭塞的地理环境中,对中原不甚了解。问特使“汉孰与我大”?其实夜郎仅有汉一州之地那么大,可笑,故遂以“夜郎自大”比喻人狂妄自大。

    对北全面开战!次年秋,匈奴来请和亲,武帝大怒,但迫于朝内朝外形势,最终只得委曲求全,但也破天荒地仅以宗室女子嫁入。翌年,令五将军伏兵三十万于马邑击匈奴,自此与匈奴断绝和亲政策,全面拉开了与匈奴长达四十四年之久的残酷战争。

    武帝另一只手则搞起了有声有色的文治。

    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武帝遂令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不得仕,延请文学儒者数百人。

    既接受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之思想,又以神仙和方士至上的武帝在郊祀之礼上认为也要大一统,立乐府,采诗夜诵。

    于是,武帝亲切地拉着相如的手走进了未央宫偏殿,自己在上首坐下,命宫人搬来一个绣墩,让相如在对面坐下。

    “且看‘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衣,乘法驾……’这段,”武帝展开《上林赋》道,“言道选择吉日吃素禁欲,沐浴洁心,穿上皇袍,坐天子宝座,竖起华丽的旗帜,摇响玉饰的金铃,以《六经》为苑囿,在其中畅游,在仁义的途径上驰骋;把《春秋》当成蘩茂的园林阅览……”

    相如接口道:“到了这种时候,天下人大喜,就会向风顺从,随水消融一般接受统治;整个社会就会勃然兴起道德仁义,以致刑罚不需使用而搁置;天子就会恩德高过三皇,治绩超过五帝。”

    “好!”武帝比划道,“但一统江山容易,聚拢人心困难!朕要改制作乐!朕今任汝为诗赋都尉。汝可自挑几十人集体创作《郊祀歌》。”

    相如格外兴奋:“兴礼乐,施教化?”

    “嗯。朕提个要求!”

    相如点点头。

    “这乐府诗、曲要冲破传统的束缚,主流要强调诗歌的颂美功能。变以前的‘怨声多’而为‘颂声盛’,歌功颂德、润色鸿业,起到洽和天下的作用。这个度就由汝来把关吧!”

    “行!”相如毫不犹豫地道,“盛世赞歌,才能更好地起到教化之效!”

    武帝呷了一口茶道:“在创作的同时,还要采集‘赵代秦楚之讴’的种种民间歌赋,取其精华,成诗作曲诵之。”

    “皇上之意臣已领悟,臣谢皇上器重!”相如想到,既是歌,当然还要唱,便道,“请问皇上,臣等诗成后不知谁与谱曲?”

    “朕将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专此配曲。令其在曲调上予以革新,以新声代雅乐。”

    相如辞谢皇上后便即刻上任,精心挑选文学侍从数十人,全身心投入了《郊祀歌》的创作,以及奔赴各地进行乐府民歌的采风收集。

    蜀地不象长安,虽是初冬,却还带着绿意。

    特别是成都一带,青翠翠的竹林到处都是,加之各种常绿乔木,点缀着稠密的村闾和四郊收割后的田野,给人极为温馨和谐的感觉。

    但是这年初冬,却比往年要冷许多,早晨时常下一点薄薄的霜,就象姑娘家在脸上均匀地扑了一层淡淡的粉,淡得让你看不出来。

    而这次,相如的家书居然也比以往久得多。

    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象潮水一样肆无忌惮地在文君胸中回荡,简直叫人难以忍受。

    这思念,就象浮云思念山岫,就象溪流思念大河。

    思念有时候能叫人感到甜蜜,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难言的别离之苦。

    这种苦,竟让文君一不小心病倒在床了。

    “好象半年未收到家书了吧?”

    “不是啊姐姐,还不到三个月嘛。”

    “绝对不止吧?”

    “唉,你这不是自作自受吗?少爷叫你卖掉商铺,将家交与司七然后到京城去,可你硬说那样会拖少爷的后腿,这样拖着还不是自己来受罪!”琴心一边给文君喂药一边抱怨。

    见文君只顾哀叹,忙又变着法儿宽慰起来:“我昨晚梦见少爷来信了,还说封了他一个好大的官。马上就会高车驷马回乡,和我们团聚了。”

    “真的?”文君抬头问,眸子霎时亮得烫人,但随即又暗了下来,“梦毕竟是梦,不现实。”

    “那肯定是真的了!”琴心高兴地说,“小时候,我梦见妈妈给我添了新衣服,醒来一看,妈妈真的把新衣服放我床头了。离开临邛的前夕,我梦见少爷将我们接去了遥远的安汉,后来还不是成真了?”

    “哦,是真的。”文君略显疲倦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意,“你不会是梦见葛云了吧?”

    二人正取笑间,卓充捧着一个包袱进来道:“夫人,京城的信使到了。”

    “相如的家书!”文君的病一下全没了,精神奕奕,忙叫把包袱拿过来,急不可耐地拆开,“每次寄黄金回来干嘛,卓充,这黄金全打发给信使。”

    “这么多全部给信使呀?”琴心直咋舌。

    “嗯,只要有信就好了,谁稀罕这金子?”文君又对卓充道,“请信使先生在客厅等着,好茶侍候,我写好了回信再托与他带回。”

    “好!”

    卓充出去后,文君展开一长卷绢帛,喜道:“琴心呀,这次的信比哪次都长。”

    看着看着,文君兴奋得脸蛋通红,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大眼道:“琴心,你猜猜,相如告诉了我们什么好消息?”

    “关于葛云的?”

    “你就知道葛云?嘻嘻,不过还没看到一半,说不定葛云也有喜讯的。”文君迫不及待地道,“有印月的消息了!”

    “啊?印月!”琴心忙夺过绢帛一路看下去,越看越兴奋,“啊,是真的!原来印月被公孙弘收为义女后改名叫公孙印月了。可惜……”

    “可惜什么?”文君急道,欲来夺绢帛,琴心却舍不得,“姐姐,你身子还未好,乖乖地躺在床上,我说给你听嘛。”

    “那快说啊。”文君无奈。

    “少爷在信上说,公孙先生年轻时曾任过薛县的狱吏,后因犯罪被免职。当今皇上即位时他已年满六十,又以贤良的名分去应征,结果被任命为了博士。”

    “好啊,印月不必吃苦了!”

    “嗯,比少爷还先进京几个月哩。”

    “早进晚时,只要平安就好。”

    “公孙弘任博士的第三年,少爷一片好心,向皇上推荐他出使匈奴,归来后写的奏章却让皇上极为震怒。”琴心惋惜道,“皇上大骂公孙先生无能,又被免职。”

    “什么,被免职了?”文君惊道。

    “嗯,古语说,伴君如伴虎,真是这样啊!”

    “那,他不会影响到相如吧?还有,还有印月怎么样了?”

    “姐姐急什么嘛,只是免职,又没定罪。”琴心忙道,“后来,公孙弘便称病辞官,带着一家人回到淄川国赋闲。”

    “印月也去了淄川?”

    “嗯,少爷还说,这个公孙弘其实心眼极小,报复心很重。他离开京城时,对少爷似乎怀恨在心,说他被免职都是少爷害的也。”琴心恨恨地摇头,“世上居然还有这种以怨报德之小人,不知印月跟了他是祸还是福?”

    “公孙先生是印月的恩人和养父,不可无礼!”文君道,“这也不必担心,比如我爹爹如此待我,但毕竟是父女,谁的心里都疼的。”

    琴心低了头,便又边看边道:“少爷说,窦太后已经去世,皇上将丞相换作了田鼢,御史大夫换作了韩安国。少爷目前供职于乐府,主创《郊祀歌》,为汉朝实施礼乐教化。”

    “好啊,去写文章比伴皇上安全多了!”文君喜道,“而且写文章是相如所好,能在写文章中为国家作点贡献乃是他的最大愿望。”

    琴心激动地把绢帛捧近文君面前,指着道:“葛云从军立了大功,被任命为伍长啦!”

    “印月有了着落,葛云也出息了,相如也在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了。”文君抱着琴心的头喜极而泣,“太好了太好了!这日子太好了,老天对我们真是太好了!”

    琴心道:“少爷在信上说,他特别思念姐姐啊,说等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就接我们过去,一天都不分开了。少爷还说,他每当思念姐姐的时候,都要弹起那首《凤求凰》。”

    于是,文君似乎又听到了那首缠绵炽热的琴歌。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琴歌时而舒缓,时而急越,时而清脆,时而低回。那是相如在倾吐对自己的思念和深情啊!文君又想起了一路的相知相识相恋,以及中夜私奔之事,不知不觉眼中闪出了泪花。

第156章 再逢葛雪() 
相如这日打马来到茂陵采集民歌民谣,登上一处山岗,竟被远处的一座村庄吸引住了。

    一群不怕寒冷的儿童正在村庄前互相追逐,堆砌雪人。

    村边的小溪前,几位姑娘在凿冰取水。她们穿着红裙,挑着水桶,象翩翩的蝴蝶,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向村内飘去。

    走在最后的一位姑娘特别吸引眼球,那种文雅而又娉婷独特的走路方式,那似曾相识的身影,让相如的心怦然跳动。

    多么眼熟!啊,葛雪!多象葛雪!

    “如果葛雪还活着,我一定不再让她受苦了!”他心里这样想着,不由望着那消逝的背影出神……

    访过几个村庄一无所获,相如惆怅地打马沿小溪而回。

    忽然闻得前方隐隐约约传来悠扬的民谣声,立时欣喜若狂,细听,那甜美的歌声煞是动听。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相如不由听得呆了,这歌声动听而熟悉,这歌词优美而伤感,这曲调婉转而悠扬。

    大雪之后,茂陵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

    暖融融的阳光照耀在雪原上,就象照耀着一片银色的大海,波光万点,炫人眼目。

    茂陵人口杂居,果然有各类动听的民歌民谣。

    茂陵原名茂乡,此处山明水秀,地势高旷,林木茂盛,山脉环绕。

    武帝即位第二年开始在此修建陵寝,任司马谈为太史丞,督建茂陵,规划之宏大不亚于秦始皇的骊山陵!

    为了完成这一极为浩大的工程,武帝下令在茂陵东南营建茂陵县城,令众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几近三十万。每年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并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三千余人,营建茂陵。

    茂陵位于长安西北四十公里处,因各地移民杂居,当是天下民俗民风荟萃之处。

    相如打马循声而来,又见一位姑娘正在几株梅树间采梅,边摘边唱着。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

    览遨游,四海外……”

    这不就是刚才挑水走在最后的那位姑娘吗?农家打扮,穿着素朴,乌黑的云鬓,苗条的身材,左臂斜挎一只草篮。

    听得马蹄声,姑娘慢慢转过身来。

    相如心头一阵急速地跳动,一下惊得呆了。

    那容颜,那身姿,与葛雪何其相似!

    不过,比葛雪似乎更为丰满,更为动人。

    那姑娘水汪汪的眼中闪着诧异和惊喜的光芒,洁白的牙齿咬着朱唇,同样以激动的神情打量着相如。

    “先生,你是司马相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