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研经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92-研经言-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疾风及非时寒风,其来无渐,非关触冒,故云中。又以其彼来而我始冒之,故云中,又可 
云伤。又以此风起毫毛发腠理,入袭于卫而自汗,不能循经而传,故论文特起传经例于伤寒 
条后,而中风条不之及。欲知传经与否之义,但取《伤寒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及风则 
伤卫、寒则伤营数语绎之自明,勿为近世所惑也。 

卷三
秋伤于湿解
属性:凡论四气,当分二例。自春分至秋分皆为暑,自秋分至立春皆为寒。二气极偏,皆从风 
伤于 
人。经以暑配夏、寒配冬者,据其极偏之气,配以极偏之时也。春之温和,秋之凉和,本无 
所偏,介乎寒暑往来之间,而不可以寒暑言,故于春言风,以温非邪,风则为邪。又以此风 
不偏胜,故但言伤于风,不别言寒者,非谓风止于春伤人也。于秋言湿者,秋承中土之后, 
本气既无可言,即以中土之湿配之。秋谓秋分以前,若秋分后天气已寒,此时伤之,则从伤 
寒法。经意以四气分发四时,言自难齐,当以意逆实,当如伤寒例从秋分后皆为伤寒也。秋 
以土气为气者,正如草木黄落,以土色为色之比。近喻嘉言欲改“湿”字为燥,非是。不观 
《灵·九宫八风》又以湿配东乎,喻又将何以改之? 

卷三
《伤寒论》六经解一
属性:《伤寒》所列六经,与《素·热病论》不同。热病论根据气行之脉络言,故所着症,与《 
灵· 
经脉篇》义合。《伤寒论》根据邪入之次序言,故所着症,与《灵·经脉篇》义不合。经脉三 
阳经皆有头痛,阳明始有恶寒,而仲景乃皆入之太阳,更以胃实为正阳明;经脉嗜卧属足太 
阴 
,而仲景乃谓少阴病欲寐;经脉渴而欲饮,饥不能食,属足少阴,而仲景乃谓厥阴病消渴, 
饮不欲食,种种皆殊。惟少阳、太阴为近之,而亦有殊者∶经脉目KT KT 属足少阴,而仲景少 
阳目眩;经脉飧泄属足厥阴,而仲景三阴俱列。所以然者,经但以阴阳分表里两层,而以身 
之前后两侧分为三阴三阳,仲景不但分表里两层,且分表之表为太阳,表之里为少阳,里之 
表为太阴,里之里为少阴,里之至里为厥阴,其腑为阳明,义取递进,不取平按。故仅列热 
病论六经症于伤寒例,而不即引之以冠六经篇首,别自为说以着,其名同实异也。所以实异 
而名仍同者,以太阳等六者,乃古今纪阴阳者之大名,六元以纪天之六气,《难经》以纪岁 
之六节,《脉经》卷五扁鹊法以纪一日之六候、卷十手捡图以纪诊法之六部,经筋以纪筋, 
皮 
部以纪络,若经脉则以纪荣卫,而仲景因以纪表里,其义一也。欲穷《伤寒》六经症者,勿 
缠合《灵》、《素》以乱之。 

卷三
《伤寒论》六经解二
属性:《伤寒》一书,专明表里,以寒邪之入也,表里以次,故分六经以列其次之后先。寒病 
之呈 
也,表里恒兼,故又分六经六篇,以辨其兼之多少,于是属词比事,不得不起一例。其例纯 
表者入表部,兼里者亦入表部,必纯里者乃在里部。假如六经症具,必在太阳篇,以太阳为 
表之表也。太阳症罢,乃入阳明,阳明罢乃入少阳,少阳罢乃入太阴、入少阴、入厥阴,各 
取最外一层隶之,故于太阳着论最多,而厥阴独少。非略也,他经之兼太阳者,例不得入于 
他经,而厥阴之兼他经而已分入各部者,例不得入于厥阴,则第纪其经症及解时愈候而已。 
其自诸四逆以下,古另为一篇,《玉函》题曰平呕哕厥利脉症并治,成本误并之。或据成本 
而犹以为少,不得其故,乃曰此仲景未成之书也,否则曰此王叔和之所乱也。 

卷三
《伤寒论》六经解三
属性:余论《伤寒》六经为纪表里,屡矣。究何所证?曰∶证诸华佗。《千金》引其说云∶凡 
伤寒 
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是分六层以纪表里之次 
者由佗始。所云入胃,即阳明病胃家实也;在皮、在肤、在肌,即太阳及阳明经病也;在胸 
, 
即少阳及太阴病吐食不下也;在腹, 
即太阴腹满痛及 
少阴、厥阴病也。特措词有文质,分次有赢缩,以此不同耳!其纪表里之义则同,仲景既存 
《素问》六日六经之文于例,而又取华氏六日六层之义润饰之,而易其目以着篇,乃主药法 
而略针法之意。巢元方能知之,故《病源》存华说于总 
论,复次《素问》六日六经根据脉生病之文于 
后,与仲景若合符节,是又得一证矣。夫又奚疑? 

卷三
《伤寒论》六经解四
属性:前论分次有缩,又有一证,盖六经虽六,核之止四。华佗一日、二日、三日在肤皮肌 
,仲 
景以太阳统之;四日在胸,以少阳统之;六日在胃,以阳明统之;五日在腹,仲景分为太阴 
、少阴、厥阴三经。是华佗、仲景虽各分为六,恰各合为四耳!故仲景着各经欲解是,太阳 
巳午未,阳明申酉戌,少阳寅卯辰,三阴则以亥子丑三时前后,兼一时而错互之,其实于十 
二时中,止得三时焉。与《灵·卫气行》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二刻少阳,三刻阳明,四 
刻阴分大同。阴分即三阴之分也。阴阳赢缩之义,殆本此乎。又仲景书中三阳中风,皆各有 
证,独至三阴,则太阴有四肢烦疼一证,而少阴、厥阴皆止言脉不言证,明太阴篇一言可赅 
二经,故二经篇从省也。由中风推伤寒,则太阴篇首所谓腹满吐食者,恐亦赅二经言。第兼 
欲寐为少阴,兼渴热疼饥为厥阴,皆当以满吐为本,不然仅仅欲寐,岂足定为伤寒少阴病乎 
?且少阴篇详言吐利腹痛,若以阳明、少阳篇不详太阳证例之,不大相径庭乎?且三阳篇详言 
传经,又言并病合病之证,独于三阴则从略,而无太阴与少阴并病合病、太阴与厥阴并病合 
病之证,更无三阴合病、二阴并病之证,岂不昭然乎哉! 

卷三
阳明病胃家实解
属性:邪之中人,各有法度。在躯则风中皮腠,湿流关节,寒伤筋骨,热伤血脉;在脏则风伤 
肝, 
湿伤肾,寒伤肺,热伤心。二者皆以类从。若邪之不以类从者,则必其表里相传者也。大法 
在躯者以六经传,至七日愈;在脏者以五脏传,至六日愈。六经为阳,五脏为阴也。其表里 
互传,不在此例。故仲景书于恶寒则以发热无热起,例于太阳篇,而于通书中,则本华佗六 
日六层之说,而文之以六经之名,殆混经脏而横斜截之,自成一家言。故至阳明篇,独以胃 
家实为正,而姑存阳明外证以备义,其篇中冠以“阳明病”三字者,皆指胃家实,与《素》 
、 
《灵》所称阳明为行身前之脉者不同。所以然者,药法与针法异也。读仲景书,勿执他经 
以 
疑此论,亦勿执此论以疑他经可已。经于他篇之首,各举病名,独“胃家实”三字浑含之者 
,以见胃象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其部既广,不可单称一二故也,细读之自知。《千金》作 
胃家寒者,“寒”即“塞”字之误,与“实”同义。《金匮》黄胆阴被其寒,《千金》亦作 
塞,可证。奈何有见一“寒”字之异,从而为之辞者! 

卷三
肠覃解
属性:《灵·水胀篇》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 
,恶 
气乃起,息肉内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子,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 
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泉案∶肠覃既生息肉,则有形矣。但覃乃延长 
之义,于病状何取?当为蕈之省文。《韵》、《篇》并云∶蕈,之荏反,地上菌也。病之蕈 
名者,盖取肠外息肉生如蕈状,后世咽菌、阴菌等名准此。读当寻上声,不当如字读。古蕈 
、蕈二字多相通,故五经文本云诗葛,覃字亦作蕈。但彼蕈仍当训延,而此蕈则当训菌。二 
字之诂虽异,二字之通则同。此类甚多,不可不正。 

卷三
蛊解
属性:《灵·热病》男子如蛊,女子如 ,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杨注《太素》以为男女 
相悦 
之病。女惑男为蛊,男惑女为 。泉案∶杨说盖据《左传》而对参得之,于名义最合。今为 
引申之。蛊者,坏也。《素·生气通天》注谓煎厥由房劳来,而至耳目溃溃乎若坏都,正以 
女惑男而坏也。 者,阻也。《史记·仓公传》韩女欲男子不可得,病寒热,月不下,正以 
男惑女而阻也。曰煎厥,曰寒热,则身必发热,故经列于热病。此热必发于肾,肾热则侮脾 
,故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肾中之热既淫于脾,则必脾肾同治,故下文云刺涌泉及跗上 
。经文莫着于此,由刺法推药法,其方可知。《千金》无比山药丸可以治蛊,《本事方》抑 
阴煎可以治 。若更中于虚邪,必皆致羸瘦、咳嗽、沉默、 ,为风虚劳、传尸劳等症, 
当各随宜治之矣。或据《玉篇》 ,骄也。《广韵》 , 也。而通 于狙,释为诈病亦得 
。盖此症变幻,不的知所苦,朝凉即如平人,暮热辄至大剧,有似诈也。然以狙虚拟其神, 
不若以阻实征诸病。《千金》直作“阻”字,阻者,经阻。 

卷三
邪解
属性:杨注《太素》,概释“邪”字为虚邪,最合经旨。经谓风雨寒暑,不能独伤人,必因于 
天之 
虚邪,与其人虚,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于此知外来之病,无不挟有虚邪,故两经动辄言邪 
,此“邪”字对太一之正风言也。《难经》始目一切病患之气为邪,如心邪、肝邪等脏腑之 
邪,及饮食之邪云云,不必皆是虚邪,殆以“邪”字对人身之正气言也。仲景因之有大邪、 
小邪、清邪、浊邪、谷饪之邪诸称,皆用《难经》而引申。其云邪哭者,又将虚邪之气,名 
虚邪之病,是以“邪”字对他病之正状言也。《巢源》因之而有五邪之名,《千金》、《外 
台》又皆衍为惊邪之名,皆由《金匮》而引申。《千金》又有邪思泄痢症,则又以“邪”字 
对心术之正用言也。大抵名称随时而改,读者通其意勿泥其文,否则必执今疑古,而谓古方 
不可治今病矣。 

卷三
邪哭解
属性:《金匮》五脏风寒篇有“邪哭”二字,自来注家皆谓非哭之正状,如有声无泪,或哭而 
不悲 
之比。是以邪为反正泛称也。然于本文血气少之原不协。惟巢氏《病源》中风门,有惊、邪 
、狂、癫四症相类,而皆冠之以风。是古固有以一“邪”字为病名者,巢氏必本经说。邪哭 
云者,谓得邪病而哭,《病源》所谓邪之为状,悲喜无度是也。义本直截,无俟深求。且其 
病原于风,则于“血气少”三字允协。风胜则燥,理固然矣。考古之邪,即今之痴。凡《外 
台》、《千金》治风邪诸方,皆可治痴。昧者以癫为痴,而别于痫。癫、痴强合,癫、痫强 
分,皆于古训相背。详泉所撰《金匮方论注》及《证原》中。 

卷三
酸削解
属性:《金匮》劳篇,男子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 
酸削 
不能行。泉案∶酸削当为酸消,谓酸嘶消沮也。髓藏于头,而会绝骨。绝骨穴在胫外廉,故 
脑髓少者,则头痛而胫不能行。其至春夏剧者,以春气病在头故也。《周礼·疾医》春时有 
首疾。郑注∶ 酸削也;首疾,头疾也。彼削亦当作消,所以叠 也。《说文》 ,酸 
,头痛也。《周礼》曰∶春时有 首疾。此与郑同义。郑注是分释“ 首疾”三字之义,非 
分三字为二症名。《说文》“酸 头痛也”五字句,是浑括其状。贾疏头痛之外,别有酸削 
之疾云云,盖误会郑意。《蜀都赋》味蠲疠 。注∶ ,头痛也。是误会许意。余目验春温 
症及春月伤风而病头痛者,无不胫酸。《周礼》“ 首疾”三字,真善状病态者。许、郑由 
头言之,仲景由胫言之,各以其次为异耳! 

卷三
下利解
属性:古书多言下利。下即泄字;利言其快,加 旁即为痢字。下利与吐利文同,吐利为快吐 
,则 
下利即为快泄已。两经或称其甚者为洞泄,又为肠 。王注谓肠门开辟,知本作辟,读为辟 
,其病即下利也。所云肠 下白沫,即今之白积;肠 下脓血,即今之红白积;肠 下血 
,即今之赤痢、肠红等。近世分下为泄泻,利为痢疾,于是今之痢,异于古之利矣。岂知今 
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难经》与余四泄同称泄,是古之下,赅今之痢。仲景 
书亦止加“下重”二字以别之,不另立一名。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皆不脱“下”字 
,存古义也。徐氏《轨范》泛指肠 为肠红,而以《难经》五泄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