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接近权力巅峰的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接近权力巅峰的女人-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灭我名王兮虏我使歌,我欲走兮无骆驼。    
    呜呼,黄河以北奈若何!呜呼,北斗以南奈若何!”这是准噶尔部的一名善弹筝笳的老乐工被俘后,在康熙皇帝所举行的庆功宴上演唱的一首悲壮凄凉的歌,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噶尔丹率领的准噶尔部在占领漠北喀尔喀三部后试图向南扩张、饮马黄河的狂妄之心,也反映出在昭莫多之战重创下噶尔丹精锐丧尽、处于穷途末路的可悲境地。    
    噶尔丹在天山以北的故地已经被他兄长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所占有,进退失据。    
    由于噶尔丹拒绝康熙的招抚,费扬古在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二月又参加了第三次对噶尔丹的战争,但双方还未来得及交战,噶尔丹就在这一年闰三月十三日一命呜呼。    
    费扬古因在平定噶尔丹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被封为一等公爵。    
    自第一次在乌兰布通交战到噶尔丹兵败身亡,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费扬古驻扎在归化,由于他能约束布众、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当第三次讨伐噶尔丹的战事结束后,他奉命调离,当他从该城开拔时,归化的商人、百姓纷纷给他送行,不久为他修祠立像,以纪念他在抗击噶尔丹、戍边卫民及绥靖地方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功绩。    
    以至清政府在任命下一任驻归化将军时,竟然任命了一个与他同名的人,但此费扬古是预亲王多铎的小儿子,这一任命足以反映出:出自董鄂氏的费扬古,在蒙、汉百姓中所享有的崇高声誉。    
    安息在孝陵地宫中的孝献端敬皇后的灵魂,应该感到欣慰了……


康熙德妃乌雅氏德妃其人

    乌雅氏隶满洲正黄旗,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    
    并非出自名门望族的乌雅氏,比康熙小6岁,在康熙早期的后妃中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个。    
    因她能恪守宫中的礼节得到太皇太后、孝惠皇太后的器重,也赢得康熙的瞩目。    
    康熙十七年乌雅氏因生育皇四子胤在一年后得到德嫔的封号,而在康熙二十年又因生育六阿哥胤祚而被晋封为德妃。    
    德妃子嗣甚旺,在11年的时间(康熙十七年——二十七年)生育了三位阿哥、三位格格,虽然其中有一位阿哥、两位格格夭折,但毕竟有两位阿哥、一位格格长大成人,比起一连生五个儿子都早殇的荣妃马佳氏,德妃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了。    
    而且乌雅氏是那种从无奢望的女人,珍惜已经得到的是她的天性,面对年复一年、平淡无奇的嫔妃生活她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乌雅氏在后宫的最高封号就是“妃”,比她入宫晚的佟佳氏刚入宫就被册立为贵妃,从一开始就比乌雅氏的地位高,而当贵妃佟佳氏在康熙二十八年病重后,康熙又册封佟佳氏为皇后。    
    乌雅氏很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虽然佟氏是汉人,但自己不能和佟氏比。    
    佟氏的姑姑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且不说孝康章皇后的父亲佟图赖为清王朝捐躯,皇后的弟弟佟国纲、佟国维均在朝中居高官。    
    为了提高外祖父一家的地位,康熙特意把佟图赖一支赐满姓佟佳、并把他们从汉军镶蓝旗抬入满洲镶黄旗,皇后家族旗、赐满姓从佟氏开始。    
    这些当然是出生在普通满洲之家的乌雅氏,无法望及的。    
    皇后佟氏是康熙册立的第三个皇后。    
    在此之前康熙曾册立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为皇后,钮祜禄氏同孝诚皇后一起进宫,立为贵妃,到康熙十六年八月被册立为皇后,但第二位皇后在翌年二月去世,连头带尾也就当了半年皇后,此即孝昭皇后。    
    至于皇后佟氏,在册立后第二天就去世了,此即孝懿皇后。    
    康熙所册立的三位皇后,一个比一个命短,也许鉴于三位皇后都短命而亡,此后康熙再也没册立过皇后。    
    虽然自康熙二十八年德妃就协助处理后宫事务,而且需要她做的也都一丝不苟地做了,但对于贵妃一类的册封她似乎从来就没动过念头,其实孝懿皇后的妹妹就享有贵妃的名分……平和的心态使得乌雅氏在宫中度过了30多年的平静生活,直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发生在围场的一起重大事件——康熙废太子,乌雅氏从此再也不得安宁了……


康熙德妃乌雅氏太子被废

    实际上,德妃乌雅氏早就隐约感到皇帝对皇太子不满的情绪一直在增长。    
    她第一次感到皇帝对太子失望是在18年前——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期间,皇帝因热证(也就是发烧)病倒在军前,皇太子胤和三弟胤祉立即从京城赶往行在探望父亲。    
    两个十几岁的不懂医道的少年,并不清楚热证的特点就是面色发红,因而他们在见到康熙后,把病态当作健康,不仅没有表现出忧虑,反而为父亲的气色感到欣慰。    
    身体发热、烦躁不安的康熙,竟然认为胤“绝无全中爱君父之念”,盛怒之下把两个儿子轰回北京。    
    虽然德妃了解太子、皇三子并非不关心父皇的健康,实在是他们不了解热证的特点,可她没有力量改变皇帝的看法,除非太皇太后还健在……而到了康熙第二次、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期间,别说德妃就连朝廷中许多官员都意识到帝对皇储的不满已经公开化。    
    康熙在亲征之前特令科道官员“实心尽职”,“自皇太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有所贪虐不法并交相比附,侵轧党援,理应纠举之事,务必大破情面,据实指参,毋得畏惧权要,瞻徇容忍”,显然这是在给皇太子敲警钟。    
    然而康熙还未回到京城,“有关太子昵比匪人”、喜怒无常、沉溺酒色、服用奢华、征索无度、多行不法的传言就已经传到了行在。    
    别看德妃就在皇宫,就连她也说不清上述传言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夸张的,有多少是以讹传讹的……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皇帝对太子愈发失望了。    
    经过30几年的教育,仍然未能培养出满意的皇储,看得出康熙对于训储不得其道是相当沮丧的。    
    德妃不曾料到太子的叔外公——也就是孝诚皇后的叔叔索额图也被卷了进来,当讨论皇太子服装颜色、所用仪仗规格时,索额图竟然提出“俱用黄色”、仪制俱同皇帝一样的建议,这让康熙老大不快,以至康熙在二十三年(1684年)罢免了索额图的所有职务。    
    此后不久,由于俄罗斯支持的哥萨克骑兵对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的抢掠以及噶尔丹向东的扩张,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局势紧张,为了切断俄罗斯同噶尔丹的联盟,康熙决定同俄罗斯进行边界谈判。    
    于是,赋闲几年的索额图被起用,索额图不仅是在尼布楚同俄国进行谈判的负责人,而且经过激烈的斗争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以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部边界。    
    既有效地保护了满族的发祥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同噶尔丹的联盟。    
    此后在抗击噶尔丹的战争中,索额图一直负责转运粮饷。    
    然而在平定噶尔丹后,索额图被再次革职,而且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被判处“幽禁”……在德妃看来“幽禁”索额图,实际就是废太子的一个先兆。    
    令德妃惊诧的是:胤之死竟然成为废太子的导火线。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皇十八子——不满八岁的胤第一次跟随康熙到围场行猎,连日的辛劳以及水土不服使得十八子在围场突然病倒,而且几天后去世。    
    虽然康熙以前多次经受丧子的打击,但那时他还年轻,或比较年轻,而当胤去世时康熙已经是55岁,晚年丧子的确是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此时的太子,不仅未能体会到父皇的伤感,反而有些躲过灾星的窃喜。    
    太子清晰地记得在这一年元旦祭祀“堂子”时,父皇说心中有种不祥之兆,“若有一事将发生”,弄得胤一直惴惴不安。    
    而该年四月当潜逃在外的朱三太子被抓获后,如释重负的胤对康熙言道:“父皇之言验矣”,不料康熙依然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尚恐未尽如此也”。    
    究竟将发生什么事,康熙说不清,太子也猜不出。    
    因而当胤去世后,太子自然同“若有一事将发生”联系起来,在胤看来能以十八弟年幼的生命换取天下太平,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而胤又是一个不善于掩饰自己情绪的人,一旦他把胤之死同康熙的预感联系起来,就不可能对幼弟的夭折装出非常悲痛的样子,这些又当然逃不出康熙的眼睛!对手尚且如此,一旦君临天下,还能指望胤能爱民如子,视民如伤!康熙对胤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最让德妃感到困惑的是,太子在围场期间曾“窥视”皇帝的“起居动作”,太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知道太子如此失策,必然有迫不得已之处。    
    从元旦以来就被不祥预感纠缠着的太子迫切渴望了解父皇的意向,当茫然不知所措的胤独自在夜色中漫步、当他看到帐篷中露出的一丝亮光、当他就像扑火的飞蛾一步步靠近发出亮光的裂缝、当他屏住呼吸向里面窥视时,映入眼帘的却是父皇直视过来的冷酷目光……在老年丧子的刺激下,酝酿在康熙心中的不满、失望等急剧发酵,愤怒的情绪终于冲破理智的防线,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清晨,皇帝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向从猎的诸王大臣、文武官员宣布废太子的谕令,胤在当了33年的皇储后被废,而且是欲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德妃不禁想到胤的生母——那位为了儿子而失去生命的孝诚皇后。


康熙德妃乌雅氏太子生母

    对于废太子胤的母亲——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德妃的印象本来已经相当模糊了,逝去快40年的往事,又一点一点地出现在脑海中……孝诚皇后赫舍里氏比康熙年长一岁,在康熙四年九月初八(1665年10月16日)这位“满洲下人”之女被册封为皇后,皇后给康熙的第一份厚礼,就是她的叔父索额图在康熙八年五月十六协助皇帝一举清除鳌拜集团,而皇帝对皇后的回报就是让她成为了母亲,他们之间第一个儿子承祜降生了。    
    伴随着康熙真正实现亲政,连接皇帝与皇后之间的纽带逐渐松弛了下来,皇后赫舍里氏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自幼受到祖父教诲、颇通经史的赫舍里氏自然知道皇后桂冠的代价,一个女人一旦被封为皇后就必须把真挚之情埋在心底,把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全都用礼制来约束。    
    在龙凤姻缘中居主导地位的永远是龙,所谓龙凤呈祥,就是要求皇后在缔结婚姻之始就要面对一大群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子表现出宽容,即使皇帝另有所恋,也要从“广圣嗣”的角度予以接纳,以独守孤灯、恪守妇道来母仪天下。    
    更何况,她的祖先原本是哈达部的,被清朝开国皇帝收编,能赢得皇后的桂冠,已经是格外地受到垂爱了。    
    皇后的名分、皇子的降生都成为孤寂宫廷生活的精神支撑,但一场疾病竟然夺去了承祜的生命。    
    失子之痛已经令赫舍里氏肝肠寸断,可她还要为康熙所经受的打击而牵肠挂肚。    
    虽然荣妃马佳氏一连生育了五个儿子,惠妃那拉氏生了承庆,但这六个阿哥先后都夭折了。    
    承祜是宫里的独苗,不仅是康熙与皇后的命根子,也是所有后妃的希望,这个给后宫带来欢乐的小阿哥还不到四岁也撇下所有的亲人走了……时间也许能够平复心灵的创伤,当胤降生后,其生母惠妃那拉氏的喜悦自不必说,身为嫡母的赫舍里氏也如释重负。    
    她虽然很喜欢孩子,却再也不想生育了,那惟一一次的生育已经给她留下极其恐怖的回忆,差点就要了她的命,更令她不堪回首的则是失子之痛……作为皇后,把任何一位妃嫔的孩子视为己出是母仪天下的美德,赫舍里氏非常满足嫡母身份带来的欢乐……并不想生育的赫舍里氏在21岁时再次怀孕,虽然她很害怕生育,但为了皇帝也必须把肚子里的孩子养好。    
    已经20岁的康熙只有一个儿子,从“广圣嗣”的角度她也义不容辞,更何况由于受汉族嫡庶之别的影响,康熙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嫡子来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清王朝自开国以来,还没有一位皇帝是以嫡子身份即位的,康熙的祖父太宗文皇帝、父亲世祖章皇帝都不是嫡出,康熙本人也是庶出,因而康熙特别盼望自己的皇后能生个嫡皇子,以承继大统。    
    为了满足皇帝对嫡子期盼,赫舍里氏责无旁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