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16足尖上的莎士比亚(下)-欧建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40416足尖上的莎士比亚(下)-欧建平-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欧建平:1956年5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导师及课程教师、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1998年获文化部授予的“优秀专家”称号,2002年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长年在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以及各大普通院校从事《中外舞蹈史论》、《舞蹈美学及鉴赏》、《舞蹈创作方法》、《舞蹈作品分析》等课程的系统教学。 

  内容简介: 

  莎士比亚,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芭蕾舞是怎么表现《罗米欧与朱丽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在话剧和芭蕾舞中各是怎么表现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唱着,无论是话剧舞台还是芭蕾舞台,不同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传承的不只是一则经典爱情故事,更是莎士比亚批判残酷黑暗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禁锢的至高无上的人文情怀。《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中,莎士比亚妙语连珠的文字语言优势不翼而飞,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观众的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利弊、得失又是什么?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芭蕾舞是怎么巧妙地表现哈姆雷特复仇、奥赛罗杀妻的情节的? 

  4月15日、16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节目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建平精彩讲述《足尖上的莎士比亚》,敬请关注。 

  (全文) 

  如果我们想到莎士比亚,我们闭上眼睛,我们会想到他的妙语连珠的台词,我给大家摘选了一些,他的话剧式的电影中有些精彩绝伦的一些对白,莎士比亚的原作。那么,像这样一种文字语言、口头语言的东西,一下变成哑巴了,芭蕾舞剧大家知道,芭蕾舞剧不能说话,这种台词或者哪怕是潜台词的东西,变成无声的语言时,what to do?怎么办?这个东西;希望大家在我们一边看的过程中,大家替我来琢磨琢磨,我们一块儿来分析一下。我这个第三部分,说到底是把莎士比亚这样文字语言的名作搬上非文字的芭蕾舞台之后,看看得和失到底谁多谁少。这应该说一直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的舞蹈研究家,包括我自己,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比较多的,有两种意见:一个就认为是好事,当然是好事。你看一看芭蕾舞剧的这些宝库中,有12部莎士比亚的题材,都搬上了芭蕾舞台,因为整个的芭蕾舞剧流传至今的,实际上并不多,我们算一算从古到今,从早期芭蕾至今,五百年了。一部芭蕾史,上下五百年,五百年的历史中,真正到二十世纪之前,传承到今天的,实际上并不多就只有十几部,可其这十几部中,有好多部是根据莎士比亚题材改编的芭蕾舞剧。尤其到了二十世纪,版本就更多了,所以,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你不能视而不见。 

  首先,它的利和得是什么?利弊、得失之间,咱们先讲它积极的方面,利和得是哪方面?就是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成芭蕾舞剧,首先它使得芭蕾舞剧在原来大量幼稚,甚至可笑的这种童话的、虚幻的、神话的题材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尘世间的、人性的心理题材,增加了、丰富了、深刻了芭蕾舞剧,而且使得芭蕾舞剧的题材,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内涵,而且给了芭蕾舞剧一个完整的戏剧构架。莎翁的三十七部戏剧都是戏剧、话剧,都有一个完整的戏剧构架,从而极大地充实了芭蕾舞剧的骨架和血肉,在整体上推动了芭蕾舞剧的成熟和发展,这是第一。从它的舞剧本身的,它整个自身的规律来讲,给它输了血、给它吃了钙片,用今天的话来讲,充实了它、强大了它,这是第一。第二,应该说充分利用了莎士比亚这个戏剧家喻户晓、世界知名度,有效地提高了芭蕾舞剧的上座率,这是第二点。第三条,而且使莎翁戏剧又获得另外一个范畴的观众。过去看话剧就是看话剧,但是现在,常常可以把话剧的观众,带到芭蕾舞剧的观众中来,既丰富了话剧观众的审美视野,也丰富、扩大了芭蕾舞剧的观众。第四,使得文字语言同非文字语言在同一类的戏剧名作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和戏剧这两个舞台和两类观众的审美视野和想像空间。 

  第五,我特别地认为,就是好,把莎翁戏剧变成芭蕾舞剧就是好,好是什么呢?你不是说文字语言和非文字语言有矛盾吗?恰恰是莎翁的戏剧,特别是他的悲剧中,充满了一种反抗的激情,而拿着激情大舞特舞,正好是舞蹈的擅长,我们说,芭蕾舞剧尤其是“长于抒情,短于叙事”,你让它去讲故事可以,但讲情节是比较拙的,可是要用它来抒情,抒发人的激情的时候,它是最高妙的东西。看片子的时候,看大家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有的时候,我们会做对比,拿一段台词来,接下来对应着看,看芭蕾舞剧是怎么跳的。你会发现什么?一切文字在动作面前变得干巴巴的,甚至是多余的了,有这种感觉,甚至是让你很不舒服的。我们说一个拥抱,这么一个动作中,千言万语包含了,你搂在一块儿的时候,你再不停地说,你觉得简直是,That’s not ture,你觉得这种感觉是不真实的,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搂搂抱抱之间,俩人耳语就够了,然后再哇哇说,我们有时候觉得那种对白,觉得一切文字语言它是多余的,动作语言是第一性的。所以,赞成把莎士比亚题材变成舞剧的这些专家们就认为那是特别好,为什么?他说悲剧中的那种东西,充满了反抗的激情,因此,特别适合跳,你不就是跳情吗?那我就跳这个激情,有这样一种意见。但是在弊和失的方面呢?有的专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最棒的是什么?就是妙语连珠的那种文字语言,可是一旦到了芭蕾舞剧中,不翼而飞了。好好的芭蕾舞演员也是人,可是他成了哑巴,他说不了话了,那么,话剧观众很多带着原有欣赏模式去期待的人,一定会大失所望,他等着台词呢,他没词了,一会儿我们看点很滑稽、很好玩的东西。比如说最重要的《阳台双人舞》,那是罗密欧、朱丽叶一见钟情之后,第一次单独的幽会,这个在话剧中非常好玩的是,两个人一直是没有body contact,没有身体的接触,隔着距离,为什么?古典美学,“距离即美”,你不能body contact,虽然西方中,可能没有像我们中国孔孟之道里面那样,特别明确地告诉你,叫“男女授受不亲”,但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因为历史发展的阶段,当时都是封建阶段,它也是有讲究的,所以,两个男女如果还没有明媒正娶之前,就有身体的接触,那是不道德的,所以,他不可以这样,一直是两个人对台词,我说那个对台词,那么老远,那么大的声音,那不让朱丽叶的全家人都听到了,因为我们观众都听见了嘛,这没有合理性。可是在芭蕾舞中间,一下子,两个人就搂起来了,然后开始云山雾罩,Everything is understood;一切都解决了,高潮一下子冲了出来,俩人就开始跳了,都来不及眉来眼去,都解决了。我们说进戏,戏的速度一下就到位了,然后达到高点之后,激情达到高点之后,你开始跳舞吧,就完了,痛快淋漓这种感觉。那么,在这个方面被取而代之的是文字语言表现的那种支离破碎的情节。不过,很多话剧观众看了芭蕾舞剧都很失望,里面那些妙语连珠的语言没有了,那些复杂的纠纠葛葛、剪不断理还乱的那些人际之间的矛盾都没了,那么简单,一下就解决了,我看什么呀?觉得没什么可看了,所以,他们觉得这绝对是陷入了泥潭。舞蹈是拙于叙事的嘛,恰恰你表现莎翁的戏剧就是叙事的,非常大的篇幅在叙事,所以,他认为是非常不当的,应该说是不当之举,完全不应该去触摸莎士比亚,芭蕾舞剧好好跳自己的舞,选自己的题材,不要拿经典的语言文字的这种作品去一试身手,必败无疑,有这样一种看法,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我们叫《难点透视》,《难点透视》是什么呢?我希望接下来,我们在看片子的过程中,我请大家和我一起看,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莎翁戏剧中的文字语言的优势怎么样,在我精选的这些芭蕾舞剧片段中,巧妙而准确地转换成了芭蕾舞剧中的非文字语言的优势,而不是相反。那么总的来讲,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就是用一种方法来概括,一句话来概括,它实际上是二十世纪以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就是对舞剧原来的文学题材做一种蒸馏、提炼、过滤。最后把把情节浓缩成一种感情,或者说把复杂的情节情绪化,这样就可以让舞蹈去大舞特舞,而不是非常细致入微、琐碎地去交代情节,因为交代不清楚。你还不能说话,所以,一句话,就是把情节情绪化。这种状态为什么要去提炼呢?因为把这样一段的情节,怎么用一种情绪,因为搞复杂了说不清,为什么说不清呢?因为他不能说话。二十世纪有位芭蕾大师,俄罗斯人,叫乔治·巴兰钦,美籍俄罗斯人,他一语破底,他说他不爱搞舞剧,他大量的是交响芭蕾,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就完了,他说,就表现人际关系来讲的话,舞蹈是非常无力的,他有句名言,叫做“芭蕾交代不了岳母”,岳母mother…in…law,一个男孩和一个老太太在一块儿,你怎么知道就是岳母的关系,如果不用节目单,不用文字交代的话,你不用文字来交代的话,你根本说不清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是他妈呀?为什么她不是他邻居家的老太太,一定就是岳母呢?稍微转一个弯就说不清。好了,美国现代舞还有一位现代舞大师,叫保罗·泰勒,他说得更直接,“别说什么岳母了,就连父子你也说不清,父女也说不清”,一男一女或者两个男的,一老一少,不等于就是父子,你凭什么说他是父子?这就是说,舞蹈是无声的语言,或者是非文字语言的东西,在交代人际关系中,实际上是非常无力的。在我们中间的一个,这是谁呀?Who’s he,my father;my dad; 或者说daddy;dad,一句话,或者我们说“爸”,一个字就能表现的,你在舞蹈上也许累得吐血,你也说不清,因为它语言的种类不一样,所以,这种东西我们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我们来看后面的东西,然后看看我说的对还是不对。 

  最后第五个部分就是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说了半天,这个讲座尤其是我们的舞蹈讲座,一定要大家看见东西,然后才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可能这是我们这个讲座最重要的一点。接下来看的是《奥赛罗》。《奥赛罗》这部千古悲剧,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应该说是悲剧感召力是最强的,这个情节大家也是肯定非常熟悉的,讲的是摩尔人的首领叫奥赛罗,他因为听了他的随从叫伊阿古的奸计,然后误杀了自己的妻子;伊阿古说拿了一条白手绢,说这就是她送给他的,因为剧情中好像就是说她送给他的,跟他有染,结果一怒之下,奥赛罗就把他的妻子苔丝德蒙娜杀掉了。那么回过头来,伊阿古的妻子爱米莉娅,受良心的谴责,最后一定要把这个事实真相大白,最后,奥赛罗在明白真相之后,悔恨交加,只有自刎一条出路,是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个故事。有很多版本,现在给大家看的这个版本是最新的一个版本,是美国一个现代编导家拉·柳波维奇,他给美国的旧金山芭蕾舞团排的一出现代的芭蕾舞剧,中间就做了一些巧妙的处理。 

  大家特别注意,在话剧舞台上,而且在其他的芭蕾舞剧舞台上,这个摩尔人,他是一种非常彪悍的,而且是充满力量,带着男人权威,杀一儆百,不可一世的那种状态。所以,他老拿刀子的,那么在舞台上;如果你老拿刀子捅来捅去那种感觉,给人鲜血淋淋的,吓人的感觉,不美,不雅。那么,在这个舞剧中,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处理,就是男性对女人的这种处理,他去杀苔丝德蒙娜的时候,如果也拿个刀子就捅去,会让人觉得太残忍了。我们作为男观众来讲,我们看得有点令人发指的感觉,那么,他这里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环节,刚才交代给大家的,就是伊阿古拿给奥赛罗作为凭证,作为苔丝狄蒙娜不忠凭证的那条白手绢,用白手绢去达到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