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如《我的呻吟更 

形低微》、《我的爱情多青春》等。 

     勃拉姆斯热爱民歌,并注意记录整理。他晚年完成的七册《德意志民歌 

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一位 

杰出代表。 

      (3)德国晚期的浪漫主义 

     19世纪末,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德国也出现了几位重要的作曲家,如 

施特劳斯、普菲茨纳、雷格尔等,最为著名的是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1864—1949年)的创作受瓦格纳、李斯特等人的影响,大多 

遵循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和手法,尤以配器效果丰富、乐队规模宏大著称。早 

期创作以交响诗为主,1900年以后,创作转向歌剧,在艺术手法上继承发展 

瓦格纳的乐剧,但风格、技法却有独创性。对于他的歌剧,很难概括其特点, 

因为几乎每一部歌剧都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明显带 

有瓦格纳的特点。《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两部歌剧均以强烈的曲调、 

和声表现和交响戏剧性的乐队处理著称。《玫瑰骑士》则回复至传统的、平 

易近人的风格,富有抒情性与诙谐性。根据美国诗人王尔德的诗剧《莎乐美》 

而谱成的同名歌剧,使施特劳斯赢得了世界声誉。 

     此外,他还作有管弦乐曲《阿尔卑斯山交响曲》、《日本祝典音乐》, 

为23件弦乐器写作的弦乐队曲 《变形》。施特劳斯在歌曲创作上,强调朗 

诵性、戏剧性以及歌声与伴奏的高度融合,尤重伴奏的表现作用。晚年创作 

的《春天》、《九月》、《沉眠》、《晚霞》就是四首管弦乐队伴奏的著名 

歌曲。 

     音乐界普遍认为,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以来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其乐风和技法标志着19世纪末晚期浪漫主义向20世纪新音乐的过渡,对后 

世有深远的影响。 



                                5。美国音乐 



      (1)独立探索美国化音乐的艾夫斯 

     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音乐生活更趋活跃。比如大都会歌剧院和波士顿交 

响乐团等,都是十九世纪80年代建立的。音乐艺术发展也很快,出现了一 

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作曲家。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独创性。因为美国长 


… Page 13…

期以来,专业音乐掌握在欧洲人手里,演出的作品大多是欧洲人写的,即使 

是美国人写的,也是模仿欧洲风格,特别是德国音乐对美国的影响极大。很 

多美国音乐家的经历几乎千篇一律,他们都去过德国,在那里的音乐学院进 

修高级课程。 

     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取得国际声望的作曲家麦克道尔 (1861—1908年) 

在创作上虽然开始具有了美国风味和特点,但其作品还是以十九世纪德国浪 

漫主义音乐语言为基础的。 

     当时,美国音乐界很多人都认识到,应该摆脱欧洲音乐的控制,但是怎 

样摆脱,美国音乐应该是一种什么风格,谁也说不清楚。曾任纽约音乐学院 

院长的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提出过一个建议,即把美国印地安人和黑人音乐 

运用到创作中去。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作曲家有吉尔伯特(1868—1928)和 

法韦尔 (1877—1952)等,但是,独立探索美国化的音乐语言的最杰出的作 

曲家是艾夫斯。 

     艾夫斯(1874—1954年)的父亲是铜管乐队队长、音乐教师,并且对新 

奇的音响结合有异常的兴趣和对实验有独特的能力。艾夫斯5岁时,就在父 

亲的指导下学习各种乐器,父亲还鼓励他在钢琴上进行不协和音的试验。艾 

夫斯在世时,他的大部分作品没有得到演出,死后作品才受到重视。 

     1939年,在他65岁时,1901至1915年写的钢琴曲《康科德奏鸣曲》 

才得以演出。1947年,他的一首约20年前创作的《第三交响曲》演出,并 

获得了普利策奖。他在世的时候,其作品很少有人演奏。有人认为,他连起 

码的作曲法都不懂,甚至认为他神经有问题。然而对普及音乐教育、发展美 

国现代音乐事业作出贡献的作曲家科普兰却是这样评价艾夫斯的,他说:“他 

既不缺乏天才,也不缺乏能力、专业和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品质。他所欠缺的 

最无法想象、最悲剧性的东西是观众”。艾夫斯的音乐创作突出的特点是不 

受传统作曲技法的束缚,他大量引用美国传统音响(比如,美国赞美歌、学 

生歌曲以及拉格泰姆等各种流行曲调),从而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在 

西方现代音乐史上,艾夫斯比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等许多作曲家更早地使 

用某些现代音乐手法进行新音乐的实验,所以,有评论家认为,艾夫斯的有 

些作品是一个美国人写得最伟大的作品。 

      (2)美国的群众歌曲 

     美国的群众也经历了由借用、翻译、模仿欧洲各国歌曲到逐渐发掘和发 

展本国不同民族音乐因素来创造自己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歌曲形式的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在美国工人群众中流传着一些 

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歌曲,如《约翰·亨利》、《乔·希尔》、《全世界的 

工人觉醒起来》、《好时光慢慢就会来到》等,在美国人民中得到普遍传唱, 

这也是美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6。芬兰音乐的骄傲西贝柳斯 


… Page 14…

     在中世纪,芬兰专业音乐文化主要在教堂中发展,所以,合唱是芬兰宗 

教音乐的最主要形式。到了18世纪后半叶,建立了乐队、音乐社团和音乐 

图书馆。19世纪在许多城市修建了剧院,组织了一些规模不大的管弦乐队。 

19世纪下半叶又成立了许多业余合唱团。 

     芬兰最早的专业作曲家是图林德贝格和克鲁塞尔。19世纪下半叶,对芬 

兰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是韦盖柳斯和卡雅·斯。然而芬兰历史上最伟 

大的音乐家,对整个北欧、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音乐家则是西贝柳 

斯。 

     西贝柳斯(1865—1957年)出生于芬兰的中南部小城镇海门林纳。西贝 

柳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爱好。9岁开始学习钢琴,而且表现 

出了即兴演奏的天赋。中学时代,西贝柳斯已显示出了很好的音乐才能,而 

对家人让他学习法律却不感兴趣。他在马丁·魏格柳斯门下学习了几年作曲 

之后,便终于放弃了法律,开始了他的专业音乐生涯。1889年,他以两部颇 

受好评的室内乐作品《A大调弦乐三重奏》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获得了 

一笔奖学金。 

     1892年,西贝柳斯完成了一部五个乐章70分钟长的独唱、男声合唱与 

乐队的交响曲《库勒伏》,加上稍后完成的管弦乐组曲《卡莱利亚》和交响 

诗《四首传奇曲》,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西贝柳斯在芬兰音乐界的领袖地位和 

芬兰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风格。1902年交响诗《芬兰颂》的诞生,使西贝柳斯 

成为举世公认的音乐大师,同时标志着芬兰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而且西贝柳斯亦成为芬兰人民的骄傲。西贝柳斯音乐作品的产量是非 

常丰硕的,而且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紧张、果断、独特的性格,这恐怕是西 

贝柳斯所独有的,也是他被世界注目的一个主要原因。 



                            7。中国的音乐发展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 

崭新的时期,即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当时多数音乐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护蔡 

元培提出的“以美音代宗教”的号召和把为“人生的艺术”这一口号作为自 

己进行音乐实践的出发点。当时曾风靡于整个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音乐,在 

中国却没有得到什么反响。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文化界掀起了一场探求新 

思想新知识的热潮,中小学校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和学校音乐教育日益发展和 

不断提高的形势,迫切要求建立专业的音乐文化事业,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大 

批具有一定专业音乐水平的人才。因此,从1919年起,在北京、上海等地 

纷纷建立起各种新的音乐社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中华美音会”以及后来的“北京爱美乐社”和“国乐改进社”等。这些社 


… Page 15…

团的活动主要是组织有关中西音乐的学习;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活动;进行有 

关西方音乐理论的介绍和翻译以及对传统音乐的整理和研究,同时,还进行 

和组织音乐创作活动。在这些音乐社团的基础上,又逐步建立起我国最早的 

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如1920年建立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 

和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音乐科 (1922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1922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以及后来北京成立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 

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音乐系和上海艺术大学的音乐系等。1927年在上海 

又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比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这些音乐教育机构主要都是参照欧美的音乐教育体 

制,以传播西洋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1)萧友梅和赵元任的创作活动 

     总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现代专业音乐艺术全 

面建立起来了。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在“五四”运动以后也有了真正的发展, 

尤以萧友梅和赵元任的创作影响最大。 

     萧友梅(1884—1940年)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 

赴日学习教育和钢琴;1912年赴德就学于莱比锡音乐学院。1920年回国后, 

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 

乐科任教,并负责有关音乐教学的行政领导工作。1927年到上海,在蔡元培 

的支持下筹建国立音乐学院,并一直担任领导,直至逝世。 

     萧友梅为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 

精力,他认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历代向无真正音乐 

教育机关之设立”。为此,他力主学习西洋音乐发展的经验,并具体着手创 

建专业音乐院校,还直接参予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为了专业音乐教育和 

普通音乐教育的需要,他还十分关心音乐教材的建设,编写了《初级中学乐 

理教科书》 (6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3册)、《风琴教科书》、 

 《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以及《中 

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复兴国乐我见》等论著,对当时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都曾起了一定的 

积极作用。 

     萧友梅也是中国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他的歌曲同学堂乐歌 

的显著不同是已经开始了真正的创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选曲填词阶段。这 

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它说明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已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阶 

段。 

     萧友梅创作了90多首歌曲和一些钢琴曲、大提琴曲、弦乐四重奏等。 

他于1920年创作《卿云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首以民族历史题材而写 

的大型钢琴曲。他的音乐创作给当时的音乐界带来深刻的影响。 

     赵元任 (1892—1982年)字宜仲,江苏武进人。他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 Page 16…

又是作曲家。他一共写了约百首歌曲、一首合唱曲和一些钢琴小品等。他在 

音乐创作上比别的音乐家更多、更深地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能够在民族风 

格上进行探求,他在《新歌诗集》的“自序”中,曾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 

见解。他认为,一个民族的音乐除了存在与世界音乐相同的一些特点外,必 

须有它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