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投入的则是生产建设兵团。 1969年3月以后,双方沿边界地区部署的军队数量显然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公开报道的冲突事件却明显减少了。这表明双方心照不宣或明确同意了1969年10月8日中方提出的建议:在共同划定确切的边界线以前,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停止向争议地区派遣军队。③在进一步研究谈判的各个阶段以前,我们先简单考察一下伴随谈判而来的一系列事件的总趋势。北京协议的达成、双方军事力量的集结和边界谈判的开始,导致了边界地区的沉寂。双方似乎都不希望时常与对方交战,虽然偶尔也发动一些有预谋的袭击以探测对方的抵抗能力。每一方都指控另一方的这种行动——苏联人指责中国人在离中蒙边界仅数米远的地方进行军事演习,中国人则指责俄国飞机常常侵入中国领空数公里——但双方的反应都不激烈。双方都同意不报道可能会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消息。例如,据传1974年在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但却未见报道。同年11月,莫斯科和北京都否认西方关于中蒙边界发生了五次战斗的报道。① 30 页;第4524 期 (1969 年10 月27  日),第27 页;《人民日报》,1969 年10 月21  日;《北京周报》 第43 期 (1969 年10 月25  日),第4 — 5 页。 ① 《纽约时报》,1969 年9 月19 日;1970 年11 月19 日;1972 年12 月11 日;《明报》,1970 年1 月19 日;《新时代》第36 期 (1973 年),第19 页 (指责中国在中蒙边界举行了151 次“军事演习”,蓄意进 入蒙古境内15 至20 公里不等,开枪射击牛羊群,肆意辱骂边防战士,散发小册子等宣传品),《共青团 真理报》,1972 年1 月12 日(见《苏联动态》);《洛杉矶时报》,1972 年12 月11 日;《苏联动态》, 1972 年12 月12 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2 年9 月19 日;《土库曼火花报》,1974 年2 月15 日(见《苏联动态》,1974 年2 月15 日,《苏联分析家》,1974 年11 月28  日,第2 页 (刊登了一位前苏 联公民对中蒙边界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战斗的描述。双方均未公开承认这次死伤人数很多的战斗);《每日 电讯报》,1974 年12 月17 日(见《苏联动态》,1974 年12 月17 日;戴维·弗洛伊德报道说11 月份在 中蒙边界发生了五次冲突,但中苏两国政府均予以否认,见《中国动态》,1974 年12 月19;《苏联动态》, 1974 年12 月19 日,尤睦佳·泽登巴尔(蒙古共产党领导人):“超越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远东问题》,第4 期 (1974 年),第6—29 页。他在文章中宣称,“成群的中国士兵超过边界,砍伐树 木,在森林中纵火,还把感染上严重传染病的牛群赶到蒙古境内”。《远东经济评论》(1974 年1 月28 日,第18—19 页)详细报道了1970 年 6 月2  日、1971 年5 月26  日和1973 年4 月20  日中国侵犯中蒙边 界的事件。 ②  1969 年 3 月珍宝岛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组建了新的生产建设兵团(特别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成员 均是原来城市里的红卫兵。 ③ 这项“建议”只是重申了前5 个月中中国政府在几份照会中所持的立场,与苏联的建议实际上没有差别。 中国后来又提出,两国军队均先从边界线附近后撤一定的距离,欲以此作为达成协议的先决条件。 ① 《每日电讯报》,1974 年12 月17 日;《真理报》,1974 年12 月20  日;路透社和法新社消息,1974 年12 月17 日,(见《中国动态》,1972 年12 月18 日);塔斯社消息,1974 年12 月19 日(见《苏联动 态》, 1974 年12 月9  日)。还发生了一些与边界紧张局势有关的特殊事件:1974年,驻北京的两名②苏联外交官以间谍罪被逮捕并驱逐出境;一架苏联直升机及机组人员被中国扣留,俄国人声称该机是在执行医疗救护任务时迷失航向并耗尽了燃料;①夏季枯水期,苏联禁止中国船只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在伯力附近的通江(苏②                                          ③联称卡扎凯维切瓦水道)航行;海南附近发生的一次海运事故; 双方在签订年度航运协定方面动作迟缓甚至无所作为等。
  更广泛些说,双方都在本国境内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增加人口,投资扩建基础设施,强化少数民族对中央的忠诚,从核心地区向边疆地区派遣大批主要民族的居民(中国尤其如此)。苏联政府给愿意到边界附近定居的人发放额外津贴以资鼓励。苏联开始修筑贝加尔湖至黑龙江的铁路,在界河中以前无人居住 (或偶尔有人居住)的岛上建立集体农庄,千方百计证明争议地区历来居住着目前属于苏联的民族,还把许多边界城镇的名字改得更斯拉夫化。④苏联人显然还怀有把新疆变成蒙古那样的缓冲国的强烈野心。一直有报道说苏联当局组织了一个本身拥有军事力量的“自由土耳其斯坦运动”(应为“东土耳其斯坦运动”——译者),其成员均是1962年伊犁骚乱时逃离新疆的人。该运动以阿拉木图为基地,由久经考验的原维吾尔族领导人祖农·太 ② 新华社消息, 1974 年1 月19 日,见《苏联动态》, 1974 年1 月23  日;《纽约时报》,1974 年1 月 20,21,24  日;新华社消息,见《中国动态》,1974 年1 月23  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4 年1 月 25  日;新华社消息,见《中国动态》,1974 年1 月25  日;《经济学家》,1974 年1 月26  日,第43 页。 中国人声称他们“捕获”了在北京城外的一座桥下向一名中国人提供间谍器材的两名苏联外交官。那个中 国人坦白罪行后,中国即驱逐了那两名苏联外交官。苏联方面接着也驱逐了一名驻莫斯科的中国外交官。 中国指责苏联在远东进行大规模的间谍活动,参阅《阿特拉斯世界报刊评论》,1975 年2 月,第15—20 页 (转载了《远东经济评论》上的一篇文章)。 ① 苏联直升机于3 月14 日降落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中国领土上,《真理报》,1974 年3 月21  日 (见《当 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 年4 月17 日,第3 页)。中国人把该直升机放置在新疆的 哈巴河县(《北京周 报》,1974 年3 月29  日,第5 页),指责俄国机组人员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此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 交涉。苏方力求直升机和三名机组人员安全获释,而中方则利用此事大事宣传,把它当作迫使苏联停止此 类活动的手段。当中国人威胁说要审讯机组人员并把他们押往全国各地示众时,苏联曾呼吁国际红十字会 进行调解,参阅 《纽约时报》,3 月20、23、28 和29  日;5 月3、6、9  日;《苏联动态》(刊登了大量苏 联方面的消息),3 月29  日,C1; 4 月5  日,C1…2;4 月29  日,C1—2;4 月30  日,C1…2;5 月3  日, C1…2;5 月6  日,C1;5 月7  日,C6…7;5 月13 日,C1…10;5 月16 日,C5…6;5 月23  日,C1…2;6 月10 日,C1…2;6 月24  日,C1;6 月28  日,C1…2;8 月8  日,C1-4;11 月4  日,C3…4;《中国动态》, 6 月24  日,A4 ;《中国大陆报刊概览》,1974 年4 月1 — 4 日,第65—66 页;《经济学家》,1974 年6 月 22  日,第27—28 页;《每日电讯报》,1974 年6 月26  日。 ② 《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 年6 月12 日,第4 页)转载了5 月24  日《真理报》的消息。 ③ 新华社消息, 1971 年4 月18 日(见《中国动态》,4 月19 日,A1 )。据新华社报道, 1971 年3 月31 日,苏联摩托艇“欧内斯特·台儿曼”号撞沉了一艘中国渔船,造成了11 人死亡11 人受伤的严重海难事 故。中国人说那艘苏联船没有积极搭救30 名幸存者。俄国人则称 (3 月31  日塔斯社消息),那艘中国渔 船在行驶中没有开灯。 ④ 《纽约时报》, 1970 年1 月 28  日, 2 月2  日,8 月3  日; 1973 年3 月8  日、 25  日,8 月5  日;1975 年4 月4  日;新华社消息,1973 年3 月6  日。①也夫将军领导,在70年代初达到了高潮。后来,苏联对该运动的支持大为减少,因为中国政府派大批原来的红卫兵到新疆,使汉族居民的数量猛增到②了500多万(新疆总人口近1000万人)。 俄国人指责中国强行同化边境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地区(据说在内蒙古平息了一次暴动)的少数民族。中国还把15万余名原来的红卫兵送到黑龙江省扩充生产建设兵团,并开始大规模的考古活动以证明边境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③第一阶段,1969—1970年举行秘密会谈是双方议定的恢复谈判的条件之一。因此,人们除知道那些明显的事实谈判未达成协议,未取得进展外,看不到有关谈判进程的任何官方资料。不过,根据大部分来自中国方面非官方的消息、笔者与参加谈判或与谈判有密切关系的人的谈话记录、新闻报道以及苏中两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动向,我们还是可以比较清楚地勾勒出谈判进程的轮廓。例如,1969年9月以后,中国领导人显然不顾内部的反对,很快做出了回到谈判桌④边的决定。后来,随着林彪和毛泽东之间矛盾斗争的曝光,国内的反对来自何方就清楚了。此外,谈判开始尚不到一个月,北京就向外界透露谈判陷入了僵局。11月6日,中共控制的香港《大公报》称,“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苏联人未接受中国的“原则”(特别是未撤出“有争议的地区”)。文章说,苏联方面试图扩大会谈的范围,把全面和解和“其他目标”包括进来,而且在陈述其主张时“仗势压人”。文章还说,如果俄国人①停止这项妨碍谈判的活动,双方是有可能达成一项协议的。最后一点无异于承认,在边界地区的军事力量和战略力量大体平衡以前,中国不可能与苏联签订边界条约。由于苏联一直保持着军事优势,此后15年中两国未达成协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人的打算是,保持苏联人对谈判的兴趣,让谈判持续下去,或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让莫斯科发现谈判无所进展,从而找到中断谈判和发动军事进攻的借口。不过,在谈判仍在进行的同时,中国领导人并不打算改变对苏联领导集团及其各项政策进行宣传攻势的总路线。因此,中国人是在走钢丝。
  莫斯科可能随时中断谈判,而北京为了保持对内政策的一致性和发展势头,只能继续对俄国人进行口诛笔伐。中国代表团显然得到了毛的指示,既不同意莫斯科的建议,也不在诸多的“原则”问题上让步。所以,中国人只能就 ① 祖农·太也夫,曾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民族军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译者 ② 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马可·波罗会承认毛的新疆”,《纽约时报杂志》,1969 年11 月 23  日;《纽 约时报》,1970 年3 月3  日,7 月5  日,8 月16 日;《远东经济评论》,1971 年1  月16 日,第46—47 页;《纽约时报》, 1973 年8 月5  日;1974 年1 月3  日;塔尼亚·雅克:“东土耳其斯坦还是‘新疆’?”,《自由电台研究》,1975 年3 月7  日。 ③  《纽约时报》,1973 年 11 月 8  日;《苏联动态》,1974 年6 月18 日,C1—2;《远东经济评论》,1971 年1 月16 日,第47 页;1974 年4 月8  日,第5 页;《中国动态》,1975 年3 月 19  日,E5-6。 ④ 《纽约时报》,1960 年10 月12 日。 ① 这篇文章的译文见《中国动态》,1969 年11 月6  日。其他分析,见《纽约时报》,11 月6  日和20  日;《洛杉矶时报》,11 月7  日;《远东经济评论》,1969 年11 月13 日,第334 页;《华盛顿邮报》,1969 年11 月21  日。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做些努力。其一是军事平衡问题,但这需要时间,特别是在解放军卷入了行政管理事务和已显端倪的毛、林冲突的情况下。其二是努力缓和与美国的冲突,特别是在台湾问题、越南战争、外交承认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等问题上的冲突。其三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第三世界国家的反苏联盟,或者至少阻止莫斯科组成这样的一个反华联盟。北京试图在维持谈判进行的同时,在上述问题上都取得进展。我们只有记住这一点,才能理解1969年以来在谈判中发生的许多事情。
  中国人没有停止、甚至没有减少对苏联的口诛笔伐。而且,1969年 10月20日以后的一个月中,他们还多次直接抨击了苏联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