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散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卓散文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出不对的事,似乎也完全出于自然,使人不忍深责她。正因为她的这种单
纯,她才爱上了雷维克。她感觉得到与她所遇到的那些花花公子比起来,雷
维克是不同得多的人。她对雷维克的真实的爱是她破损的心中的一线生机,
一片光辉。至于雷维克,他的思想修养和人格修养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虽然
那当然也带着资产阶级的烙印。由于他的遭遇,他愤世嫉俗,而这种态度对
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多少是一副防腐剂。他在无可执著中执著于爱情,在
对于爱的抗拒中体验着爱的激动。雷维克不仅与琼恩所遇到的那些花花公子
不同,而且与她本人也很不同吧。如果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他们会渐渐地
彼此厌倦的,除非雷维克能使琼恩提高一步,或者是琼恩拖累得雷维克下降
一步。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将是另一个悲剧,一个平凡得多的悲剧。而现
在,雷维克虽然失去了她,却得到了她的真正的爱。他将感到孤独,但有着
爱的回忆。这对于他可能更幸福一些吧。
恋爱与复仇,这是雷维克在这一段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现在,他的情
人和他的敌人都在他身边死去了。
面对着雷维克看,他是勇敢而坚强的:他忍受和承担了多少东西!在
最危险、艰难的情况下,他也并没有垂下头来,没有灰心丧气。但是,站在
高处看,他又是孤独而无力的,他没有找到可以照亮他的人生道路的理想,
他没有找到可以充实、丰富他的生活内容的事业,他远离真正的战斗集体。
他只能带着一种深刻的颓唐甚至绝望的心情,得过且过而又愤世嫉俗地活
着。偶然地、两个人几乎同时撞进他的生活中来,搅乱了他的心。一个人带
来爱的欢欣和苦恼,一个人激起了他复仇的渴望。他的生活似乎充实了起来。
但是,这是因为不幸才显得美丽的爱情,这是看来果敢却显得虚弱的复仇。
善良、正直、勇敢的人受到迫害,这是可悲的。在受到迫害以后,找
不到自己的道路,只是依靠个人的奋斗和反抗,愤世嫉俗、得过且过地活着,
这是更可悲的。
但恋爱与复仇至少搅动了他,使他热烈的内心从外表的冷漠中显露了
出来,如同火焰从灰烬中升腾了起来。一个人复活了他的感情,另一个人殄
灭了他的往事。他已经“没有一件未了的尘缘”。过去的过去了,现在,他
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当然,他也可能又回到他原来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不,甚至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他在思想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时
代没有允许他这样。由于德国进攻波兰,法国对德国宣战了。作为一个从德
国集中营里逃亡出来的反纳粹的难民,雷维克却又被送进法国的集中营里。
集中营是一个受难所。雷维克又必须忍受和承担许多东西,这是我们
相信他能够有力量做到的。集中营也是炼狱和熔炉,他终于将被锻炼成一个
真正的反法西斯的战士吧。从他的性格来看,从许多与他有着类似遭遇的善
良、正直、勇敢的人的例子来看,他应该是这样的。而且作者在书中已经暗
示过,雷维克已经认识到被他暗杀掉的仇敌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军官,也
认识到暗杀这个渺不足道的人,“不复是他个人的小事情”,而是与更大更重
要的斗争有联系的,“这是一个开始——”。那么,他将参加到当时已经浩大
的反法西斯的行列中,成为一员真正的战士,应该是他必然的道路——也是
他唯一应该走的道路。
不过,那还只是想象中的壮丽的篇章。至于《凯旋门》本身,那调子
总还是太低沉了。
无力的个人,飘泊的生涯,无保障的生活,不幸的爱情,虚弱的复
仇? 。。而作为背景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骚动、惊惶、对灾难的预感的
那种沉重的气氛,再加上巴黎底层小人物不幸生活的穿插,和对于从德国流
亡出来,过着动荡、艰难,几乎走投无路的难民生活的描写,就更加重了全
书的悲惨情调。就是作者后来对雷维克将有一个战斗的新的开始的暗示,也
没有能够使全书的收尾转为比较高昂的调子。
作者带着深深的同情和爱抚对待他所创造的雷维克——他的英雄。而
且我们有理由可以设想,这个英雄在许多精神方面是他的化身,他通过这个
英雄说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这当是这本书有着许多
隽语、哲理,震荡着幽深的抒情调子的原因。
作者与他所创造的雷维克一样,是在纳粹上台以后逃出德国的。作为
一个正直的作家,他当然不会见容于法西斯的德国。作为一个正直的作家,
他当然也不能忍受法西斯的德国。
而他显然也不满意于苏联。在《凯旋门》中,雷维克最好的朋友、夜
总会的看门人莫洛索夫,是一个在十月革命后流亡出来的贵族。他洞察人情,
老于世故,表面淡漠而富于同情,地位卑微而品质高尚。几十年了,他也怀
着复仇的渴望。——这是一个看似真实,其实不可信的被作者大大美化了的
人物。一个是从纳粹德国逃亡出来,另一个是从苏联逃亡出来,两个人结成
了亲密的友谊,两个人都怀着复仇的心。作者这样的安排决不是偶然的。
从作者对于巴黎的描写来看,从他对于那些生活于底层的小人物的命
运的描写来看(那个被汽车撞伤后,宁愿锯断大腿,只是为了多得一点赔偿
费的少年季诺;那个为了维持职业,宁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去非法堕胎的送货
女郎罗茜妮;那些强作欢笑、受尽凌辱的妓女?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黑暗和腐行,是也有着深刻的感受的。
痛恨法西斯,又不满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也感到绝
望。那么,出路究竟在哪里呢?作为一个个人民主主义者,作者在精神上显
得彷徨无依。他只能将同情和爱抚寄托在雷维克这样的人身上,教导人们去
做一个善良、正直、诚恳的人;他只能让他的人物去经历苦难,在暗淡的爱
情和真诚的友谊中去得到一些温暖;他只能让他的英雄去进行一点惨烈而无
力的个人斗争——他只能用低沉的、多少有些伤感的调子讲述这样一个故
事,用以抒发自己的悲哀、痛苦、愤懑和内心的寂寞。他深爱他的英雄,他
将全身心都沉浸到了他所创造的世界中去,这是《凯旋门》有着感人力量的
一个主要原因,也使《凯旋门》的艺术成就高出于我们所看到的他的其他几
本小说之上(如《流亡曲》、《生死存亡的年代》。至于《西线无战事》那是
他最早的作品,虽然轰动一时,在艺术上就更差些)。但也正因为是这样,
作者彷徨无依的精神状态也大大损伤了这本书的艺术价值。他只能使读者感
到心的沉重(虽然和作者精神状态相近的人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慰藉和温
暖),而缺乏鼓舞人心的激情,缺乏教育人的积极意义。
特别是,这本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的。反法西斯的烽火在全世
界燃烧,千千万万的人横遭迫害,千千万万的人壮烈牺牲;有多少可歌可泣
的故事,多少英雄的诗篇。我们无权责问作者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题
材,这在作者当是孕育成熟了的,觉得必须一吐为快的。但我们有理由对作
者表现在作品中的那种精神状态表示困惑。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德国作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
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杰出的作品,使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带。《凯旋门》
出版后,也受到了广泛的注意,成为一时的畅销书。作者是有艺术才能的,
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经验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同样值得我们借
鉴的是,通过《凯旋门》我们又一次认识到,艺术才能还不是最重要的。好
的艺术才能还要看是在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面。
作者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芒来照亮他自己、也照亮他的人物的道路,这
是《凯旋门》成为一个悲剧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作者的悲剧。
我想说,这也是许多资产阶级作家的悲剧。1975年
高龙巴复仇女神
梅里美的中篇《高龙巴》①虽不像他的另一部中篇《嘉尔曼》那样有
名,也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这两部小说都是以女主角的名字作为书名的。
这是两个国籍不同,有着各自独特性格的女性。她们的性格我们未必完全能
接受和喜爱,但同样闪耀着令人目眩的光彩,不能不引起读者的赞叹。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法国的科西嘉海岛。那是拿破仑的故乡。发生的时
间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拿破仑失败以后不久。当时资产阶级文明还
远远没有能够越过大海征服这个海岛。那里保留着古朴的、带点中世纪野蛮
的民风。岛上当然也有法律。但人民往往不顾法律,而凭着他们的良心和古
老的遗风行事。这古老的遗风之一就是“愤达他”,意为复仇。
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仇,还有着特殊的涵意,即一人受辱,及于近
亲,所以近亲也有报复的责任;报复的对象也不限于仇者本人,也及其近亲。
——这部小说叙述的就是,高龙巴如何促成了一次“愤达他”,如何导演了
一曲惊心动魄的复仇的戏剧。高龙巴,从外表看,是绝伦的美丽,而且端庄、
大方。但她是在这座海岛上生长的,是海岛的真正的女儿。平时她是温顺、
有礼的。而当她激动,特别是当她面对仇人时,眼中就闪耀着奇异的火焰。
她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在一些涉及文明的常识方面惊人的无知,但她能
够对所接触到的人事说出最准确的意见。她同情那些绿林中的土匪——在科
西嘉,土匪并不是一个坏的名称,她说宁可出卖自己的面纱,也不能不以面
包和枪弹接济他们。而对那些官兵们,她有时倒加以嘲弄。她从小就东抹西
涂的写诗,她是一个有名的挽歌女,善于临时编唱出动人的挽歌。
就是这样一个村姑,她发誓要为被暗害的父亲复仇,不达目的,决不
罢休。而她终于达到了目的。
她家的家世,可以追溯到七百年前,一直在岛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他
们有一个仇家:巴里岂尼家族。由于年代久远,结仇的原因已弄不清了。高
龙巴的父亲台拉?雷皮阿曾在拿破仑军中当过上校,后来因拿破仑倒台而被
迫退伍,隐居在乡间,经常受到当了村长的仇家瞿弟斯?巴里岂尼律师的刁
难。后来有一天,雷皮阿被暗杀了。有证据证明,那是当地一个著名土匪干
的。那个土匪在几天以后为巡逻兵打死。人们认为这件凶案已经了结了。但
高龙巴则认为那证据是巴里岂尼伪造的。就在父亲的尸体前,她编唱了一首
“巴拉太”(即挽歌),当众指出真正的凶手是巴里岂尼家,并表明了复仇的
决心。这首“巴拉太”流传开来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笼罩在这有着旧恨新仇
的两个世家之间。
当地的习俗使她——一个女子不能与她的仇人血刃相见。她将复仇的
希望寄托在军队里当上尉的哥哥奥索身上。她等待了两年。奥索终于退伍回
来了。
奥索是很年轻时就离开了家乡参军的,长期受到了资产阶级文明的熏
陶。他勇敢,重视荣誉,只是在他身上已很少具有他妹妹的那种野性。他不
相信巴里岂尼家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所以当他得知父亲的凶讯后,并没有
急急从部队赶回家乡。这次退伍回来,也并没有怀着复仇的要求。而且,他
已不太习惯于岛上的那些野蛮的民风了。使他谨慎行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
因:他已倾心于和他同船上岛的一个名叫丽弟亚的英国少女。那少女再三劝
告他不要为岛上的野蛮的风习所左右。她还送了他一枚戒指,要他时时记住
她的劝告。不过,这一枚戒指可能还有她没有说出的涵意吧。
然而,他终于不能自主地沿着他妹妹所布置的复仇的道路走去了。高
龙巴精心策划所产生的效果压倒了丽弟亚小姐赠送的戒指的魔力。
高龙巴初与哥哥见面时,她一句也没有说到复仇的事,虽然奥索在她
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中都觉察到了她的意图。她的避而不谈是在等待适当的
时机和气氛。几天以后,高龙巴将哥哥带到父亲的坟前,为亡父的灵魂祈祷。
她又让他看了父亲遇害的血衣和两颗致命的枪弹。她充满激情的悲痛的倾诉
使他感动而且搅乱了他的心。已被压服的科西嘉人的本性在他的血液中翻腾
了起来。高龙巴又设计将州长和村长瞿弟斯律师与他的两个儿子诱到了家里
来,拿出了有力的证明,指出原来的罪证是瞿弟斯伪造的。同时她还大胆地
请来了两个绿林土匪作证。奥索不得不相信父亲的遇难是出于巴里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