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作官的时候,寄给他弟弟信中的一段话。此信 主旨是提倡写文章要痛快,道理要讲透彻,不赞成以不尽之言、言外之意来掩盖文章的 空虚。但是,郑板桥处处表示他最讨厌那些颠倒拖沓的文章,连画画也不愿意浪费一点 笔墨。他常说自己的画也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着墨无多而形神兼备。

  就我们现在的情形而论,提倡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似乎更加必要。虽然,郑板桥说 这一点并非左丘明、司马迁、庄周、屈原、杜甫、韩愈等人的本色,而只是他们的一枝 一节好处;但是,这些古代的作家,又有谁见过或做过我们现在看惯了的长文章呢?因 此,对古人说来不过是枝节的小事,对我们说来却变成一宗大事了。

  当然,写文章一定要把意思说清楚,不要吞屯吐吐。而要说得清楚,却未必要用很 多文字。宋代的曾南丰,对于苏老泉的策论文字有很好的评价,他说:“老泉之文,侈 能使之约,远能使之近,大能使之小,微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作高祖等论, 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辱而出也。”如此痛快透彻的史论, 内容充实,即便写得再长些,人们也是爱看的。然而,只要读过苏氏父子的《三苏策论》 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史论往往都不长。正如苏东坡偶尔自夺的“吾文如万斛之珠,取之 不竭,惟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耳。”能行能止,而且行止适当,这就要求作者 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我们每日都可以看到有不少文字是可以省略而没有省略的,其原因就在于作者缺乏 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是对读者缺乏严肃负责的态度。鲁迅给《北斗》杂志的信,曾 一再坚决主张,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必须反复看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可惜至今 还有许多作者不肯接受鲁迅的意见,对自己的文章死都不愿删改。看来在这一方面今后 还需要进行艰苦的工作。报纸刊物的编辑部特别要大胆认真地帮助作者删改稿件,要收 集古今大著作家删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广大的读者和作者。最好要让删改者学习 曾南丰,被删改者学习陈后山。

  据明代陈继儒的《读书镜》载:“陈后山携所作谒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适 欲作一文字,因托后山为之。后山穷日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南丰云: 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南丰就座取笔,抹处连一两 行,便以授后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你 看他们的态度多好!我们现在的作者,抱这船态度的能有几人?

  很明显态度如何是受思想水平决定的。有许多作者不许别人删改文章,因为他觉得, 只有反来复去阐述一个问题,才能把意思说透,而不肯努力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其实 不论对任何问题,概括的说明总要比详细的说明有力得多。与郑板桥同时的一位清代文 人彭绩,写过一篇概括力最强的非常动人的文字,这就是他作的《亡妻龚氏墓志铭》。 它写龚氏“嫁十年,年三十,以疾卒。诸姑兄弟哭之,感动邻人!于是彭绩得知柴米价; 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期年,发数茎白矣”。寥寥几句,可以敌得过几千字日常琐事 的描述。这真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了。

  读这样的文章,一点也不会觉得它的内容空虚,相反的,倒真的感觉到它的内容非 常充实,情感非常丰富。由此推论,其他各种文字难道不也可以写得更精炼、更生动一 些吗?

  燕山夜话(一集)  从三到万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吗?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 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 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 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是一个字;这个字的字义,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 国古代的读书人,更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学习规律的正确方 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 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 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 的梗概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 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 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 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 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 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 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 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在这个时候就“欣欣然”起 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象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 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一些本 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 加谦虚谨慎。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 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 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末,他 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 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玛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 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新友写一个请帖,他就傻眼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在文字结构上却经过了许 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象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 教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 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其理由也就在此。

  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方面有许多问题, 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 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燕山夜话(一集)  大胆练习写字

  写字写不好怎么办呢?近来有许多青年朋友因此感到苦恼。字写不好,甚至写出来 叫人看不清楚,这种现象当然应该努力克服,而且只要努力,这是完全可以很快克服的, 苦恼也大可不必。我以为这一点意思首先应该告给每一个年轻的朋友。

  那末,应该怎样努力才能把字写好呢?一般地说来,每个人要学写字,总得知道一 些书法的常识,从执笔的方法开始,到各种笔法的运用,大略都要懂得,这是完全必要 的。同时,学一两种字帖,经常还要多看各种字帖,这些也是必要的。虽然这里头仍有 若干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值得商讨,但是,我现在不打算详细谈论这些问题,而只是想着 重地说明最要紧的一件事,这就是要大胆地练习写字。

  人们都记得,我国年轻的乒乓球选手曾经在掌握了基本的打法之后,勤学苦练,大 胆地打出了自己的风格。这个经验非常可贵。写字也可以运用这个经验。这就是说,要 在掌握基本的笔法之后,大胆地练习写字,经过一个时期不断的练习,自然就会写出一 手好字。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必须学会悬腕和悬肘。这是一个关键,然而并不困难。教给小 孩子只要练习三次,就完全能够悬腕悬肘,毫不困难;年纪大一些的只要多练几次,也 不难养成习惯。至于懂得了笔法之后,写起字来,就不需要一大套清规戒律,以免束缚 人的创造性,相反的,必须强调大胆放手,写出自己的字。

  写自己的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并不是说自己可以随意乱写,写出来别人完全看不懂。 我的意思绝对不是这样的,而是说每个人的字毕竟要有自己的特点,不应该也不可能都 学一种字体。奇怪的是,历代讲究书法的人,动辄就以王羲之父子的法书为范本,殊不 知右军父子的书法也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倒是南齐张融说的道理,更为透辟。据《南史》 卷三十二《张融传》载:

  “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 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应该承认,张融的见解很高明,因为他不把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为唯一的规范,而主 张要加以发展,要独创自己的书法,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历来的书法家都死守着前人 的规范,不敢有任何发展和创造,那末,中国书法的历史早已停止了,怎么能够还有后 来的许多辉煌成就呢!

  例如,大家都很熟识的黄山谷的书法,在宋代要算是独树一帜的了。试问,黄山谷 是死守着前人规范的吗?显然不是的。黄山谷《题幼安弟书后》写道:

  “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 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从来学者都非常赞成黄山谷的这种见解。“老夫之书本无法”这句话长期流传,已 经成为名言了。这是富有创造性的口号,至今还值得我们重视。宋代的另一大作家晁礼 之,在《鸡肋集》中也说: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 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已亡, 妙不在于法也。”

  这是我们完全应该表示赞同的意见。我建议大家按这种精神,大胆地去练习写字。

  燕山夜话(一集)  “一无所有”的“艺术”

  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艺术,腐朽、堕落到什么地步了呢?近几年来,人们从西方的 一大批充满凶杀事件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以及用打滚、胡闹的法子创作的绘画和 音乐等“抽象派的艺术杰作”中,已经完全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垂死阶段的回光返照了。 然而,我们还不曾理会这种文化艺术的登峰造极的表现。最近,西方世界又出现了“一 无所有”的“艺术”,这才真是够呛了。

  据西的消息说,最近在汉堡举行了一次“一无所有”的展览会,展出的是一些空白 的没有画过的图画纸,雕塑作品也都是一些不盛形的泥团,会上放映的电影也只是墙壁 上白色的斑点,展览会的说明书写着:这儿是一无所有。那些新艺术家们向观众宣称: “我们显示一无所有,我们展览一无所有,而你们来买一无所有。”这个艺术展览会倒 很直截了当地敲起了资本主义艺术的丧钟。

  举办这个展览会的艺术家们,不管主观的愿望如何,实际上对于资本主义的文化艺 术做了无情的揭露。他们比起垄断资本家雇佣的那一班政治舞台上的小丑们,总算要坦 率而勇敢得多了。西德的报纸承认:“我们的艺术家们只是把其他领域的情形,在艺术 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罢了。新鲜的是在于他们的诚实。一个政治家在显示一无所 有时,看起来他所做的倒象是一种艺术,但是这些艺术家却明白地说明他们所提供的东 西只是一无所有。”

  不过,我却以为这一班西方的艺术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