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2…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现代后期(1918~1945年)世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 

本情况,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如英、法、德、美、苏 

联、日本及中国在教育、新闻、出版、体育方面发展的主要线索及状况。反 

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 

     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西方现代新闻出 

版事业的发展;现代国际竞技运动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 

展;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现代新闻出版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日本军 

国主义统治下的文化教育事业等。 


… Page 3…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Page 4…

                                  一、概述 



     从1918到1945年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这一时期整个世界的发展存 

在着三个不同的领域:一是以英、法、德、美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此时正处于帝国主义阶段;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正 

大力进行民族解放运动;三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为主要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都被卷入战争之中。这一阶 

段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与各国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1917年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从战争结束到 

1924年间,整个欧洲经济处于一片危机之中。各国财政极度困难,通货膨胀 

进一步加剧。以“世界工厂”而著称的英国沦为债务国,德、奥经济更是濒 

于破产的边缘。此时的美国,由于一战中大发战争财,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 

增强,开始企图称霸世界。位于亚洲的日本,在一战中也获得了对外扩张和 

经济发展的机会,正在进一步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出现新的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导致了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后果,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 

取得了胜利。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经过政权建立初期 

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恢复,以及1928年后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完成,苏联 

国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成为具有初步繁荣、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社会主 

义工业国。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开 

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亚、非、拉、东欧的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纷纷要求独立,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这一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探 

索民族解放道路,开始由学习欧美转向学习苏俄,积极介绍俄国革命经验, 

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线,爆发了伟 

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从1924年开始,在美、日等国的扶植下,欧洲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达 

到和超过战前水平。这以后的几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暂时的繁荣与安 

定,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又爆发了席卷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下降了一 

半以上,失业人口达3千万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为了 

摆脱危机,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实行了“新政”,德、意、日等国则公开 

实行法西斯专政,走对外掠夺的道路,企图通过战争转嫁危机。这样,新的 

战争策源地逐渐在欧洲和亚洲形成,最后终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 

1939年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战争结束,人类文明又一次遭受空前浩劫。 



                          1。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 1918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 

期,现代教育制度在东西方各主要国家中逐渐建立起来。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 

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其它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人民争取自由与民主的斗 


… Page 5…

争和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在社会生产力方面,从19世纪开始,以电的发 

明和应用为契机,人类已进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到20世纪上半期,各 

种新技术、新发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中,为了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 

的需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本国教育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虽然各国因 

教育传统、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措施,但因处于 

同一发展阶段,受资本主义共同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各国进一步重视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 

     早在19世纪后半期,美、英、法、日等国就通过立法确立了普及义务教 

育的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1918年,英 

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岁,以后又增加到 

18岁。1923年,法国政府规定,在6—13岁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必须 

按照同样的教育计划实施教学,1936年又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岁。在 

德国,1919年魏玛宪法规定,废除双轨制学校系统,建立统一的初等国民学 

校——基础小学,并将4年基础学校和4年高等国民学 校定为强迫义务教 

育阶段。 

     第二,重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逐步普及中等教育,迅速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 

     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提出“人人有权受中等教育”的口号。1926年《哈 

多报告书》认为小学和中学是连续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并提出11岁是一个 

关键年龄期。1944年英国“巴特勒法案”进一步谋求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 



                                                       + 

衔接,规定儿童满11岁后,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11考试”,然后根据成 

绩和能力的不同免费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学校。法国在1930年规定,所有国 

立、市立中学一律免费。1936年,教育部设立初等教育指导局与中等教育指 

导局,以确保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在德国,中学的设置也考虑到与 

小学的衔接。 

     这一时期,不仅普通中等教育受到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 

1917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休士法”,规定由政府资助各州发 

展职业教育,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门类做了具体规定。这以后,职业教育迅 

速发展起来,到1940年,美国职业学校的在校人数高达2000万人。法国在 

1919年通过了职业技术教育法案,将免费职业教育作为18岁以下青年的义 

务,规定每个市镇必须设立一所职业学校。英国、德国也将职业教育做为义 

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内容。同时,各国的普通中学也增加了一些实用性的课 

程。 

     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生 

产对劳动者素质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民 

主化的趋向。 

     这一时期,在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上,出现了以提倡儿童活动为主的现代 

教育理论。比较著名的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儿童中心 

说”,它们对传统教育只注重读书而轻视儿童个性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要以活动教学为主。现代教育理论在世界 

各国以及人类教育发展史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 

分。经过20年代对旧教育的改造和30年代的调整与发展,苏联建立了社会 


… Page 6…

主义的教育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学,并普及了初等义务教 

育。 

     此时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俄国革命的胜 

利,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借鉴西方民主革命的 

经验,转而学习苏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 

的实际问题。他们批判了各种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潮,引导知识分子走与工 

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教育具有为革命服务的 

显著特征。 

    20世纪上半期,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对中国影响很大。为了寻求民族 

发展的道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借鉴西方经验。这一时期,西方各种文化教育思想也被介绍进来,尤 

其在新文化运动后,以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美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 

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及美国学制 

的痕迹。杜威曾多次来华讲学,宣传以教育为手段的社会改良论,使“教育 

救国”论在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中广为流行,并在二三十年代兴起了旨在改 

良社会的乡村教育运动。同时,美国的教育测验、智力测验、设计教学法和 

道尔顿制等教学制度和方法也被引入中国课堂,并曾风行一时。美国资产阶 

级教育思想及方法的传播,虽然并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但对反对中 

国传统的封建教育,革新教学思想,建立现代教育体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 

积极意义。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及广播电视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出版业在19世纪就获得了很大发展,20世纪 

初开始出现垄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报业上进一步 

走向集中,形成了许多大的现代报业集团。 

    报团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报业竞争的结果,是垄断在新闻界的体现。这一 

时期著名的报团如英国的贝里报团,德国的乌尔斯坦因报团,美国的斯克列 

浦斯报团、赫斯特报团等都控制着本国主要的报纸和杂志,在一定程度上垄 

断着本国的新闻业。现代报业集团的形成和壮大是两次大战之间资本主义新 

闻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兴起和发展阶段。随着 《新青 

年》杂志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时期及大革命年代各种宣传 

新思想的报刊杂志空前繁荣,社会科学书籍也大量出版,出现了中国现代新 

闻出版史上的第一次高潮。30年代以后报刊业进一步发展,新闻通讯社也壮 

大起来。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起着重 

要作用。 

     两次大战之间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新的传播媒介广播电 

视在各国普遍兴起。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最早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1920年,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建立。这以后,广播电台在美、 

英、法、德等国普遍兴起,并成立了一些著名的广播公司如英国广播公司、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使广播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也从1923 

年开始出现了广播电台,30年代建成了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 

网。 


… Page 7…

     在无线电广播普遍兴起同时,电视也开始出现。30年代,英、法、美、 

德等国都建立了电视台,并开始试播节目。广播电视的兴起不仅是新闻发展 

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 

远的。 

     在世界教育和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两次大战之间国际体育竞技 

运动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新的发展, 

不仅参加范围扩大,比赛项目增多,还出现了冬季奥运会。同时,成立了大 

批国际体育运动组织,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