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辩的艺术-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想到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万能溶液。”
  “那么,您想用什么器皿盛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年轻人哑口无言。
  51。借用比喻灵活施辨
  ——喻讽诡辩术
  喻讽诡辩术,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讽刺对方,使对方的思维被你所做比喻的形象所困扰,以至措手不及的诡辩技巧。
  儒士张卓与僧人论辩:
  僧人宣称:“儒教虽正,却不如佛学玄妙,我们僧人能读儒教的书,你们却不能通晓佛家的经典。”
  张卓回答说:“不对吧,比如饮食,人可以吃的狗也能吃,狗可以吃的人却不可以吃。”
  张卓采用喻讽诡辩术,灵活施辩,用人吃的东西与狗吃的东西来类比,一下便将对手驳得缄口无言。
  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中的史良,在法庭与法官、检察官的论辩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检察官:“在西安事变前,你们给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榘、博作义发过电报,因此可以说,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你们发电报是有联系的,你们应该对此负责。”
  史良:“一个刀店,每天都会卖出许多把刀。多数买了刀的人是用来切菜,但也不排除有人会甩买来的刀杀人的可能性。照检察官的意思,难道凡是杀了人的都要由刀店负责吗?”
  刀店与发报者本是两码事,但史良运用喻讽诡辩术,通过比喻,不仅仅驳斥了所谓七君子的电报与西安事变有联系的说法,而且也回避了问题的实质。
  讽刺对方时,借用一个比喻,不但增加了对自己命题的确证,也增加了对手反驳的困难,因为对手除需反驳你的论题外,还要设法反驳你的比喻。1901年美国政府宣称,为了保持军队所需巨额费用,“准备实行节约”,因此,须削减公立学校的经费。马克·吐温反驳了这种谬论:“而我们则认为,国家的伟大来自公立学校。试看历史怎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演,这是多么奇怪。我记得,当我还是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有同样的事发生过。有一个镇子也曾主张停办公立学校,因为那太费钱了。有一位老农站出来说了话,说他们要是把学校停办的话,他们不会省下什么钱。因为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得多修造一座牢狱。”马克·吐温的喻证可谓无比的传神,直至今天,它还是那么的发人深省。有个作家和厨师争论:
  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这本书提出批评。”“岂有此理!”厨师反驳道,“你这辈子下过蛋吗,可却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
  厨师运用喻讽诡辩术,作家一时却不知如何应答是好。运用喻讽诡辩术应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一是,讽刺要寓于比喻之中,两者不能游离,否则将显得生涩。二是,所设的比喻要生动形象,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三是,讽刺要有力,提出的问题要尖锐。
  52。准确分析推测未来
  ——展示未来术
  展示未来诡辩术,就是以发展观点立论,将思维引向未来,把对未来的预见展示出来,从而给对方以针锋相对反驳的诡辩技巧。1683年除夕,法拉第为了证实“磁能产生电”,在大厅里对着许多宾客表演。只见他转动摇柄,铜盘在两磁极间不停地旋转,电流表指针渐渐偏离零位,客人们赞不绝口,只有一位贵妇人不以为然,取笑法拉第说:“先生,这玩艺儿有什么用呢?”
  “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法拉第把手放在胸前,欠身回答。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法拉第这里使用的就是展示未来诡辩术。他不是针对电的现状来论辩,而是把它引申向未来。它就像婴儿一样,现在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但它的未来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的预言已完全被科学所证实。未来之所以可以预测,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只要对事物各方面的矛盾因素作出准确的分析,就可以对未来进行推测。以此为根据进行论辩,就具有了强大的说服力。
  春秋末年,晋国赵简子乘车上山游猎。车子艰难地爬行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众臣都使劲地推车,个个汗流浃背,独有一个叫虎舍的大臣,不但不推车,还边走路边哼着歌。赵简子坐在车上很不高兴:“我上羊肠山道,群臣都来推车,唯独你边走边唱不出力,这是你作臣子的欺侮君主啊!臣欺君,该当何罪?”
  “臣欺君,罪该死而又死。”虎舍说。
  “什么叫‘死而又死’?”赵简子问。
  “自己身死,妻子又死,这叫死而又死。”虎舍说到这里,把话锋一转,紧接着对赵简子说:“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为人臣欺主的应得之罪,那么,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做君主的轻慢臣下的应得之罪呢?”“君主轻慢臣下,又该怎么样呢?”
  “做君主的欺侮轻慢他的臣下,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有智谋的不肯出谋划策,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国家自然就会灭亡。能言善辩的不肯做使臣,咫尺天涯,难通有无,就不能与邻国通好;能征善战的不肯破阵杀敌,将颓兵衰,弱肉强食,边界就会遭到侵犯。君主轻慢了群臣,内政、外交、国防都无人出力,败亡的局面就会随之到来,那时便会国将不国了。”
  虎舍的话,惊得赵简子通身汗湿。他如梦初醒般说:“好,好,说得好!”急忙下令不再叫群臣推车上山了,然后摆酒设宴,与群臣会饮。虎舍高瞻远瞩,对未来的必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辞富理性,说得赵简子浑身汗湿,翻然悔悟,充分显示了展示未来诡辩术的强大威力。53。同一概念不同含义
  ——限制正名术
  限制正名诡辩术,就是诡辩者故意增加某个概念的内涵,使它由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新的概念的诡辩技巧。1938年10月,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写了以讽刺和揭露希特勒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独裁者》。
  第二年春天影片开拍时,派拉蒙公司说:理查德·哈定·戴维斯曾用“独裁者”写过一出闹剧,所以这名字是他们的“专利”。卓别林派人跟他们谈判无结果,又亲自找上门去商谈解决的办法。派拉蒙公司坚持说:
  “如果你一定要‘借用’‘独裁者’这个名字,必须付出2。5万美元的转让费,否则就要诉诸法律!”
  卓别林灵机一动,当即在片名前加了个“大”字,变为“大独裁者”,并且风趣地说:
  “你们写的是一般的独裁者,而我写的是大独裁者,这两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
  说完扬长而去,派拉蒙公司的老板们个个被气得干瞪眼,无言以对。卓别林通过对“独裁者”这一外延较大的概念进行限制,增加了“大”这一内涵,使它过渡到了外延较小的“大独裁者”这一新的概念,便获得这场论辩的全胜。
  事后,卓别林另对朋友风趣地说:
  “我多了一个‘大’字,省下了2。5万美元,可谓一字值万金!”魏征与唐太宗之间的一场论辩也是如此。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任用魏征做谏议大夫。
  魏征由于为人正直,主持公道,得罪了一些人,遭到了非议。李世民派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因此去见唐太宗说:“我希望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李世民听了很吃惊,赶紧问:“良臣和忠臣不是一样吗?”魏征答道:“不一样,像古之稷、咎陶,就是良臣;像龙逢、比士,就是忠臣。良臣以国事为重,公而忘私,本身享有美名,君主获得很好的声誉,子子孙孙传下去,国运无穷。忠臣则不然,唯唯诺诺,只有个人打算,君主会因他落得个昏庸的恶名,甚至国亡家灭。这便是忠臣与良臣的区别。”魏征这里使用了限制正名诡辩术,分别指出良臣和忠臣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间接委婉地批评了皇帝只喜欢唯唯诺诺之流,并暗示了这样做的恶劣后果。魏征的论辩深刻有力,令李世民大为感动。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的和尚不愿参军,当八路军某部指战员“深入发动”他们参军时,和尚们以“出家人四大皆空”为由拒绝参军。八路军指战员说:“你们出了家,但你们没有出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简明的概念正名辨析,竟把“看破红尘”的和尚动员起来,使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尘,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和尚参军”的新鲜事儿。在一般意义上,正名诡辩术是指明确或重新确定论辩中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用这种技法,可以使论辩者有很强的灵活性与主动性,易于出奇制胜。
  乾隆为太子时,他的老师是巴山才子,翰林李钟峨。有一次,乾隆贪玩背不出书,李翰林叫他跪着读,正巧雍正皇帝巡视东宫,见心爱的儿子被罚跪,过去拉起就走,还怒气冲冲地说:“读也是君,不读也是君,何必在此受辱!”
  李翰林也不客气地说:“读者是尧舜之君,不读者是桀纣之君。这里有先辱后荣和先荣后辱之分也。”
  雍正一听,觉得有道理,便老老实实地将乾隆拉去继续跪读,还说:“卿之言是也,后当严格要求,刚才乃朕之过,吾当痛改之。”“君”有“明君”和“暴君”之分,“荣辱”也有“先辱后荣”和“先荣后辱”之别,李翰林这一番话,运用正名诡辩术,使笼统的概念明确具体,从而辩明了事理。
  庄子曰:“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祉。”这句话的意思是:“名义要限于与实际相符,义理要确定得适宜,这样就能条理通达,获得幸福了。”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看出,论辩中只有辩明事物的名实关系,做到名实相符,才能使论辩事理通达,深刻有力,打动人心。总之,正名诡辩术是一种最常见又很实用的诡辩技巧。54。语言行为暗示诱导
  ——暗示诡辩术
  人们大多有一种深埋在心底里的深层心理,这种深层心理是可以用一种语言和行为方式暗示诱导出来的。
  优秀的营业员一般都善于用这种巧妙的暗示方式将顾客心底里的深层心理诱发出来,从而促成一笔成功的买卖。
  有个人出差到了杭州,在一家小文物商店,他看到柜台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折扇。年轻的女营业员一眼看出他是个外地人,就走上前主动地问:“同志,您要哪一种扇子?杭州的檀香木折扇是本地的特产,尤其是带有缀子的女式折扇,制作相当精致,小巧玲玫,很漂亮呢?外地人到杭州来,大都要买上一把带回去赠送给亲朋好友留作纪念,有人还买了好几把!这种小折扇扇起来还会散发出阵阵沁人肺腑的檀香味呢!”“您要哪一把?”女营业员边说边拿出好几把任他挑选。原先经过女营业员的一番语言暗示,他里就有点痒痒了,此时,他更觉得非买一把不可了。
  女营业员又说:“这些折扇价格很便宜,都在两元上下。”他拿起一把折扇,打开扇了扇,果然有阵阵的檀香味扑鼻而来。虽然此时他刚大学毕业离校,还没有女友,一个人独自在外地工作,但在女营业员的热情和诱导下,便买了一把女式小折扇。
  男性容易受到女性的语言暗示,女性容易受到男性的语言暗示。有位心理学博士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给一对孪生姊妹同样的一种美容护肤霜,单独对姐姐说:“这种护肤霜是巴黎的名贵产品,用它搽上一个星期之后,你的面孔将会变得非常美丽。请你每天用过之后,照照镜子,并且把你的感觉记录下来。”而后,他又单独对妹妹说:“这种护肤霜多少含有点碱性,搽了以后,皮肤有可能变得粗糙起来。请你搽上一个星期看看,并且把你的皮肤变粗糙的情况记录下来。当然,请你务必放心,皮肤粗糙了,我们会负责使你重新恢复原来的漂亮的。”
  结果,一个星期以后,姐姐漂亮得判若两人,而妹妹竟不到一个星期就丑了下来。这时候,这位博士又给妹妹同样的护肤霜,再对她说:“现在,你再搽搽这种护肤霜吧,搽了以后,皮肤就会恢复细嫩……”果然,几天后,妹妹那粗糙的皮肤完全消失,恢复了原来的漂亮的面孔。由此可见,女性更容易受到这种心理暗示。
  目前社会上流行着一股“气功热”。某些气功师也很会运用这种语言暗示的技巧。
  在一个气功训练班里,一位气功大师在给学员做诱发试验:“请大家将手伸开,两手指比齐,然后各伸出一只手,男左女右,给伸出的那只手加上一个意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