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周星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就爱周星弛-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笑!随便一句话一个鬼脸一个怪招,都让人忍不住发笑。笑过了也就忘了,第二次看还是那么好笑。    
    他们对周星驰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这样总结的: 人生就是一场肥皂剧,商业搞笑大有市场。非得找出周星驰的社会内涵、现实意义、文化背景,那是批评家的事。所以,周星驰正是迎合了观众的这种口味,才取得了胜利。    
    其实,这位作出结论的哥们儿完全被周星驰愚弄了!周星驰的表演实际上是在完成对“商业后现代艺术”的尝试。“商业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艺术中比较成功的一支。很多后现代艺术作品虽然实验性很强,但往往因为主题过于尖锐和内容过于刺激而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了真正的“小圈子里的实验体验”。而商业后现代艺术则是通过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作品,并在对观众的观察中实现“自身体验”。    
    (一)反传统道德的实验性    
    周星驰的电影是反传统道德的,他会把公众心目中的美丑、对错、文明与不文明彻底地打乱重组。这正是对人们传统理念的重新评价和思考,换句话说,就是:人类这么多年创造的规矩到底对不对,是不是当年的时候煤球的颜色真的叫“黑”?    
    镜头一:在《武状元苏乞儿》中的一段父子对白。    
    周星驰:爹,我决定上京考武状元。    
    吴孟达:阿灿!老爹等你这句话,等了25年了!为了苏察哈尔家,你应该这么做!    
    周星驰:不要误会,我不是为任何人,我是为了一个女人。    
    吴孟达:英雄!为女死、为女亡、为女上京考状元郎!何家女子?    
    周星驰:怡红院金牌清官人,如霜姑娘。    
    吴孟达:妓女?!    
    周星驰:有何不妥?    
    吴孟达:品味与人不同,真是能人所不能,老爹钦佩你,我陪你上京,二三四五六!    
    二三四五六:来了,老爷,甚么事?    
    吴孟达:少爷上京,我们全家搬!    
    妓女在大家的眼里是很下贱的,但周星驰却恰恰在片子中体现“她”的“品味”,简直是有意作乱。    
    这种对人类既有规则的质疑正是后现代艺术的主旨。不过,在观众的眼中这些都是笑料,很好玩,如果你看懂了其中的意思,那就是接受了我“周星驰式青年”的观点,如果不想做太多的思考,那剧情本身也可以满足你的娱乐要求。    
    再比如《逃学威龙》整部片子把学校描写成了黑暗、危险、充满压迫的“魔窟”,这跟大家心里学校的模样显然是完全相悖的。虽然这其中的夸张成分过多,但那通天的校规难道不令我们熟悉吗?难道那横飞的黑板擦不让我们觉得亲切吗?别以为把校规牌改成了《XX守则》我们就看不出来。    
    周星驰正是通过这种反道德手段,来完成对世俗道德虚伪性的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周星驰在他的实验中,保留了对善恶标准的尊重。    
    镜头二:在《济公》中,杀人成性的九世恶人,在斩杀了49条人命后,被周星驰制服,周星驰掏出了他的心,但那只是一颗黑石头。恶人发现自己效忠多年的“主公”,竟然给了自己一颗石头的心时,幡然悔悟,亲手将心捏碎,并喊道:“来世不要让我再做人!”——下世他当了一头猪。    
    “善恶”是人类得以正常发展的根本,也是不需要讨论的了。所以,大家能够看到周星驰塑造的小人物的善良,才觉得他是很可爱的。内地女导演黄蜀琴就曾经说过:“周星驰的表演充满了人性。”    
    (二)反传统观念的实验性    
    周星驰的影片中也处处体现了对某些衡量标准的探讨。最突出的就是对“美”的质疑和重新评价。    
    镜头一: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    
    灵灵发:“陛下有众多后宫佳丽,真是令世人羡慕,为何……?”    
    皇帝的泪水慢慢地淌下。众多佳丽慢镜头出场,跑在最前面的一个由男演员扮演的满脸胡子茬的佳丽一边满脸媚态搔首弄姿,一边做出挖鼻毛等举动……    
    镜头二:在《国产凌凌漆》中——    
    凌凌漆仰望着丽晶大宾馆的牌子,皮箱不觉落地。凌凌漆由老板娘领着,进入一房间。    
    老板娘(还是那满脸胡子茬的哥们):老板,看你穿的倒是挺派头的,这个房间算你70块,每天12点之前记得要退掉噢。    
    凌凌漆环顾房间,在桌上发现一本色情杂志,掀开中间页,见是一裸体女郎。    
    老板娘:戴上立体眼镜才看得过瘾。    
    凌凌漆:是吗?(接过立体眼镜,看)    
    老板娘:怎么样,可以吧。    
    凌凌漆:可以,不过这个东西我不喜欢。    
    老板娘:那你要不要召妓?    
    凌凌漆:都什么货色?    
    老板娘:有大陆妹还有本地货,全套150。    
    凌凌漆:(思考片刻)试试本地的。    
    老板娘:好。(开始蹲下脱凌凌漆的裤子)    
    凌凌漆:大婶,你干什么?    
    老板娘:我帮你脱裤子。    
    凌凌漆: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板娘:你不是要本地的吗,我在这里是最红的。    
    (凌凌漆应声倒地。)    
    美和丑是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过一般人是根本没有办法预订自己容貌的,所以大多数人讨论的所谓“美不美”实在是一种无聊之聊。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美的人却因为自己不能左右的东西而受到歧视。所以周星驰在他的影片中彻底打乱了美与丑的观念,让人们在爆笑之余也清醒一下。


第十一章  鹿鼎记第55节 周星驰观止(5)

    (三)反传统“性”论的实验性    
    传统的“性”观念是让人们最痛苦的一件事,明明看见了一个漂亮女人“烧”得难受,还必须假装正人君子。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只要想在社会上混下去,就必须在“性”问题上进行比较彻底的伪装,要不然就是克林顿的下场。其实在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对性是十分崇拜的,人类早期的石刻壁画,涉及性主题的很常见。只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性才被当作一种桎梏人们思想的工具来使用,才被伪装了起来。    
    很多后现代艺术家都以性为对象进行了自己的体验。前卫艺术家徐冰曾经进行过一场名为文化动物的表演。他让一头满身打上英文字的公猪和一头打满中文字的母猪在人群的围绕中交配,意在指出动物的暴力性是自然属性而人类的暴力性则是文明属性。    
    对性道德的探讨是电影艺术一直在追寻的话题。相信大家还记得史丹利·库柏力克的经典名作《发条橘子》,该片充满浓重的性味;特别是一件模仿“男根”的超大瓷艺术品,在观众的眼前晃来晃去,给大家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周星驰却用另一种手法将自己的见解展现了出来。如果说库柏力克是用喘着粗气的方法,把他的意识强加给你的话,那周星驰则是用微笑的方式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镜头一:在《逃学威龙》中,历史课老师讲课——    
    老师:明朝是一个很讲究刑罚的朝代……如纠党结社,就要受到宫刑。    
    黄小龟:老师,什么是宫刑呀?    
    老师:就是剪“小鸡鸡”呀。小同学。你有多长,够剪吗?    
    (坐在一旁周星驰看了看自己的下身,用尺比量约有半米的长度。)    
    镜头二:《逃学威龙三之龙过鸡年》中,周星驰赶到王百万被杀现场——    
    黎警司:派你去做卧底。    
    周星驰:不会吧,sir,又做卧底。    
    黎警司:你是不是还想回去做交通警呀?    
    周星驰:我已经答应了我马子,会妻离子散的。    
    黎警司:那好,明天你就回交通组报告。    
    周星驰:别那么生气嘛?死者是谁呀?(顺手抄起一张纸给黎警司擦汗。)    
    黎警司(擦汗):死者叫王百万,是在做爱时被人用钉锥刺死。    
    (周星驰低头看床上尸体的粉笔圈记,发现下体处像长了一条尾巴,吃了一惊。)    
    黎警司(看擦汗的纸):这是什么纸?这是死者用来擦那儿的。    
    周星驰:sorry; sorry。(端起茶几上的一只杯子喝水。)    
    证物调查员(在《逃学》第一集中的化学老师,片中也曾提到):咦?死者的那杯精液哪去了?    
    “周星驰式青年”只是小人物的化身——小县令(候补)、小警察、小状师,即便是身为鹿鼎公“不及阁”大学士的韦小宝,同皇上比起来,其实也不过是个小人物。他与普通人一样,平凡却又不安于现状,好色贪财却又胆小怕事。惟一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周星驰式青年”敢做一般常人不敢做的事,换句话说他其实就是大家的“理想”,只不过不是“光明正大的理想”。这种公开叫板的方式,把人们对性的虚伪面纱彻底撕破了。    
    (四)强烈的反讽意味    
    周星驰的很多笑料都是通过移植和模仿实现的。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做出了不合适的动作,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也就是在这一时刻,模仿的本体也被深深地灭了一道。    
    被周星驰反讽的对象主要是日见迂腐陈旧的香港商业电影。王家卫的电影虽被很多影评人视为很有艺术价值的艺术片,然而在“周星驰式青年”的眼里,他只不过是披了一层文化外衣的“商业片”,蒙蔽了观众。所以在周星驰的影片中经常会看到以王家卫影片为母体的模仿移植。    
    最有代表特色的就是《大话西游》,经典镜头周星驰被宝剑顶住了咽喉的定格,话外音则是完全移植自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而另外一段“曾经有一段爱情”的经典对话,也同样是对《重庆森林》的模仿,巧妙地移植嫁接,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经过重新加工整理,产生了颇具震撼性的效果。当人们只记得《大话西游》中至尊宝这段名言而忘记《重庆森林》时,其反讽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周星驰对很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很多更加尖锐的反讽对象。    
    当然,周星驰也不会放过自己。尽管周星驰的表演已经赢得了相当的观众,但在一些顽固派的眼里,他依旧是庸俗低级的演员,所以,周星驰并没有在事业上得到应有的评价。于是便有了一幕在《大内密探零零发》模拟奥斯卡颁奖的情节,周星驰(剧中的阿发)的岳父因为一句台词“我亲眼看到他进妓院”而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此时,剧中饰演佛印的罗家英对落选的阿发说出了一句话:“表情做作,略嫌浮夸……你不懂演戏呀!”这既是对周星驰悲惨经历的写照,也调戏了那些顽固派,逗他们玩。    
    (五)“周星驰式青年”的文化内涵    
    就像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总会有东西生长出来一样,在香港这个充满商业文化的大杂烩槽中,生长出了一棵奇怪的植物,这就是周星驰的喜剧——充满后现代主义味道的电影行为艺术。    
    周星驰影片的成功因素要从港产片的基本特征谈起。港产片由于必须要时时刻刻考虑到商业利益,因此往往牺牲了艺术价值。港产片不仅要考虑到本地票房,还要考虑到卖埠。由于卖埠因素,港产片拥有了“武打”与“搞笑”这两个永恒的主题,最值得港产片骄傲的当然是李小龙先生,因此在许多类型不一的港产片中(如警匪片、文艺片),都会莫名其妙地加上一段武打,搞得老外看完港片后以为香港人人都能“打”。港片除了“随时开打”的特征外,另一特征是“随地搞笑”。全世界大概只有香港这个地方称喜剧片为搞笑片。几乎每部影片中(无论正剧、悲剧)都有一两个人物专门负责生产笑料。“武打”与“搞笑”是港产片卖座的两大保证,虽然这两者毒害了许多港产片,但无可否认的是,观众对这两大保证仍然相信与认同。综观周星驰的四十几部影片,绝大多数是喜剧片,有一些夹杂着功夫片的成份,因此他的影片总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票房。    
    周星驰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几乎能把最代表他风格的电影穿成一条线,也许他叫“周星驰”或者叫“包龙星”,但在观众心里他永远都是“周星驰式青年”。    
    “周星驰式青年”也创造了新的都市童话,充满了想像力,有些天真,还有一些矫情。间杂了这些复杂的因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