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德经三帝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道德经三帝注-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法,事不傾覆,人王臣庶,可不體之?
  
  右第十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拢藶楦共粸槟浚嗜ケ巳〈恕
  此專戒好貪欲,絕撸妫缆暽F貨財者。此文非深,即是外作禽荒,內作色荒,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是也。腹喻民也,所以實其腹者,五色五音五味田獵貨財,皆欲使民有樂之,君不取而君有之,即舍彼而取此,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道是也,妙哉!
  
  右第十一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以托天下。
  
  人君能以身為天下,懀煜驴钟写蠡迹羯碛锌嗉玻瑒t天下安矣。不能以此者,天下危亡。故所以寵辱若驚。故小人不想得之職,得之則自驚且喜。然得已既久,富貴盈身,卻乃止知榮身其貴,卻莫知所保。其身有疾,便能知醫,能防貴之患,若防己之疾則保矣。不能如是,失之又驚。若人君肯以身為天下,以百姓之身為身,則帝王之身宇內可獨行而無憂。若以身為身,天下為天下,雖萬千之甲士從之,猶恐不禦也。是故帝王愛天下,如愛己身,獲昌。
  
  右第十二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言理道之幽微如是也。所謂視之不見,言道;聽之不聞,言理;摶之不得,言氣。曰夷曰希曰微,言平淡無見也。此三者不可詰,言三物無形而有形,有象而無象,是難說也。混而為一,乃專其氣,精其神也。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眩龤w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其道其理,甚不彰彰,甚不昏昏,若言無則出而井井焉,事行矣,其機無名若斂,寂然莫知所之。或又有象而無象,有形而無形,蓋謂人心與道心,至幽至微,非君子難守,故惚恍也。惚恍,不定而速疾也。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理道之混然,即視不見聽不聞是也。人能執古大理道,行今之時,即今之有也。人之道理,即天性也。所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一然此謂道紀。
  右第十三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君子所秉者,得天地至精之氣,乃神慧而不妄為。使其動,則諸事有理焉。使其靜,則臁耢缎模四渌鶠槿绾危噬蠲铍y通。老子設詞假似,傍人強立名色以覘視。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渾兮其若濁。
  指前君子之人,懷仁堅志,人輕不可得而知彼之機,故設七探之意,使欲知彼之機尤甚難知,蓋欲使後人修道堅如是也。又以猶豫二獸名於其中,又以整然之貌見之,加以怠慢之情合之,添淳淳然混之,亦聲勢以動之,侮以喧嘩窺之,凡如此者有七,終不得其真情。是以賢人君子之针y動,其小人之心安能如是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言有如此之能人,誰能見彼昏而使醒?君子以動,何人使彼靜之?君子以濁,何人使彼澄之以清?言君子以安,孰能以智動之?君子之意未發,孰能以計使之漸萌?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此蓋教人持身保道,止是不欲太過耳,故所敝不新成。所以敝不新成者,不盈不壞是也。不新成者,既不壞,安有新成就者?故保此道者如是,甚不難哉。
  右第十四章。

  致虛極,守靜篤。
  言致虛極無他,乃去妄想私欲以盡耳。守靜篤,使堅守其寡欲之心。篤,至找玻瑢嵰病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眩7蛭镘寇浚鳉w其根。歸根曰靜,靜曰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洠聿淮
  君子之學道也,體天道而行四時之常經,是故處心虛極,以守靜篤。其心以觀迴圈者,故法天地也。所以雲萬物並作,然後觀眩C撸云溆惺加薪K,未常紊也。君子之守道行仁,猶四時而序之則道矣。所以眩撸锷L,長而成,成而斂,斂則眩印1让髂暄}如之,所以雲常。人能知常,則道明矣。若或不知常,不知序,妄為則凶矣。所以知常者,容。知謂知常道也。容謂悅貌也。天下既悅,乃公。若能執此公道而行之,則君天下也。善能君天下者,道也。既守其道,王無不善終者,故不殆。
  
  右第十五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上等君子,道布天下,人莫知其功,而有功矣。此太上也。中等之人,道未行時,欲人矜其已能,是謂譽之。下等之人,以力服人,將不服焉,是謂侮之。此事古今明驗,尚有不信者,故雲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即此是也。
  
  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言君子之用事也,事成不欲使人揚其已能,故事遂。若揚能者,必巧其事,將不久必累成功矣。但人不言好而又不言否,則事平而且穩,雖不言,久日百姓將必美之,豈不自然?故自然也。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家昏亂,有忠臣。絕仁棄義,民眩⒋取=^拢龡壷牵窭俦丁=^巧棄利,盜贌o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此仁義、智慧、大偽、孝子、忠臣,吾觀老子雲妙哉,雲何?蓋此等忠臣、孝子、智慧者,始自成湯,及周父子時,以及秦漢,至今迭出,此等猶甚不多,故老子所言無他,必欲有大道耳。所以大道何?昔三皇五帝堯舜者,當是時,大道行焉,六親和,民無不孝,君天下者,為民而讓位,臣忠安用賢臣在位?王者樸實,奇巧何施?大道廢自禹不讓之後,成湯放,武王伐,所以有無仁義而顯仁義,有愚昧者顯智慧,有不孝者顯孝子。老子戒人,絕仁棄義,絕拢龡壷牵^巧棄利,以此三絕示後人,使朝無爭位,即君臣安矣。若以常人言,去此仁義孝慈拢乔衫瑓s乃天下安,豈不言未之有也?所以老子自雲:三者文不足,言人必不識其意也。故再有所屬,令人務尚儉而淳實,少私寡欲,是為之屬也。
  
  右第十六章。

  絕學無憂。
  罄世務以充吾腹,所以絕學無憂。妙哉!嘗聞孔子無常師,蓋世人之學,未嘗能備其世事者。志士不過知世事之三五而已。惟世間之諸善,世之賢愚者,雖多少之不同,皆能有之。常人不能備習,惟太上者獨能取諸人之善為己之善,故為非常道非常名。經雲太上,非道家之虛言。此雲最上之人,言人不可與齊肩是也。又孔子無常師,以其博學也,博之既盡,其世事朗然矣。所以雲四十而不惑,乃絕學無憂是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世人愚而不學,故設唯阿之詞以戒之。相去幾何,言此二字即是應聲而已,於此應聲之間,不能分別是非,致人言惡,豈學者之所為?其善之與惡,為文不過表前文之深意。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老子所以非常人者,為此。且世人聞有可畏之事,人皆知有畏者,然猶不甚荒亂。至其極也,乃甚荒,其荒無解也。所以老子聞有此,而事未極先荒極,故能不荒而不畏也。草彛щ叄貉氇q盡也。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此所以老子高出世人者為此,及其習道也如是。至於他人奢華者,老子卻乃不如是,為何?蓋謂學道與物樂不同也。所以不同者,道乃無形之理,善用無乏焉,故盈之而弗厭。其游賞宴樂,乃用物而驕盈也。既盈而有虧,以蕩志而用物過也。是以老子懷素而守常,非如嬰兒之無知未兆,非心不知此之為樂,蓋持道而不妄為,以守天經地式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漂乎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乘乘兮若無所歸,雲如乘舟之貌,非無所歸,言樂自然耳。言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言眾皆樂,(我)獨不遇,其中似乎有失於歡,若無物之狀,非也,乃守道也。所以雲:我豈愚人之心也哉?沌沌乎,昏濁之狀,以其忘機也。如昭昭察察,其常人之所為,昏昏悶悶,乃守道之如是。豈昏昏而悶悶?雲漂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此非海非飂,言其守道如是,人莫知其所之。海,曠也。飂,蕩驅也,長風。又雲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有以雲人皆如是。頑似鄙,俗癡薄也。非示此篤衷如是。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食,養也,哺也。此二字無他,修道之堅也。
  
  右第十七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孔德之容者,言大德之貌,若行道者能踵斯以為式,可不非常道也。且道德之為物,聽視皆不見,忽有之,故下惟恍惟惚,恐學者之難窮而忘之。雲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其又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懀酥笧檎妫摱粚崳仉呌邢螅怪赖轮頍o不實也。亦言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有精者然也。精,英華也。使夫守此而不改,則信同天地,則其中精甚,更有信焉。有信者何?亙古至今,其道未嘗有損,所以言其名不去,是為不朽。以閱眾甫者,言道常存而萬物勝,所言觀物也。甫者,美麗也。又何以觀眾甫之然哉?雲:道不失信,常經以四時,源源不絕,生物之繁,以為必然,故所以教人守此道,行以照撸缬半S身,如響疾應是也。
  
  右第十八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此教人持身行事勿過。學道修眨苑终鎮危郧⑼鳌⒏D、敝、少喻勿太過,惟多則惑正,為學者雖能廣樱В环终鎮危稳缃^學也?真偽不分,則偽有禍焉,偽累善焉,所以唯阿是也。故雲相去幾何。
  
  是以拢吮б粸樘煜率健
  擇善去惡,而為之道,諸善一而諸惡縻,故為天下式,豈不去多惑也?非常道由此而出焉。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杖鴼w之。
  此四自字之設文,不過明前曲枉窪敝少多六字之機也。但前通則後亦然矣。縱使盡知,不過泛文耳。
  右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此雲小人之仿行道者如是,且政事方施於心,早望稱頌,故謂希言。希言者,希望人言好也。又自然者,眩苑浅5澜渲识偈嬗醒裕赫湔x不制淅髌涞啦挥嬈涔Γ宰匀弧Ax既正,道既明,他日自然乎!此自然者,戒也。道者,非非常之人安能如是?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此設意以喻。孰為此者?天地,乃曰:誰雲天地之勢不能終朝而風雨驟歟?此所以不知道者,故又雲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所以言者,比希言若驟風雨之狀,縱有也不能久,故比雲。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人能專其志,務於道,大者未嘗不非常道。有志布德,未嘗不有大德。若用邪心奸詭,未嘗不由奸詭而失身。所以下文有三同焉,眩鞔死碚吆危科┤缛酥谑溃娮骱蔚龋氐煤蔚葋響词呛么硕蓑灒脖硕藖恚厝弧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好此而得此,好彼而得彼,既雲如此,又有且信且不信者,猶豫,甚有全不信者,即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故下文雲跂者不立,跨者不行,亦再此也。
  跂者不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