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德经三帝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道德经三帝注-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善計不用籌算,
 通於一,萬事畢,况非數者乎?故不用籌算,而萬殊之變,若數一二。

善椋o關槍而不可開,
 塗鄰守神,退藏於密。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待繩約而固者,是削其性也。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并立,而使人化,則不約而固,孰能解之?
 
是以拢顺I凭热耍薀o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善者道之繼,冥於道則無善之可名。善名立則道出而善世。拢梭w道,以濟天下,故有此五善,而至於人物無棄。然拢怂詯廴死铮锼炱渖藰菲湫哉撸且庵病7匆粺o進,因其常然而已。世喪道矣,天下舉失其恬淡寂常之性,而日淪於憂息之域,非拢似涫刖戎

是謂襲明。
 襲者不表而出之,襲明則光矣而不耀。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資以言其利,有不善也,然後知善之為利。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善與不善,彼是兩忘,無容心焉,則何貴愛之有?此拢怂源笸段铩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道之要妙,不睹猩疲瑹o所用智,七拢悦裕瑹o所問塗,義協于此。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雄以剛勝物,雌柔靜而已。拢酥牵詣傥镆樱蕴庫度犰o,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故為天下谿。谿下而流水所赴焉,蓋不用壯而持之以謙,則德與性常合而不離,是謂全德,故曰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氣和而不暴,性醇而未散,嬰兒也。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
 白以况德之著,黑以况道之復。拢俗哉衙鞯拢c道會,無有一疵,天下是則。是效樂推而不厭,故為天下式。正而不妄,信如四時,無或差武,若是者難終難窮,未始有極也。故曰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書》於《洪範》言王道,曰歸其有極,老氏言為天下式,曰復歸於無極。極,中也。有極者,德之見於事,以中為至。無極者,德之復於道,不可致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性命之外,無非物也。世之人以得為榮,以失為辱,以泰為榮,以約為辱。惟拢藶槟軜s辱一視,而無取舍之心。然不志於期費,而以約為紀,亦虛而已,故為天下谷。谷,虛而能受,應而不藏,德至於此,則至矣盡矣,不可以有加矣。故曰常德乃足。樸者道之全體,復歸於樸,乃能備道。夫孤寡不穀,而王公自以為稱,故抱樸而天下賓。
 
樸散則為器,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有形名焉,有分守焉,道則全,天與人合而為一,器則散,天與人離而為二。

拢擞弥瑒t為官長。
 道之全,拢艘灾紊怼5乐ⅲ}人以用天下。有形之可名,有分之可守,故分職率屬,而天下理。此之謂官長。《易》曰: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與此同義。

故大制不割。
 化而裁之,存乎變,刻雕行危粸榍伞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而無以天下為者,若可以寄托天下。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則用智而恃力,失之遠矣。是以拢巳蔚阑簧兄橇Γ厥е畯姡^是歟!
 
天下神器,
 制於形數,囿於方體,而域於覆載之兩間,器也。立乎不測,行乎無方,為之者敗,執之者失,故謂之神器。

不可為也。
 宰制萬物,役使群動,必有不器者焉,然後天下洽。故曰上必無為而用天下。

為者敗之,
 能為而不能無為,則智有所困。莊子曰:多知為敗。

執者失之。
 道之貴者時,執而不化,則失時之行,是謂摺馈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萬物之理,或行或隨,若日月之往來。或噓或吹,若四時之相代。或強或贏,若五行之王廢。或載或隳,若草木之開落。役於時而制於數,固未免乎累,惟拢藶槟懿焕垤段铮毩㈧度f物之上。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故呱衿鞫杏嘣#飸B不齊,而吾心常一。

是以拢巳ド酢⑷ド荨⑷ヌ
  拢硕萌f物之變遷,知滿假之多累,故無益生,無侈性,無泰至,撸Ш跞瘍榷选H羰莿t豈有為者之敗,執者之失乎?故日繁文飾貌無益於治。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三軍五兵之撸轮┮病D┱撸湃擞兄瞧渌取R缘雷羧酥髡撸瑒毡径眩什灰员鴱娞煜隆

其事好還。
  孟子所謂反乎爾者。

師之所處,刑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下奪民力,故荊棘生焉。上摺鞎r,故有凶年。《詩》曰:綏萬邦,屢豐年。綏萬邦,則人和矣,人和則天地之和應。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強焉。
 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拢酥馈R詮妱偃耍侵^凶德,故師克在和不在小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綠於不得已之類,拢酥溃蕩熞灾卸哉鵁o咎,不得已而後應,功求成而已。自矜則不長,自伐則無功,自驕則不足觀也已。體此四者,所以成而勿強。

物壯則老,
 夏長秋殺之化可見已。

是謂非道,
 道無終始,不與物化。

非道早已。
 外乎道,則有壯老之異。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另外而非難
 吉事有祥,兵,凶器也,故曰不祥。兵戢而時動,有道者耀德不觀兵,故不處。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左為陽而主生,右為陰而司殺,陽為德,陰為刑,君子貴德而畏刑,故曰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
 禁暴救亂,逼而後動,故不得已。無心於勝物,故日恬淡為上。無心於勝物,則兵非所樂也,故不美。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安其危而利其首,樂其所以亡者,怨之所歸,禍之所集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卸啵员饎伲詥识Y處之。
 《易》以師為毒天下,雖戰而勝,又有被其毒者,故居上勢與戰勝者,以喪禮處之。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者,天地之始,豈得而名?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樸以喻道之全體,形名而降,大則制小,道之全體,不離於性,小而辨物,莊周所謂其有真君存焉。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道足以為物之主,則物將自賓。莊子日:素樸而民性得矣,服萬物而不以威刑,幾是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純素之道,守而勿失,匪特物將自賓,上際於天,下蟠於地,上下與天地同流,則交通成和,而萬物咸被其澤。甘露者,天地之和氣。《傳》曰:帝王之德,上及太清,
下及大寧,中及萬臁瑒t甘露降。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大道之序,五變而形名可舉,有形之可名,則道降德衰,澆淳散樸,而莫之止。世之化人,蒿目而憂世之患,不仁之人,次性命之情,而饕貴富。拢瞬蝗唬贾朴忻
則不隨物遷,澹然自足,孰能危之?故云知止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由川各之與江海也。
 天下,一性也。道之在天下,以性而合,由川谷之與江海,以水之聚,同焉者得,類焉者應,拢酥R蒞,何為哉?因性而已矣。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傳》曰: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察人之邪正,若辨白黑,是智之事知人而已。
 
自知者明。
 《易》曰:復以自知,《傳》曰:內視之謂明,智以知人,則與接為構,日以心簦瑥鸵宰灾撸o而反本,自見而已,天地之鑒也,萬物之照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至人尚德而不尚力,務自勝而不務勝人。智者詐愚,勇者若怯,此勝人也。而所恃者力。勝己之私,以直養而無害者,自勝也。出則獨立不懼,處則逐世無悶,無往而不
勝,所以為強。
 
知足者富,
 有萬不同之謂富,知足者務內撸Ф∽沆渡恚f物皆備,國財并焉。

強行者有志。
 自強不息,斯志於道。

不失其所者久,
 立不易方,故能久於其道。與時推移,與物轉徙者,可暫而已。

死而不亡者壽。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拢送ê鯐円怪溃乐词籍愳渡势湫位渖癫煌觯c天地并,而莫知其極,非壽而何?此篇之義,始於知人,所以窮理,中於知足,所以盡性,終於不亡,所以至於命,則造化在我。非夫無古無今,而入於不死不生,孰能與此?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然無所繫較,故動靜不失,往來不窮,左之右之,而無不可。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
  往者資之,求者與之,萬物自形自化,自智自力,而不尸其功。譬彼四時,功成者去。

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
  道復於至幽則小,而與物辨;顯於至變則大,而與物交。與物辨,故常來台開無欲,與物交,故萬物歸焉。覆露乎萬物而不示其宰制之功,故不為主。鼓舞乎群眾,而莫窺其歸往之進,故不知主。夫道非小大之可名也,云可名者,道之及乎物爾。

是以拢私K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故業大而富有,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拢7虼蠖芑瑒t豈有為大之累,所以能成其大。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象如天之垂象,無為也,咧越。瑹o言也,示之以文。拢酥溃師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民歸之如父母,故曰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
 陰陽和靜,鬼神不擾,群生不傷,萬物不夭,民雖有知,無所用之,何害之有?

安平泰。
 安則無危亡之憂,平則無險陂之患,泰者通而治也。

樂與餌,過客止。
 悅聲與味者,世之人累乎物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故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故淡乎其無味。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故視之不足見。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故聽之不足聞。若是者,能苦能甘,能玄能黃,能官能商,無知也而無不知也,無能也而無不能也,故用之不可既。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萬物之理,人倫之傳,其斂散也,其盛衰也,其憤起也,其虧盈也,幾常發於至微而莫睹其朕,惟研幾之拢说孟纫娭t者殆庶幾而已。陽盛於夏,而陰生於午,陰凝於冬,而陽生於子。句邸讌牵鴦裰R,智伯欲襲仇由,而遺之廣車。此拢怂月乃獔员粒M虛,不位乎其形,故勇者不能弱,智者不能奪。
 
是謂微明。
 其未兆為微,而其理為甚著,揚雄曰:水息淵,木消枝,賢人睹而心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
 積行〔粍贋榇髣僬撸┞}人能之。經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莊子》外篇論夔蛇風之相憐曰:指我則勝我,猶我則勝我,而折大木,輩大屋者,惟我能也。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淵者,魚之所以藏其身,利器者,國之所以制人。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不可脫於淵。君見賞則人臣用其勢,君見罰則人臣乘其威,賞罰者,治之具,且不可示,况治之道乎?拢怂圆倮鞫皇荆怯闷鋸娨玻w有妙道焉。能窮海內而無智名,威服萬物而無勇功,不嶄於勝物,而得常勝之道。陽開忽陰椋В兓療o窮,馭群臣,咛煜拢疁y,故制人而不制於人。本在於上,要在於主,而天下治。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