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日晚六时,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六人来六国饭店看望南京和谈代表,并设便宴款待代表团全体人员。饭后双方代表即开始商谈。商谈采取分头、个别对话的方式。周恩来、林伯渠和张治中、邵力子对谈。    
    


第四部分七、北平和谈:与周恩来的争吵

    这次交谈,据我事后从张、邵口中所知,谈及三方面的问题。    
    周恩来一开始就以极其严肃的态度质问张治中:“你为什么离南京前到溪口去见蒋介石?”这样突如其来的质问,使张治中蓦然一惊,正想加以解释,周接着说:“你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加强蒋介石的地位,起了混淆视听、破坏和谈的作用;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蒋介石的所谓下野是假的,他还在幕后操纵控制!”张治中急忙反复解释:“我不能不去溪口。是我自己要去的。既不是蒋叫我去,也不是李宗仁要我去。我所以要去,一则想到蒋虽然下野,实力还是掌握在手上,我们虽然接受以毛主席所提八条作为和谈基础,但蒋究竟同意到何等程度,我不能不摸个底,才好进行商谈。二则蒋虽然不当总统,但还是国民党的总裁,我们六个代表中除章行老(章士钊字行严)外,其余都是国民党员,也有义务去看望他。也不好全都去,我是首席代表,只好我去。三则近来京沪间一些人纷纷发表言论,提到很多主张,给和谈制造障碍,我去溪口并且在回南京后马上发表新闻,对这些人起到威慑的作用。蒋既然表示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是乡,一切交由李宗仁主持,这些人就不敢反对了。”张的反复解释和补充,没能使周恩来满意。周最后说:“不管你怎样说,只能说明蒋介石还在发纵指示,说明你们不是真要和平,这种由蒋介石导演的假和平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张感到反复解释无效,也就动了一点感情,引起双方的争执。以后在另两次不同的场合下,周还一再提出责难。张在解放后写回忆录时还对笔者说,中共对我去溪口反应如此激烈,实非始料所及,这件事对和谈的情绪是实在有影响的。我认为,这段经过反映了周恩来严肃的原则性,中共代表不到机场迎接和六国饭店张贴的标语,是绝非偶然的。    
    其次,谈到和平问题。周恩来问:“我们的广播你们听到了,你们带来了为实施八项条件所必需的材料吗?对和谈有何具体的意见?”张治中答:“我们没有具体的方案,想听听你方的——当然这是以八项条件为基础。”周说:“这是前提,是没有疑义的。我们设想,采取今天这样个别对话的方式,充分听取你们的意见,如果可能,经过三四天的商谈后,然后在五日左右提出成熟的东西,让双方讨论。当然,你们也已意识到形势发展得很快,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国际上除美帝及其追随者外,也都希望中国出现和平,这是不能再拖延的。”    
    然后双方谈到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主要是张治中谈了他一贯的看法。而周、林、邵未作表示。张的话大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轴心国失败了,同盟国也感到精疲力竭,各国政府都希望有个比较长期的和平,以便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全世界人民更是厌恶战争,渴望过和平的日子,中国也不例外。和平,是世界大势所趋,对中国人来说,和平统一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这次到北平来,就是抱着一片真诚来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不过,国家和平统一之后,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外交政策。我认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长期以来奉行一条一面倒亲美的错误外交政策。我主张,我们今后要实行美苏并重的外交政策。就是说,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以亲美又亲苏的美苏并重来消除美苏的对立,促进美苏的合作,使中国成为美苏关系的桥梁。这对中国有利,对美苏有利,对世界和平也有利。别的不说,就单从军事观点来说,如果在美苏对立中,中国不能保持善意的中立,联合美国对抗苏联,则美国为了支援中国,必须调动大量的海陆空军横渡太平洋到中国大陆,这样,中国就成为美国的负担。反过来说,如果中国联合苏联来对美作战,苏联为了支援中国,也必须出动大量的军队越过遥远的西伯利亚来援助中国,不但是苏联的负担,而且使苏联陷于东西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所以中国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们应该好好运用的。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首先要谋取中国的和平统一,国家不和平统一,是谈不到实行这个外交政策的。    
    


第四部分七、北平和谈:会晤毛泽东

    从同月2日至7日,双方代表继续个别对话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主席在香山分别会见了国民党的六位代表和秘书长,第一天,张治中;第二天,邵力子与章士钊;第三天,黄绍与刘斐;第四天,李蒸与卢郁文。事后张治中曾两次向我谈到他会见毛主席的情形。    
    毛泽东一见到张治中,就满面笑容地同他握手说:“谢谢你1945年到重庆时的热情接待。”然后问到张的身体和家人可好。张治中告诉我,那天谈的话很多,他根据“和谈腹案”以及在溪口同蒋介石谈话的内容谈了一些意见,涉及以下几点:    
    1关于战犯问题,张一再说蒋介石已经下台,一切交由李宗仁主持,并且明确表示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故乡,终身不担任国家职务,为了便于和谈进行,希望战犯问题不要写入和平协定条文。毛泽东表示可予考虑宽大处理。    
    2关于组建联合政府问题,张提到重庆政协的政治民主化原则及当时达成协议的具体方案,如按此办理,国民政府当将权力移交给新政府。毛泽东表示:“联合政府还不知何时成立,或许要两三个月都说不定。在这段时间,南京政府应当照常行使职权,不要散掉了,不要大家都跑了。”    
    3关于今后建设问题,张表示国民党执政二十多年,没能遵循孙中山先生遗教进行建设,我们愧对国家人民。今后是你们执政了,你们怎样做,责任是重大的。毛泽东说:“今后,我们大家来做的,大家合作做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共同一致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以利在全国范围开展伟大的生产建设,使国家人民稳定地进入富强康乐之境。”    
    末了,毛泽东问张治中对今后建国有何意见。张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关于外交政策上的美苏并重主张。其内容除了上述和周恩来所谈之外,还作了以下补充,大意是:    
    (1)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党政权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亲美派反动集团。他们的一面倒亲美、死硬反苏的错误外交政策,是一个致命的赌注,给国家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不仅危及国家民族的命运,而且影响到远东的和平。因此,我坚决反对一面倒亲美,主张美苏并重,就是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概括地说,就是国共合作,美苏协调。实现国共团结以促进美苏协调,通过美苏协调以促成国共合作。中国在东方处在很好的地位,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地位来促进美苏在远东的合作关系,来保证远东和平,促进世界和平。    
    (2)中国太大了,在未来国家建设中,光靠苏联不够,还得从美英等国去争取援助。光靠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行。    
    (3)现在世界交通日益发达,各国人民贸易往来,有无相通,是正常的事,我们要和所有国家做生意,而不能像满清时代那样闭关自守,一律排斥外来的东西。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张治中这种外交上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不愿因中国关系使美苏关系复杂,拖美苏下水;并通过中国的缓冲,使美苏关系缓和,以促进远东和平以至世界和平的主张,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外交主张。他主张外交上美苏并重,而不是政治上美苏并重。政治上美苏并重是一种中间路线,外交上美苏并重是一种策略,是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这中间是有显著区别的。    
    


第四部分七、北平和谈:李宗仁与毛泽东的电报往来

    从4月1日至12日,是双方代表不断对话商谈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三件比较重要的事。    
    第一件是李宗仁和毛泽东来往电报。李电4月8日发出,经张治中转送毛泽东,主要用意三点:(1)表示谦和的诚意,自称“排除万难,决心谋和”,“今日所冀,惟化干戈为玉帛,登斯民于衽席,耿耿此心,有如白水”。(2)关于战犯问题,“宗仁凛于战祸之惨酷,苍生之憔悴,更鉴于人类历史演成之错误,因以虑及和谈困难之焦点,原秉己饥己溺之怀,更作进一步之表示:凡所谓历史错误足以妨碍和平为所谓战犯也者,虽有汤之刑,宗仁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辞”。一句话,希望取消八项和谈条件中的第一条。(3)针对八项条件的二至八条说:“至立国大计,愿遵先总理之不朽遗嘱,与贵党携手,并与各民主人士共负努力建设新中国之使命。况复世界风云,日益诡谲,国共合作,尤为迫切。为彼此同守此义,其他问题自可迎刃而解。”一句话,如果国共合作,遵守孙中山遗教,一切问题都可不提。    
    毛泽东的复电,主要内容也是三项:(1)强调八项条件,“双方既然同意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则根据原则以求实现,自不难获得正确之解决。战犯问题,亦是如此。”这是原则性。(2)是灵活性,“总以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推进,是否有利于以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为标准,在此标准下,我们准备采取宽大的政策”。(3)建议“早日成立和平协定”。    
    从上述电文看,内容针锋相对,距离甚远,但并未关闭谈判大门。    
    第二件是国民党反动派继续为和平设置障碍。何应钦转来国民党中常会三次会议的要求:“(1)双方军队立即停战,各守原防,静候整编;(2)国民党的外交政策符合独立自主、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不能改变。(3)中共应停止暴力行为,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生命财产。(4)政府之组织及其构成,应以能实行上述要求为条件。”从上述电文看,可以看出反动派昏聩无知,垂死挣扎,李宗仁、何应钦亦无力决定和谈条件。    
    第三件是张治中到北平后,综合各方情况,认为李宗仁虽别有用心,但确有求和之意,而蒋介石在溪口幕后操纵,则即使和平达成协议,李亦无法采取行动。蒋留在国内,终属和平的最大障碍,因此反复琢磨之后,给蒋去信,详细分析蒋介石出国的利弊,劝他下大决心,早日成行,勿作和谈的障碍。信由屈武带南京托由吴忠信转呈,蒋介石未予置理。    
    从4月1日至12日,从双方代表商谈中,从各方面的接触中,从无休无止的秧歌队伍中,从报刊传来的国内形势中,我们受到熏陶和启发,思想感情逐渐由触动而走到质的变化。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说明了人心的向背,指出了时代的趋向,对新事物和人,由陌生、好奇而感到可爱可亲,是代表团成员的一致变化。    
    


第四部分七、北平和谈:和谈正式会议

    到同月12日,双方商谈已基本结束,中共方面提出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送给张治中,并言明即日晚召开双方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张立即召集全体代表、顾问、秘书开会研究。大家的思想感情虽然已有初度变化,但到底未经彻底改造,所以当大家看到听到这个草案后,其第一概念是:完了,和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不但从具体条件看,和南京方面所希望的“划江而治”、“平等的和平”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而且从全文的措辞和语气看,充满了“降书”、“罪状”的斥责,南京政府怎么可能接受。    
    不过,事已至此,国民党方面的全体代表不得不逐条逐款加以研究,提出一些修正意见,准备送给中共代表团。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沉重地压在大家的心头,时间似箭般飞逝,我们怀着沉重、失望和苦闷的复杂心情在晚上九时前到达会场。    
    这是一栋高大、宽敞、华贵而又幽静的封建遗物——中南海勤政殿。大厅中间横放着一长排条桌,两端是双方首席代表的座位,两旁则分坐双方代表。长桌两端的后侧还各有三张小条桌,是双方列席和记录人员的座位,布置简朴,但气氛异常严肃。    
    会议没有固定的程序,在双方首席代表同意会议可以开始后,首先由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提出《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并作了详细的说明,主要是:    
    首先,明确战争的责任在南京政府。南京政府自执政以来,背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