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事萨维列也夫任副会长,屈武任秘书长,阿巴索夫任副秘书长。再次是大力协助苏方从哈密、星星峡两地运回抗日战争时期存放的3100吨物资。第四是与苏方研拟《中苏在新疆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新省和苏方均已同意,可惜南京政府主管部门犹豫不定,未能正式签订,但双方贸易交流早在进行。以上各项,苏方颇为满意,对增进双方亲善和新省安定起到良好的作用。    
    年底,张治中有鉴于和平条款签订已半年,三区民族部队也已成立,补给照章逐次拨给,但国军始终未能进入国境线。海关、邮政、法院等始终未能按照法定行使职权,因此多次向阿合买提江谈及,希望履行双方签订的条款。


第七部分十四、张治中将军年谱话(6)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五十七岁    
    1月3日,张由新疆飞回南京。翌日,马歇尔备晚宴请张往见,宴后看电影,意甚拳拳,但由于八上庐山失败,面上时露沮丧之色,张亦感怅惘,两人盘桓达三小时许。    
    2月初,蒋介石对张说:大家都希望你再到延安走一趟。张说:晚了!蒋说:姑试之。张说:一个人去不大好,最好请邵力子、张岳军同去。蒋的要求由美大使司徒雷登转达。中共马上从广播上拒绝:除非取消伪宪法,并恢复去年1月13日的军事位置,否则无法证明不是欺骗。    
    2月21日,伊方激进派发动群众,包围省政府,提出若干无理要求。25日保守派发动反击,鼓动群众游行示威,包围省政府,打死阿合买提江司机,冲入省府内,正在开会的阿合买提江及省府委员等从后门狼狈逃走,门前两派群众混战一团,酿成“二二五”事件。    
    3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出最后通牒,限期中共驻沪、宁、渝等地人员撤退。7日,董必武率领驻南京办事处人员撤回延安,张与邵力子到机场送行。不久,张飞迪化(乌鲁木齐)。    
    3月31日,张有鉴于在新汉族高级官员,尤其军事将领不了解其方针政策,经常发生军人干政乃至违反政策、破坏政策的言行(主要针对宋希濂、叶成等),召集在寓所作长达四小时的秘密讲话,运用矛盾原理分析新疆问题,说理详尽深刻,其结论是:“军事一定要服从政治,和政治配合。政治上失掉新疆,不是军人的责任,军事上失掉新疆才是军人的责任。无论军事政治都由我负责。我的态度和政策是正确、宽大的,并不是软弱,这不用怀疑。”    
    4月16日至5月8日,张治中访问南疆各地,听取各方意见,收集大量人民信件。并举行各种座谈,发现激进保守两派斗争异常激烈,针锋相对,攘臂怒目。激进派主张反汉、反中央、亲苏,口号是打倒黑大爷(指汉人),汉族军队撤回关内,实行再革命、再暴动。保守派主张亲汉、亲中央、亲英美。张居中调和不生效,同行的阿合买提江和麦斯武德讲话也无用。    
    张治中由南疆返乌鲁木齐,总结了一年来的经验,尤其了解了南疆、北疆的真实情况,毅然决然辞去新省兼主席职,推举麦斯武德继任,5月19日南京政府诏令发表,遭到三区方面的极力反对。不久,苏联驻新总领事萨维列也夫返国述职,张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除对苏联在新疆和平上的帮助表示感谢外,暗示目前尚存在三区维持特殊化不能统一的问题,希望给予协助解决。    
    6月,根据和平条款,民主选举新疆省参议会,激进派与保守派竞争异常激烈,但保守派有地方军政汉人支持,占了优势,激进派只好以封斋节即将到来为理由,要求暂时休会。    
    三区方面不甘心政治上斗争失败,转而采取军事手段。于7月10、13日以东土耳其斯坦青年团、游击队为骨干,裹胁群众分别围攻军事要害托克逊县的库米什和吐鲁番县的胜金口。如得手,则乌鲁木齐通南疆和东疆的后路即被截断。张治中审度形势,认为已到最后关头,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则只有全面撤退或从事全面战争,别无他途可择,其后果不是使新疆脱离祖国就是使全省变成火海,于是在暴徒逼近守军已不足百米的危急情况下,毅然下令出击,暴徒溃败,死伤甚重,从此蜇服不敢稍动。原定计划在喀什、哈密等地响应的暴徒也销声匿迹。从俘虏口供中,证明吐鲁番、托克逊两地指挥者均由三区所派,这使得阿合买提江等紧张害怕,情绪低沉,深恐不测,但张治中仍作为局部偶然事件处理,力图维持合作局面。    
    差不多同时,三区负责人员之一的阿山专员乌斯满于7月、9月两次派代表团至乌鲁木齐,求见张治中,表示愿协助政府对抗三区,请求在军事和物资上给予支持。张深知此对省内团结不利,第一次约同阿合买提江一同接见,对所提要求不予满足,但已引起三区的更大不安。    
    阿合买提江等深感处境困难,内心极度不安,于是在8月12日以返伊宁过肉孜节为借口,离乌返伊,从此一去不返,新疆又重新出现对峙分裂的局面。    
    9月,张治中考虑到三区代表已全返伊宁,何时再来殊无把握;同时眼看国共两党关系日趋败坏,不忍坐视,因此请假返回南京,访问苏杭台湾各地,稍事养息。    
    10月上旬,张往台湾新竹温泉看望被囚的张学良。久别畅谈,既兴奋又惆怅。酒后,张学良赠诗一首:    
    总府远来义气深,山居何敢动嘉宾,不堪酒贱酹和己,惟有清茗对此心。这是张治中三访张学良。    
    10月下旬由台返回政治低气压的南京。    
    为了寻求解决时局的办法,在11、12月间,张曾先后约晤邵力子、黄少谷、熊式辉和白崇禧等人,作了长时间的交谈。邵力子认为蒋介石“即有实行民主的意思,也没有实行民主的习惯,和平问题渺茫得很”。张劝黄少谷改变《扫荡报》(黄当时是社长)的强烈反共态度,转向主和,如做不到,则应辞职不干。黄说《扫荡报》主和不可能,但辞职多次,未获批准,表示毫无办法。熊式辉刚从东北失败归来,情绪低沉。张征求熊对时局意见。他说:蒋(介石)用人离不开地缘、血缘、学缘,前途悲观无望,但无主和联共之意。白崇禧是张在保定的亲密同学,他同意张的分析,认为蒋(介石)已无望,但并不认为主和、联共是可行的办法。陈诚比白崇禧更反共,而且个性向来刚愎自用,他对张关于时局和蒋介石的分析持不同看法,毫无灵活松动之意。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五十八岁    
    国民党政局江河日下,张向蒋介石机密建议:派遣特使赴苏,打开中苏僵局,以利于国共两党问题的解决。在蒋同意下,张于1月7日在苏驻华武官罗申回国前约会长谈。张提出平时美苏并重——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战时善意中立,以促进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主张;希望双方共同努力采取具体步骤以改善中苏关系。罗申表示热烈欢迎。    
    1月下旬由南京飞回兰州,居城郊六十公里的兴隆山上。    
    3月初,张在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扩大纪念周讲话,坦率大胆地分析当前危机,指陈痼疾根源,痛责豪门资本、官僚资本,特别强调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说连“二五减租”都谈不到,“耕者有其田”更杳不可寻。结论是:“我们的病源很清楚,就是不革命、不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敌人,正是自己,正是国民党本身。”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在各种座谈会上,在甘肃专员县长会议上,都有类似的讲话,还引导大家讨论如何确保西北局面问题。    
    3月29日,蒋介石单方召开国大。5月1日当选总统,国民政府主席撤销,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改组为西北绥靖公署。绥靖者剿匪之别名也,张一生主张亲苏联共,从未同共军作战过,绥靖主任职务是剿匪,深感与一贯主张矛盾,张因此向蒋坚辞西北职务,愿充当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蒋不允,仅将西北绥靖公署改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作为让步。    
    5月5日,张在兴隆山向蒋再上万言书,要求改革制度——放弃中央集权制;改变现行政策——转而采取“亲苏和共”,“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经济”;再一次强调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有百利而无一害。    
    5月12日蒋介石复电:来函和意见书已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    
    6月蒋介石到西安召开军事会议,电约张去。27日上午蒋、张作三小时长谈。张认为必须从政策上来一个极大的转变,主动宣布停止战乱,停止战争,请苏联出面调停,改组政府,改革党务,才能旋乾转坤,挽转大局。蒋表示:现我方处劣势,停战尚非其时;美不怀好意,利用日本控制中国,对付苏联,你可试与罗申续谈,不怕美方吃醋。又说他担任总统是一大失策,一旦时机到来,还是不当总统。    
    7月15日,张在甘肃省兰州参议会上讲话,以“说清病源,勇敢革命”为题,详细分析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集中攻击土豪劣绅、地痞流氓,结论是:“当前问题不是技术方法的问题,而是原则政策的问题,必须在原则上,政策上作革命性的转变。”    
    9月,张赴甘肃河西走廊视察,经永登、山丹、武威、张掖、酒泉、玉门、安西、敦煌等地,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到玉门油矿,与工人会见。登嘉峪关,俯瞰长城尽头。    
    10月间,张考虑到自己终必奔走和平,不能再返迪化,为新疆和平演变准备,首先向蒋建议,将不能贯彻亲苏政策的新省警备总司令宋希濂调离新疆,以陶峙岳继任。不久,又在兰州兴隆山上电约刘孟纯、屈武、刘泽荣研商。认为西北有马步芳、马鸿奎,兰州和平演变可能性不大,但争取在新疆地界实现,因此,决定将完全与伊、塔、阿三区对立的泛土耳其主义者当时的省主席麦斯武德撤下,换上鲍尔汉。此二人不去,新疆和平起义是不可能的。    
    11月,继东北解放之后平津被围,蒋介石电召张与傅作义等到南京开军事会议。5日,蒋约张谈话。张力主放弃“战乱”,恢复和谈。蒋说:要和我就得下野,现在还不是我下野的时候。又问张:你愿否担任行政院长。张拒绝。蒋又说:那就先当副院长兼国防部长好了。张坚决拒绝说:您如愿和平,我愿当一参军供奔走。不久,孙科组阁,张仅任一不管事的政务委员,不愿担任实职,妨碍和谈活动。


第七部分十四、张治中将军年谱话(7)

    1949年(民国三十九年)五十九岁    
    1月,北平解放,蒋军淮海战役惨败,白崇禧通电逼蒋下野,电由张与张群转蒋。张约同张群、吴忠信联合劝蒋下野,蒋发表元旦文告,表示愿有条件地恢复和谈。但各方反应冷淡。14日,中共中央以毛主席名义发表《关于时局声明》八条,旋宣布蒋介石为首的四十三名战犯名单。蒋知不能恋战,于19、21两日召开有张治中等参加的御前会议,宣告下野。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张见事无可为,于1月底飞返西北。    
    2月7日,张在甘肃省党部纪念周上以《三年来和运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发表长篇讲演,详谈自己三年来为和平奔走的经过,表达一贯的和平主张,暗示西北将来非和不可。    
    蒋名为下野,实则在奉化溪口幕后操纵。当时孙科、李宗仁都曾秘密活动,吁请美、英、法、苏出面调停,遭拒绝后,李不得不宣布:“中共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李一面屡促中共决定和谈人选和地点,一面不断以电报电话催促张治中返南京负责和谈。2月22日,张由兰州飞返南京。    
    3月3日,张约同吴忠信飞奉化。目的在:(1)为和谈摸底;(2)请示孙科内阁继任人选;(3)劝蒋出国,使李宗仁能主持和谈。蒋坚决拒绝出国,但对(1)(2)两项有具体表态。    
    3月12日,何应钦继孙科之后出任行政院长,为研究和谈问题,先后召开四次会议,参加者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李蒸、翁文灏、贺耀祖、彭昭贤、黄少谷(黄绍雄、刘斐未到),拟订了“和谈腹案”。    
    3月26日,中共中央发表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后加聂荣臻)为和谈代表,通知南京政府自4月1日起在北平开始和谈。南京政府亦公布以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雄、李蒸、刘斐为和谈代表。3月29日,张治中及顾问屈武携带“和谈腹案”再飞奉化,向蒋作临行请示。    
    4月1日,张率领代表团飞到北平(秘书长卢郁文先一天带一部分工作人员抵达筹备),住六国饭店。是日晚,周恩来等宴请南京政府代表团全体人员后,双方代表即开始分头商谈。周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