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车上的乘客。烤肉串,包着叶子的食物,涂得五颜六色的鸡蛋,应有尽有。
列车愈往东行,膳食变得愈难以入口,顿顿都是一份油腻而无味的热饭。

第二天晚上,列车停下,人们纷纷下车去观看西里西亚门堡①。这是个
难以描绘的时刻。我终生难忘。后来,我来往于近东地区,不止一次路经此
地,由于车次不同,曾在不同时刻下车停留:有时在凌晨,这时景色的确壮
观;有时,就像第一次这样在傍晚六点;有时令人遗憾地在午夜。第一次我
运气不错。我随其他人下了车。伫立在那儿。

夕阳渐渐西沉,景致美不胜收。来此地我惬意极了,心里充满了喜悦和
感激之情。我返回车厢后,汽笛长呜,列车沿山谷盘旋而下,穿行于山涧,
又从山下的河谷钻出。就这样,列车缓缓穿过土耳其,从阿勒颇进入叙利亚。  

①土耳其南部陶鲁斯山脉的山口。--译注
到阿勒颇之前,我却触了霉头。我身上挨了臭虫咬。我一辈子都特别易
遭这种虫子咬。它们藏在老式的木制车厢里,贪婪地吸吮着车上旅客的鲜血。
我体温上升到102'c(华氏,译者注),胳膊也肿了。我发着高烧,头痛,
感到凄惨。然而,那位法国朋友给我很大帮助:他下车买了些葡萄,那种当
地特产的小粒甜葡萄。尽管母亲和姨婆教育我在国外吃东西一定要先洗再
吃,我却把它抛到脑后。每过一刻钟,我就吃点葡萄.这使我热度大大下降。
我对其他什么都没胃口。那位法国朋友在阿勒颇与我分手,到第二天,肿痛
有所减轻,感觉也好多了。

我在列车上又度过了冗长乏人的一天,列车似乎始终以每小时五英里的
速度爬行。


而且总是不断地在环境毫无变化的无名小站停车。列车终于到达大马士
革。车站里一片喧嚷声、搬运工一把夺过我的行李.叫喊着。出了车站,我
看到一辆写着东方宫殿旅馆字样、外观漂亮的汽车。一个穿制服的仪表堂堂
的人救了我和行李的驾。我和其他几个手足无措的旅客一起上了车,汽车驶
向旅馆,那儿已经给我预定好房间。这座旅馆富丽堂皇,宽敞的客厅,大理
石光彩照人,只是电灯昏暗得无法看清周围。

记得我在大马土革呆了三天,这期间我按计划由库克斯公司的人导游,
四处游览。

有一次.我和上了年纪的牧师和一位美国工程师结伴去看了一处十字军
的城堡,工程师对近东都一无所知。我们八点三十分在汽车上首次相遇。那
位老牧师目光慈祥,把我和那个美国工程师当成了夫妻。

老牧师滔滔不绝地谈论起婚姻生活的好处,索取与给予的必要性,并祝
我们幸福。

我俩没做什么解释,或者说曾试图解释,美国工程师对着老牧师的耳朵
大声告诉他我们并非夫妻,最好别管别人的事时,老牧师看上去很沮丧。

“但你们应该结婚,”他坚持自己的看法,摇了摇头说:“姘居,知道吗,
这不合适,这的确不合适。”

我去看了看可爱的贝勒贝克,逛了逛集市和斯特雷特大街,在那儿买了
许多当地制造的令人爱不释手的铜餐具。

我估计现在的大马士革,这种老手艺人和人家存留无几:他们被工厂取
而代之。当时,镶花木箱和桌子已经屡见不鲜,到处都能仿制,仍是手工制
作,采用传统图案和工艺。

进一步的游览只是增强了我返回大马士革的决心,我又去大马士革的许
多地方观光.随后。我踏上了穿越渤海去巴格达的路途。这时,旅行事务由
奈恩运输公司承办。该公司拥有由六轮汽车组成的车队,格里·奈思和诺尔
曼·奈思兄弟俩负责。他阀原籍澳大利亚,都很豪爽。我是临行前一天晚上
结识他俩的。

汽车黎明时分出发。两个身材魁梧的年轻司机正忙碌着。我跟在行李后
面出来时,他们正忙着把几支步枪塞进汽车,随手用一抱毛毯盖祝这时,一
队人来到旅馆的台阶下。

使我惊奇但不一定高兴的是,领头的不是别人,就是在的里雅斯特分手
的那位C 夫人。我还以为由于我在这盘桓游览,此时她已经到巴格达了呢。

“我猜想你就会走这条路线,”她面带笑容地和我打招呼,“一切都安排
好了,我带你去阿尔韦亚,巴格达的任何旅馆都不适合您祝”我还能说什么
呢?我像是陷入樊笼。

我从未到过巴格达,更没见过那儿的旅馆。就我所知,它们会乌烟瘴气,
充斥着臭虫、跳蚤、虱子、蛇和那种我特别厌恶的灰蜂螂。于是我不得不结
结巴巴地表示感谢。我俩安顿下来,我意识到“阿尔韦亚的公爵夫人”就是
我这个朋友C 夫人。她拒不坐在她的座位上,那儿靠近尾部,她坐在那儿会
晕车。她要坐在司机后面的位置上。而那个座位已被一位阿拉伯妇女一星期
前预定了。那位阿拉伯妇女上了车,坚决不让出那座位,她的丈夫也一旁帮
腔。随后便是七嘴八舌地吵吵嚷嚷。一位法国妇女也要坐那儿,一个德国将
军也似有此意。我弄不清楚都吵嚷些什么,但世风如此,四人中的弱者失去
了好座位,被赶到车尾。德国将军、法国和阿拉伯妇女都带上了遮沙面罩,


C 夫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留了下来。我从不会吵嘴,而且不会把握时机,不过,
我的座位号实际上是很理想的。

汽车按时开出。我出神地望着汽车隆隆驶过黄色的沙漠,起伏的沙丘和
戈壁,格调单一的景色终于使我昏昏欲睡,我随手翻开一本书。我从不晕车,
但现在的座位靠近车尾,这六轮汽车的颠簸又如同海上的轮船一样,就这样
在颠簸中看着书,我不知不觉地就晕车了,而且很厉害。我觉得丢了面子,
可C 夫人倒还体贴地对我说,晕车常常事先想不到,下次地会关照给我找个
靠前的位置。

四十八小时穿越沙漠的旅行既令人着迷又充满凶兆。

人们这时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是被罩在真空之中。使我深有感触的首
先是,正午时分根本辨不出东南西北,听说就是在这个时辰,巨大的六轮汽
车常常迷失方向。

大马士革和巴格达之间,除浩确的沙漠之外别无他物,根本谈不上路标。
漫漫旅途只有一个释站,鲁特巴大城堡。

估计大约是午夜时分到了那里。冥冥夜色中,蓦地出现了闪烁的光亮,
到驿站了。

城堡的大门打开了,门旁黑洞洞的枪口警惕地对着我们,那是骆驼队的
士兵在警戒,提防伪装成旅客的土匪。他们深色的粗犷的面庞令人胆战心惊。
经过详细检查才放我们进入城堡,大门在身后重重地关上。里面有几间摆放
着床铺的屋子,我们五六个妇女在一间屋子里休息了三个小时后就又起程
了。

大约是清晨五六点钟,晨熹微露的时刻,我们吃了早饭。沙漠披着一层
朝晖,淡紫、杏黄和湛蓝,加上冷丝丝的空气,使人感到奇妙无比。这正是
我求之不得的良辰美景。

它使人忘掉尘世。面对清晨纯净爽人的空气.静谧、甚至不闻鸟语,细
沙从指缝中流下,远方旭日冉冉升起,此时品尝着香肠、香茗。人生还有何
求?汽车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幼发拉底河畔费路查,从船只搭成的浮桥上
过了河.经过哈巴尼亚的航空维修站,继续前行,直到看得见棕榈树丛和一
条凸起的公路。往前走又过了一座浮桥,渡过了底格里斯河,进入了巴格达
市,首先映于眼帘的便是一条两边是招摇欲坠的建筑物的衔道,街道中似乎
矗立着一度青绿色圆顶的漂亮的清真寺。

我根本没机会去看旅馆的情况。C 夫人和她丈夫带我上了一辆舒适的轿
车。沿着巴格达驶去,经过莫德将军塑像,出了城,路两旁是行行棕榈,成
群漂亮的黑色水牛在水塘中游憩。完全不同于刚才的景色。

2


在巴格达,他们夫妇俩待我很热情。大家和睦相处,生活过得很愉快。
我为自己曾有过身陷樊篱的预感而惭愧。阿尔韦亚现在已成为市区的一部
分,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穿流不息,可在当时,它还距离城市中心几英里远
呢。

一天。我搭车去水牛镇游览。这个镇子如今乘火车从北面进入巴格达时
仍可看到。

在陌生人眼中,它看—上去似恐怖之地.破屋陋舍,巨大的围栏里满是
水牛及粪便,奇臭难闻,汽油筒搭成的棚舍使人相信这是贫困和耻辱的缩影。
但事实却远非如此。水牛的主人们生活得满不错,尽管他们住得邋里邋遢,


但是一头水牛价值一百多英镑,如今就更值钱了。水牛的主人自认为很走运,
女人们在烂泥中踽踽而行时.脚踝上饰戴着的漂亮的银制脚镯和绿松石显露
可见。

我不久就听到有人说在近东看到的一切都得打折扣。

一个人生活和行为的准则,观察和行动,都得颠倒重新研究。看到一个
男人粗鲁的打手势叫你走开,你忙跑开了。实际上他在邀你过去。另一方面、
假如他向你招手,那就是让你走开。远远地面对面站着两个人,冲着对方大
喊大叫,颇有立刻就杀死对方的架势,其实不然。这是兄弟俩无聊地打发时
光,提高嗓门是因为谁也懒得向前迈那两步路。

阿尔韦亚的人们待我极为友好。打网球,开车去看赛马,带我去观光,
逛商店,我感到就像在英国一样。从地理上看,我在巴格达,而精神上我仍
在英国;我出游的想法就是离开英国去看看异国风光。我打定主意得改变一
下。

我打算去访问乌尔。我询问了一下,高兴地发现他们并不阻挠我,而是
鼓励我去。

旅行都安排好了,而且带了不少不必要的装饰品。

我如期出发。对给我背东西的家伙,我略怀戒心地盯着他。他细高的个
子,带着一副陪着夫人们走遍近东,比她们本人还了解应该如何是好的神气。
他穿着鲜艳的衣服,把我安顿在那光秃秃的不太合适的车厢中,对我行了个
额手礼,就走了。临走时向我解释说,到适当的车站他会来带我去设在站台
上的餐厅用餐。

那些年,我坐车旅行到乌尔车站的钟点时有变化,可是时间总是不凑巧。
这一次大概在早晨五点。在像乌尔这样的考古发掘颇有成果的地方,人们每
分钟都在疲于奔命地忙碌着,弄来不少兴致勃勃的妇女四处闲逛是最可气的
事了。伍利夫妇把日程安排得很紧凑。游客们结伴观光,由导游陪着去值得
一看的地方,随后匆匆返回。我却被视为贵客受到热情接待,我应该对此倍
加感谢才是。

这种优待完全是由于伦纳德·伍利的妻子凯瑟琳·伍利刚刚读过我的《罗
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的缘故。她对此书津津乐道,所以我也受到像接待
重要人物那样的款待。

她还询问同行的其他游客是否看过这本书,如果有谁还没看过,她就极
力地推荐。

伦纳德·伍利态度殷勤地陪我参观,伯罗斯神父是个耶酥会神父和碑铭
研究专家,他也带我四处游玩。这人是个见解独特的人物,他描述事物的方
法与伍利先生形成有趣的对照。伦纳德·伍利用充满想象力的眼光看待一切:
这地方在他看来就是一个一千五百多年前或更早的模样。我们每到一处,他
就能使其活起来。他讲解时,我会毫不怀疑地确信某个角落的那间房子就是
亚伯拉罕的故居。这是他对历史的再创造,而且他对此深信不疑,谁听到他
的话都会相信他的解说。伯罗斯神父的口才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
来的。他总是以一种充满辩解味道的语调来形容院落、教堂或商业区。

一次午餐时,他对我谈起他觉得我可以写篇很好的侦探故事,他极力主
张我动笔。

直到那时,我对他爱看侦探小说还全然不知。他勾勒出的这个故事,虽
说实际上还是个轮廓,却多少描绘出了一个曲折的故事画面,我拿定主意有


一天会动笔的。过了许多年,大概在二十五年后,突然有一天,这个情节完
整的故事又重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把它加以组合安排,写了一篇篇幅很
长的短篇小说。伯罗斯神父那时早已去世,但我希望他天上有灵,我是怀着
深深的谢意采用他的构思的。像任何作家那样,我把它融合在我的构思之中,
他的痕迹很难看得出来,可他的灵感是这篇小说的源泉。

凯瑟琳·伍利后来与我结成莫逆之交。她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人们总是
有一半对她恨之入骨,另一半则为之倾倒,这或许是由于她的情绪飘忽不定,
令人难以把握。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就是如果需要与一位妇女结伴去沙漠,
或是其他什么毫无乐趣可言的地方,那么她会比任何人都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