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肯尼迪传-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午餐期间,赫鲁晓夫时而和颜悦色,时而尖刻好斗,有意给人一种暴躁冲动而且可能异常危险的印象——这位国家领导人相信,这样就能战胜美国,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只要有必要。在谈到苏联在太空领域的成就时,肯尼迪建议两国也许可以一起去登月。猝不及防的赫鲁晓夫说起了与太空旅行相关的军事优势,然后软弱地补充道,“好啊,干吗不呢?”赫鲁晓夫告诫肯尼迪,他是在大选之后才释放了RB…47的飞行员,耍弄了尼克松一番,等于投了他一票,同时,让大家忍俊不已的是,他宣称,很多人认为表情冷酷的安德雷·葛罗米柯很像前副总统。在肯尼迪潇洒而短暂的祝酒之后,赫鲁晓夫絮絮叨叨地表白苏联如何渴望和平,表示对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美国人民如何尊敬,又用额外的严厉措辞抨击了尼克松,否认了莫斯科对共产党在其他国家的暴乱负有责任,并声称自己准备与年轻得多的美国总统继续竞争。    

  午餐后,在花园漫步期间,肯尼迪试图与赫鲁晓夫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关系。但是,苏联总理却是一副铁石心肠。奥唐奈和鲍尔斯从使馆楼上的一个窗户注视着他们:“赫鲁晓夫在激烈地争辩着,绕着肯尼迪转圈,像条狗似的朝他吼叫,一边指指戳戳的。”后来,当筋疲力尽的肯尼迪泡在浴池里的时候,鲍尔斯说,“当他在外面给你难堪的时候,你好像很平静。”他们当时正就德国和柏林问题争吵。“你觉得我会怎样?”肯尼迪悻悻地说。“脱下一只鞋来砸他的脑袋吗?”肯尼迪希望在一种比较积极的气氛中结束他们的散步,便问赫鲁晓夫主席是如何腾出时间召开与美国客人延长了的连续会议的。赫鲁晓夫仍然希望占些上风,便描述了使他能够心无旁顾的权力共享体制。当肯尼迪抱怨说美国政体施加给他一个“耗费时间的程序”时,赫鲁晓夫厉声回道:“那么,你为什么不转向我们的体制呢?”    

  下午的正式会谈导致的是更多的辩论和敌视。在第二轮会谈开始时,肯尼迪首先回到自己对当前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引发战争的担心。他试图澄清他所说的“错误判断”是什么意思。他承认,他在古巴问题上做出了一个“错误认识”。关键的问题是,他们的讨论“能够导致这些认识上的更大的精确性,这样我们两个国家就能在不危及自己的民族安全的情况下安度这个竞争时期”。虽然赫鲁晓夫同意这是个好主意,但他把肯尼迪的认错看作是软弱的表示。他攻击美国将人民的反抗看成是共产党的阴谋。他说,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苏联人之所以支持反殖民主义,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的缘故,而是因为认识到这是些“神圣的战争”。曾经一度支持过民主革命的美国现在青睐的是维持现状,错误地 ——正如在古巴那样——试图压制人民的激情,并在莫斯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时候,以战争相威胁。赫鲁晓夫强调说,相形之下,苏联只是希望维护和平。肯尼迪回答说,美国排除战争是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即东西方之间目前的军事力量平衡意味着在核冲突中双方都将是输家。    

  见肯尼迪承认苏联的力量与美国相同,赫鲁晓夫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证明苏联在国际事务上思想意识优越、证明苏联更加致力于民主希望和世界和平的又一个理由。下午的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对他的同志们这么形容约翰·F·肯尼迪:“他非常年轻······不够坚强。太聪明,太软弱。”赫鲁晓夫下的赌注—— 即他应当利用苏联的当前威望(造成该威望的因素是认为苏联拥有的导弹优势、在亚洲和非洲的亲共产党暴动、肯尼迪的猪湾失败和苏联太空计划的成功)攻击他的美国对手——似乎见到了收益。赫鲁晓夫认为,只要他在维也纳的峰会上胜过约翰·F·肯尼迪,美国的政治地位就会受到挫伤。他不是来谈判的;他是来竞争的。    

  下午的会议在不祥的气氛中结束。当肯尼迪建议他们在那天晚上用晚餐的时候或在第二天讨论核试验、裁军和德国问题时,赫鲁晓夫说,他打算“将核试验和裁军问题联系起来”。德国的主要问题是需要一个他希望两国能够签署的和平协定。“这样能改善关系。但是如果美国拒绝签署和平协定,苏联就会签署协定,而且什么也阻挡不了。”    

  赫鲁晓夫的表现令肯尼迪愤慨、恼怒。一名英国新闻记者看见他送赫鲁晓夫上车,觉得他看上去很“茫然”。他一边在使馆的卧室里踱着步,一边叫嚷道,“他把我当成了一个小孩,一个小孩。”他问卢埃林·汤姆森,“是不是总是这样?”大使回答说, “意料之中。”波伦认为总统“有点沮丧”。而虽然他试图安慰他,说“苏联人总是说话蛮横”,但他相信肯尼迪对自己被拖入一场意识形态的辩论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凯南觉得赫鲁晓夫捆住了肯尼迪总统的手脚,而肯尼迪显得彷徨、胆怯。肯尼迪自己有可能没弄明白哈里曼所说的轻松娱乐可能代表什么意思。    

  巨大压力下漫长的一天当然是肯尼迪到傍晚时疲惫不堪的大部分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小视雅各布森在他身上用的化学品的作用。随着一天的进展,以及雅各布森在下午早些时候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会谈前夕打的一针的作用的消失,肯尼迪可能已经失去了那一针最初产生的感情上和生理上的力量。但是,比肯尼迪的精力水平更加重要的是两个领导人对待峰会态度上的根本不同。肯尼迪渴望表现出合乎情理,促进谅解,但这些都比不了赫鲁晓夫进行辩论、在口舌上占经验不那么丰富的肯尼迪总统上风的决心。


政治生涯与赫鲁晓夫会面(3)

  无论如何,很显然,赫鲁晓夫赢得了第一天的辩论。但达到了什么目的呢?赫鲁晓夫很荒唐地认为在他年轻对手面前赚得些许优势能起到一些作用,却只能坚定肯尼迪迎接共产党挑战的决心。赫鲁晓夫也许以为他相信自己有关苏联压倒了美国的说法,并因此无法抵御吹嘘一番的诱惑力。为了回应来自克里姆林宫同志们的压力以及中国试图取代莫斯科的国际共产主义领导人地位的努力,赫鲁晓夫觉得必须表现出是个顽强坚定的倡议者,而不是一名议和者。正如凯南所精确预计的那样,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峰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要在不将华盛顿逼向战争的前提下,以牺牲美国为代价维持莫斯科的优势。但是,赫鲁晓夫的行为短视到了可怜的地步。    

  今天,我们也许可以对赫鲁晓夫的处境表示一些同情。他主持着一个没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且没有什么改善的空间。从长期来说,苏联社会体制的崩溃是无法避免的,正如米凯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30年后所理解的那样。但是,在1961年,赫鲁晓夫无法看得那么远;同时他无法忽略这种可能性,即对美国人采取强硬立场可能会吓得他们拱手让出德国,甚至让出西欧——正如戴高乐所担心的那样——以便将美国和全世界从核摧毁中拯救出来。    

  虽然赫鲁晓夫是峰会争吵的罪魁祸首,但肯尼迪也并非毫无责任。不错,他在会谈中弹了几次协商的调子,承认在古巴和亚洲政策方面的失误,通过认可苏联军事力量的质量而安抚了他们的虚荣心。但是,在争取国际威望方面,他和苏联人一样坚决。众所周知的是,总统定期监测美国新闻署进行的国际舆论对美国和苏联看法的调查。他在宣誓就职日中的论调和他5月份在国会的讲话明确无误地表明,新总统至少在美国的世界影响力和势力方面比更加成熟、更加稳重的艾森豪威尔还要强硬。但是,无论将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针锋相对的会谈的责任怪罪于谁,他们都标志着让冷战不明智地升了级,而会谈的目的却正是要缓解冷战的局面。    

  赫鲁晓夫很担心自己给美国人和国际舆论留下一个维护国家和意识形态利益的泼妇形象,便在哈布斯堡人修建的17世纪乡村建筑舍恩布龙宫举行的正式晚会上努力采取温和的进攻姿态。但是,他只是让到这个地步:赫鲁晓夫和他的随从人员拒绝系黑领带,而是身穿商务西服,由此表示对西方皇宫之颓废派艺术的嗤之以鼻。赫鲁晓夫的夫人尼娜·彼得罗夫娜(Nina Petrovna)没有化装,一副家庭妇女的庄重模样,让参加晚会的罗斯·肯尼迪觉得像是完全可以在美国家庭里当一名绝对可靠的看孩子的保姆。赫鲁晓夫坐在杰奎琳·肯尼迪的旁边,不断地跟她插科打诨地讲故事,让她觉得自己好像是在看一场阿博特(Abbott)和科斯特洛(Costello)(阿博特和科斯特洛是美国当年著名的喜剧笑星。——译者注)演的电影。当赫鲁晓夫面色变得严肃起来,试图教导她说目前乌克兰的人均享有教师数量超过了沙皇时期时,杰奎琳告诫他说,“‘噢,主席先生,不要拿数字来烦我’——这时他突然大笑起来,一时摆出了奉承讨好的神情。”    

  第二天的峰会在苏联使馆进行,会议的突出特点是着重讨论德国问题,但在这之前,赫鲁晓夫却试图再次进行意识形态辩论,直到肯尼迪转移话题。当肯尼迪首先问赫鲁晓夫他是苏联的什么地方人时,赫鲁晓夫回答说是接近乌克兰边界的库尔斯克附近,也就是发现300亿吨铁矿的地方——比整个美国多6倍。肯尼迪没有上当。在讨论老挝问题时,赫鲁晓夫再次指责“美国太富有了,太强大了,结果它认为自己拥有特权,可以肆意不承认他人的权利。”赫鲁晓夫说,莫斯科不能接受这一点,并打算帮助这些国家的人民争取自由。“你瞧,主席先生,”肯尼迪反击道,“你无法把我塑造成一名共产党,我也无法把你塑造成一名资本家,所以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赫鲁晓夫的“正题”就是攻击美国的禁止核试验和裁军建议,以及美国对苏联与德国之间和平协定的阻挠。赫鲁晓夫不愿意停止试验,因为莫斯科认为要想实现与美国的核对等,试验工作是关键,因此他反对联合国防止地下核试验的实地检查,称之为“等于间谍活动,是苏联无法接受的”。赫鲁晓夫宣称,联合国在刚果的行为表明莫斯科无法信任达格·哈马舍尔德,指责他是刺杀卢蒙巴的同谋。安排3次检查是可能的,但实施检查工作的必须是一个3人委员会,由1名苏联人、1名美国人和1名真正中立的代表组成。此外,赫鲁晓夫争辩说,如果美国同意“全面而彻底”的裁军,禁止核试验就是多余的。    

  肯尼迪同意,禁止核试验并不禁止美国或苏联的武器生产,但指出此举会减少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禁止核试验,在几年的时间里核大国的数量就会上升到10或15个。肯尼迪敦促赫鲁晓夫用间谍风险与核扩散的危害进行对比,而核扩散“必定会影响我们两国的国家安全,增加重大冲突的危险”。禁止核试验将是第一步,因为要在全面裁军方面达成协议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当赫鲁晓夫重复自己有关全面裁军优先于禁止核试验的观点时,气急败坏的肯尼迪宣称“谈话又回到了起点”。


政治生涯与赫鲁晓夫会面(4)

  有关柏林问题的讨论更令肯尼迪恼火。禁止核试验谈判的失败固然意味着长期的危险,而柏林问题却是个骇人的眼前危机。赫鲁晓夫说话时带有相当的热情;中欧形势显然是他最关心的问题,而在峰会前一天半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序曲,是会议正题的预备——确保统一的德国将没有能力给俄罗斯带来伤害,并关闭柏林,切断受共产党压迫而逃亡的人的通道。    

  赫鲁晓夫提醒肯尼迪,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了2;000万人,而造成冲突的罪魁祸首德国已经重新获得了为更加具有毁灭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铺平道路的那种军事力量。如果可能的话,苏联打算与东德和西德都签署和平协定,或者至少是东德,以防止该民族的统一。赫鲁晓夫解释说,这样一个协定将废除1945年以来的所有安排,包括西方通过东德从陆路和空中进入柏林。如果美国签署了和平协议,柏林可以继续是一个“自由”城市,但如果拒绝签字,则西方进入柏林的所有权力都将终止。    

  肯尼迪明确表示,美国不会被胁迫签定协议。“我们在这里谈的不是老挝,”约翰·F·肯尼迪说。“这是美国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柏林,并不是因为获得了什么人的许可。我们是打进去的······如果我们从这个地区被驱逐出来,如果我们认可失去我们的权利,那么谁都不会对美国的承诺和保证抱有任何信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