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学-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情绪表现较强烈

  他们常常遇到一点小事情,或者振奋,显得很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怄气,与人争吵,甚至打架。有时又会转向一种反面,变得泄气、绝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身体的变化而产生的心身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现实的矛盾所致。

  (二)情绪的延续性较长

  青少年不再有破涕而笑的现象了,他们会更多地出现一种心境。在一段时期内,或者欢乐愉快,或者安乐宁静,或者抑郁低沉。情绪的压抑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此,教育者应当帮助他们找到引起这种心境的原因,并解开疙瘩,使之心情舒畅。

  (三)情绪表现并不都是外露的

  他们的情绪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年幼的小学生,他们的面部表情是他内心世界的显示器,青少年学生的外貌和内心不总是一致的。比如,他们对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可以表现得很不在意,或者表示热心;对某一个人明明是好感的、乐意接近的,但是由于自尊心或各种原因,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庄重、冷谈、回避的态度,特别是对异性,这是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情绪能力的表现,是适应能力增强的表现,它与表里不一的虚伪性格是两码事。

  (四)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在内容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采,而且越来越复杂,并逐渐形成着高尚的情操。

  他们常常对自己喜爱的对象和活动表现出热衷;对自己心服的人或关心自己的人表露出欣羡和感激;为学习、工作、友谊的成就而欢乐自赏;为失败而苦恼或忧心;他们会触景生情,为向往美好的生活而津津乐道;还会为人世间的不平表示愤慨,等等。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青少年喜欢作诗、唱歌,正是他们情绪和情感丰富和善于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幻想,是写不出诗来的。一首好诗和好歌不仅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也能起到感染人、培养健康情绪的作用。因此,把诗和歌作为教育的手段完全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值得提倡。

四、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例如,对自己的感知动作、行为方式、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认识,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等。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它主要表现在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独立性与自制力,以及对劳动与集体的态度上。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人能够认识自己,把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并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这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一年,还没有自我感觉,甚至连自己身体的存在都不知道,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就象吮吸母亲的奶头一样,到婴儿期(l~3岁)儿童开始能够认识自己的躯体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能把自己和他的动作区分开,以后又从镜子里和相片上认出了自己的外貌。学前儿童(4~6岁)已能意识到自己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并能够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的外部的个别特点进行评价。例如,他们说:“我比他矮,比他有力气”,“我会唱歌,他不会唱歌,他会画画”。等等。到了学龄期,儿童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迅速发展,他们自我意识的范围扩大了,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班级和社会的成员,是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并能从人的行动的内在动机及个性的本质特点方面进行评价。

  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是头脑里所固有的,它是在个体与周围人们相互作用下,特别是在教育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①儿童的自我评价就是在集体生活中,从教育者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中,从评价别人同自己的比较中产生的,他们最初是以教育者的评价为评价,以后在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的正确组织下,儿童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他们开始相互评价,并通过同别人对照和比较认识了自己的形象和品质,进而能够独立地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评价。

  (一)少年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成人感

  少年期学生由于身体迅速长高,力气增强,精力旺盛,耐力增加,能够参加一些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家庭地位也有所改变,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不愿再戴红领巾了,要求参加共青团组织,希望象成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他们宁愿承担艰巨的任务,也不愿意受到特殊的照顾。他们在某种情况下往往表现出不畏风险,不怕困难,敢想敢干,见义勇为的品质来。

  少年期学生这种成人感是少年的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这时,如果家长、教师和周围的人们不了解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特点,而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遇事讥笑他们、训斥他们,或者生活上过分地照顾他们,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长期下去,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或敌对破坏的激情,影响个性的正常发展。为使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必须注意使他们的“成人感”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出力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

  2.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初中学生对别人和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开始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例如,在他们看来,所谓好学生首先必须学习成绩优秀,能独立钻研,理解能力强,学习勤奋,作业认真,肯帮助同学,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和集体的规章制度,而不以分数高低为唯一标准了。

  初中学生在评价别人时能一分为二,指出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能注意到较全面地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行动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然后灵活地运用一般的道德准则来进行评价。

  少年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在集体评价和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通过对照比较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对自己性格上的优点作过高的评价,对自己的缺点不大了解,也不承认。有时他们还不能理解自己与同学(或成年人)发生冲突而自己失败的原因,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受到批评时会感到委屈,这说明少年学生的自我批评还是不完善的。为培养少年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应懂得通情才能达理这个道理,对他们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以理服人,让事实来说话,尽量不要任意指令检查或全班点名批评。

  3.独立性与自制力

  自我意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体不仅能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接受纪律的约束。这说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他们的自制力也得到了发展。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能够克服困难,解决动机的矛盾,克制自己,持之以恒。

  与此同时,他们对勇敢、刚毅、顽强、耐劳等意志品质的重视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因此,少年期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很努力,男孩喜欢练习足球、篮球以及要求有较高的速度和力量的项目,女孩子喜欢练习体操、竞技之类的项目。他们对劳动和集体活动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心,对学校和班级交给的任务能够自觉地去完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当然,也有的学生对劳动和集体抱有漠不关心的态度,独立性和自制力较差。特别是当他们在小学毕业与初中起点班之间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一进中学就感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明显放松时,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来不及逐步适应这种变化,以致使他们很容易接受社会上不良的诱因而变坏。因此,经常积极地引导少年期学生,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二)青年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青年学生特别关心的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问题。当他们接触社会上各种典型人物而产生激动的时候,当阅读文艺作品受到感染的时候,在学习、工作中受到表扬或责备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在脑子里出现一个问题:“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去是什么样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关于这些问题的想法,他们常常会在日记、作文和对亲密的朋友交谈或通信中表露出来。青年常常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了解自己,激励自己,以求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特别是他心爱的朋友的言行,更能促使他深入地了解自己和鞭策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总之,他们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品格和才能的发展,同时有着自我实现的愿望。

  2.自我评价的成熟

  少年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和被动性。他们常常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就忘了还有缺点;发现了缺点,就又感到自己什么也不行了。所以,他们的自我估价常常是时高时低的。他们之所以要进行自我评价,常常是由于外力的迫使,如老师要求他写鉴定或者检讨。这样的情况,在部分青年学生中也还有,但大部分青年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变得全面、客观、主动起来。他们不仅会分析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还会对自己的整个心理面貌进行评价。不仅会分析自己的意志、性格特点,而且还会从立场上、政治上分析自己。他们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不都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常常是因为要使自己成为最理想的人,或者是因为受到挫折而主动自觉地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学生是注重自我教育的。

  3.自尊心、上进心较强

  自尊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它与自信心、进取心以及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自尊心强的人,通常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有主见的人善于交际,能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而自尊心差的人,则轻视自己,消极地评价自己的个性,喜欢回避周围的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这是与周围人对他不重视、不信任,特别是与他从小缺乏父母强烈的爱分不开的。具有健全个性的青年学生,自尊心、上进心一般均较高。后进的青年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一般也都埋藏着自尊、上进的火种,尽管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常常分不清是非,在情感上容易冲动,不能克制,存在着意志薄弱、毅力差的缺点。因此如何点燃他们微小的火种,把他们不踏实的尝试性的自尊心变成进步的内动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青年时应当重视的问题。

  4.道德意识的发展

  道德意识并不是在青年时期才出现的,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开始想去辨别好人与坏人,善与恶。入学后,小学生知道了很多具体的道德准则。根据学校的要求,他们逐渐懂得了要有礼貌、守纪律、要诚实,不要撒谎、打架、偷东西等。到了青年期,由于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扩大了,自己的道德实践的经验也增多了,因此,他们掌握的道德准则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增加,而且也越来越概括,越来越深刻。例如,他们能认识到见义勇为、克己奉公等是道德的,阿谀奉承、过河拆桥等是不道德的,并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道德的原则性。

  5.人生观的形成

  青年期是即将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人到了青年时期大多会极其自然地提出“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青年时期也必须弄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在个人的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概括物,又是指导个人认识和支配行为的最高调节者。它的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断克服内外冲突的过程中得以增强。

  为使青年形成革命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