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过一段回升,但却怎样也没有安赛尔梅在世时的风采了。这件事情后来成
为世界音乐界,特别是指挥界中,被人们引起重视的深刻教训。

安赛尔梅作为一个大指挥家,曾经指挥灌录过许多优秀的唱片,其中拉


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德里布的《西尔薇亚》、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等,都是十分名贵的唱片。他是一个善于表现抒
情气息和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家,而对于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偏于理性化的作
曲家的作品,他是并不十分擅长的。

安赛尔梅是20 世纪中很具个性化的指挥大师,他在自己几十年的辉煌指
挥生涯中,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和崇拜者。1969 年,他在他家乡附近的名城
日内瓦逝世,享年86 岁。{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41_1。bmp}


德国浪漫主义指挥艺术的杰出代表——克列姆佩勒

(Otto Klemperer, 1885—1973)


在20 世纪早期的指挥艺术中,德奥风格的优秀指挥家占了很大的比重,
且不说主要活跃于上个世纪的伟大先驱者汉斯·冯·彪罗、古斯塔夫·马勒
以及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巨大影响,单就本世纪初出现的杰出人物就有布
鲁诺·瓦尔特、奥托·克列姆佩勒、汉斯·克纳佩茨布什、威廉·富尔特文
格勒、埃里希·克莱伯、卡尔·伯姆和尤金·约胡姆等人。这些光芒四射的
指挥巨星们,虽然各自都带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然而巨大的共性使他们
的艺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德奥浪漫主义指挥艺术流派,在这个强大的共性体
系中,克列姆佩勒应该被看作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奥托·克列姆佩勒于1885 年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16 岁时进入了法
兰克福的霍赫音乐学院中学习,后来又进入柏林的施泰伦音乐学院中学习钢
琴和作曲,在校期间,他曾师从于著名教授普菲茨纳。 1906 年,克列姆佩
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后被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看中,第二年,经
过马勒的鼎力推荐,他正式担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1910 
年至1913 年,他又在汉堡歌剧院中担任了三年指挥,此后又先后在不来梅、
斯特拉斯堡、科隆和威斯巴登等许多城市的歌剧院中担任指挥,随着他的艺
术活动的逐渐扩展,他作为一名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了,尤其是作为一个歌剧指挥家,他的名字就更加响亮了。 1926 年,克列
姆佩勒担任了柏林克罗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这期间他除指挥上演传统剧
目以外,还热衷于指挥上演亨德米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现代作曲家创作的新
歌剧。 1931 年,他又担任了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在这几年的时间
里,他先后指挥以上两个歌剧院在柏林初演了亨德米特的歌剧《卡地亚克》,
雅那切克的歌剧《死屋》和勋伯格的歌剧《期待》等作品。希特勒法西斯上
台以后,克列姆佩勒作为一名犹太血统的指挥家而遭到迫害,1933 年,他被
强令解除了一切职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得走上了逃亡的道路。他先
到了瑞士,后来又来到了美国,并于1933 年担任了美国洛山矶交响乐团的常
任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一直任期到1939 年,以其杰出的才华和高超的能力,
将这个乐团训练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此外,他还在1937 年参与改组了
当时不景气的匹兹堡交响乐团,为这个乐团后来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非常
重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克列姆佩勒又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欧洲,
他先于1947 年担任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国立剧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然后
又在1951 年担任了英国爱乐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后来这个乐团改建为新爱
乐管弦乐团之后,他又亲自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和常任指挥,并一直任职到了
1970 年。从这以后,85 岁高龄的克列姆佩勒移居到了以色列并加入了以色列
国籍。1973 年,克列姆佩勒以88 岁的高龄在瑞士的苏黎士逝世。

克列姆佩勒作为一名指挥大师,他的业绩的确是壮观而辉煌的,这一点
单从他那繁星般的艺术履历中就已经使人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更不要说他在
艺术上还有着那样巨大的贡献呢。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横跨欧美大陆,
其足迹遍及在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清晰的印象。在20
世纪的老一辈指挥大师中间,他是属于那种精力充沛、饱经风霜式的人物。
他总是不断地奔波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中,指挥了难以数计
的歌剧演出和交响音乐会,直到他逝世的前三年,即85 岁时,他还坚持站在


指挥台上,1939 年,他曾身患重病,并由此引发了局部偏瘫,但他却以惊人
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在经过简短的治疗恢复后既重新登上了指挥台,这种坚
韧的作风和顽强的精神,的确是值得人们无比钦佩的。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著名的德奥风格的指挥大师,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
了。由于他的指挥有着庄重深刻的特点和高雅理性的风格,因此他常被人们
看作是德奥传统指挥艺术的正统继承者。他在指挥时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挖掘
作品的深刻内含,使听众通过他对乐曲的演释,最大限度地品味到作品中的
深邃的精神内容,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他指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
布鲁克纳及马勒等人的作品。克列姆佩勒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细致和稳健,
在演出中,他喜欢采用一种适中的缓慢速度,这样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温和
宽厚的气质和极其富有修养的理智,然而他的演释并非过分的冷峻,在作品
的激情之处和戏剧性的呈示上,他亦能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强大气势和辉煌效
果。在众多不同风格的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中,他是一个偏重于德国沉稳浓重
风格的指挥家,与同时代的布鲁诺·瓦尔特和富尔特文格勒相比较,他不像
前者那样温雅和抒情,也不像后者那样具有充满浪漫气质的主观即兴性,他
的特点是严谨地继承古典主义的风格,朴实而深刻地从作品的内含着手,从
而集中地体现出作品中蕴藏着的潜在内容。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老指挥家,他的指挥艺术对于后代青年
指挥家来说,是一种颇具吸引力和楷模作用的艺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指
挥大师之一克劳迪奥·阿巴多,就非常赞赏和崇敬克列姆佩勒的指挥艺术,
年轻时他在欧洲留学时,就经常寻觅着克列姆佩勒的行踪,到处去观摩他的
排练和演出,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克列姆佩勒是一个以德奥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要指挥曲目的指挥家,在这
方面,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有着独特的、轻车熟路般的驾驭能力。
在歌剧方面,他曾是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作品的主要演释者之一,像莫
扎特的《魔笛》、贝多芬的《菲德里奥》和瓦格纳的《罗恩格林》等作品,
都是他最为拿手的作品,他在担任欧洲许多歌剧院的常任指挥时,都将这些
作品列入到他所擅长的指挥剧目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亨德米特和以勋伯格
为首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的作品。晚年时,他还在著名的英国皇
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隆重指挥了一系列的德奥歌剧作品。因此他完全可
以被称为德奥歌剧的指挥专家。在交响乐方面,克列姆佩勒的演释也是很有
特点的,在这个领域中,无论是德奥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还是浪漫主义时
期的作品,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精确的解释者,他对贝多芬的一系列交响
曲,尤其是《第六交响曲》(田园)的独到诠释,在指挥艺术史上是很出名
的,此外他对于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理查·施特劳斯以及马勒
等人的大量交响乐作品,都有着十分合乎逻辑的理解和精湛的演释。

克列姆佩勒不但是20 世纪早期功名卓著的老指挥大师,而且还是一位优
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在20 世纪的指挥艺术史上,指挥家又同时是器乐
演奏家的例子是很多的,而克列姆佩勒则是其中的较为突出者之一。作为作
曲家,他同样有着很值得骄傲的成就,虽然他一辈子都在从事繁忙的指挥工
作,但仍然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两部交响曲,一部《C 大调弥撒曲》
和许多的歌曲。此外作为马勒过去的助手和其音乐的主要解释者之一,他还
曾撰写过一本关于马勒情况的极有价值的论著——《回忆马勒》。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威望很高的老艺术家,他对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1932 年,他曾经获得了象征着很高荣誉的哥德奖章,还曾被
颇具权威性的柏林艺术研究院选为院士。

克列姆佩勒作为一个著名指挥家,曾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唱片,这
其中许多都是他与长期和他合作的伦敦爱乐管弦乐团一起录制的。他所录制
的著名唱片有贝多芬的歌剧《菲德里奥》、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
格兰)以及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浪漫)、《第七交响曲》等作品,
这些唱片在今天看来具有着比当时更高的价值,随着岁月的不断推移,它们
的价值还会随着克列姆佩勒名声的不断增长而变得更高,因为克列姆佩勒的

确是那种永远会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伟大指挥家。{ewc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44_1。bmp} 


主观即兴风格的伟大体现者——富尔特文格勒

(Wilihelm Furtwangler,1886—1954)


翻开20 世纪的指挥艺术史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定是两个人,即托
斯卡尼尼和富尔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作为现代指挥艺术的伟大开拓者和客
观主义指挥风格的杰出体现者,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都已受尽了人们
对他的崇敬和赞扬。然而作为另一巨头的富尔特文格勒,相比之下似乎显得
有些黯然失色,其实,这里的原因许多都是由于历史的误解和富尔特文格勒
本人纤弱的性格所造成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客观地了解了富尔
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终于发现了在那本来就有的巨大成就之后所蕴藏着的
更为丰富的艺术潜力。事实上,从1954 年富尔特文格勒逝世以后,他的名声
就一直在不断的上升着,他那精湛的、魅力无穷的指挥艺术,强烈地感化着
一代代的人们,使人们一次次的加深了对他的再认识。如今,他已被世界所
公认为与托斯卡尼尼并列的、20 世纪指挥史上两大不同流派之一的杰出代表
人物。

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于1886 年出生在德国的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考古
学家,母亲则是一位画家。富尔特文格勒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责任
心极强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个艺术上的全才人物,于是便给他请来了各种各
样的老师来教育他,使他受到了十分广泛而扎实的艺术教育。然而在学习多
种艺术课程时,富尔特文格勒唯独对音乐最感兴趣,于是他便逐渐放弃了对
其它艺术门类的追求而专攻音乐了。

富尔特文格勒很早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才华,他七岁开始作曲10
岁时就创作出了《小提琴奏鸣曲》《F 大调钢琴三重奏》、《第一弦乐四重
奏》和《钢琴奏鸣曲》等作品,到了17 岁时,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就问世了。
由此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富尔特文格勒是以成为作曲家为目标而奋斗的。

富尔特文格勒正式涉猎指挥艺术是在他年满20 岁以后,说起来还是从一
个偶然的事件开始的,1903 年,富尔特文格勒创作的《D 大调交响曲》得到
了公演,然而演出的结果却糟透了,作品遭到了惨痛的失败,这使得一心想
成为大作曲家的富尔特文格勒沮丧到了极点,出于全面的考虑,他决定将目
标转移到指挥艺术上来,这样对他在艺术上和生活上的需求都有着极为重要
的实际意义。于是他便先在布雷斯劳国家歌剧院中担任了三年的指挥助理,
这期间他努力学习了大量的指挥技巧并掌握了一定的经验。 1906 年,他在
慕尼黑指挥凯姆乐团举行了首场演出,虽然当时他只有20 岁,但在指挥曲目
上却出现了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这样的艰难作品。这次首演成功以后,
富尔特文格勒便正式走上了指挥家的道路。在这期间,他开始广泛的开展指
挥活动,先后担任了苏黎士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和斯特拉斯堡歌剧院的副
指挥。通过大量的实践,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并开始渐渐地引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