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磬齐鸣,闻之飞扬出生命沛乎天地之间的淋漓。    
    文派与解派各有所长,各异其趣,各拥有一批戏迷。    
    潮涨潮落,上海沪剧社黯然落下生命之帆。我父亲茫然回顾,记忆里留有“二进二出”文滨剧团的难堪,不想再自讨没趣。    
    他辗转栖息于各小剧团。    
    文滨剧团诚意礼聘,礼聘解洪元主演新戏,新戏乃李君磐新编的时装剧《青年镜》,并在报纸广告中刊明由鼎鼎大名的筱文滨屈尊陪演乡村老父,这是莫大的殊荣。一代沪剧翘楚,一时沪上名流,沪剧“托拉斯”的掌门人,爱才若渴,礼遇优渥,融化了后起之秀的心角冰屑。阔别四载有余,我父亲三进文滨剧团。    
    《青年镜》剧情为:农家子闯荡上海滩,惑于奢华,溺于赌场,债台高筑,后经严父训斥和亲戚相援,得以返回田园重振祖传产业。名家新作,戏文切合现实;阵营坚挺,满台配合默契,赢得了观者如潮的盛况。筱文滨应酬繁忙,分身乏术,与邵滨孙轮流陪演。    
    之后,剧目不断交替,我父亲时而主演,时而陪演,和班主、同事相处融洽,似乎进入了酣畅淋漓地施展才华的宝山。    
    


第二部分第7章  自古英雄本无主(3)

    秋风凋绿叶,平地起风波。文滨剧团搬演弹词老戏《董小宛》,我父亲曾多次在戏中扮演顺治帝,《金殿赞美》成为解派名曲,再度亮相,驾轻就熟,激起台下火辣辣的喝彩和掌声。这一日,天阴得能拧出水来,他夹雨伞,抱蓝印花粗布戏包袱,安步当车,不急不缓地徐行。顺治帝的戏在后半场,他不必早到,步入后台,管事老伯伯吞吞吐吐要他先去看看水牌,他疑疑惑惑地照办,水牌上张榜的名单里,顺治帝一角的扮演者换了他人。    
    他思绪纷乱,乱得像无边的夜海,没有着落,没有归宿。    
    风乍起,谁家没关严的窗户碰来撞去,传来哗啦啦清脆的玻璃碎裂声,一颗自尊的心也碎裂成了几瓣。    
    他沉沉无言,拖沓脚步,拎起戏包袱,缓缓地走出后台边门。前台戏文正炽,后台冷冷清清,少数几位同事默默地目送,蠕动嘴唇欲言又止。管事老伯伯跌跌撞撞地追上,嘶哑嗓音喊:“伞,伞,侬的伞,外面要落雨了!”    
    天昏黑,地阴沉,黄叶漫天狂舞。他无知无感,漠然地拐向僻静小路。    
    临场换角,或有不可抗拒之原因,或有难以言传之误会,或纯是抄水牌者之笔误,事过琐细,无法从岁月的尘埃中挖掘其真相。    
    我只听说,筱文滨曾主张:一个角色被某人唱红,不妨也让别人分演,轮演,以图产生新的效应,新的韵味。    
    若如此,其主张颇有见地。欠周到之处是事前缺少沟通。    
    沟通又谈何容易?名人之间,在场面上的礼仪背后,往往有意无意地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有着种种难以言清道明的隐秘。    
    我父亲血气方刚,羽翼渐丰,新的打击,旧的伤疤随之迸裂和流血。    
    三进三出,拂袖离去,均为安排角色。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谁不想一马当先?谁不想扬眉吐气?谁不想引领潮头?年轻,更是这种雄心或者说野心的发酵剂。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踏入戏门十余载,论实力,论历练,足以担当重任。难道说永远寄居他人屋檐下,永远听任班主摆布?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狂饮烂醉,浇不灭心中的块垒;新月临窗,昭示着鲜亮的前程。七尺男儿,血总是热的,心也并不示弱,舔净了伤口,梳理好羽毛,勇猛地去搏击风雨,去自组剧团,自当老板,翱翔于宽阔的蓝天。    
    当老板,大不易。上海滩,申曲圈,盘根错节,鱼龙混杂,缺少鼓胀的钱袋和坚挺的背景,组不成戏班,租不到剧场,站不稳脚跟。众多小戏班像潮汐涨落,聚散无常,岂能望文滨剧团之项背?况且,战乱纷纭,敌伪猖獗,老戏班的票房尚阴晴不定,又遑论新树招军旗呢?    
    我父亲奔波数日,一事无成,今晨,杨敬文、杨美梅兄妹登门造访。当初,我父亲初遇夏福麟,加入敬兰社,班主杨敬文青睐有加;我父亲闯荡杭嘉湖,中山社的当家花旦是杨美梅,有“松江梅兰芳”之誉。杨敬文作为嫡亲兄长,要求解洪元扶一把未能在上海滩大红大紫的小妹,交换条件是他负责组建戏班,戏班剧目及角色分配归解洪元全权处理。    
    离班主只有一步之遥,况且朋友情面难拂,我父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权当对自己的一番磨炼。不出所料,1944年秋冬之际,新成立的黎明剧团在东方书场露演,因红花逊色,绿叶难扶,半月有余,业务日见清淡,班主杨敬文处于两难境地,既怜惜小妹,更怜惜钱袋,反复权衡,仅仅保留班主之名,默允我父亲重整旗鼓。    
    我父亲成了事实上的班主,他从施家剧团里拖出妻子,夫妻俩如脚踏车的双轮,前轮驮着朝阳,后轮驮着夕阳,飞翔不息,各展风采。成名作、拿手戏接连搬演,新戏也不断打造。    
    一条短小的社会新闻勾出我父亲编戏的灵感,“山西李姓矿主杀夫夺妻夺产,现被苦主之子杀戮”。好哇!杀人掠土者,必遭灭顶之灾。这样的戏,顺天理,合民意,能大快人心。他理清脉络,谋篇布局,一个跌宕起伏的剧情初定: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山西无赖吴志刚,慕同乡女子李惠英之美色,杀夫夺妻。李惠英为抚养儿子大康,忍辱偷生。后吴志刚又勾搭矿长之女陈丽娃,逼死惠英,逐走大康,当上了矿主。大康成人后,立志报仇,终于手刃民贼。    
    恰恰,大阿福叶峰后台造访,兴致勃勃地参与推敲剧名,一起搜索枯肠。独坐一侧的珊珊冒出了一句大白话:“这么坏的人,人人都想杀掉他!”我父亲眼光闪亮,笃悠悠地说出了四个字:“皆曰可杀。”“好!好!”叶峰跷起大拇指,自告奋勇承印说明书。    
    数日后,《戏剧日报》上爆出独家新闻:大型现代悲剧《皆曰可杀》即将隆重上演,羊角先生编导,解洪元先生破例演反派矿主,顾月珍小姐一饰两角,前扮闺门旦,后反串小生。    
    东方书场楼下门侧贴出了巨幅海报,“皆曰可杀”四个大字,浓重醒目。叶峰承印的说明书,在“曰”字上插入一把利刃,漾出一摊鲜血。    
    剧名响亮,角色安排新鲜,名小生演反派,名花旦一饰两角,对观众极富号召力,三日戏票销售一空。    
    开演之日,书场外早早挂起了“客满”木牌。沦陷区的天灰蒙蒙,书场内的灯暗幽幽,入场买份说明书,立时惊喜交加,“曰”字一把利刃,利刃下一摊鲜血,激亮了观众的眼。没买的转身去买,买了一份的想买两份,不少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细细品味,彼此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色,脸颊上燃烧起红红的兴奋和激动。说明书在书场内流动,红色的光芒在书场内闪亮,像一支支暗夜里相互点亮的红色火把。    
    弦音初响,台下连嗑瓜子的碎声也没有,演至大康手刃仇人时,观众席内掀起了狂涛,或拍手鼓掌,或跺踏地板,甚而振臂高喊:“痛快!该杀!”    
    消息风传,争观者如潮水奔涌,仇视者似泡沫喧嚣。翌日中午,戏未开锣,场外拥塞等票的观众,不少人要求买站票。    
    戏演过半,吴志刚坐上矿主之位,颐指气使,横行无忌。观众屏息敛神,鸦雀无声,静候剧情的峰回路转。    
    忽然,噼啪啪,哗啦啦,观众席后面的出入门猛地甩开,遮挡的帘幕猝然撕裂,冲进来一群荷枪实弹的伪警。小头目手里捏着一沓说明书,一路走,一路扔,犹如片片雪花,挤挤搡搡地蹿上舞台。    
    事出突然,看戏的,唱戏的,惊呆成庙里的泥塑木胎。    
    小头目冲到台口,声嘶力竭,狺狺狂吠:“这部戏对皇军大大的不好,停演,停演!”    
    “啊呀,要出事情了!”观众席中,不知是谁爆出一声尖叫。沦陷区内,人命如同草芥,有人慌忙离开是非之地,带动了人潮退落,夺门逃生。    
    我父亲僵立台中,火舌舔噬着他的心。    
    小头目一步步逼近,阴恻恻的声音弹跳着缠绕着威胁着:“羊角先生是啥人?侬是不是?侬想用两只羊角与大日本皇军斗?”    
    心似乎已经爆裂,五脏六腑在冒烟,颧骨上的肌肉在抽搐,腮帮下的牙床骨在抖动,此时此刻,只要一启口,迸发出的一定是滚滚岩浆。    
    一只冰凉的纤手按捺住他的怒气。    
    他回首,不知何时,妻子站在他的身后,周围则有珊珊及团内的其他青壮年。    
    我母亲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和机警,曼声应道:“羊角先生是编剧、导演,戏编好,导好,哪能会日日在后台?”    
    “羊角在啥地方?”小头目一挥手,伪警们团团围住了我母亲,黑黝黝的枪口在替问话助威。他们认为,女人比男人胆怯、脆弱和无力,更容易被吓倒,被摧垮。    
    错啦!为了丈夫和孩子,女人常常无所畏惧。    
    “说戏先生少,戏班多,总是跑来跑去,听说他家在杭嘉湖一带,具体地方不知道。”我母亲平时拙于言辞,今日面对强横,答得婉转、从容,合情合理。    
    伪警把后台翻了个底朝天,既没找出抗日的材料,也没觅见羊角先生的踪影。    
    “好,限三人之内,交出羊角,否则,请到76号去白相相。”小头目一声吆喝,率众扬长而去。    
    76号,那是杀人不见血的汪伪魔窟。    
    转瞬之间,人人胆寒,人人自危,欢乐、兴奋和希望一齐倾覆。    
    


第二部分第7章  自古英雄本无主(4)

    我父亲嘶哑嗓音吩咐:“戏唱勿下去了,大家先散了哇,包银我随后送到各位府上。”    
    唱戏的小角色,无权、无势、无钱,想帮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各自默默卸装,悄悄离去。临行前,有的宽慰几句:“解先生,吉人自有天相,侬勿要忒担心。”有的郑重告别:“解先生,啥辰光用得着,到日日得意楼(沪剧艺人聚会之地)来叫一声……”留下寥寥数人,或是相近之友,或是所收之徒。    
    我父亲派两名徒弟分头飞奔杨敬文和叶峰家,打探情况,再安排两名老成持重者照料后台的水火,以防再生变故。    
    夫妻俩带着珊珊黯然地走出书场后门,步步拖沓,步步沉重,步步叩问着苍天大地。平心而论,我的父母,两位读书无多的艺伶,出于流淌于血管内的惩恶扬善的祖训,抨击了恶势力的残暴掠夺和无耻。他们当然不会知道,1944年冬,随着法西斯的日暮途穷,侵略者及附逆者的神经犹如狂风中的游丝。    
    草木皆兵,滥施暴力并不表明强大,只表明脆弱。脆弱的敌人更疯狂,更凶残。    
    抗战胜利后,由我父母和丁阿姨组班的沪剧团,曾复演《皆曰可杀》。《沪剧周刊》1947年12月6日刊登叶峰所写文章,其中言及“民国三十三年的下半年,东方二楼剧场,黎明剧团的地盘……‘羊角’提供《皆》,因讽刺敌伪太甚,被伪警察局刑事股发觉,……全剧勒令停演,形势十分可怖,现胜利已两年,决定重新上演”。    
    说明书的复演前言中,我父亲奋笔疾书,言明这出“旨在暴露恶势力的嚣张、残暴与无耻”的戏是如何被“引为禁剧,勒令停演”的,郑重宣告“昔日无端遭禁,今日隆重复演,以示扬眉吐气”。    
    由此可见,当时欲加之罪的横祸,如一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我父母等人的头顶。    
    从戏场匆匆归家中,我母亲换上家常棉袍,洗手漱口,焚点线香,跪于观音大士前,虔诚地祈求保佑。    
    小阿婆午睡初醒,正在后客堂捧小茶壶喝茶暖手,慢吞吞,笃悠悠,有滋有味地品味龙井茶香。闻听东厢房有动静,捧小茶壶移碎步观看。奇怪,儿媳跪拜菩萨,儿子倚窗抽烟,袅袅青烟编织成一张网,一张阴沉沉的网。小阿婆拖珊珊到门外,细问根由。珊珊不想和小阿婆多嗦,又不懂怎样婉转言辞,直筒筒、硬邦邦,甩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76号要捉爹!”    
    小茶壶落地摔成八瓣。“啊呀呀,我的宜兴紫砂壶,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她指使珊珊扫净碎片,急慌慌再进东厢房。她看见儿媳从绿色衣橱上拉下一只藤条箱,往里放换洗的衣裳。夫妻俩要出门避难?小阿婆暗自思忖,默默赞同,趋前几步想帮忙整理,顺手取下儿媳搭于床头的睡袍,递将过去。    
    我母亲摇摇手,合上箱盖,从床边的夜壶箱里取出一厚沓私房钱,走进窗前,牵动丈夫的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