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素问要旨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52-素问要旨论-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亦名胫。胫骨下尽处为曲节,一名腕。 
r图pt166a36。bmpr 
r图pt166a37。bmpr 
其足者,大指爪甲之后为三毛。三毛后横文为聚毛。聚毛后为本节。本节后为歧骨。歧骨上 
为跗。跗内下为窍骨,一名核骨。大指下为跖。跖下为跽。跽后为板。板后为足心。足心后为足 
掌。足掌后为足跟。两踝相对为腕。内踝之前,大骨下陷中为然谷。外踝上为绝骨。足外侧大骨 
下赤白肉际为京骨。 
其腑脏者,下喉咙之前为气系。气系下连为肺。肺下相连为心。心下为膈。膈下为肝,肝左 
三叶短叶相连为胆。肝 
右四叶之下为脾。脾后上之连属为胃,一名太仓,亦名水谷之海。胃下两旁入脊膂,左为肾,右 
为命门。两肾下之前为膀胱。膀胱下为廷孔。咽门下为食系。食系下连太仓。太仓下连小肠。小 
肠近下右连大肠。大肠下连肛门。小肠下连膀胱。又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太 
仓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二肠相会处为拦门。下极为魄门,一名肛门。又曰∶心以上为上焦, 
心下至脐为中焦,脐下为下焦,通为三焦。 
凡脏腑各主一脉,以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也。通行营卫,总贯百骸,周流而无已矣。 
凡一脉,左右双行。手三阴之脉,从脏走至手,次手三阳之脉,从手走至头,次足三阳之脉,从 
头下走至足,足三阴之脉,从足下走至腹。其脉常以十二经络始自寅初,起于中焦,流注手太阴、 
阳明,足阳明、太阴,手少阴、太阳,足太阳、少阴,手厥阴、少阳,足少阳、厥阴。等脉一遭 
毕,而复注手太阴之脉。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 
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 
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次注手阳明。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入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 
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 
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次注足阳明。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缝中,还出侠口环唇,下 
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 
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 
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 
间,出其端。次注足太阴。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 
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次注手少阴。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其直 
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 
掌后兑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次注手太阳。 
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 
间,上循 外后廉, 
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循咽,络心,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 
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次注足太阳。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侠脊,贯肾, 
入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次注足少阴。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入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次注手厥阴。 
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 
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注手少阳。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 
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次注足少阳。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少阳 
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合 
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 
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 
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 
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阴。 
r十二经脉昼夜百刻流注之图pt166a38。bmpr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内廉,循股阴, 
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颈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夫天有五运,人有五脏。五脏者,应五行,乃金木水火土,五运者,乃风火燥湿寒,皆应阴 
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用 
针者先明脏腑阴阳,调和顺逆,补泻迎随。经曰∶一曰治神,调养神气,专精其身。二曰养身, 
用针者以我知彼,用之不殆。三曰知毒药为真,攻邪宜顺王真之道,其在兹乎。四曰制砭石小大, 
用针者随病所宜,内外调治,以平为期。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诸阳为腑病,诸阴为脏病。故曰 
少阳、少阴,少血多气,太阳、厥阴,多血少气,太阴多气少血,阳明多气多血。是以刺阳明出血 
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又曰治补有多少,力化有浅深,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期当 
发,过者穴闭,精心专一,神不外营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针,引阴至阳,阴气隆至,针下热, 
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引阳至阴,阳气隆至,针 
下热,乃去针。一经有五穴,五脏各归其本脏穴也。用针者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不虚不实, 
以经取之者,当刺本脏穴也。 
r图pt166a39。bmpr 
r图pt166a40。bmpr 
《素问》曰∶凡刺之法者,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 
之。谨推昼夜百刻,人气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人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 
于中,一周于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 
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 
身,水下百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月二十七日行 
一周天,更行二日半,乃日与月相会,成一月,计日二十九度半,在人计二十九日。合个二十九 
度半者,共五十九日,故月有大尽小尽。一岁日共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成人间一年,今只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余却一十 
一度四分度之一,计一十一日三时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方成一章。至八十 
章,然后盈虚之数尽,而复始也。 
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以二十八日除之,得每日十三度有奇。余有零者,以之分法 
分之,是日月行之度数也。 
谨按《灵枢经》、《素问》所说流注,不比诸家所说流注,补泻生脉如神。用之勿误,须明 
病之标本、虚实、反正、迎随、逆从、补泻、生刑,井、荥、输、经、合。人气所至者,经络便 
为开,过者为闭。八般补泻∶迎随补泻、递顺补泻、转针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从逆补泻、 
针头补泻、六字气诀补泻。 
《素问》曰推昼夜百刻人气日行周天度数法,人气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度 
数合日月星辰缠度也。昼夜一百刻,乃一千单八分,人气行八百一十丈。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计 
行八百一十丈,行尽二十八宿,共为五十周也。人气行二十八舍,每一舍三十六分,计一千单八 
分,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法曰∶置一百刻,以二十八除之,得三十五,外有一十六入之分。 
先于二十八内减一十六,直后相减停,除母一十六,次除子一十八,相减各得四。以先除二十八, 
得七为母,次除一十六,得四为子,累加过母者为一刻。每一舍得三刻与七分之四,每一舍得三 
十六分,计一千单八分。昼夜共五十周,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五十周计八百一十丈,计一万 
三千五百息数也。 
法置三十六分,以八尺一寸乘之,得二十九丈一尺六寸,以一十六丈除,(每一周得一十六 
丈二尺,除得周数也。)乃血气长短,人气所行度数也。人气行于十分身之人也,日行一舍,计 
三刻与七分之四。一刻人气行足太阳,二刻行足少阳,三刻行足阳明,四刻行足太阴,五刻行足 
少阴,六刻行足厥阴,气血周身一度,计三十六分,长二十八丈九尺二寸,计八百一十息。日行 
二舍,七刻人气行手太阳,八刻行手少阳,九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三度,计七十二分,长 
五十七丈八尺五寸,计一千二百一十五息。日行三舍,一十刻人气行手太阴,十一刻行手少阴,十二刻 
行手厥阴,十三刻行足太阳,血气周于身五度,计一百八分,长八十六丈七尺一寸,计一千七百 
五十五息。日行四舍,十四刻人气行足少阳,十五刻行足阳明,十六刻行足太阴,血气周于身七 
度,计一百四十四分,长一百一十五丈七尺一寸,计二千一百六十息。日行五舍,十七刻人气行 
足厥阴,十八刻行手太阳,十九刻行手少阳,二十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八度,计一百八十分, 
长一百四十四丈六尺四寸,计二千七百息。日行六舍,二十一刻人气行手太阴,二十二刻人气行 
手少阴,二十三刻行手厥阴,血气周于身一十度,计二百一十六分,长一百七十三丈五尺七寸, 
计三千二百四十息。日行七舍,二十五刻人气行尽东方七宿,入阴分,此时血气难交也,二十六 
刻人气行足太阳,二十七刻行足少阳,血气周于身一十二度,计二百五十二分,长二百二丈五尺, 
计三千六百四十五息。日行八舍,二十八刻人气行足阳明,二十九刻行足太阴,三十刻行足少阴, 
三十一刻行足厥阴,血气周于身一十四度,计二百八十八分,长二百三十一丈四尺二寸,计四千 
一百八十五息。日行九舍,三十二刻人气行手太阳,三十三刻行手少阳,三十四刻行手阳明,血 
气周于身一十六度,计三百二十四分,长二百六十三尺五寸,计四千五五九十息。日行一十舍, 
三十五刻人气行手太阴,三十六刻行手少阴,三十七刻行手厥阴,三十八刻行足太阳,血气周于 
身一十七度,计二百六十分,长二百八十九丈二尺八寸,计五千一百三十息。日行十一舍,三十 
九刻人气行足少阳,四十刻行足阳明,四十一刻行足太阴,血气周于身一十九度,计三百九十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