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之源代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世界之源代码-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 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孽。 
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受饿鬼报论第二十二: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受饿鬼报。 
   世尊曰。一切众生。悭吝财物。贪恋衣食。偷瞒公众。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济 
一文。反加嗔骂。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寿终决堕饿鬼道中。长饥叹欷 嘘。咽 
细如针。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头大如山。倘逢饮食。自然化作熔铜热铁。饿的口吐猛火。 
鼻出青烟。裸形黑瘦。业满力消。 
  堕畜牲报论第二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堕畜牲中。 
  世尊曰。一切众生。贪酒食肉。宰杀禽兽。铺设筵席。取欢作乐。果报为牲。酬前命 
债。又有借人财物。未足酬还。或有偷骗他人。夺人受用。果报为畜。还人钱债。直至业 
尽。方出轮回。 
  一体三宝论第二十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一体三宝。 
  佛言。性是佛宝。如如不动是也。心是法宝。明决公正是也。身是僧宝。清净斋戒是 
也。 
  三种净戒论第二十五: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如何是三净戒。 
  佛言。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满学。第三度尽众生。是名菩萨三种净戒。 
  长得男子论第二十六: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修何福业。长得男子。 
  世尊曰。恭敬三宝。孝养二亲。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贤良。修此善 
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堕女身。五百年中。为人一次。或有转身换身。忘却前因。 
遇恶因缘。同造不善。便失人身。万劫难转。 
  男子七宝论第二十七: 
   复次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 
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生之 宝。善 
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理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 



                                     292 

                                                         附录一八 《金刚果论》 


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 
  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 
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到老修论行第二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人 
回心。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长斋戒酒。参投明师。得正见者。不拘老少。皆 
成佛道。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 
何福报。 
   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 
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 中品夜 
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转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 
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灭。 随业转回。一失人 
生。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 
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 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 
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 
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 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 
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 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 
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 
平满。无有是 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 
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 
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 
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 佛。佛告文 
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原出世间得。佛从 
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 得。佛从精进。解脱得。 
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荐拔亡亲论第三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斋戒。修诸佛慧。死后有孝顺男女。请僧转诵大乘。 
修设水陆。无遮大斋。资度亡者。未审亡者。实得度否。 
   佛言。凡人在生。自无善功。死后子孙。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 
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 者。其中或 
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业。若有真正。 
孝顺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 净财。命有德者。诵读大 


                                     293 

乘。修设水陆。无碍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 
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 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者也。 
  明师口诀论第三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 
   佛言。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 
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 度。非 
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 
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 绝是名天机口诀。 
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以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 
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 
   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 
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 法不行。 
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 
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 
   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 
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 衣服。 
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 
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 珀。七宝布施之福。 
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文殊菩萨问 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 
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 
相。 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 
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 戒墙 
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 
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 相背。四相作弊。 
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 
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 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 
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 
  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 
  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 



                                     294 

                                                         附录一八 《金刚果论》 


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 
  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 
  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 
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 
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三毒论第三十八: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三毒。 
  世尊曰。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女石。是三毒。此三毒。是 
三恶道之种子。若人具足。决堕三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四大论第三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四大论。 
  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 
体。所有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 
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和。便生病 
苦。故曰四大。 
  孝顺论第四十: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孝顺。 
   世尊曰。孝者慈也。顺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伤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 
尊重三宝。敬顺二亲。不醉不乱。无爱无憎。劝令合家。同修福慧。内和外睦。 上恭下 
敬。现在父母。心安体乐。过去父母。离苦升天。是名世间孝顺男女。若是日杀三牲。奉 
亲祀祖。皆与父母。加增罪业。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后同堕。父 母冤亲。相牵相连。 
成群作队。同入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方便论第四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方便。 
   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说有一十五种。第一方便。不养不杀。第二方便。不食酒肉。 
第三方便。不造酒浆。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错指路。第六方 便。不可烧 
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难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 
浊言。十一方便。积仁布德。十二方便。勤俭知足。十三方便。 敬老怜贫。十四方便。 
修因种果。十五方便。冤亲平等。相济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种清净福报。 
常生人天。受诸快乐。 
  好心论第四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 
   佛言。好心两字。无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报。给事他人。不求果 
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济利他人。不求恩报。及至下心。满人心原。难舍能 舍。难 
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真实能行。非但口说。愚人口说好 


                                     295 

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 名望。是名好心。 
若是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 
   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 
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 善恶报应。 
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 
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