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战地女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11-战地女杰-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早就准备好啦,男红军能吃得消,我们也能吃得消,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徐海东满意地笑了,他用马鞭朝前方一指,爽快地说:“既然这样,你们就快去追赶队伍吧。”    
    “七仙女”高兴极了,周东屏还感激地给徐海东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但她那时还不曾想到,这位指路人后来竟成了她的丈夫。


第二章 特殊的连队特殊的兵旅途中诞生的特殊连队(一)

    没有人会想到,在贵州黎平的小县城里会诞生这样一支特殊的连队。    
    说起来这支连队的确太特殊了,甚至在世界军史上都找不到第二个相同的例子。一是“兵”大于“官”,许多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政府的部长及要员都曾在这个连队里当过“兵”。二是20多位中外闻名的女红军战士全都出自这支连队,几位胡子拉碴的中共元老也全都编在这个连队。就是当时的中央首长见了他们,也要立马驻足,向他们行注目礼。    
    这支部队是怎样成立的?又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支特殊连队呢?    
    1934年12月16日,编入中央纵队的女兵们跟随红三、五、八军团进入黎平县城。县城坐落在山顶上,四周群山环抱,看不到一块平地。当地的侗族百姓穷得一贫如洗,十室九空,家中仅有的一点稻谷也被国民党的苛捐杂税抽光了,而黎平县国民党政府的仓库里却贮藏着堆积如山的谷物。红军开进县城后,马上打开仓库把粮食分给百姓。为了密切军民关系,红军总政治部号召每个战士送一样东西给侗族同胞。女红军们慷慨地打开挎包,把自己喜爱的衣服、毛巾、日用品送给了当地百姓。当地许多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穷得从来没穿过衣服,接到女红军送给她们的上衣、裤子时,感动得热泪横流。    
    由于甩开了蒋介石主力和湘军的堵截,敌情较为缓和,中央决定在这里进行短期的休整。    
    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红军转移的方向问题上,决定采取毛泽东的意见,西进渡乌江北上,而李德主张折入黔东,两人争论得面红耳赤,李德因此大怒不已。因为这件事,周恩来忙得几乎连一个囫囵觉都睡不上,炯炯有神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    
    尽管这样,他还是决定挤出时间考虑另一件事情。此前,许多人向他反映,女兵们分散在各个单位行军有许多困难和不便。当时红军中的平均主义思想十分严重,如果在生活上对她们有些特殊照顾,就会引来指责和非难。女红军战士刘群先后来曾向外国作家尼姆·威尔斯这样讲述过:    
    “长征中,女同志们时常同党的负责人吵嘴,因为她们得不到足够的粮食,以至有时候相互间竟抢着吃,每一个人都想吃饭,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带米,因此我们不得不调查研究是不是每个人都带了她自己的粮食。女人们吃的食物跟男人们的一样,别的待遇也没有一点不同,只有在实在不能走路的时候,才允许她们骑马。我们30个女同志没有一个在路上死去。当时队伍里有许多受伤的人,当他们看见女同志骑在马上,都很妒忌,为了这件事情大家吵起嘴来……”    
    正是因为这些情况,周恩来决定成立一支特殊连队,把这些女红军以及年老的、党的高级干部和重伤员集中在一起,给予特殊关照。可是,派谁去当连长呢?    
    周恩来想到了何长工。    
    “周副主席,有什么指示?”何长工急匆匆地赶了来,一见面就问。    
    “我想任命你一个新的职务。”    
    何长工时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想了半天也没有猜到周恩来会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官,就问道:“周副主席,是什么新的任命?”    
    “我想请你兼任干部休养连连长。”周恩来说。    
    何长工一听,惊得差点跳起来,他知道自己能当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却不一定当得了这个小小的连长。他想推却,但周恩来却表情严肃地告诉他:“事情就这么定了。这个兼职连长你不仅要当,而且必须当好。”    
    何长工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周恩来接着说:“这支特殊连队交给你带,责任重大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你要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到转移结束时,如果他们在,你也在,那就是两全其美;如果他们保住了,你不在了,我追认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中有人丢掉或牺牲了,你还活着,我就要你的脑袋。”    
    何长工知道这话的份量了,只得吐吐舌头,受命上任了。    
    经过整编后的休养连人员猛增了许多,这里面包含了四方面的干部:董必武领导的中央党校的部分教职员和学员;从中央机关精简下来的领导同志;分散在各机关的女红军和中央首长、军委首长的夫人;红军师团以上的伤病员。    
    这是一个十分庞杂的连队,有300多号人、十几副担子和几十匹马。何长工无法用全部精力管理这个连队。在这种情况下,总卫生部长贺诚向周恩来提出配备一个专职连长。    
    侯政在这时出现了。    
    侯政是八军团的卫生部长,八军团在强渡乌江时被国民党湘军堵住,部队减员严重,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八军团建制。25岁的侯政学过医,又带过兵,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总卫生部长贺诚和总政治部机关党总支书记蔡畅先后同他谈话。心里有些发怵的侯政想打退堂鼓。    
    周恩来又出马了。    
    “你叫什么名字?”周恩来问。    
    “侯政。”    
    “原来在什么部队?”    
    “八军团卫生部。”    
    “任什么职务?”    
    “卫生部长。”    
    ……    
    通过这一问一答,周恩来对侯政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他感到满意。    
    “很好嘛,这个连长就由你来当。”周恩来望着他,一字一句地说:“这个连的工作很光荣,责任也很重大,你的每一个兵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损失一个,我可要杀你的头的。”    
    侯政听说事关性命,心里有些发毛,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敢说。    
    周恩来很快发现气氛过于严肃了,他笑了起来,然后问道:“你是新官上任,有什么困难吗?”    
    “周副主席,困难有两个,一是挑担子、抬担架的民夫少,二是给病号和老头使用的马匹少。”    
    周恩来答应给他补充几匹马,同时让他去找李富春同志要民夫。


第二章 特殊的连队特殊的兵旅途中诞生的特殊连队(二)

    侯政上任刚几天,一位叫李坚真的女红军战士也来报到了,她是来当指导员的。    
    侯政听说是个女同志来做他的搭档,有些犯嘀咕,尽管嘴上没说,心里却老大不高兴。    
    李坚真当过苏区中央局的妇女部长,离开瑞金时被分配在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任民运科长,负责找粮食、找向导、运输伤员和做群众工作。她做事风风火火,说话快言快语,上任几天,她发现侯政的情绪不对,就直截了当地给他提意见:“侯连长,你有重男轻女思想,瞧不起我们女同志。”    
    “没有没有。”侯政尴尬地矢口否认。    
    李坚真没有再说什么,她要让事实来说服侯政。    
    李坚真很快就用她的精明能干赢得了休养连官兵的一致好评。女红军们有些“个人问题”无法向侯政说,李坚真一上任,就成了她们的贴心人,在行军和住宿时总能让女红军们舒心满意。此外,因为在苏区时的工作关系,她同蔡畅的关系十分密切,连队遇上什么麻烦事,她就去找蔡畅,蔡畅立刻反映给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这样,再棘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李坚真还是一个唱山歌的能手。每逢行军间隙或连队休息,她就会放开歌喉唱起来:    
    新做军鞋四方方,    
    阿哥穿了上前方。    
    希望前方打胜仗,    
    后方工作妹担当。    
    李坚真曾经给人家当过童养媳,深知宗法男权压迫下的妇女们命运悲惨,许多童养媳快20岁了,丈夫却只有两三岁,她就用山歌高唱道:    
    十八娇妻三岁郎,    
    夜夜睡觉捧上床。    
    辛辛苦苦捧到大,    
    郎大妹老梦一场。    
    ……    
    凄婉哀怨的歌声在每个女红军的心头回荡,唤起她们数不清的痛苦回忆,也激励着她们克服困难、远征万水千山的斗志。    
    为了保证休养连的战士能跟上部队行军,李坚真和女红军沿途四处寻找担架员,有时碰到敌机轰炸,伤病员增加,她就和几位身体好的女战士用担架抬伤员,遇有复杂的地势,她们就干脆背着伤员前进。有一次,部队遭敌机轰炸,马匹被炸死,担架被炸坏,找来的民夫死的死,逃的逃。一些受重伤的红军指挥员见状,纷纷流着泪说:“姐妹们,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们。”    
    李坚真把眼一瞪,说:“闭嘴!要死大家死在一起,现在听我指挥,能走的自己走,不能走的我们背着走,大家一定要配合工作。只要找到部队就可以脱离危险了。”    
    李坚真说着,背起受重伤的通信员就走。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李坚真几次摔倒了,膝盖上流出了殷红的鲜血,但她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伏在她背上的通信员再也看不下去了,挣扎着坐到地上,抱住李坚真的腿,哭着说:“指导员,你们走吧,快给我补上一枪,不能因为我连累了大家呀!”    
    李坚真也哭了,她把通信员从地上背起来,又咬着牙朝前走去。    
    ……    
    经过一段时间,侯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第二章 特殊的连队特殊的兵彭德怀戏称“迫击炮”

    初夏的贵州西昌平原,到处是清澈的池塘和小溪。溪边池畔生长着丛丛茂密的竹林,在一轮红日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李伯钊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她迎着朝霞来到路边,教正在收拾行装的红三军团的战士们唱歌:    
    炮火连天响,    
    战号频吹,    
    决战在今朝。    
    我们英勇善战的红军向前冲,    
    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和头颅热血,    
    勇敢向前冲!    
    坚决与敌决死战!    
    ……    
    在李伯钊的耐心辅导下,战士们很快会唱了。李伯钊用手绢擦着脸上的汗珠,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正准备返回时,一位小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来送给她一封信。李伯钊一看那熟悉的字体,就知道是杨尚昆写给她的。她拆开一看,原来杨尚昆他们就住在附近,希望她能抽时间过去见见面。    
    李伯钊心动了!是啊,从长征开始以来,他们编在不同的建制里行军,极少有见面的机会。现在两个人相距这么近,杨尚昆都能听见她的歌声了。她多么想立刻就过去见见自己最牵挂的人啊!可是不能,她还要等下批战斗部队过来时教战士们唱这支《上前线》的歌曲。    
    “我现在要教部队唱歌,你回去转告杨政委,我很快就去看望他。”李伯钊嘱咐通信员。    
    李伯钊教完歌,又向“红章纵队”的领导请完假,这才兴冲冲地去找半年多时间没有见面的丈夫。她进院子的时候,杨尚昆正在同军团长彭德怀坐在地上研究作战方案。她走上前去,大声说:“你们在研究作战方案吧。”说着,还向他们行了个漂亮的军礼。    
    彭德怀闻声转过身来,问:“李伯钊,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杨尚昆在旁边一个劲地笑,却不说话。    
    “当然是杨尚昆告诉我的。”李伯钊回答。    
    杨尚昆这才接着说:“我听到她在附近教唱歌的声音,就送信给她,让她工作完了来见一面。”    
    彭德怀高声喊道:“警卫员,你把我箱子里从沙县缴来的冰糖拿出来招待客人。”    
    军团首长们又坐下来研究作战方案了。    
    李伯钊找个地方坐下来嚼冰糖,在那时,这大概是最好的享受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三军团的首长们终于研究完作战方案了。彭德怀这才转过身对李伯钊说:“你怎么坐得远远的,不与我们一起合作?”    
    “怕影响你们工作。”李伯钊边说边走过来。    
    彭德怀笑着问:“你们‘红章纵队’行军的速度怎么那么慢腾腾的,是不是缺少一点敌情观念呀?你知道吗,我们是护卫你们‘红章’司令部行动的人,前后左右都有蒋介石的队伍围追堵截,为了保护你们,我们四面都要出击,部队作战拖得很疲劳啊。你们如果能按时到达宿营地,就可以减少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