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秘“失踪”的夫妻
  朱建军樊铭瑞
  2000年10月8 13,在神秘失踪4 个多月后,袁捷和孔悦这对“患难”夫妻用颤
抖的手在逮捕令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不辞而别离开研究所的128 天里,夫妻二
人始终在惶惶不可终13中度过,他们天天祈祷,但是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来了。
他们知道,这是携密跳槽的报应,只是这个报应来得有点太快了;他们也知道,自
己栽种的苦果最终还得自己吞食,他们为侵犯国家秘密将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警报
  2000年6 月1 日,紧张工作中的西安某电子研究所,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
然而,陈所长心情却不能平静。今天他先后接到两个研究室的报告,分别请假3 天
的袁捷、孔悦夫妻俩今天都异常地没有按时回所销假上班。陈所长对此隐约感到一
丝不安,心想,这对小夫妻怕不会出什么事吧。三天过去了,两研究室不断报告,
袁捷、孔悦仍然无影无踪,陈所长开始坐立不安了,他预感到可能真的出事了。这
夫妻俩分别担负着几种型号国防秘密技术装备的主研任务,掌握着重要的国防科研
秘密,一旦出什么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所担负的国防科研项目也会因此受阻
搁置。陈所长深感责任重大,立即组织人员开始多头联系寻找。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能找的地方、能找的人都找了,仍杳无音讯,人们心头的
阴云越布越浓,他们开始更大范围的搜索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6 月10日,
一条线索终于被他们抓到了。经多方查证,确认袁捷、孔悦二人已经跳槽到了某通
讯公司所属南京电子研究所工作,二人手头大量机密级、秘密级国防科研技术资料
和软件没有上交、归档,存在严重的泄密隐患。面对严酷的事实,研究所丝毫不敢
懈怠,先后于6 月12日和6 月16日向省、市有关部门报了案。
  蜕变
  提起袁捷、孔悦,人们不禁为他们年纪轻轻,夫妻同时走上犯罪道路而感到惋
惜,为他们的蜕变而感到痛心。
  1995年。刚刚20出头踌躇满志的袁捷、孔悦双双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西安某
电子研究所工作,学有所长加上二人的勤奋努力,很快得到了所里的重用,分别成
了所在的研究室的主力,担当了数个国防科研项目主管设计师和副主任设计师的重
任。1997年,在所里的大力支持下,孔悦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虽然考试成绩不
太理想,但经所里多方努力争取,被录取为定向生,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理工大学
深造。当时孔悦对所里真是感激万分,表示一定不辜负所里的信任和培养,学成后
要加倍努力工作以为报答。
  市场经济的大潮对每个人都是一场大浪淘沙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和考验。
对孔悦来说,思想所受到的冲击似乎过于猛烈,以至于来不及分辨是非了。
  到北京上学后,身旁、耳边经常看到、听到的是“出国”、“票子”、“房子”、
“车子”,开始还不在意,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这些字眼越听越顺耳,越听越心
动了。起初朴素的报答之心开始发生了动摇,觉得定向生成了自己通向这些“美好”
目标的束缚。孔悦研究生毕业后回所工作,心却留在了外边。看到一同毕业的同学,
学业不比自己好,钱却比自己拿的多几倍,心态越发不平衡。她开始鼓动劝说爱人
袁捷跳槽寻求更大“发展”。           2000年5 月中旬,他们与某通讯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面临业务大范围拓展,
急需电子工程人才,双方一拍即合,公司催促他们尽快到南京研究所上班,并许以
相当诱人的高薪待遇。于是。
  夫妻二人在西安神秘地“失踪”了。
  代价
  袁捷、孔悦夫妇二人身为国防科技领域重要涉密人员,在未办理任何离所手续,
未进行任何解密审查程序,并未移交国家秘密科研资料和其他物品的情况下。携密
跳槽,对我国防科技秘密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000年7 月18日,西安市有关部门
对其实施立案侦查,采取了监视居住措施,并对其在南京的住所进行了依法搜查,
当场查获记载有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硬盘1 块、软盘8 张、图纸6 张,试验记录l 本
和技术说明书l 本,以及大量非法搜集和私藏的国家秘密资料和物品。同年10月8
日。二人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逮捕归案。2001年4 月9 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
法院对袁捷、孔悦案进行不公开审理。袁捷、孔悦在关押和庭审期间良好的认罪悔
过表现,争取到了法庭的从轻处罚。
  二人分别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袁捷
夫妇一时的糊涂,付出的是悔恨终生的代价。
  吞咽下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后的袁捷、孔悦夫妇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也明
白了许多,痛悔之情滥于言表。二人在认真反思自己行为的诱因后,认识到他们的
“魔障”就在于不注重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不学法不懂法,以至缺乏必要的法制
观念,保密意识淡漠,从而受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不能自拔,走上了犯罪道
路。痛悔之余,他们多次表示,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仃动争取宽大处理,加倍努力
工作,用自己的劳动弥补自己给社会、给研究所带来的一切损失,将功赎罪,重新
做人。   
                    携密跳槽跳进牢房
  宋建军
  2001年7 月12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携密跳槽案,原中国航空
总公司西安某研究所研究人员王升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
刑2 年。
  1999年7 月,年仅24岁的王升平大学毕业。人才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对于有
着学历与年龄优势的王升平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机会而不是压
力。很顺利地,王升平被中国航空总公司西安某研究所录用,签订了为期6 年的劳
动协议书,成为该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从事国家某秘密项目的研究工作。未来
在年轻的王升平面前展示的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然而,或许研究所微薄的工资不能
印证他的价值,或许平凡的工作无法满足他踌躇满志的追求,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升
平在悄悄地追求着自身更高的“价值实现”。仅仅在工作一年之后的2000年9 月,
王升平就违反合同私下与深圳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聪明的
王升平当然知道,研究所的一些技术研究成果是可以使自己身价倍增的难得筹码,
为此,他紧锣密鼓地为跳槽准备资料,实施了一系列的窃密计划。那一阶段,王升
平显得特别积极,多次主动申请晚上加班,同事们谁也没有想到他另有图谋,更想
不到他竟然趁晚上无人之机,盗取课题组组长的钥匙,潜入实验室,从计算机上打
印和拷贝了该课题组研究设计的军用秘密技术图纸和资料。加上平时借工作之便借
用的资料软盘、窃取的论文,王升平获取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已达5 份之多。顺利
实施了窃密计划后,王升平携带着这些自以为能为自己飞黄腾达铺平道路的“果实”,
在西安神秘“失踪”了。2000年10月4 日,王升平摇身一变,成为深圳某公司的职
员。           自以为聪明的王升平怎么也不会想到,偷食的“禁果”会是一颗难咽的苦果。
公安机关在其深圳的住所中,查获了他非法获取的全部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正是这
些自以为能帮助他实现“价值”的“铺路石”,击碎了他贪婪的美梦,使他从昨日
的“天之骄子”沦落为今朝的“阶下囚”。
  王升平为其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要承受法律的惩罚,为此付出两年最可
宝贵的青春时光,甚至还会因而失掉一颗年轻的心。慨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
什么携密跳槽屡禁不止呢?
  我们一直强调的人才的有序流动如何才能实现呢?在我国加入WTO 在即,我国
经济与国际经济即将全面接轨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趋势将不可阻挡,迅速
改变涉密人员无序流动的现状是保密工作既现实又迫切的课题。为此,我们不仅要
加大国家秘密科研经费的投入,把科研成果与个人收入有机挂钩,从根本上实现权
利与义务的对等,还需加快人才市场的法制建设,用法律的形式对涉密人员及其用
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全面规范,实现涉密人员任用、待遇、流动的全面法制化
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   
                  为圆“出国梦”斗胆骗护照
  海斌小翔
  警笛呼啸。曹大星、韩斌、马康年、刘莉莉4 个人做梦也想不到,两张虚假证
明,会把他们送上警车。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国外学习,埋下欲望祸根
  1993年秋,曹伟杰从H 市火炬造船厂技校毕业。毕业后。
  他顺利进入H 市火炬造船厂工作。刚从学校毕业,在曹伟杰的眼中,造船厂的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厂区占地广袤,巨大的船坞停放着尚未完工的大船,空旷的厂
区内到处是顶天立地的机器,成百上千的工人在辛勤忙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进入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曹伟杰感到非常自豪。
  刚进厂,曹伟杰被安排在生产部工作。他不嫌脏不怕累。跟着师傅从头学起。
每天,他总是提早半小时到厂,最后一个下班。苦干之余,曹伟杰还大胆创新,开
发的几项新产品都投入了生产,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凭着聪明和勤奋,他很快成为
一名业务骨干,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
  随着业务发展,曹伟杰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在厂里的支持下,他
陆续进修了一些专业课程。1996年,造船厂安排曹伟杰赴美国学习相关造船知识,
为期半年。在这半年中,曹伟杰学习了发达国家先进的船舶知识。也是在这半年中,
西方国家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深深地吸引了他,西方的价值观悄悄地影响了他。看
着这一切,他想:如果能待在美国,凭自己的能力,一定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翌年。曹伟杰学成回国。厂里将他调至设计部工作,负责船舶设计图纸放样。
来到新的领域,曹伟杰所学的有了用武之地。
  在设计部工作3 年后,他成为第二设计小组的副组长。
  2001年5 月某天,设计部负责人将曹伟杰叫到了办公室。
  今天领导的表情非常严肃,领导告诉曹伟杰,厂里想将他调至设计部S 组工作,
想征求他本人意见。S 组是承担国家军品项目设计任务的小组。曹伟杰知道,能进
入S 组的人不仅业务上表现突出。而且政治上非常可靠。他心中一阵兴奋,满口答
应下来。最后,领导严肃地告诫他,这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岗前要签订涉
密岗位保密协议,肩负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违反保密规定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2001年6 月,曹伟杰签订了保密协议,正式进入S 组工作。
  在新的岗位上,他不断接触到造船厂承接的我国尖端的科技和军事秘密。
  在S 组工作期间,曹伟杰认识了与他一起进S 组的同事王圣。王圣比曹伟杰小
3 岁,也是造船厂技校毕业的。校友加同事,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一心出国,无奈涉密难圆梦
  朋友自然无话不谈。有一次,王圣告诉曹伟杰他认识一个姓林的新加坡人,是
新加坡造船厂驻H 市分公司经理。林经理邀请他在业余时间到他公司打工,报酬相
当丰厚。他想让曹伟杰一起干。“兄弟嘛,有钱自然大家赚。”
  “这合适吗?”
  “这有什么,都什么年代了,第二职业又不稀奇,靠山吃山嘛。”
  “林经理可靠吗?”
  “你放心,他出手很大方的。我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赚了好几千了,比厂里
多呢。”
  曹伟杰虽觉有些不妥,但经不住王圣的劝说。而且钱是极具诱惑力的,最终他
答应和王圣一起去赚点外快。           转眼间,曹伟杰在林经理处打工已两个月了,林经理对他的表现也赞赏有加,
还额外发放奖金。某天,林经理约曹伟杰和王圣吃饭,说是想表达对他们工作的感
谢。
  晚上,曹伟杰、王圣如约来至某豪华酒店的包厢内。美酒佳肴,灯红酒绿。林
经理果然出手大方,上来就送给曹伟杰、王圣名贵手表等礼物,还将两人大大夸奖
恭维一番。席间,林经理突然有意无意地说道:两位如此能干,如果愿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