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通胀,富人通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穷人通胀,富人通缩-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增加意味着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分配,意味着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
来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社会的财富总量实实在在增加,故其产生的GDP
最值得提倡。当国内储蓄总量太多的时候,这意味着许多居民没有将自己
的劳动成果拿出来与人交换,妨碍了社会财富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储蓄
率太高一直被经济学家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障碍。再加上中国人民币的货
币体制不健全,储蓄无法转成流通中的货币,也间接影响了消费。
    怎么办?央行这时候出招了。2008年以来,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一
直维持在2.25%,这不是一个低利率的问题,而是负利率的问题。因为
CPI不断在涨,有的时候甚至突破了3%,2010年上半年CPI总体水平是
2.6%。也就是说,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每年都在缩水。就G20国家来讲,
只有中国处在负利率的状态下。央行以负利率来掠夺民众的财富,弥补政
府亏空。其他国家有零利率、低利率,这种策略是为了刺激消费,降低储
蓄率。但是,中国政府没有致力于做好社会保障,而是以负利率来掠夺民
众的财富,其结果是没有刺激消费,反而激发储蓄率的上升,城乡居民存
款已经达到28.5万亿元。
    消费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让投资最终能找到落脚点。倘使大家都不
积极主动消费,则意味着当初大量的投资(无论是政府的还是私人的)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人愿意与之交换,这就使投资活动不能持续,从
而抑制了社会财富的大量和快速地创造。已经投资的项目因为产品不能
销售,企业难以为继,当初的财富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泡沫。当然,
这些过剩的产能也可以转向出口,可是国外的经济也不会永远高涨,一
旦遇到诸如金融危机之类的事情,他们的居民也合不得消费,这时企业
仍然难逃倒闭的命运。因此,中央把扩大内需、激发内需作为一项长期
政策。只是可惜,到目前为止,扩内需只是一句口号,在疯狂投资的状
态下,不可能有内需的扩大。
    不过,需要我们大家思考的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追求生活的幸福
与快乐应当是人生的主要目标,何以会捂紧口袋而不肯消费呢?原来,人
的一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生病、遭灾、退休、失业或者孩子上学,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如果有钱的时候不积攒一些,困难来临时就会束手无
策。为什么美国人的储蓄率会这样低?不但不存钱,还借钱消费,今天敢
花明天的钱,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人的传统文化所致。其实,当初美国人
的储蓄率也是非常高的,只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大,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
制度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的国民在失业时能领取失业救济金,
在生病时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孩子上学时可以接受免费教育等等,这样国
内的消费就大大地激发出来了。
    参照美国人的经验,我们的政府在投入4万亿元进行救市时,有些
做法就很值得商榷。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前文已经分析过,这里
面有可能会造成太多不必要的项目上马.造成太多的社会浪费,其产生的
GDP可能存在许多水分,甚至不仅不会增加财富,有可能还会消灭社会
财富;如果我们把这些钱用来保障国内居民的失业、医疗和教育(比如说
直接当做农民工失业救济金投入),既能促进GDP的产生,又能使更多的
居民更因为有了这种保障,而对未来的生活感到安全和放心,他们将会大
胆地消费,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G D P快速增长,最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
财富的大幅增加。
    相反,消费会很难扩大,从而抑制了生产,成为影响GDP增长的最
大因素。在我们目前的GDP中,很多是没有完成的结算和投资,这样,
就给全球造成了一种幻觉,中国的GDP看上去增长很快,其实,真正的
GDP没有多少,财富的增长速度也非常缓慢。
¥GDP也会引发通货膨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GDP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它也的确
能够代表社会财富的增加,并且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对于
GDP概念的缺陷,我们也并非完全一筹莫展,可以在现行GDP概念的
基础上作一些修正,使GDP的概念更臻完美。我们姑且把这个概念叫做
GDP的有效累积,它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效,一个是累积,它的
计算方法是当年的GDP总额,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它比纯
粹的GDP概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如果一边是GDP高速增长,一边是GDP的迅速消失;或者是GDP
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部分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
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因为,只有保留下
来并为人们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财富。一个地方不断出现又消失的
GDP或者无效的GDP,只能证明我们过去做了太多的无用功或者我们现
在的决策有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层出不穷,
有的学校斥资数千万修造一个大门,有的城市在几无人烟的郊区大道上通
宵亮灯,这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难道不是无效的GDP吗?
很多地方的城建规划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屡
建屡拆,每一次的拆迁过程不都是过去GDP的消失吗?
    如果启用了GDP有效累积这个概念,我们就能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
展状况、财富拥有程度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一个地方GDP的总有效累
积数值越大,表明这个地方越富有;当年的GDP有效累积越多,说明当
年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因此,启用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与迫
切,但愿政府与学界能够采纳。
    了解了什么样的GDP才是创造社会财富,我们就能明白,原来GDP
里也潜藏着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那么,GDP和通货膨胀又是一种什么关
系呢?他们互相对应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简单地看,GDP和通货膨
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中国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奇怪,中国的通
货膨胀主要就是因为GDP导致的。从经济学理论来解释,GDP和通货膨胀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是互相依存。但是,中国的国情
就是,GDP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源,研究通货膨胀,不能不研究GDP。
    一个良好经济体的运行应该是理性健康的,应保持有质量的增长。宏
观经济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诞生了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诞生了许多大师,就在于这门学问打通了数理文史,探寻经济规律,勇于
追求真理。经济的规律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令人敬畏。许多成功的经
济学家就在于能够根据经济规律,力排众议,慷慨陈词,解释经济现象,
寻找发展路径,预测未来趋势。
    经济是有周期性的,简单地称为繁荣、衰退、调整和复苏,像日月星
辰一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人们违背经济的周期性规律,有可能贪得一
时小利,但是经济必将陷入更长时期的衰退与调整,而后才能复苏。
    2009年政府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有一些失误。把经济
增长的一个系数,当做一个大型新兴经济体的目标,所以,选择以投资来拉
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几乎把中国经济拉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原先三驾马车
的构建本来就不是很科学,现在已经完全垮塌,修复起来至少需要3~5年。
很多人认为,这一轮房价泡沫破灭后,房价能够很快被政府托起来,那完全
是痴心妄想,因为中国的房价泡沫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陉胎,这一
轮房价泡沫破灭后,没有8~10年的时间,都不可能恢复到2006年的水平,
重上2009年的高位大约需要10~20年。
    在中国GDP的权重中,唯一能引发通货膨胀的就是投资权重过高而
衍生的资产泡沫。由资产泡沫引发的通货膨胀,才是通货膨胀中的绝症,
最后的结局就是经济硬着陆。
    与日本相比,我们GDP构成中的消费权重是一揽子统计,也就是说
把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统计在一起,因此无法判断出社会购买力中私人终
端消费能力究竟有多大,也就无法判断出城市居民究竟能承担多大的通货
膨胀压力。而日本是分开统计的,日本的CPI上涨1.3%时中央银行就会
通过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依据私人消费的购买力来判断。而中
国因为体制的原因,很多原本是私人消费,却可以开一张发票给公家报销,
每一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和春节消费之所以比较火暴,也大多是
因为可以公家报销的结果,所以,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来讲往往是在城乡
居民支撑不住的时候姗姗来迟,货币效应比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滞后
许多。
    中国的消费统计和美国相同,但是,美国法制严明,不可能产生大规
模的私人消费政府埋单的情况,因为那是犯罪。所以,像中国这样由政府
工作X员.3v规模带来的消费会完全不在乎通货膨胀,就像春节的三亚,酒
店客房越贵,住的人就越多,因为都不用自己掏钱。因此,美国的货币政
策主要考虑宏观,也就是说在GDP和CPI之间的涨幅差距来判断通货膨胀
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遏制通货膨胀的办法。再说,美国法制严明,
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控制M2的增长,最高上限为5%,堵塞了货币大幅贬值
的机会,而中国,明明全国人大两会批准的M2增长目标为17%,央行却把
涨幅做到29.7‰还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导致2009年人民币实际贬值27%,
想不通胀都难。所以,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根源出在GDP“保八”上面,
因为GDP的“保八”确定了投资增长模式,实际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
没有钱,直接导致了央行滥发货币,衍生资产泡沫,引发通货膨胀。
    中国应该在宏观经济的数据中找出合适的比例来制定货币政策。从前
三次通货膨胀的情况来看,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话,
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并没有好处,因此,提出GDP保多少是不科学的,
也不符合官方自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调整时期,更不能强
行地制定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就目前来说,在M2增速上限为17%的情
况下,6.5%的GDP的增长对应1.8%左右的CPI增长,比较符合中国国
情,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GDP去政治化的方向
    2010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台,GDP总量不少,有17.284万
亿元,增长11.1%,是一个了不起的增幅,至少在G20国家首屈一指。
遗憾的是,市场对此没什么反应。因为现在的GDP数据的全部意义,
已经被政治化,也就是说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有关,与他们的升迁、重用
和乌纱帽有关,与经济、民生的关系似乎不大。因此,对市场的刺激也
就不大。
    GDP从来就没有任何颜色。地方官员现在谈GDP比以前要高明一点,
过去,他们通过用那种圈地、拆迁、置换土地的办法来招商引资、大建开
发区、胡乱开采小煤窑和其他矿藏,总之,只要能把GDP搞起来,就是
把爹娘都卖掉也在所不惜。试想,这样一来,GDP有时就会充满血腥。所以,
他们把这种GDP叫做红色GDP。
    当然,对官员们来讲红色GDP还有另一层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职
位升迁。上级考核下级的第一个指标就是GDP,领导前来考察问的第一
句话往往也是GDP。GDP涨幅领先的官员,抬头挺胸,豪情满怀;而
GDP拖后腿的地方,官员们往往抬不起头,更别想升迁了。
    这种GDP也会坏事,本来只有10个亿的GDP,往上报的时候,就
报15个亿,查起来再说。这样,国家统计局就很头痛,数据老是统计不准,
往往是中央和地方隔了几万亿,一查是地方多报了;再一查,这个多报的
地方官员已经升迁了。这就弄得几个部门怨声载道,长此下去,官员的提
拔就会有问题。
    有的地方官员生猛一点,大兴土木,强拆强迁,也能搞出许多GDP。
但是,这很容易引发极端事件、群体抗争,甚至社会动荡。所以,这样弄
出来的GDP,并没有得到好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谈起了绿色GDP。
意思是,别为了GDP搞得太过火,这样就算搞出了GDP也不太值。
    当然,绿色GDP也符合上级领导口味,听起来还比较现代。试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