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联画坛上出现了一种曲意美化,粉饰太平,甚至阿谀谄媚的不良风气,其 

作品华丽、浮泛、空洞。这时,“60年代一代人”的画家涌现画坛,力矫时 

弊。因此,他们提倡的严格现实主义、严格风格都是针对上述不良风气而发 

的,具有一种明显的战斗性。 

     70年代,一批艺术家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塑 

造现实和理想结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热潮。如亚布隆斯卡娅 

的《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1973)、《亚麻》(1977),就带有理想化 

和浪漫色彩,这正是她对古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养料,追求古 

典式尝试的结晶。 

     80年代,前苏联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现代派绘画如潮水般涌入,苏联 

艺术家也大批出国访问、交流,现代派的艺术便在苏联画坛上日益增加,打 

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绘画一统江山的局面。 

     前苏联绘画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 

特点,同时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油画、水粉画、版画、镶嵌画、政治宣 

传画、肖象画、风景画、漫画、插图画等等,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家 

和名作。莫伊谢延科的油画很出名,作品有《胜利》(1972)、《歌》(1980); 

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普罗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啊,这 

就是美国》 (1949)、《国际新闻》(1968)等,就闻名于世界。杰伊涅卡 

的镶嵌画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画就是他的代表作。萨里扬以热 

衷为知识分子作肖象画而出名。梅利尼科夫艺术兴趣广泛,他除了以肖象画 

擅长外,其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大壁画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 


… Page 56…

和平的田野上》 (1950),《告别》(1975)等等,苏联许多画家都是插图 

画的高手,如法沃尔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在50年代, 

为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所作的 

插图,曾轰动画坛,被认为是杰作。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当代绘画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导,波兰的科瓦尔斯基的《无产者》 (1948)、匈牙利多马诺夫斯基的《出 

钢前》(1954),都是表现工人题材的作品。库列塞维奇曾创作了大量组画, 

如《华沙,1945》、《革命与和平战士》(1952)。他是波兰世界知名的版 

画家。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马伊斯托拉,长期深入农村,以农村题材的 

作品见长,作品有 《保加利亚姑娘》(1952)等。保加利亚的版画也很有特 

色。  60至80年代,重视形式上的变化和探索,具有当代造型风格。罗马 

尼亚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为巴巴·雷尼等人。 60年代后,民族特色日益 

浓烈。捷克的绘画,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曾经活跃的 

现代主义作品便大量减少。艺术家或揭露纳粹的罪行,或表现新的生活,作 

品的思想倾向日趋强烈。70到80年代,新现实主义绘画风靡起来,代表人 

物为依洛德克、费夏雷克等等。这些国家也象前苏联一样,在80年代的末期, 

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 Page 57…

                              3。亚洲的绘画 



     亚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迥异于 

西方的独特的绘画体系。在近代,西方的哲学、艺术思潮涌入亚洲古老大陆, 

亚洲的绘画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亚洲传统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在欧美 

绘画的影响下,出现了绘画的新样式、新风格、新流派,形成了具象绘画与 

抽象绘画并存,民族绘画与现代派绘画并存的局面。这种状况,在当代尤其 

显得突出。当代亚洲绘画,以中国、日本及印度的绘画最有代表性。 

      (1)中国绘画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当代中国的绘 

画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即中国画或国画, 

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画、白描画等,有了新的突破;从西洋 

输入的油画,也有新的发展,此外,璧画、漫画、版画等,也出现了新的创 

造,并且一些新的画种也出现了,构成了中国绘画多姿多彩的景象。 

     国画 

     从19世纪末,国画就出现了三大流派,即江浙画派、京津画派和岭南画 

派。岭南画派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革新中国画。 

     活跃在当代画坛的关山月、何香凝等人,便是该派的成员。江浙画派、 

京津画派中,有的主张完全继承、维护传统;有的人却也主张在传统的模式 

中进行变革,他们的观点虽有差异,但在拒绝西方绘画的影响方面又是一致 

的。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垒曾是江浙画派的成员;齐白 

石、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是京津画派的骨干,他们在 

当代画坛上十分活跃,都有佳作问世。 

     齐白石以花鸟为宗,写意人物画、山水画简括传神,境界新奇、充满诗 

情。1953年,作家老舍用“蛙声十里出山泉”一句诗请齐白石作画,画是造 

型艺术,“蛙声”是声波,看不见。但不把没形体的“声”画出来,就不能 

体现诗句的意境,齐白石画了一片急流在长满青苔的乱石中倾泻而下,几只 

蝌蚪摇着小尾巴在嬉戏,背景是抹远山。老舍看后,连连称妙。因为有蝌蚪 

之处,必有青蛙,有青蛙则必有蛙声。青蛙害怕孩子被水冲走,鸣叫似乎更 

急更响。诗情画意,洋溢于画幅之中。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也是齐白石 

匠心独远的杰作。潘天寿也以花鸟见长。他常用的闲章刻有“强其骨”三字, 

其画也以骨气、骨力取胜,具有奇险、雄劲的风格特点。他还是一位杰出的 

指画家。 

     黄宾虹是山水画的大家,其作品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有时用笔黑、 

密、厚、重,有时简洁疏畅,仅以墨线勾勒,在山水画创作上达到了很高的 

境界。傅抱石的山水画深蕴民族精神、时代感和艺术家的个性,气魄雄健、 

淋漓酣畅,豪放洒脱,代表作有《天地飞瀑》、《林海雪原》、《镜泊飞泉》 

等。李可染的山水画浓重浑厚,深遂茂密。他爱将光引入画面,善于表现山 

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在倡导西方古典绘画、近代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和方面,刘海粟、徐 

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艺术家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绩。刘海粟不仅在理论上作了宣传,而且在艺术实践中也贯彻自己的主 

张,他曾十次上黄山作画,以凝重浑茫的笔墨和鲜艳的泼彩,满醮着热爱自 

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创作了许多描绘黄山的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强烈 


… Page 58…

反响。林风眠也是一位热衷中西融合的杰出画家。他将重意境的传统画风、 

民间绘画的质朴、刚健的素质、西方绘画强调感情直观和形式创造等融于一 

体,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以中国传 

统绘画为基础,创造了泼彩画法,即先用墨笔勾勒大形,裱在纸上,再泼墨 

泼彩,用手牵动,使墨彩自然漫流,以形成某种偶然的效果,再用笔画出形 

象,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这是典型的现代派的作法。但他完成的 

作品又是道地的的中国画。 

     中国画自唐宋以来,以山水、林木、花鸟居多,人物其次,即使画人物, 

也以画古装人物为主,离现实较远。五四文化革命后,因受民主思潮的影响, 

美术界也提出了“民众的艺术”、“大众化”等口号,并有画家深入民众之 

中,创作了以普通群众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蒋兆和的《流民图》(1943)就 

是其代表性的杰作。但那时以普通群众为题材的绘画,多描写下层人民的苦 

难和向往,在当代,中国画中的人物画的比重大大增加,并且变为以歌颂领 

袖和表现工农群众的新生活、新形象为主了。如蒋兆和在50年代以后的人物 

画,便有《给爷爷读报》等题材了。新的人物画家还有石鲁、黄胄、刘文西、 

程十发、周思聪等等。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国际交往的增加,特别是思想解放的深 

入,一批中青年画家对吸取西方现代派绘画的技巧曾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进 

行过许多尝试。但近年却又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思考绘画与现实 

的关系,思考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结合以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 

中国画的问题,并已有了新的收获。 

     油画 

     油画俗称西洋画,约400年前,由传教士带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前 

后,李铁夫、李叔同等出国留学,学画油画。至20、30年代,形成了中国现 

代派绘画。抗日时期虽趋冷寂,但1945年后,再度兴旺,代表有林风眠等。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派绘画随之断绝,代之而起的是以通俗写实法描绘新生 

活、新人物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等。 50 

年代学苏联,中国油画也以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为主了。1978年以后,中国油 

画跃入了新阶段。艺术家们反对以往油画领域里的内容虚饰、风格单调、手 

法贫乏的积习,正面现实,沉思民族的命运,大胆吸取西方油画的经验,寻 

求多种手法,敢于表现个性,发展多种风格。代表作品有罗中立的《父亲》、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以及中青年画家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创作的人体艺 

术油画等等。 

     中国当代绘画,除中国画、油画外,版画、壁画、漫画、连环画等的成 

就也是非常突出的。黄永玉的彩墨画,黄胄的画驴,李苦禅的禽鸟,都独特 

出众。著名的版画家有古元、李桦、陈烟桥、江丰、彦涵、黄新波;漫画家 

有华君武、丁聪、蔡若虹、米谷、叶浅予、张乐平;壁画成就突出的有王式 

廓、吴作人、艾中信等。  1976年后,中国壁画不仅技术材料有更新,其表 

现的内容更有发展,张汀的《哪吒闹海》、袁运甫的《生命的赞歌》更是引 

起巨大的轰动。中国现代连环画,不仅画家的队伍庞大,而作品的丰富、印 

刷量的多,在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80年代以后, 

中国还出现了贝壳画、羽毛画等等新品种。 

      (2)亚洲其他国家的绘画 

     亚洲的绘画,除中国外,其它国家日本、印度的绘画,在当代都有不同 


… Page 59…

程度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日本绘画 

     日本绘画也像中国一样,主要有传统绘画的日本画和油画两大门类。日 

本民族传统绘画的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国绘画就传入日本,以后 

中国画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绘画,形成了近似中国画风的日本民族传统绘画, 

一般称之为日本画。明治维新时期,西方的油画也传入日本,从此,日本绘 

画就形成了日本画和油画两大门类。也就在这个时期,日本画坛上对西方绘 

画热情达到狂热的程度,“脱亚入欧”成为主要的思想倾向,传统绘画遭到 

前所未有的冷落。  19世纪末期,西方现代派绘画涌入日本,到20世纪初, 

日本的油画已完全成熟。日本画的艺术家,也吸收西方绘画的技巧,使日本 

传统绘画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主义猖獗,日本 

的绘画走上邪途,处于停滞、倒退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曾被解散的绘画社团获得恢复,画坛民主空气 

较浓,日本绘画重又出现了勃勃生机。20世纪初,日本就出现了无产阶级绘 

画和先锋派绘画并存的局面,并展开过激烈的论争。因此,50年代初,日本 

绘画的主要格局仍是既有传统绘画,也有反传统绘画;既有现实主义绘画, 

也有现代派绘画,两种倾向并存于画坛。但到50年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