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在雕塑方面的人物有利普顿、史密斯等 

人。  50年代,波普艺术首先在英国兴起,而后在美国盛行。英国的包洛奇、 

美国的西格尔等便是波普雕塑的代表人物。偶发艺术、集合艺术便是波普艺 

术的发展。集合艺术又称“装配艺术”、“废品雕塑”。它是把生活里的那 

些硬质的废物,如饮料瓶、机器零件等凑合在一起,或任其所之,或有组织 

的堆砌;或将同一物体作重复性的摆放,以此构成艺术品。因此,它是三度 

空间的物体,即是雕塑了。将实物作为艺术品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就开始 

了。毕加索早期的静物画,杜桑把小便池和自行车车轮做艺术作品,就开了 

先例。这是现代派雕塑在60年代的发展。70年代的环境艺术、大地艺术等 

等,都与集合艺术一脉相承,都是集合艺术等与自然环境结合的产物。 

     在60到70年代出现的最低限艺术是一种简洁的几何形体的雕刻艺术。 

他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强烈个性化,也反对集合艺术的实物拼贴以及抽象雕 

塑的将金属材料的直接使用等,主张象工厂制造产品一样,艺术家只作设计, 

由工厂制造,其作品标准化而无个性。代表人物有贾德、赫普沃思等人。从 

最低限艺术和波普开始以后的艺术流派,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雕塑观念即重视 

对象的共性、共相,而轻视对象的个性、殊相,认为越是共性的作品越易为 

大众理解,而有个性、殊相的作品只能为少数有知识的人感知。这是现代派 

雕塑的新阶段,即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流派。 

     70年代还有超级现实主义,最早开始于美国,随后传遍西欧。超级现实 

主义也象波普艺术一样,将大众日常生活物为材料,从最低限艺术中吸取每 

个物体都有其固有的形色之美等因素,主张艺术家不应改变材料的特质,以 

求最彻底的显示事物质的真实面貌,因此超级现实主义又有照相写实主义、 

彻底写实主义的名称。美国的西格尔便是代表,他常从真人身上翻石膏制成 


… Page 69…

作品,成为当代超级现实主义的著名雕塑家。从抽象转入具象,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当代雕塑向传统回归的一些讯息。 

     当代雕塑正在发展中,一般说来,东、西方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东方 

雕塑以传统为主,但也有现代派雕塑,特别是80年代以来,现代派雕塑更有 

发展的趋势。西方以现代派雕塑为主,同时也存在传统雕塑,在80年代以来, 

传统雕塑在西方也有回归的痕迹。许多雕刻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也不是固定 

在一个流派里,创作一种风格的作品,而是变化的。例如布朗库西、摩尔等 

人是现代派艺术家,他们也曾用传统雕塑的手法创作过写实的作品。雕塑作 

品中出现了钢架式的静态雕塑,玩具般的活动雕塑等新品种,随着当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雕塑必会有更多的新品种出来。雕塑的未来,将会形成更多样 

化的局面。 


… Page 70…

                               2。欧洲雕塑 



     当代欧洲的雕塑,流派繁多,名家倍出,无论是传统雕塑,还是现代派 

雕塑,都有突出的成就。欧洲有着光辉的雕塑历史,古希腊雕塑、古罗马雕 

塑、文艺复兴雕塑、巴洛克雕塑,直到近现代的乌东、吕德、卡波尔、巴托 

尔蒂、罗丹、马约尔、布德尔、麦尼埃等人,都为世界雕塑殿堂增添了照人 

眼目的光彩,但在当代,欧洲雕塑家喷发出的光辉,却是连前代艺术家也掩 

盖不住的,因为当代欧洲的雕塑,既继承了前代雕塑的实绩,又有许多新的 

创造和发展。 

     抽象主义的雕塑 

     这是一种反对模拟自然的雕塑传统,主张抽象表现的雕塑流派。抽象主 

义的表现一般有两种类型: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 

因素,形成简约的极其概括的形象,或者是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也是西方传播最广的艺术风格。俄国出生的阿尔奇彭克于1908年迁 

居法国,他被看作为抽象主义雕塑的创始人。欧洲抽象派雕塑的大师应推法 

国的布朗库西(1876—1957),他出生于罗马尼亚,赴巴黎学习,当过罗丹 

的助手,但却没走罗丹的道路,而把形式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赋予它以独 

立的意义。他的创作重在形式与形式的组合的美,将自然形体单纯化、简练 

化,以追求难以捉摸的情与意。作品《波嘉尼小姐》曾被法国著名雕塑家阿 

尔普赞为“抽象雕刻的美丽的教母。”其它作品有《空间之岛》等等。抽象 

派的雕塑的其他代表人物有英国戴维、赫普沃思、本·尼克松,德国的克里 

克、海利格尔等。 

     立体主义雕塑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流派,它往往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 

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毕加索(1881—1973)既是立体派 

绘画的大师,也是立体派雕塑的巨匠。他把自己的绘画风格引入雕塑之中, 

用补充或添加的方式改变客观形象,甚至将平日随手拈来的东西放进作品 

里。代表作有《牛头》(1943)、《抱羊的男子》(1944)、《山羊》(1950)、 

 《狒狒与其子》(1952)等。  1962年前后,他结识了熟悉铸造技术的挪威 

雕塑家卡尔·尼夏,燃起制作纪念雕塑的热情。  1965年,为圣昆敦市创作 

了一座纪念碑雕塑。生于俄罗斯而在巴黎创办过雕塑学校的阿基本科(1887 

—1964),生于立陶宛而在巴黎活动时结交毕加索的利普希茨(1891—1973) 

等人,也都创作过不少立体主义的雕塑作品。 

     波普派及其衍生流派的雕塑 

     “波普”就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的缩写。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 

萌发于英国,后影响欧美艺术的思潮。他们认为大众创造的都市文明是现代 

艺术的素材,而艺术创作渗入实际生活,才能为大众理解。偶发艺术、集合 

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等流派都是与之有联系的艺术流派。在一定意义 

上说,都是波普艺术的衍生流派。波普雕塑的代表有英国的包洛奇 (1924 

—     ),他是50年代重要的雕塑家,在发展英国波普艺术上有特殊的贡献。 

他的作品一般是用青铜铸造的,但从根本上说,却是把机械零件装配起来而 

制作成有说服力的人类或兽类的庞然大物。作品有用铝焊接的《美狄亚》以 

及用机械构成的《雷与闪电,弗莱斯和杰克·肯尼迪》等。 

     集合艺术也称“废品雕塑”,它是波普艺术的一个分支,在力倡艺术必 


… Page 71…

须回到日常生活中去的观念的推动下,将工业社会的废旧物品作材料加以拼 

接、组合而制作艺术品。这种艺术流派在60年代很风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 

阿尔曼和谢乍等。阿尔曼有用大大小小齿轮集合而制成的《柔软的现代》等; 

谢乍以挤压汽车的机器来任意压成那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包装。其他艺术 

家有德国的史维塔斯、包尔麦斯特;西班牙的塞尔拉诺,齐吉达;意大利的 

卡塞拉等等。波普艺术主张艺术与生活结合,关心人们周围的事物,集合艺 

术用机械文明和大众消费的废弃物,重新组合而赋予它以新含义。这些艺术 

家的作品常常和现成物品结合在一起,或者放置室内,或放置室外,装点环 

境,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感受,环境艺术因而诞生了。大地艺术就是直接借 

助大自然的景观,稍加修饰而成的,实际也是环境艺术的变体。这些在 70 

年代的欧洲都有反映,却远不如美国的艺术家有魄力,所以具有世界影响的 

代表人物不多。 

     超现实主义雕塑 

     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派分裂出来的艺术流派,它吸收了达达派反传统、 

自动性创作的观念,却克服了达达派否定一切的致命弱点。在弗洛依德的理 

论影响下,将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和梦幻经验结合,企图创造一种绝对的、 

超现实的情境,超现实派雕塑的代表有法国的阿尔普 (1887—1966)、恩斯 

特(1891—1986)等,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亨利·摩尔(1898—1986)。 

他的名言是“废弃现实主义,但不废弃现实”。他从原始雕塑吸取营养,不 

仅追求奇特的造型,更追求形体蕴含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往往又是超自然 

的、包含某种神秘意味,同时又具有原始性和野性。代表作品有《三个站立 

的人体》(1947—1948)、青铜塑像《两部分组成的站立的人体》(1950)、 

 《持盾的战士》(1953—1954)、《王与后》(1952—1953),1956年,他 

为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了巨大雕塑《斜卧形体》。 

     在欧洲的当代雕塑中,现代派的流派除上述所列的种类外,还有表现主 

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纯粹主义等等流派。扎德金是表现主义雕塑家, 

作品有青铜纪念碑 《毁灭的城》(1963)。构成派有贝夫斯纳,达达主义有 

阿尔普等。 

     现实主义雕塑 

     欧洲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雕塑在当代也有新的发展。代表有英国 

的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但现实主义雕塑的主潮在前苏联及东欧各国鼓荡 

更有声势。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前苏联等国曾有现代派雕塑的作品, 

但现实主义雕塑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很快就成了主潮。  30和40年代,例 

如安德列耶夫的《列宁组雕》,夏达尔的新人形象,《圆石块—无产阶级的 

武器》便是现实主义雕塑享誉世界的名作。梅尔库罗夫原是现代主义的艺术 

家也转向现实主义,创作了《演说的列宁》和屹立在莫斯科运河上的列宁和 

斯大林的巨大雕像等作品。摩希娜有苏联雕塑女杰之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姆斯基领导的列宁格勒雕塑突击队,曾制作大 

量雕塑宣传品,在涅瓦大街的炮兵阵地展出。其它各地也有雕塑家为英雄塑 

像。战后,符切季奇 (1908—)领导的雕塑集体完成了柏林苏军烈士纪念碑 

 (1946—1949),首开纪念碑综合艺术先河。他的作品还有《化剑为犁》 

 (1957)。托姆斯基也擅长纪念碑雕塑,作品有《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纪念碑》 

 (1948)。《列宁纪念碑》(1972)、《库图佐夫纪念碑》(1973)。肖像 

雕塑方面有科尼奥科夫 (1874—1971),他为高尔基、陀斯妥耶夫斯基、爱 


… Page 72…

因斯坦都雕塑过肖像,也作过自塑像(1954)。马尼泽尔、梅尔库罗夫、康 

宁柯夫等都是苏联雕塑的巨匠。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漫长时间里也是以现实主义雕塑为主流,作品也以塑造工农群众、 

英雄模范、领袖人物及纪念性雕塑为多。匈牙利基斯纳户迪—什特罗布尔制 

作的 《解放纪念碑》(1947)、《柯苏特纪念碑》(1952),基什有《普罗 

米修斯》(1962),瓦萨计有《十月革命》(1974)、《矿工》(1976); 

波兰的科瓦尔斯基创作了《无产者》(1948),维斯的《宣言》也是表现工 

人之作,泽姆拉有《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纪念碑》(1967)。罗马尼亚的巴拉 

斯克制作有《苏军纪念碑》,卡拉德热有《胜利》(1957)。保加利亚在索 

菲亚也建有《苏军纪念碑》(1953),拉扎罗夫创作了《面包》、《女清洁 

工》 (1949)等。 


… Page 73…

                                3。亚洲雕塑 



     亚洲的当代雕塑也是抽象与具象并存,现代派与传统雕塑并存。中国、 

日本、印度的雕塑相对较发达。中国有现代派雕塑,但以传统雕塑为主流; 

日本、印度有写实主义的雕塑,但现代雕塑却是当代的主要倾向。由于这些 

国家都有较悠久、深厚的古代雕塑的传统,往往是在民族传统雕塑的基础上 

汲取现代雕塑的成分的,故其现代雕塑也多少有民族传统的痕迹,而且,不 

论现代雕塑的浪潮多么汹涌,却总掩不住民族传统雕塑的呼声,甚至在现代 

派雕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