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论现代雕塑的浪潮多么汹涌,却总掩不住民族传统雕塑的呼声,甚至在现代 

派雕塑时兴一阵之后,呼唤民族传统雕塑的声音会更加强烈。这是亚洲当代 

雕塑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亚洲具象雕塑在当代获得较大的发展。日本的代表艺术家有佐藤忠良、 

柳原义达等人。印度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雕塑的主流是写实主义风格, 

也称印欧风格或维多利亚学院派风格。尤其是中国更是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塑 

的大本营。特别是50和60年代,中国还出现了较大的雕塑。如1958年,天 

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十幅浮雕。创作者是刘开渠、滑田友、王 

临乙等雕塑艺术家。这十幅浮雕每幅都描绘了一定的背景和情节,具体有“销 

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 

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队”、“百万雄师渡长江”等, 

每幅浮雕都有20个左右的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面貌、性 

格、表情、姿态各不相同。十幅浮雕连起来就象一部简略而形象的中国革命 

史。北京农展馆的两座雕像,也是这时期较好的雕塑作品。  1965年创作的 

收租院,造型生动,形象鲜明,受到人们的好评。70和80年代,中国还出 

现了一批肖像雕塑,刘开渠有《周恩来总理像》(1976)。曾竹韶也参加过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80年代,他创作了《李四光》、《何叔衡》、 

 《蔡元培》、《孙中山》的肖像雕塑,都是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 

     现代派雕塑在日本、印度获得较充分的发展。日本抽象派的雕塑家有丰 

福知德等人。60年代前后,流政之、江口周、小田襄等人,积极探索雕塑新 

的空间意识。当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环境艺术在欧美兴旺时,日本的艺术 

家也起而仿效。特别是印度,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都较有成就。 

70年代出现的新■多罗主义雕塑,便是超现实主义的变体。表现主义的代表 

乔杜里的青铜雕《劳动之功》(1954)就颇有声誉。塞伽尔、金吉拉姆等也 

是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卡德、巴代尔对英国摩尔的超现实主义和赫普沃思的 

有机抽象构成深深信奉,起而效法。巴伽特摸索使用金属材料,用锤打铜片 

创作了象征宇宙能量的图案式铜片浮雕。金吉拉姆也以压制的金属片创作变 

形的动物形象的作品。到80年代,印度艺术家掀起了试验新材料、新技术、 

新形式的热潮,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70和80年代,亚洲雕塑的新现象是园林雕塑、城市雕塑的大量涌现。 

日本从70年代起,掀起建美术馆的风气,与之相适应的是促进了室内、室外 

装饰雕塑的兴盛。  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了“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 

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经政府批准后,各地出现了雕塑公园及街头、广场 

的雕塑作品。 

     当代亚洲的雕塑正在发展之中,将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互相融合,创造 

新的民族雕塑已成为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 Page 74…

                                4。美洲雕塑 



     美洲有着悠久的雕塑传统,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后,带去欧洲的雕塑观 

念和方法,经过几百年的融合过程,美洲便形成了混合型的雕塑艺术。近代 

欧洲出现的现代雕塑,也给美洲雕塑以巨大的影响,使美洲的雕塑也向现代 

雕塑的道路上快速迈进了。不过,美洲的传统雕塑仍有发展,特别是随着民 

族解放运动的脚步,民族雕塑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无论是拉丁美洲的巴西、 

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还是加拿大、美国,一直有艺术家坚持传统的雕塑道 

路,尤其是民间雕塑,更是闪着传统雕塑的强烈光彩。20世纪以来,现代派 

雕塑却是美洲当代雕塑的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成了西方现代派 

雕塑的中心。 

     首先在美洲出现的是抽象表现主义雕塑。抽象表现主义是由纽约一批改 

革者提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便崭露头角,大战后则完全覆盖了美国的 

造型艺术界,创作了一批曾被喻为“新主流”的作品。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 

斯诺(1929— ),美国的利普顿、史密斯(1906—1965)等人,其中以史密 

斯的成就最高。他是铁匠的后代,自己也在工厂里干过安装金属件的工作。 

后来他以创作钢架式的静态雕塑闻名,这同他的出身和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他学画的老师是捷克人马都尔卡,这是一位立体主义艺术家,因此受其师影 

响,史密斯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都有较深的研究。约在1933年,他从一本 

书里看到冈萨雷斯和毕加索的焊接雕塑,深受启发,便大胆实践,终于成为 

一代大师。40年代末,他用钢和铜焊接了造型复杂的《爱尔兰铁匠之歌》, 

50年代初的作品趋于线条化、书写化,坚实的结构让位于“空间绘画”式的 

自由结构。《哈得逊河的风光》就是这类作品,到50年代末期,他的雕塑作 

品就变得棱角分明,笔直和几何图形化,抽象表现主义的味道更浓了。60年 

代,他又创作了 《沃尔特里—博尔顿》、《曲折》和《立方》等三组巨大雕 

塑。 

     50年代和60年代,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兴旺于美国的是波普艺术。波 

普艺术最突出的特征是将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消费品废弃物的陈列、组合和 

复制。这反映在雕塑艺术中出现了装配雕塑、集合艺术雕塑以及环境艺术雕 

塑等等新的雕塑流派了。代表人物有内威尔逊(1900— )、莫里斯等人。 

内威尔逊是著名的装配雕塑家。  60年代,她用几十个木箱垒出一大片墙, 

使世人惊骇。后来,她探索用铅、环氧树脂、清丙稀酸,创作了 《透明雕塑 

六》。她还制作一些小尺寸的各种实物,用它们再拼凑成各种不同的装配版 

本。她还用她的木料制品组成许多美观的、整体的空间环境雕塑。罗伯特·莫 

里斯 (1931— )以创作大地作品和概念作品著称。他对超现实主义感兴趣, 

他的第一个雕塑作品《自己发音的盒子》(1961)就有超现实主义的痕迹。 

他在60年代末期,就创作了不少大地作品和散置的作品,1970年,他展出 

的两件作品,一个是塌了的破木头垛,一个是木头垛及混凝土块,到后来他 

还用电视录相来安排一些瞬间的形象,他的这些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 

肯定现代生活,肯定具象的因素,用电视录相来传达形象,这本身又否定了 

雕塑艺术的实体化的特点。 

     最少数派或称最低限度派也是50年代以来源出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 

流派,其特点是将造型语言精炼化、纯粹化,减少到不能再少的地步。这是 

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雕塑代表有史密斯、莫里斯、怀德等人。唐 


… Page 75…

纳德·贾德 (1928—),他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坚持初级结构,或者最少数 

艺术。为了达到最少数的目的,甚至按特定的数学体系进行作品安排。他的 

作品有1968年的《无题》、1974年的《无题》等等。 

     活动雕塑的代表是考尔德 (1898—1976)。活动雕塑就是利用机械力、 

光线、电磁、风或水的作用,使作品活动起来的一种雕塑新品种。它的产生 

与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有关,尤其是未来主义表现机械文明,强 

调一切物体都是能动的。构成主义、达达主义的雕塑中,早有活动的作品问 

世。但考尔德用金属线、金属片、玻璃、陶瓷片及钢铁创造了全新的活动雕 

塑。他的作品形式多样,有机械力动的,风动的,也有部分活动或整体都动 

的。因受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他在活动构造中采用介乎抽象与自然的形 

体,表现出有机结构的相似性。代表作品有为纽约艾德威尔航空港作的巨型 

活动雕塑 (1957),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造的《螺旋》(1958),1962年 

后,他还创作了静态雕塑、动物木雕等。 

     超级现实主义也叫照相写实主义,在70年代很盛行。主张艺术的绝对逼 

真和酷似,要求极为细致的、照相似的再现事物的形象,排除一切主观因素, 

认为这是达到“真”的重要条件。超级现实主义的雕塑,其塑像同真人一样 

大小,甚至涂上肤色,穿上衣服,配以道具,往往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代 

表有西格尔 (1924— )、汉森(1925—)等人。西格尔的第一件作品是自 

雕像 《坐在桌边的男人》(1961)、《刮汗污的运动员》(1963)、《电影 

院》(1963)、《约翰·张伯伦在劳动》(1965—1967)等。他因从真人身 

上翻石膏像受到人们的非议。汉森创作过反映现实的作品,却又是一位公认 

的照相现实主义者。他也直接从真人身上翻制模型,用硒橡胶之类的材料塑 

造作品,甚至使用真人的头发和玻璃眼珠,达到逼真的目的,以表达复杂的 

情感和意义。 

     美洲当代雕塑的流派还很多,如立体主义雕塑,其代表有阿基本科、利 

普希茨;而利普希茨的后期又转向古典的巴洛克风格。倾向表现主义的有鲁 

本、奈基安;基斯勒将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结合在一块,更是 

罕见的现象。 


… Page 76…

                                5。非洲雕塑 



     雕塑在非洲有悠久的历史,巨大的石质雕像狮身人面像几乎成为非洲的 

标志。当代非洲的雕塑仍保持了非洲传统雕塑的特征,在埃及、以色列等较 

发达国家的雕塑受西方现代雕塑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但是 

非洲的广大地区,传统特色的非洲雕塑更受非洲人的特殊喜爱。非洲传统的 

雕塑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 

     非洲的雕塑有石雕、木雕、青铜雕,特别以象牙雕刻闻名于世界。雕塑 

手法有雕,有塑,但非洲雕塑以雕刻更为广泛。古代非洲以巨型雕刻作品保 

存到现在的还很多,一般都气魄宏大,当代雕刻却以小型的作品为多了。非 

洲雕刻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写实的作品,如扎伊尔、象牙海岸、尼日利 

亚的一些部族,偏爱写实的作品;另一个类型却是抽象的、夸张的,甚至只 

是立体的几何形体。木是最常见的材料。非洲的木雕往往与宗教崇拜联系。 

这类宗教崇拜类的雕刻,往往不重形似,而着重使雕象具有一种魅力,那怕 

是动物雕塑也以展示魅力为主。非洲大象是闻名世界的,据说有位西方的艺 

术家到了非洲,看见非洲雕刻家雕的大象,鼻子朝上扬起,西方艺术家认为 

象鼻往往是朝下的,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非洲雕刻家就很快雕了只鼻子朝 

下的大象,其作品的灵气全无,什么魅力也没有了。非洲的人物雕像经常是 

直立状态,动作幅度较小,有的还点缀着些贝壳、羽毛、动物牙齿、布片、 

兽皮,造成一种古怪的形象。许多夸张、变形的雕刻,造型独特、形象生动, 

具有一种特殊的趣味。如约鲁巴人的妇女雕像、巴卢巴人的乞妇跪像等。非 

洲的雕镂面具也是小型雕刻作品,或以装饰繁富见长,或以造型奇特取胜,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较大的雕塑作品多见于教堂或住宅,教堂墙壁上的浮雕多表现宗教故 

事;而住宅以木质家具上的浮雕为多,或表现世俗题材,或刻划动物、花卉, 

都不大离非洲的特点。 

     非洲雕塑因国别不同、部族的不同,也往往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些 

表现手法甚至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 

     非洲雕刻曾引起西方艺术家的极大兴趣,有些现代派的艺术家正是从非 

洲雕塑里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如英国超现实主义大师 

摩尔就从非洲雕塑里受到过启发。 


… Page 77…

                                  六、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向观众表演具有语言和动作的叙事性 

内容的一种艺术,它包括发源于欧洲的话剧以及东方国家里民族的传统舞台 

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