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容的一种艺术,它包括发源于欧洲的话剧以及东方国家里民族的传统舞台 

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等。戏剧是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其源头是古代祭祀性歌舞。从这古代歌舞为 

起点,经历几千年,它就发展成为集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众多 

艺术元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了。它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具体种类丰富, 

有悲剧、喜剧、正剧、传统剧、现代剧等等。 


… Page 78…

                          1。当代戏剧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揭开了当代戏剧发展的新篇章。任何艺术的发展, 

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戏剧也是如此。当代戏剧是当代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 

的发展总是与其他文化成分的发展相伴随,并受到政治、经济、哲学、心理 

学等等的影响。另外,不同国家、民族又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戏剧也是这传 

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当代戏剧的发展 

便不可能是一元的、单纯的。相反,当代戏剧发展的状况是传统的与反传统 

的多元对峙,竞相成长,互相渗透,错综复杂。东方与西方的经济、政治、 

文化背景不同,当代东西方戏剧发展又表现出不同的轨迹。 

     西方的戏剧在19世纪末便进入现代剧阶段。突出的表现是多种流派交错 

纷呈,相互竞争,相互吸收,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发展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的当代戏剧,继续了这个发展态势,又滋生出许多新的流派和品种,更趋 

复杂。总的格局而言,有两点可简略地概括它,一是现实主义戏剧不仅依然 

存在,而且其本身又演化出多种风格;二是现代派戏剧,前代的象征主义、 

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流派的精神实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 

广泛的继承,而且又新产生和发展出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新的流派。 

这些流派的名称不同,但又有共同点,即基本上是与现实上义的对立形态出 

现的,是一种以反叛传统为宗旨的戏剧。 

     在这传统与反传统的大环境中,现实主义戏剧和现代派戏剧都取得了无 

愧于时代的成就。在欧洲,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相当雄厚,不仅 

有前代剧作家的新作问世,而且还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作。二战刚刚结束出现 

的以反对战争、揭露纳粹法西斯罪行、歌颂人民群众争取和平的作品,50年 

代后期的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问题戏剧,60年代的纪实戏剧以及政治戏剧等 

等,都可归入此范畴。英国的阿登 (1930—)的某些政治剧,法国的阿努伊 

 (1910—1987)的以讽刺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维拉维的批判现实主义 

之作,德国魏森博恩(1902—1969)的《地下工作者》、霍赫胡特(1931—) 

的《代理人》,意大利的维维亚尼(1888—1950)。苏联和东欧的一大批剧 

作家和作品,坚持的都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美国在20世纪一跃 

成为西方现代戏剧的中心,现代派戏剧异常兴旺,但现实主义戏剧也不弱, 

如奥德兹(1906—1963)、海尔曼(1905—)、米勒(1915—)、威廉斯(1914 

—),连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奥尼尔,在创作让人惊异的现代派戏剧 

的同时,也写了现实主义的剧作。欧美等西方世界戏剧在当代最兴旺的还是 

现代派的戏剧。现代派戏剧有的受启发于文学,有的来源于绘画,一句话, 

它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在戏剧领域里的体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 

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主潮虽已过去,但余波犹存,特别是这些流派反传 

统戏剧的指向和那强调表现自我、表现内心世界、表现潜意识等主张以及注 

重梦幻的揭示等手法,都被当代的新起的现代派新流派所汲取,并在新的时 

期还有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当推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等戏剧了。当代西方 

现代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萨特 (1905—1980)的《魔鬼和上帝》,加 

缪 (1913—1960)的《戒严》、尤奈斯库(1912—)的 《秃头歌女》、贝克 

特 (1966—)的 《等待戈多》、品特(1930—)的 《房屋》、阿尔比(1928 

—)的 《谁家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等。 

     东方各国很早就引入西方的话剧这种戏剧形式,但东方各国又有自己传 


… Page 79…

统的戏剧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能乐、歌舞伎、狂言,朝鲜的唱剧, 

越南的嘲剧、■剧,印度的梵剧等。这些民族戏剧历史久,品种多,在长期 

的发展中,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观众基础,很难纳入西方式的戏剧分 

类。民族戏剧本身便是一个复杂体,自从西方戏剧引入东方后,东方戏剧的 

局面便更加复杂了。何况西方戏剧既有传统的,又有反传统的,也是一个复 

杂体。 

     东方戏剧的发展,尽管国家很多,但从民族戏剧而言,以中国、日本、 

印度的民族戏剧的历史最久,内容最丰富。从引入西方的现代话剧而言,又 

以中国、日本两国最有成就。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800多年的历史,几经演变,形成了京剧和众多的地 

方剧种。在当代又涌现了一些现代新戏曲。中国的话剧,当代是传统话剧与 

反传统话剧并存,但以现实主义风格的传统话剧为主;在80年代,伴随改革 

开放的步伐,现代派话剧也有一定的发展。日本的民族戏剧也有很长的历史, 

在当代仍受日本人民的喜爱。20世纪初,从搬演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剧 

作,进而模仿创作,于是诞生了新剧,即话剧。在当代,日本受西方的影响, 

话剧领域里产生了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但基本还是以现实主义戏剧 

为主流。印度的民族戏剧曾经很有光辉,在当代也有一定的发展,从 1919 

年后,引入的话剧获得较大的进展,出现了沃尔马 (1889—1969)等著名的 

作家。当代的印度话剧也是现实主义戏剧与现代派戏并存,重要剧作家和作 

品有根海亚拉尔·马尼格拉尔·孟希(1887—1970),他除了神话剧、社会 

剧外,有写铁路工人生活的戏剧 《火车》,其他有擅写独幕的乌木尔瓦利亚 

以及乌马辛格尔·觉希(1911— )等人。 


… Page 80…

                               2。欧洲戏剧 



     欧洲是话剧的发源地。从古希腊的戏剧到文艺复兴时候莎士比亚的出 

现,到古典主义第一个流派的诞生,随之而来的是浪漫主义戏剧。自然主义 

戏剧、现实主义戏剧,一直到现代派话剧,2000多年来,始终走在世界的前 

列,创造了一座座丰碑。欧洲当代的戏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的新阶段。 

     当代欧洲剧坛上流派众多、风格驳杂、群星灿烂、名作纷呈,一派丰富、 

复杂的景象。而主要是现实主义戏剧和现代派戏剧两股大潮汹涌。在两股大 

潮之间,还有一批既不属现实主义流派,也不归现代派戏剧的作家和作品以 

及一批既像现实主义,又像现代派的人物。 

     现实主义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现实主义和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相当强大。 

这是一个强调客观地、精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流派。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反纳粹法西斯的主战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遭到巨大损伤。纳粹投降后, 

首先出现一批反映战时生活的戏剧,代表有德国的魏森博恩的《地下工作 

者》。魏森博恩是反法西斯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1945年从盖世太保的监狱 

中出来,就创作了这个剧本,以现实主义的画面,再现了当年斗争的生活。 

1946年上演后,获得好评。挪威的韦萨斯 (1897—1970)的《晨风》等,也 

是这类题材的作品。60年代审判纳粹战犯,公布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和材 

料,引起剧作家的极大的兴趣,德国还因此掀起了“纪实戏剧”的热潮。霍 

赫胡特的《代理人》(1963),揭露罗马教皇庇护四世纵容法西斯屠杀犹太 

人的罪恶。吉普哈特的《奥木海默案件》(1964),就是用美国原子能委员 

会公布的审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300页记录,采用审判戏的手法写成的。 

作品表现了自然科学家不愿让自己的发明替法西斯服务的主题。与此同时出 

现了“政治戏剧”,如英国阿登(1930—)的《阿姆斯特朗的最后告别》(1964)。 

以批判的笔法反映社会问题的戏剧,如意大利贝蒂的作品。西班牙佩曼(1898 

—)、特纳 (1897—)的一些戏剧,对社会的弊端、官僚机构的腐败,都作 

了一些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在7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 

为从60年代起公开的社会批判的倾向转向了内向的自省,这在德国的戏剧中 

表现得更为充分。自60年代以来掀起的“小剧场活动”中的不少作品,现实 

主义的倾向也是明显的。现实主义戏剧的人物还有法国的阿努伊(1910— 

1987)、萨拉克鲁(1899—),意大利的维维亚尼 (1888—1950),西班牙 

的穆尼斯(1927—)和奥尔莫 (1923—)等人。 

     欧洲现实主义戏剧果实最多的应推前苏联和波兰、捷克等东欧各国。在 

30年代,苏联就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戏剧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表现战时生活的有索夫罗诺夫的《某城纪事》(1947)。柯涅楚克的《马卡 

尔·杜勃拉瓦》(1948)。50年代中期批判个人崇拜,呼唤恢复人格尊严的 

有,史泰因的《专案审查》(1954)、阿尔布佐夫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 

 (1959)。60年代探索当代人道德风尚的有万比洛夫的 《六月的离别》 

 (1965)、罗辛的《瓦连金和瓦连金娜》(1971)。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有 

柯布杜林的 《第十三任农场主席》,表现科技革命的有德沃列茨基的《外来 

人》 (1972)、鲍卡廖夫的《炼钢的工人们》(1973)、盖尔曼的《一次党 

委会的记录》(1975)等。波兰的克普奇科夫斯基的《自由的第一天》(1957)、 

捷克赫鲁宾的 《八月的星期天》、匈牙利的多波兹的《春天来了》(1968) 


… Page 81…

等等。人数众多,作品丰富,详细列出来,能成一本不薄的目录。 

     存在主义戏剧 

     存在主义戏剧出现于20世纪30、40年代,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 

戏剧的哲学基础就是存在主义。它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有绝对选择的 

自由,但不具备理性的基础;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孤独的。这正好适应了 

经历战争后感到世界残酷不堪而悲观厌世的心态,故在战后大大发展起来。 

存在主义戏剧是宣扬存在主义哲学的手段,代表便是法国的哲学家、戏剧家 

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他俩都参加过反法西斯的斗争, 

并一度是朋友,后因观点分歧而失和。萨特奠定存在主义戏剧家的基石的作 

品是神话剧《群蝇》(1943),借神话题材,象征人民终将取得反法西斯的 

胜利。他的作品还有 《密室》(1944)、《恭顺的妓女》(1946)、《肮脏 

的手》(1948)、《魔鬼与上帝》(1951)、《阿尔托拉的幽禁者》(1959) 

等。加缪的剧作有《卡利古拉》、《误会》(1939—1941)、《正义者》(1949) 

等。《正义者》宣扬一切行动都是有界限的,假使超越界限而又使行动正当, 

那么行动者自己起码要同时接受死亡。这是哲学的主题了。存在主义戏剧是 

存在主义哲学的载体,但在戏剧形式上有较完整的人物、情节、结构,又透 

露了传统戏剧的本色。加缪特别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主张“反抗”,并在论 

文《西叙福斯的神话》中,对“荒诞”进行了阐述,为以后荒诞派戏剧的产 

生作了铺路的工作。1957年,因为他的“重要文学作品透彻认真地阐明了当 

代人物的良心所面临的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使存在主义戏剧更加提 

高了国际声誉。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50年代出现于法国和欧美的现代戏剧流派。它的哲学基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