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敢等可爱形象。 

     非洲当代戏剧中,也有近似西方现代派的作品。尼日利亚的索因卡(1934 

— ),他的作品有《新发明》、《沼泽地居民》、《雄狮和宝石》、《森林 

之舞》等,多以单纯明朗的喜剧色彩见长。1960年后的《孔其的收获》、《路》、 

 《疯子和专家》,趋向寓意化,隐晦化,荒诞的因素很突出。因此西方评论 

家将他比之于荒诞派的代表贝克特。索因卡的小说成就很高,1986年获诺贝 


… Page 89…

尔文学奖。 


… Page 90…

                              七、电影、电视 



     电影、电视是最年轻的艺术门类,其诞生和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 

步息息相关的。电影只有百年的历史,电视更年轻些,仅半个多世纪,但其 

发展之快、吸引力之强,影响之深广,又是其它艺术门类望尘莫及的。当代 

的电影、电视流派纷繁,丰富多彩。 


… Page 91…

                          1。当代电影、电视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电影艺术的发展成熟期,也是电视咄咄逼人的兴 

旺时期。这短短的半个世纪中,电影、电视的发展道路也极不平坦,经历过 

坎坷和挫折,总体趋势却是向前发展的。从世界范围而言,发展的速度与程 

度也不平衡,有的地区生机勃勃,有的地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但最 

后也迈出了发展的步伐。电影、电视是像孪生姐妹的艺术,却又各有各的发 

展道路,不能互相替代,只能分别予以概述。 

     当代电影的状况 

     当代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当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无不对当代 

的电影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当代世界电影流派纷繁,嬗变迅速,情况 

复杂。若简而言之,基本的情况是现实主义电影与现代主义电影并存,蒙太 

奇体系电影与长镜头体系电影并存,各种创作方法、各种风格的电影并存,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局面,并且有着互相融合的趋势。 

     首先是现实主义电影或现实主义因素的电影较为发展,越到后来越占主 

流。其所以如此,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明显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 

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激烈,而影响又极为深广的一次战争。它不仅对世界 

的物质文明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给人们的精神创伤尤其深刻。战后,西方 

出现对现存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深深怀疑,人们再也不醉心虚拟美好的故 

事,要求回答世界到底怎么了,希望从电影里看到真实的现实情况。于是, 

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较多的影片更受到大家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现实 

主义电影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开其端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的电影。 

     新现实主义实质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一种新形式。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 

马,不设防的城市》便是这个流派电影的宣言书。随后有德·西卡的《偷自 

行车的人》、桑蒂斯的《罗马十一点钟》等。这些影片追求反映社会真实生 

活,表现普通人的苦难和悲剧命运,谴责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闪烁强烈 

的现实主义光辉。 

     在整个40和5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不占主流,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欧洲,除意大利外,英国里恩的《孤星血泪》、《雾都孤儿》、《桂河大 

桥》,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很鲜明的。法国的“真实电影”,强调用采访报导 

和观察的方式反映现实的生活。至于前苏联,更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国。第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艺术家拍摄了大量反映民族战争的胜利、歌颂英雄业绩 

的影片。如格拉西莫夫的《青年近卫军》便是其代表。 

     在亚洲,中国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名作,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毛女》、《钢铁战士》、《林则徐》、《林家铺子》、《祝福》等等。 

50年代的日本,还出现了“社会派的现实主义”。今井正的《不,我们要活 

下去》、山本萨夫的《没有太阳的街》、新藤兼人的《原子弹下的孤儿》等, 

这些影片的名字便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 

     这时,美国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虽然正遭迫害,逃避现实的歌舞片十分风 

行,但比伯曼还是拍摄了反映锌矿工人罢工的《社会中坚》,现实主义电影 

仍有一席地位。 

     世界电影进入60年代后,现实主义电影逐步地上升到了主流的位置,第 

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虽已过去,但社会的种种矛盾反而清晰地显露出 


… Page 92…

来,这使艺术家们深深关注。他们摈弃了逃避现实、粉饰生活的倾向,热心 

地反映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揭露社会问题。现实主义的传统不仅得到继承, 

而且更为深化了。 

     在欧洲,兴起于法国的“政治电影”,很快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呼应。如 

 《针锋相对》、《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华丽的家族》、《金环蚀》就 

属于这类影片的范畴。随着历史的推移,前苏联艺术家又以新的眼光审视那 

场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并从新的角度予以表现,产生了《莫斯科保卫战》、 

 《这里黎明静悄悄》、《战地浪漫曲》等军事爱国主义作品。在美国,越战 

题材禁区的闸门打开了,一批反映越南战争的影片,如 《野战排》等,立刻 

风靡了世界。 

     正视社会矛盾、揭示社会问题的影片,是当代现实主义电影的重要内容。 

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家庭问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等等,都成为电影表 

现的题材,并且获得观众的认同。因为6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复杂社会生 

活和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开始厌弃情节编织得完美而离自己遥远的故事, 

强烈希望从电影中看到真实生活的面貌,并从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中来联想 

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以便更深刻的思索生活的意义、探求人生的真谛。《莫 

斯科不相信眼泪》、《白比姆黑耳朵》、《恋人曲》、《克莱默夫妇》、《金 

色的池塘》、《现代启示录》、《罗果和他的兄弟们》以及中国的《人到中 

年》等等,都可归为社会问题电影。 

     当代既是现实主义电影深化发展的时期,也是现代主义电影的兴旺时 

期,两者不仅并肩而存在,而且还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互相溶合。 

     现代主义电影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其流派相当纷繁,包括有 

印象派电影、达达主义派电影、超现实主义派电影、抽象派电影、表现主义 

电影、未来主义电影、纯电影等等。现代主义电影是其总称而已。这些流派 

出现得快、嬗变也快,消失也快,从整体上却绵延不绝,直到90年代,仍时 

起时伏,都有表现。在当代,其发展线索大抵以法国的先锋派电影为开端, 

繁荣于40、50年代的美国实验电影,鼎盛于法国60、70年代的新浪潮运动 

中的“左岸派”电影。80、90年代,前苏联、中国等处仍有热衷的探索者。 

     现代主义电影是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其特征是否定理性,主张 

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喜欢表现人的孤独心 

灵、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和无法交流性以及自我与客观世界的不适应的 

苦恼等等。与此相适应的是影片的构架多用缺乏逻辑的主观意识的组合,作 

品往往表意朦胧,主题多义,没有突出的英雄,没有连贯的情节,也即“非 

英雄化”、“非情节化”。表现技巧也与现实主义电影不同,强调运用夸张、 

变形、扭曲以至时空错乱的主观手法,以取得对观众产生强烈的震击力。 

     在当代,现代主义电影的成就也是令人注目的。超现实主义、纯电影都 

属先锋派电影的范畴。希枢柯克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引入电影,拍了《爱 

德华大夫》 (1945)、《谍影疑云》(又译《西北偏北》)(1959)、《鸟 

群》 (1963)等。《鸟群》以幻想的鸟群攻击人类的寓言,隐喻地阐述对一 

些事件的看法,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托马普逊的《N·Y·N·Y》(1957)、 

勃拉卡其的《蛾光》(1963)、 

                                           3 

麦克拉伦的《同步》(1922)、库巴的《 》(1978)是纯电影或抽 

                                          78 

象电影的范例,特别是伯格曼的《野草莓》(1957),被公认是意识流电影 


… Page 93…

的杰出代表,成为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在故事展开的24小时之中,巧 

妙地运用表现主义、意识流的手法,将78岁的医学教授波尔格的整个一生描 

述得淋漓尽致,叫人不得不叹服其大家的艺术手腕。法国新浪潮的中坚人物 

戈达尔的《精疲力尽》、雷乃的《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安 

                                     1 

 东尼奥尼的《放大》、费里尼的《8      》,也都是比较有名的现代主义的 

                                    2 

影片。其中有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过奖。 

     特别还要提到的是现代主义电影是种强烈追求冲出传统电影的框框、强 

调创新的电影。它们的创造虽不能全部加以肯定,但在表现人物的主观意识, 

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手法,的确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有 

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它们的创造,有的已被现实主义电影吸收、运 

用了。 

     当代电影经过了50年的发展,具有与过去时代不同的特征。如自电影诞 

生后,长期以来是戏剧电影占统治地位,直到当代,由于纪实主义电影的崛 

起,才打破了这一格局;又如风格样式的多元化也是当代电影的重要特征。 

不论何地区,尽管是现实主义传统悠久的国家,也有属于现代主义或具有现 

代主义成份的电影存在,而且风格样式有着日益增多的趋势。除了传统样式 

的影片外,当代的传记电影、历史巨片、大型科幻影片的涌现,也是当代影 

坛的突出现象。再如从先锋派兴起后,否定电影的叙事功能、否定故事性, 

曾经几乎变成了潮流。近来重新认识情节的作用似乎又成为一种倾向。还有, 

现代科技在这半个世纪的发展是无与伦比的,这为电影提供更新的手段。高 

科技性,也是当代电影有别于过去时代电影的地方。 

     在电影理论方面,长期以来是蒙太奇理论的一统天下。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和巴赞的《什么是电影》出版后,“照 

相外延论”、“照相本体论”颇受人关注。以追求电影反映现实的逼真性为 

目的,“长镜头”理论向传统的蒙太奇理论发起了挑战。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也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的电影理论,至于这些理论如何评价,电影界的看法并 

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拓展了电影理论的思维领域,活跃了电 

影理论的探讨空气。 

     电视是运用光电结合的原理,以电子技术反映物体影象,通过无线电波 

进行画面和声音传送的艺术。它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1930年,英国广播公 

司试验插映皮蓝得娄的电视剧《嘴里叼花的人》,宣告电视诞生。1954年, 

美国最后实验成功彩色电视。70年代,研制成功了多路传播系统。1964年, 

美国发射成功同步静止卫星,电视就实现了全球转播。从此,电视便成为世 

界上唯一能跨洋过海、穿堂入室的图音并茂的艺术了。 

     电视是种高科技传输手段,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有新闻、广告、体育竞赛、 

文艺节目等,但并非电视上出现的都是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指文学艺术类 

的电视小品、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艺术类型的音乐艺术片、 

歌舞艺术片、风光艺术片、文献艺术片等;戏剧类的各种电视剧等。在当代, 

电视尽管出现较晚,但上述各类都有重大的成绩。其中以美国、英国、法国、 

德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电视艺术的成就更为突出。 


… Page 9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