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他被誉为美国的“摇滚音乐之王”。 

     迪斯科是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风靡全球的流行音乐形式。莫格多夫 

为电影《午餐快车》录制的迪斯科音乐,还获奥斯卡重奖。 

     美国的音乐表演在当代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它的交响乐团占到全世界总 

数的一半还多,纽约、费城、芝加哥、波士顿、克利夫兰等地交响乐团都享 

有世界声誉。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也是世界一流的人物。伯恩斯坦 (1918 

— )、马泽尔(1930— )等是著名的音乐指挥。钢琴家有克莱本(1934 

— )、霍洛维茨(1904— )等;小提琴演奏家有梅纽因(1916— )、 

西盖蒂 (1892—1975)等。口琴演奏家阿德勒(1914— )以他高超的技艺 

使口琴成为音乐会独奏的乐器。歌唱家更是人才济济,米尔恩斯(1935— ) 

的男中音,庞塞尔(1891—1981)的女高音以及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普赖斯、 

安德森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声乐艺术家。 

      (2)拉丁美洲的音乐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美洲地区的通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拉美便沦 

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历经300年,到19世纪初才相继独立。在殖民 

者到达之前,拉美有玛雅文化、阿兹台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但殖民者统治后, 

欧洲的音乐文化便占统治地位了。随着各国的独立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 

主义的音乐也慢慢发展起来,20世纪初,各国的民族乐派便先后形成了。 

     在当代,拉丁美洲的音乐也是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并存的状态。著名的 

音乐家有巴西的米尼奥内(1897— )他注意从巴西民歌中吸取养料,作品 

充满民族的特征。阿根廷的希拉斯特拉(1916—1983)投身阿根廷民族主义 

音乐运动,作品带有民间气息,如《南美浮土德序曲》(1948)、《第三田 

园交响曲》(1954),就是这类作品。秘鲁的萨斯(1900—1967),他的《印 

第安音诗》(1941),《前奏曲与托卡塔》(1952),没听演奏,只看看这 

作品的名字,便感到民族气息很浓。智利的阿连德 (1885—1959),古巴的 

庞塞,委内瑞拉的索霍(1887—1958),哥伦比亚的乌里韦·奥尔古因等等, 


… Page 29…

都是对民族音乐有贡献的人物。墨西哥的查韦斯 (1899—1978),自幼酷爱 

印第安音乐,创办墨西哥交响乐团,重视挖掘和继承印第安传统音乐,其作 

品《印第安交响曲》等,极富民族风格。 

     欧洲现代音乐,尤其是美国的现代音乐,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很大,从40、 

50年代起,现代的十二音技法、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美国的爵 

士乐、摇滚乐、迪斯科等流行音乐,如潮水般的涌入拉丁美洲,因此,在当 

代,拉丁美洲的现代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欧洲的音乐家去拉美活 

动,拉丁美洲的作曲家也积极投身于现代音乐的创作中。如古巴的阿德沃尔 

 (1911— ),早期重视古巴的民族风格,从1967年开始,便热衷探索偶然 

音乐,创作了《交响曲》。阿根廷的希纳斯特拉也是如此,从50年创作《第 

二弦乐四重奏》开始,就试验十二音体系、序列主义、偶然音乐等,并自称 

 “新表现主义”。卡赫尔(1931—)还成为拉丁美洲获得世界声誉的现代主 

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60年代采用偶然音乐的技法进行创作,并与施托克豪 

森一起进行电子乐器与传统乐器、人声结合的实验,1967年,为纪念贝多芬 

诞生而创作的《路德维希·范》还是拼贴音乐一类的作品,他把贝多芬的各 

种作品的片断揉合成乐谱,然后再演奏出来,他的作品很多。有电子音乐《推 

移Ⅰ》、《推移Ⅱ》(1959—1960)、电声乐曲《对照》(1962)、《弦乐 

四重奏》(1967)、《气息》(1970)等。 

     在近几年,拉丁美洲出现了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揉合的趋向。 


… Page 30…

                                5。非洲音乐 



     非洲是个古老的大陆,音乐也源远流长。非洲各民族也喜歌爱舞,甚至 

任何人在成年之前,还要参加一种训练活动,只有合格了,才能成为部落社 

会的成员,才准许进入成人社会。训练的内容就有音乐和舞蹈。因此,非洲 

的音乐相当普及。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都不算发达,部落之间的冲 

突很多,尤其是欧洲殖民者的统治,又影响了非洲音乐向更高层次发展。一 

般而言,非洲音乐以撒哈拉沙漠为界,沙漠以南,本土黑人传统音乐占主导; 

沙漠以北,与西亚和欧洲相邻,阿拉拍音乐和欧洲音乐的影响更大。这只是 

大致而分,无论南或北,其内部的音乐也是千差万别的,很难加以概述。 

     在当代,非洲的本土音乐还是以声乐为主。 

     首先大量的是歌曲。如各种劳动中演唱的劳动歌曲,日常生活的婚礼歌、 

葬礼歌等。这些歌曲往往与舞蹈相伴随,边歌边舞,且歌且舞是其特点,而 

且歌唱内容有即兴表演性质。 

     其次是礼仪音乐、宗教音乐。凡是部族首领、国王的庆典上,都有仪式。 

在这些仪式上,便有传统的礼仪音乐。非洲的宗教多,有原始宗教、伊斯兰 

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大凡遇到祭札等庆典活动,总要演唱传统的宗教音 

乐。 

     第三是欧美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在非洲也有较大的势力。尤其是经济较 

为发达的、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的非洲国家,欧美音乐的影响就更大一些。 

     非洲当代较有影响的音乐家有埃及的尤素夫·格内伊斯(1899—1961)、 

阿卜杜勒·瓦哈卜(1910— )。加纳的恩凯蒂亚(1921—              ),他的作 

品有《非洲组曲》、《弦乐三重奏》、《大提琴钢琴组曲》,还选编出版了 

 《阿肯人的葬礼挽歌》(1955)、《加纳民歌》(1963)。以色列的钢琴家 

巴伦博伊姆(1942— )、小提琴演奏家珀尔曼(1945— )是非洲当代具 

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非洲的犹太人音乐是极有特色的一朵音乐之花。世界 

当代许多著名音乐家就是犹太人,如勋伯格、格什温、米约、科普兰等,勋 

伯格的 《众誓》、米约的《神圣仪式》就是取材犹太宗教音乐而写出来的。 

非洲犹太音乐的大本营在以色列,目前,以色列的音乐家正致力于犹太音乐 

的挖掘、整理,以便创造以色列的民族音乐。 


… Page 31…

                                  三、舞蹈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基本表现材料,塑造 

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的形象,达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 

术。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姐妹艺术 

的成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艺术。舞蹈艺术中,表情、节奏和构图是 

最基本的东西,也称舞蹈三要素。这三者互相结合、作用,就形成了舞蹈艺 

术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结合的侧重点不同,舞蹈形式的变化也千差万别。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远在上古时代,它就伴随最初的劳动而 

诞生,成为原始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从那个时代以来,舞蹈就一直伴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伴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集众美的大成,成人 

体的至美。不同阶段的舞蹈由于受当时社会生活的约束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差 

异,便有与之相适应的风格和特征及不同的舞蹈品种。按时间上划分,有古 

代舞蹈、近代舞蹈、现当代舞蹈;从创作及流传看,有专业舞蹈和民间舞蹈 

等。 


… Page 32…

                              1。当代舞蹈概述 



     当代舞蹈是指1945年前后一直到今天的舞蹈。它包括世界各国的专业舞 

蹈、民间舞蹈、传统舞蹈、现代派舞蹈等等。这些舞蹈与当代社会生活紧紧 

相连,受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是人类 

过去时代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但却不是历史舞蹈文化的再现,而是在新 

的时代的新的发展,表现出了与历史舞蹈文化完全不同的面貌。 

     当代舞蹈总的特点是传统舞蹈与反传统舞蹈并存,而反传统舞蹈更显得 

变化多端,十分活跃。总的趋势是强调变革,反传统舞蹈自然是变革,而传 

统舞蹈也在革新之中前进。从东西方比较而言,西方的变革潮流更兴旺一些, 

成果也显著一些。西方舞蹈变革的潮流所以格外汹涌澎湃,又是与其社会状 

况、哲学思潮等等紧紧相连的。西方自进入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新兴力量 

发展很快,要求摆脱古典主义束缚,要求表现个性、崇尚创新的呼声很高, 

在现代主义哲学、心理学的影响下,文艺上出现了来势猛烈的现代主义艺术 

思潮,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相继出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经济萧条、时代动荡,战争惨烈,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浓 

重怀疑,这无疑使现代主义思潮受到人们的关注。舞蹈艺术受文学、绘画等 

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和启发,也动荡起来,形成了求变的状况。 

     当代艺术虽然从时间上以1945年为界,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艺 

术,但是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却不能如此截然划线。因此,当代艺术这变 

革图新的主旋律不是从1945年开始,而是发端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 

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肇始也在这个时候。当代舞蹈史上变革图新,基本内容是 

两个:一个是古典芭蕾的改革,一个是现代舞的兴盛。这两个内容往往又是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当代舞蹈史是这两个内容的变革 

图新的发展史。 

     现代舞创始人是邓肯,她幼年学舞,就对僵化、刻板的古典芭蕾反感, 

立志创造建立在自然节奏和动作上的舞蹈。她艺术主张的核心是“美在自 

然”。“应该通过人类动作去神圣地表现人类精神。”她扔掉芭蕾鞋、紧身 

裤,长衫赤脚,以自然的动作、姿态表现“生命”,开一代新风。经过瑞士 

作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和拉班的努力就形成了系统的动作体系和规定的舞 

步,完善了邓肯的理论。邓肯1927年因车祸去世后,她的艺术主张,实践者 

多,各有各的追求。德国的维格曼积极推广和维护老师的理论和技巧,认为 

感觉第一,主张反抗音乐的“独裁”,使舞蹈独立存在,形成表现主义舞蹈, 

美国的圣·丹尼斯从东方舞、西班牙舞、美洲印第安人舞中吸取素材,创作 

传达宗教精神的作品,一举成功。她与丈夫肖恩合作,创办丹尼斯——肖恩 

舞蹈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最著名的有格雷卮姆、汉弗莱和韦德曼。 

     但是格雷卮姆、汉弗莱和韦德曼都不是圣·丹尼斯舞蹈的继承者,而是 

叛逆者。他们都是美国现代派舞蹈的先驱,不但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而且更建立了一整套现代舞的原则,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极有建树。格雷卮 

姆认为舞蹈应揭示内心世界,她从研究人在呼吸时的身体变化出发,琢磨出 

 “收缩和放松”的原理,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现代舞技巧,称之为“格雷卮 

姆体系”或“格雷卮姆技巧”,由于她强调要以舞蹈“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 

开心理舞派之先河。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的异国情调不能体现美国人的精 

神实质,应创造新的舞蹈形式。她从简单的人体动作呼吸、站、走、跑、跳、 


… Page 33…

起、落中,总结出“跌倒与复起”、“平衡与不平衡”的动作规律,叫“汉 

弗莱技巧”,因这套理论是她与韦德曼先后离开丹尼斯,共同创建汉弗莱— 

—韦德曼舞蹈学校和舞蹈团的时期里形成的,所以也称“汉弗莱——韦德曼 

技巧”。汉弗莱的作品常用象征主义手法,启象征主义舞派的端绪。韦德曼 

发明了抽象的有节奏的哑剧手法,应用于自己那喜剧性和讽刺性的作品中, 

也在现代舞的领地里别树一帜。 

     这些大多形成于第二次世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