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姿势是内心感情的自然表现,如果要训练它成为一个模型,那不但单调,而且可笑。真情愈流露,动作和姿态也愈显得自然。    
    说话时的姿势变化较多;面部表情变化大些;表现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谈到高潮;全身动作要配合起来一齐表现情绪,如站起来,挥舞手臂,来回走等等;可使对方感到说话的热情;有时因心情愉快,便不绝地把两手在空中挥动,有时为了心情悲苦,忍不住握着拳头,紧紧地靠在自己的胸前,而当愤怒的时候,更不免举拳猛击,但是这种动作和表现姿态,都是以自然和灵活为要素。     
    但是为了吸引听众,我们又有必要对说话的姿态进行培养和调整。    
      除了演说之外,谈话多半是坐着的。关于坐的问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有的人喜欢坐在人们的中间,让大家围坐在自己的身边。有的喜欢坐在会场的角落,不让大家能够清楚地瞧着自己,有的喜欢坐在听众的外围,他的意思,不让人家能看得仔细。其实,坐位最好是对着听众,让大家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但是我们如果要坐的话,应该把坐位选择在听众的中间,使人们都能清楚地看见自己。不过坐的时候,姿势要自然,而且保持端正,切不可斜靠在椅中。有时盘起腿,有的把手臂搁在椅背上,这样都是引人轻视的动作,我们必须加以注意。    
     一个在发表意见的人,对于手的安放问题,确也值得留心的。究竟两只手的位置,怎么处置呢,倘若可能的话,那便忘悼它们好了,让它们自然地垂直在身体的两边。    
    不过,万一我们觉得它们讨厌,并有些觉得累赘,而认为插在衣袋里,或是放在背后,那也可以。总之一句话,总得使情绪安静,切不要注意于两手是否妨碍动作,更不必顾虑什么听众会留意到手的位置。手的地位,实在是演说者不必多加留意的问题,应当将注意集中于真情的流露,而两手却是帮助我们让真情流露的工具。在需要应用它们的时候,可以立刻举起来,或放下去。不过不要故意把手交叉在胸前,更不可勉强扶在讲桌上,这样就会使自己无法自由行动。而用两手故意去玩弄自己的衣服,那更会使听众转移注意,并且显得愚拙。    
    下面几条原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不要重复姿势,无论任何一种姿势,重复了总会令人觉得乏味;    
    如果用手做手势的时候,不要只从肘部做起,这样会使人感觉得不自然;    
    不要把姿势结束得大快。譬如当伸出食指向前面指着,用这种姿势帮助说话的语气时,切勿立刻把手缩回,最好等到说完一句话以后,才缩回手臂。    
    要保持姿势的自然,是必须练习的;这种练习,也许在做时觉得有些勉强,但经过相当时日后,便可以渐渐的成为自然了。    
    不要让动作或姿势减低听众对说话的注意;许多人的动作过火,反而使听众注意他的动作。说话的态度是唯一基本的谈话技巧。这态度不是指我们的行动,而是指说话本身。切不可以为是当众在说话,因此必须留心自己的话,有什么应注意的地方。当做跟别人在闲话,说什么算什么,无所顾忌,无所畏怯,更用不着要装出十分正经的态度,一切都任其自然好了。     
    要使说话态度自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讲师,说话就象以和一般学生讲解一样。不必有什么恐惧,更不必有什么担心,自己心坎的思想,让它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我们说话一定会非常自然。     
    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写过下面一段话:动作好象是跟着感觉的;但在实际上动作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我们直接用意志去纠正动作;也就是间接纠正了感觉,假如我们感觉不愉快;一个有效的恢复方法;便是快活地坐起来;活动;说话;愉快便像已经和我们同在一处了,如果这办法还不能达到效果;那便不再有别的方法了。    
    一位男高音歌手在介绍的经验时说:“你吸足了气;你便能支持住自己;”所以;当我们感觉到勇敢时;我们就会真变得很勇敢,用我们整个意志去达到目的;是使你的勇敢代替惧怕的最好方法;不过;你必须先预备好一切动作;否则恐将仍旧不易生效,假使你要讲一些什么;充分想好后;就该敏捷地走出来;应该先作半分钟的深呼吸;因为多吸一些氧气;可以增加不少勇气。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6章 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6)语不精彩死不休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    
    “答一道难题吧,”林肯很有把握地说。    
    “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    
    “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林肯不想重复“鸡生蛋,蛋生鸡”的老套;于是简洁地回答道:“对不起;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    
    自此以后;这位老师逢人就说林肯聪明。    
    人们说:“言语为个人学问和品德的衣冠”;这个比喻十分妥贴;如果一个人能够用充实丰富的辞句;表达明确深刻的思想;并且能够准确清晰地把话说到点子上;那这无疑是个十分聪明的推销高手。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注意我们,必须创造或者借用一些绝妙的好词好句。无论我们是站在台上,面对着几千名观众,或者是在院子里面和家人闲聊,我们都能用这样的技巧来感动别人,取悦或者激励别人。多读读一些语言大师所写的书,挑选一些妙联佳句,学习一些有趣的名人名言,睿智的故事,在适当的场合不经意地脱口而出,都以让别人开怀大笑。    
    同是一件事;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大不相同;问题就在于说得是不是精彩。要做到语不精彩死不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在不漏掉有用信息的前提下;越简洁越好。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日常交往应酬或娱乐消遣时;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尽量简洁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我们不要躲躲闪闪或拐弯抹角地说话,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品味低俗,而是说明我们有恰当的词汇可用,而没有进行不必要的掩饰。    
    很多人以为口才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特定场合下也许用得上这种方式;但日常人际交往中;这并非表示我们很有口才;相反;却会证明我们说话缺乏诚意;不负责任;因为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夸大其词;而这必定会受人怀疑和轻视。    
    我们在开始说话时;要简明扼要地点清说话主题;或者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一个大纲或者大体的方向;给听众一个心理准备。比如说:“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要从历史上找原因,”“今年时装的趋势是什么?我说是自由化!”    
    在谈话中;自然而然地引用一些名言,谚语,成语,诗句;穿插一些歇后语,俏皮话;别人会感到我们胸有才学;油然产生一种尊重;有利于树立成熟老练的谈话形象。    
    但是物极必反;如果是为了卖弄才华;极力修饰语句;说话时大量使用文言用词;或用西方语言持有的修饰手法;甚至大段引用经典,名人语录;或者在谈到自己专业时大量使用术语;或者东拉西扯;缺少组织和系统;这样会使对方觉得我们故弄玄虚。不知所云。    
    总之;我们只要在说话时记住简明扼要、引人注目几个字就行了。在活未出口时。先在脑子里构思一个轮廓;然后再按次序有条不紊地说出来就行了。    
    其次;不要重复罗嗦。    
    有些人说话过程中重复某些毫无意义的词汇;每句话开头常用一个拖长的唉声;好象每一句都要犹疑了一阵才讲出;或是说完一句;总加一个“啊”;好象每句都怕人没听清楚的样子;诸如此类都是要加以消除的。    
    还有些喜欢罗嗦某些字句;比如说在发问时反复说“为什么;为什么”;在答应别人时一迭声地回答“好好好好……”;或者说“再见再见再见”;这都会让人感觉不好。    
   
第三;同样的词不可单调堆砌。    
    有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许多的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含义,例如有人喜欢用“漂亮”这个词;于是乎在他的话中什么都漂亮:“你干得太漂亮了!”“这文章大漂亮了!”“今天的午饭太漂亮了,”“这批货物卖了一个漂亮的价钱!”有些语言贫乏的朋友喜欢用“那个”来代表一切的形容词,我们听他说的是些什么意思吧;“今天太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我觉得这点事未免有点那个,”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一定都要小心避免,和别人在闲聊的时候,不要使用一些陈词滥调。因为我们可能遇到一个公关高手,从而就象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一样可笑。试着中断地更新自己的词汇,除非你希望别人知道你笨得像一头循规蹈矩的猪。    
   
第一次用花来比喻女人的人是最聪明的;但第二次把它再用的人就愚蠢了,人谁不好新鲜?我们当然不必拘泥上面所说的;每说一事都要创造一个新名词;但把一句话在同一时期中反复来用;就会使人厌倦的,    
    让我们拿出一本同义词词典,翻一翻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字符,找到可以替代的新词汇,接下来,就像是穿新鞋一样,试着说一说每个新词汇,琢磨一下哪些词汇用起来鲜明而且得体。如果我们觉得其中有些还不错,就拿出来替代我们经常用的陈词滥调。    
    这样的新词汇可能只需要50个左右,就能让我们从言词平淡乏味的人变成出口成章的交际高手。每天学一个新名词,两个月下来我们的交际形象就能焕然一新。    
   
第四;要避免口头禅。    
    有一些年轻人把粗俗的字眼挂在嘴边;还有一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粗俗话和下流话;还有人说一些在小圈子里流行的口头语;所有这些话;可能在一个范围内无伤大雅;但是在社交中就不宜使用。    
    有人喜欢在所有的谈话当中;都使用许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口头禅。例如不管说什么都要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又有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口头禅。    
    比如有人爱说“岂有此理”;也许爱说“绝对的”;也许爱说“坦白他说”;“老实说”;有的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么?”“你听清楚了么?”有的人又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也有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语尾加上句“我给你讲!”这些和所说的话毫不适用的口头禅;要尽量避免。    
    当某一句话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时;就很容易反过来把我们束缚住;以致无论我们想说什么;也不管是否适用;都会脱口而出的;这毛病是很可笑的,这一类的小毛病;可能我们自己平时一点也不觉得的;要问一问我们的朋友们;请他们替我们注意一下;有则改之。    
   
第四;每句话都明白易懂。    
    我们必须避免用一些偏涩的词汇,别以为用了这些词汇;就显得自己有学问;其实;这样说话不但叫人听不懂;而且会弄巧成拙;引起别人对我们的疑虑;或认为我们故弄玄虚;故意卖弄。    
    有些学问比较高深的人;喜欢用深奥的学术用语,但如果不是是和一个学者讨论学术问题;满口的新名词即使用的得当;也不见得受欢迎,随便滥用学术用语;听不懂的人不知我们在说些什么;而且会以为我们有意在他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听得懂的人则觉得近乎浅薄。    
    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话来表现自己的聪明,活泼和风趣;但不可以卖弄词汇或低俗,高雅的谈吐并不只是卖弄华丽的词藻;这样只会显得浅薄浮夸;也不是咬文嚼字;别人听不懂或不喜欢听时;会觉得我们浅薄轻佻。鄙劣和无知或酸味十足。    
    在不知对方的文化程度时;用什么字眼也要小心;有些人特别是现代都市白领;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也不管懂不懂外文;就随便在话中夹入外语和外来语;这就可能让对方误会误解;甚至望而生厌。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6章 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7)打开交际探照灯

    我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在和别人谈话时;必须保持信息的双向畅通;我们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方的反应。根据对方的反应;谋定而后动。    
    做到这一点;对方会说我们处处仔细体贴;凡事一点就通;非常上道。    
    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交际中的说话是双方面的;甚至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