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到这一点;对方会说我们处处仔细体贴;凡事一点就通;非常上道。    
    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交际中的说话是双方面的;甚至是多方面的。要进行一次有效的谈话;却不只是讲而更是交流;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话说好;还要善于顾及对方的需求和反应;而自己所要说的活;也不能象发表公开讲话一样;可以事先完全准备妥当;照讲无误;而是要有很多随机应变的才能。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情境是不断变化的;谈话对方是运动多变的;自己应有应急思维和能力;及时调整对策;善于在变化中把握自己;知识面要广、反应要快;所需的论据和材料能信手掂来。    
    而如果只是一大套一大套地把自己想好的话讲出来;而不了解对方的看法和兴趣;不能观察对方对我们的活有什么反应;有什么疑问;不能及时地解除对方心里的症结;那我们的话再精辟;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对方感到自己被忽视了;因此也就对我们的话不感兴趣。    
    在和某个人交谈时,我们要假设我们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探照灯,当我们讲话的时候,探照灯就会照耀着我们。别人讲话的时候,探照灯就会照着他。如果灯的光线足够强的话,别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话时,就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几乎没有谈过自己,探照灯照耀我们的时间越短,对方就会觉得我们越意思,从而越愿意和我们谈话。    
    比如说;如果一个商店职员见到一个顾客上门;马上滔滔不绝地在宣传自己的货物如何优美;这只是在巨大的探照灯下进行演说;而不是交流,顾客对这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最多也不过认为是一种生意经;而不会因此而相信。反过来;如果始终注意用探照灯来照着顾客,让他对货物有品评的发言机会;使双方成为对等的讨论者;生意可能便做成了。    
    有做过一个测试,让一个橄榄球运动员一味盲目地穿过对方的人群,结果发现他抱住球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二秒种。所以,在橄榄球运动中丢球是首先要学会的动作,而在丢球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心里会马上想到接球的同伴。    
    在谈话时;我们的思想里要同时拉着两条线;一条线是我们自己的;一条线是对方的。一方面我们要有自己立场、态度和推理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懂得对方的立场、态度和推理的方法。    
    我们要对别人说出任何一句话之前,都要先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感受,会因此作出什么反应。由此,在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微笑、或者叹息,全看对方的心情有什么反应而决定作出感同身受的动作。    
    王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有一次公司要调整价格;需要给经销商补差价。    
    一般来说;在具体补差价以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盘点客户的库存;然后才能根据库存补差价。而一般来说;客户不会准确告诉库存是多少;为了补更多差价;他会告诉虚报一个高库存。    
    在调整价格的前三天;王经理给经销商朱老板打了个电话――    
    “朱老板;你好。”    
    “王经理;你好;很久不见了。”    
    王经理说:“我上次来你这儿;你不在;听说去县里送货了。”    
    朱老板说:“哦;最近货不好走呀;忙着把货压下去。”    
    王经理不动声色地引导着:“你这么负责;我该给你申请销售奖励了;货走了多少?”    
    “走得还可以;一天平均三箱;已经不多了。”    
    “那我看能不能申请点奖励;再发50箱货过去?”    
    “还不着急;我最近的款有点问题;上次的货;现在还有25箱呢。”    
    “哦;好的;过几天再联系。”    
    直接问“朱老板;现在还有多少货”;可能不是最好的策略;派销售代表去盘库的费用也比较大;上面的手法可能比较恰当。过了三天;王经理给朱老板打电话;通知朱老板奖励没申请下来;但因为产品全面积压;公司已经决定降价。朱老板的存货可以补差价;具体金额按三天前的库存计算。    
    这样操作;使朱老板占了三天出货的“小便宜”;王经理也比较准确地了解了库存。    
    如果说话的对象不只一个人;那么说起来就更为复杂;所要顾到的方面就更多。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嗜好和推测都是不同的。    
    比如说面对两个人说话;在某一点上;他们甲乙两人都不同意我们的意见;而在某一点上;甲同意我们;乙却不同意我们;或是正相反;乙同意我们;而甲又不同意我们;或者甲和乙都不同意我们;而他们彼此之间也互相不同意。这时候思想里就要绷上三条线;同时能照顾到这三条线的发展;考虑到它们的互相影响;而不可偏废。    
    不可偏废的意思是说;在说话过程中;要避免把焦点偏向其中一个人;而忽略了另一个人。否则的话;我们同甲谈得太多;会使乙坐在那里发闷;对谈话失去兴趣。而任何一条线崩掉了;我们的谈话也就失败了。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6章 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8)调整心态好交际

    在法国历史上;乔治?克里蒙梭(1841—1929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老虎总理”;在治理国家、处理外事等方面以态度坚硬、手段灵活而著称。克里蒙梭向别人讲过一件往事;颇能展示他的外交手腕。    
    那是在一次旅行中;有位商人向他兜售小雕像。克里蒙梭很喜欢这件工艺品;便问要多少钱。商人说:“卖给您这样一位先生;我只要75卢比就行了。”可是克里蒙梭嫌太贵;还价到45卢比。商人想再添几个卢比;克里蒙梭仍然平心静气地坚持自己的出价;不肯让步。最后;商人坚持不住了;把手一挥说:“真没办法!这样卖给你倒不如送给你。”    
    意思是这笔生意宁可不做了。没想到克里蒙梭不客气地接口道:“一言为定。”随手拿过雕像。然后说:“谢谢你的一番好意。不过接受如此珍贵的馈赠;我应该有所回报才是。”说完便掏出45卢比塞给了商人。    
    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并在交际中灵活的运用;需要的进行良好的心理调整。概括地来说;这种调整与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控情绪和态度。    
    人受感情支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旦受到拒绝;常常会产生不满或采用反击的态度;结果导致争论。而态度过于软弱;又会导致原则和利益的丧失。    
    在人际交往前;必须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做到不卑不亢。控制情绪是情商的重要方面。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对方有些蛮不讲理;也不可为对方偏激的情绪;语言所左右;大动干戈或气恼不止;而应冷静应付;要有冷静的高瞻远瞩的气概;必要时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如果对别人抱着消极的感情;即不信、敌意、怀疑、攻击、诱使、压迫、愤怒等隐藏的感情;导致双方的距离拉大。因此;让人际交往对方的情绪保持冷静;消除双方之间的不信任、警戒和敌意感;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必要条件。    
    甲乙两个猎人一起上山打猎;分别打到两只野鸭子回来。甲的妻子看到丈夫回来;冷冰冰他说:“只打到两只吗?”甲猎人心中不悦。    
    “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他心里如此埋怨着。第三天他故意空手回来;好让妻子知道打猎不是像她想象的那么容易。    
    乙猎人所遇到的恰恰相反;他的女人看见他带回来了两只野鸭子;就欢天喜地他说:“你真了不起竟然猎回来两只!”    
    乙猎人听了心中暗喜;“两只算得了什么?”他高兴而又带点自傲地回答了他的女人。第二天他竟打回了四只野鸭子!    
   
第三;如果在谈话中“固守”自己的立志;而忽视双方的共同需求;就难以达到一致。因为;多与人际交往对方寻找共同点;致力于解决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让对方保住面子;让对方积极地从“人际交往成功”的角度去思考;形成心理定势。如果出于面子的心理需要;不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对方也会同样对抗我们。    
   
第五;让人际交往对手充分理解“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是成功的最高、最善之策;而不是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胜负”或“你死我活的战争”。让对方领悟到这一点;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7章 学会演讲的艺术 (1)演讲要有现场感

    意思是语言的魅力在于美好而正大;而    
    顾名思义;演讲就是演与讲的统一。在演讲中讲的内容与演的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讲与演的结合上;现场感是一个到关重要的因素。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初当律师的时候,在听到一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之后,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不仅如此,他为了学习发表辩护的真实感觉,经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而且一边倾听一边模仿。    
    演讲是一种颇为独特的交流方式; 不同于书信交流;也不同于日常会话;因而在构思时必须突破写作和交流的思维方式;从寻找现场感觉入手;直接进入了“现场”;在内容选择、语言选用和结构上有临场感;对可能面对的现场气氛和效果;有所预感和把握。    
   
第一、演讲语言要适合现场表达。    
    演讲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必须既要能“讲”又要能“演”;便于现场表达。它一般使用经过精心锤炼和构筑的口语;它的语汇、句式和语气都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自然流畅。它必须去除雕凿的痕迹和公文的程式化;消除诗歌式的跳跃和剪辑;同时运用语气、停顿、语调等语音手段和感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    
    总之;演讲语言在起草演讲稿时;要摆脱其他文体的负面影响;在语言体裁的抒情上以适合现场表达为尺度。    
   
第二;适合于现场调控    
    演讲必须要顾及针对听众的现场调控;在构思时必须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情感、意志、经验等等的兴奋点;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听众;促使听众参与;更好地进行现场交流。    
    在构思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演讲目的和内容;在开头、过渡、展开、收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调控技巧。比如说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运用蓄势的手法导向情绪的爆发点;形成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涡旋。还可以穿插一些无关紧要;但是风趣幽默的插曲;用来调节心理、活跃气氛;化隔膜为亲密;化挑剔为欣赏;及时喷洒防止精神疲劳的清醒剂。    
    在演讲时;必须对风云变幻的“现场”要有所准备;必要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设想。    
   
第三;适合于现场环境。    
    演讲是发生在某个特定时空的行为;将要在哪里演讲;以及“此时此地”的情景;也是在准备时应当考虑的;是北疆还是南国;是故地还是异乡;是城市的广场还是乡村的田头;是轻松的场合;还是庄重的典礼;是相聚于一室还是于行旅之中;这些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作为演讲的构成要素;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构思的重要基础;构成演讲的框架;以调动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积累;形成独特的情绪基调和语言特色。    
    南宋初年的一天,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皇宫里,宋高宗刚想退朝,听说岳飞元帅从抗金前线回来求见,就召他进宫。    
    岳飞汇报了前线的一些情况后,故意谈起双方的战马。    
    宋高宗随意地问道:”爱卿,你最近得到什么好马吗?“    
    岳飞说:”臣以前倒是有两匹骏马,食量要比一般的马大好几倍,而且对食物很讲究,稍微不洁净就不吃。当然,本事也远远高于普通的马。我从早晨策马出发,那马跑得还不算怎么快,等到跑上百八十里,却如同风驰电掣般地飞跑。即使到了中午,那马仍有后劲,再从中午跑到晚上,仍能跑200里,到达目的地后,我卸下鞍甲,见这两匹马不但不喘息,甚至连汗都没有。这样的良马是致远之材,可托重任啊!“    
    宋高宗赞许地点点头。岳飞又说:”可是很不幸,前不久,我的这两匹马先后都死了。而现在我乘的这匹马,虽然给什么草料都吃,脏水也能喝。跑起路来,开始时倒是逞能,可没跑上几百里就没劲了,又是大口喘气,又是浑身是汗。这种劣马,消耗是少,容易满足,但是爱逞能,没后劲,不过是个驽钝之材啊!“    
    宋高宗明白,岳飞以马为题劝自己要珍爱人才。虽然其中隐寓着忠告和批评,但只是暗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