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人把这事向孟尝君报告;孟尝君大手一挥“给他吃鱼;待遇提高一级。”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起剑作歌;这回唱的是:“长剑长剑我们回去吧!出门连车都没有。”    
    别人又把这事讲给了孟尝君听;孟尝君豪爽地说“待遇再提一级;给他车子吧;”    
    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弹剑唱道“长剑长剑我们回去吧!没钱连家都养不起。”    
    别人都觉得他太过份了;简直是贪得无厌。孟尝君觉得此人并非等闲之辈;派人打听到他还有一老母在家;就叫人按时供给其母吃穿用度。    
    这是用歌声来做秀推销自己;最终达到了目的。接下来;他又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做秀表演;把孟尝君推销给人民。    
    孟尝君当时的封地在薛;派冯谖前去收债。    
    冯谖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报效孟尝君的好机会;于是答应说:“好吧。”    
    他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要求大家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后;他杀牛炖肉;置办了一次宴会招待大家。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谖就拿出契据当众把它们全烧掉了。    
    回到孟尝君的府中;冯谖十分大方地对孟尝君说:“本钱和利息我都没有给您收回来;但我给你收回了千金难买的东西:仁义。”    
    孟尝君虽然有些吃惊;但并没有怪罪他;十分大度地一挥手;让他下去了。    
    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大臣为下臣;请您辞职吧。”孟尝君只好回封地薛;离薛还有一百里的时候;就看到人民扶老携幼来迎接。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收到的仁义;我今日算是见到效益了。”    
    就这样;冯谖用“焚券”和“市义”的做秀策略;使得孟尝君能够在丞相的位置上坐了数十年;没有遭受到任何灾祸。我们也许认为这是做秀。不错!但要推销自己;让自己扬名立万事业成功都是离不开做秀的。    
    战国时候,宁戚原是卫国人;听说齐桓公是个明君;就想求见于桓公。但他穷得连路费也没有;就为别人赶车来到齐国。    
    当他在车下喂牛时;齐恒公走出来。他就敲着牛角唱歌。桓公听到他的歌声婉转悠扬;歌词富含深义;知道这个车夫不是个平常之辈;就命公管仲把他迎接到宫中;咨询国家大事;发现他很有才能;于是就拜为上卿。    
    宁戚在齐恒公面前唱歌;可以说就是在自拉自唱;进行现场推销;而且成功了。    
    古代那些侠士;闭关修炼几十年;练就盖世武功之后;一定要重出江湖;找一个热闹地方摆下擂台;与天下英雄切磋一番;让大家见识一下自己的功力;才能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这不也是一种做秀吗?    
    这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生活是一连串的推销;有了这项才华;我们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因为当我们学会自我行销;我们几乎已可获得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    
    


第四部分 推销卖点 身价倍增
第20章 货好更要会吆喝 (2)点点滴滴的推销

    生活中的机遇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就象歌手大手大赛中;获奖的并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人;而是在恰当的时候表现最好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机遇什么时候会敲门;所以最好还是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以保证不会错失良机。    
    一位顾客来到裁缝店;要求按照他的尺寸做一条西裤。    
    眼看学徒期满;年轻裁缝正迫不及待地要出师门;另谋出路;根本没有心思去精工细做;结果;最后一条西裤被他做得粗糙不堪。    
    老板摇着头走出店门后;师傅才惋惜地告诉徒弟;那人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是来招聘一批服装设计师的;为了把他推荐出去;好不容易才把人家请到店里来考核。    
    令他想不到的是;他那么精巧的手艺却做出一条那么粗糙的裤子。    
    不懂得在生活的点滴中推销自己的人;往往会失去最关键的机会。这是一种辩证;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学毕业后,她进了这家银行,按惯例,都要先到基层网点锻炼,然后再看其表现,吸收到管理部门。管理层人才济济,如果没有引人注目的突出表现和事迹,基层的大学毕业生是很难有机会充实到管理部门的。    
    在基层网点做的基本上都是些操作性的工作,在业务技能上,一个本科生和一个高中生相比没有多大的优势。她觉得缺少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日子在一天天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匆匆过去。    
    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一本杂志上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吉巴特尔。他是一名推销员;每次住店还是签署任何东西;比如说在书信及收据;他只要签名;就一定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一句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一见他。”于是邀请阿吉巴特尔共进晚餐;从此和他成为好朋友。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吉巴特尔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但这个女孩子读完这个故事,十分感动,从此下决心努力把每一件琐细的工作都做得更出色。    
    这一天,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子来取一笔大额存款。她知道那张定期存单没多久就要到期,提前支取将损失一大笔利息收入,于是就提醒了这位储户,但这位储户说自己实在没办法,因为他预订的住房已到了交款的期限。她问清了他订房的楼盘,按照这个楼盘开发商的付款方式以及相关的政策,为他设计了一套更合理的交款办法,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惊异于她如此年轻,却有这么精明的理财头脑,而同时,她的态度乃至气质、风度,在他看来都近乎完美,他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推介的新型银行员工形象。    
    后来,一家报社的记者采访的一篇关于她的报道上了报纸头条,原来,那位客户就是那家报社的主编。银行领导头脑十分灵活,马上意识到这是银行打开理财业务的机会,于是很快组建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理财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由于顺应了社会上开始出现的投资理财的需求,加上她的名字所产生的品牌效应,使这家理财工作室在全市储户中有广泛的影响。    
    其实接待那位报社主编时,她并没有把他当做特殊的客户,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机会,然而这却成为她事业的转折点。这让她觉得,创造机会其实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要善待工作,机会其实无处不在。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推销自己需要自信;不怕别人嘲笑;更需要执着的精神。即使是一种做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秀”。    
    也许,成功的窍门;恰恰在于那些并不很重要、别人也并不是最关切的事情上。对方察觉到我们的能力与毅力后;往往对我们另眼相看,认可我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从点滴之中进行推销;实际上是为机遇的到来铺设道路。    
    出奇制胜巧推销    
    有一家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报名者云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所有的应聘者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有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没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赵、小黄和小王。    
    经理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待:“以十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报给我。”    
    十日期到。三个人都回来了。    
    经理问小赵:“卖出多少?”    
    小赵回答:“一把。”    
    “怎么卖的?”小赵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赵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喜欢;于是买下一把。    
    经理又问小黄:“卖出多少?”    
    小黄回答:“十把。”    
    “怎么卖的?”    
    小黄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小黄找到了寺院的当家和尚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    
    当家和尚采纳了小黄的建议;那山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十把木梳。    
    经理问小王:“卖出多少?”    
    小王回答:“1000把。”    
    经理惊问:“怎么卖的?”    
    小王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小王对当家和尚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    
    当家和尚大喜;立即买下了1000把木梳;并请小王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    
    获赠“积善梳”的香客;认为自己很有佛缘;当然很高兴。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前来烧香朝拜的人就更多了;庙里的香火也就更旺了。    
    这还不算完;好戏还在后头。当家和尚希望小王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颗能够出奇制胜的头脑;是怎样把一件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一个巨大的机会。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容易松懈大意;不会起怀疑。这样就可以利用来使用自己的智慧;把最隐蔽的计策;藏在最显为人知的现象后面来;来为自己的推销服务。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也许可以能我们一些启示。    
    林先生在一家超市打工,他一边工作一边留心观察。他发现面包的生意很好,可就是不赚钱,原来是因为代销面包的进价太高。他想如果要是改由超市自己做面包,成本会很低,利润就大。    
    于是,他写了份详尽的计划交给老板。哪知老板很冷淡地对他说:“林先生,你是个店员,你把你自己店员的工作做好,不给我添麻烦就行了。”    
    一天,超市里来了一个美国人,在超市里仔细地转了一圈后。他对老板建议超市自己做些糕点之类的卖,打超市的品牌,生意会很好的。老板听后,非常重视,连忙召开经理大会,研究具体改进方案,并找林先生说:“面包方面的事由你负责,要赶快办!”    
    后来面包生意果然不错,赚了不少钱。老板很满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已经担任了食品部部长的林先生开玩笑地对老板说:“老板,你得给我2000元,因为那个美国人是我花2000元从大学中文系里请来的。”    
    老板一楞,随即深深地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自拉自唱来推销的案例。    
    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也是一位善于自拉自唱的高手。    
    他曾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不朽名句;气势悠远;堪称诗中极品。但他刚到京都长安时;一直因为没人赏识而藉藉无名。    
    有一天;有个卖胡琴的人要价一百万;京城的名士们听说后;纷纷来把琴传来传去。    
    这时陈子昂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看了一下卖琴人说:“跟我到家取一千缗;琴卖给我了。”    
    看到众人吃惊的目光;陈子昂说:“我善于弹奏这种乐器。”大家说:“能听听您的美妙乐音吗?”陈子昂说:“明天大家可以来我住的旅馆听曲。”    
    次日;大家如期前往宣阳里。陈子昂备好酒菜;胡琴摆在桌前。    
    吃完饭;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人陈子昂;作有诗文百卷而不为人知。胡琴是乐工所擅长的雕虫小技;我对它没有什么兴趣!”    
    说完;举起琴来摔得粉碎;然后把自己的诗文一一赠给在座客人。三日之内;他的诗文就在整个京城传诵开了。    
    


第四部分 推销卖点 身价倍增
第20章 货好更要会吆喝 (3)庞统出山的启示

    陶朱公范蠡从越王那儿退隐之后;先开了一个卖工艺品的店铺。    
    有一次;一位客商来买货;他推荐了一套四个精美细致的工艺品;每件售价800两。客商却说只看中了其中两件;陶朱公就要价五百元。    
    客商不愿成交。陶朱公慢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