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子弹演义-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底改变,可以同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的洞察相提并论。”    
    这里所说的“他的观察”,指的是他提出的相对论。    
    自1910年以来,除两年外爱因斯坦年年都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有人说,如果相对论不是那样难以理解的话,爱因斯坦肯定较早地获得这一奖项——迟至1921年他才获得。    
    相对论的被重视,多亏了当时的一次日蚀。一项理论只有当它得到证实时才产生力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如此。星光经过像太阳这样巨大的物体时会被偏移。一部分天文学家按照牛顿的理论计算出了偏移的角度。爱因斯坦按照相对论也计算出了偏移角度——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孰对孰错?天文学界、物理学界都在关注着。一次日蚀将在1919年5月29日发生。这是观察、计算星光被太阳偏移的最理想的时刻。这之前,英国人动员了起来。剑桥的一支远征队预先到达西非海岸外的普林西比岛,格林尼治天文台派出另一支远征队预先到了巴西北部的索布拉尔。    
    观察结果出来了。11月6日,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在伦敦的伯林顿大厦召开联席会议,J·J·汤姆生在牛顿的一幅画像下宣布:是爱因斯坦的数值而不是牛顿数值才是对的。J·J·汤姆生充满激情地说:“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发现的,不是天之一方的一个岛屿,而是新科学思想的整个一个大陆。”    
    这当然是新闻。《泰晤士报》报道了这次会议所宣布的结果,大标题是:《科学中的革命》。    
    消息传开了。从那一天起,爱因斯坦成为世界级显赫人物。可他也成了出头鸟。反犹太主义者和法西斯分子马上准备对他下手了。    
    爱因斯坦则不顾反犹主义者发出的一次次警告和面临的实际危险,不但坚持自己的科学事业,而且坚持自己的护犹事业。他曾目睹一群群东方犹太人随着战争和革命的到来而涌入柏林的情景,当然也目睹了他们在德国反犹主义者煽动下被德国人驱赶无以为家到处躲避、流浪的惨状。从那时起,他便决定参加他们的行列。    
    1922年6月21日,魏玛共和国第一任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被杀害了。拉特瑙是一位物理化学家和实业家,是爱因斯坦的朋友,自然也是一名犹太人。右翼极端分子直言不讳,枪杀是他们干的。    
    看来,爱因斯坦可能是下一个……    
    之后的许多细节我们在此不赘述了,而且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要暂时放下爱因斯坦而介绍一下别的人的情况。


第二部分:裂变大批宝贝随后被掷了出去

    希特勒接受任命时是兴高采烈的。他真的要为所欲为了。国会纵火案发生了,宪法规定的自由中止了。随后,3月23日,希特勒实际上接管了国会的权力,纳粹开始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反犹太主义合法化了,希特勒废除了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4月1日,全国开始对犹太商家开展抵制活动。报纸公布了犹太商店的地址,纳粹冲锋队出现在店前,对暴徒们的行动负责指挥。在街上,犹太人遭到殴打,警察则在袖手旁观。    
    一个月之前,许许多多的犹太人,其中包括不少的犹太知名人士,还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国会大厦被烧后的那天晚上,沃尔夫冈·泡利去哥廷根参加一个小组活动。爱德华·特勒同是小组的一员。小组讨论了德国的政治局势。泡利认为,所传的“德国独裁”不过是一句“蠢话”。平日,泡利喜欢用“废话”、“无稽之谈”、“胡说八道”一类的字眼儿。这次,为形容那种“蠢话”,这些字眼儿他差不多全都用上了。他告诉小组成员说:“我看到过俄国的独裁,在德国——那种事是无稽之谈。”    
    在汉堡,奥托·弗里希的乐观情绪与这里的泡利相似。他对人讲,他并未认真看待希特勒。他的感觉是:反正都是总理,他们上台,也下台——希特勒未必比别人坏多少。    
    上面提到的泡利、特勒和弗里希都是犹太人,也都是德国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他们的认识表明,他们将被打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这怨他们自己。爱因斯坦和其他的人不是没有提醒过他们。    
    事情急转直下,4月7日,第三帝国颁布了反犹太人法令,恢复专业文职法,这一法律永远地改变了泡利、特勒、弗里希和他们许多同事的生活。因为这项法律宣布:非雅利安人血统的公务人员必须全部辞退。    
    大学是国家机构,院系的成员都是公务人员。这项新的法律一下子剥夺了德国1/4的物理学家——人数达1600名,其中包括11位已经获得或将会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的工作权利,自然包括他们的地位和生活。具体些讲,柏林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各失去1/3的教学人员。医学界遭到解职的423例,物理学界106例,数学界60例……    
    被帝国开除的这些学者不大可能找到其他的工作。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迁移出德国。    
    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其中包括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对迹象表现的最初意义看得很准,因为他毕竟是爱因斯坦,也因为他在战后不久就遭到这种攻击和伤害。    
    可他能去哪里?哪里会是他的故乡?    
    他当时说:“我将成为一个漂泊不定的候鸟。”    
    1932年12月,一个寒冷的冬日, 爱因斯坦夫妇就要离开多年的住所了。当他们走出他们住房的门廊时,他告诉他的妻子:“请转过身去再看一眼,你将再也不会见到它了。”


第二部分:裂变齐拉特的先见之明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另外一个人,这就是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见过面的利奥·齐拉特。利奥·齐拉特,这位匈牙利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一个犹太人,1898年生于布达佩斯。在爱因斯坦不得不放弃他的德国国籍的那一年,齐拉特已经35岁。他身材不高,长有一副圆脸,有一头浓重、鬈曲的黑发,一副生动的面容和丰满的双唇,颊骨是扁平的(这带有蒙古人的特征),眼睛是深褐色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齐拉特在布达佩斯的约瑟夫国王技术学院学工程,被征入奥匈军队,成为一名骑兵。他很快随他的部队开往前线。我们看到,利奥·齐拉特的一生充满传奇。这一次,是一次请假救了他的命。当时,他的一个弟弟要做手术,他请了假。请假的理由是为了在他兄弟进行重大手术时他能够守在父母身边,给他双亲以精神上的支持。但事实上是他生了病。他原以为自己得了肺炎,以便在布达佩斯他父母身边而不是在一个前线陆军医院得到治疗。他立正站着,等待长官——一位上尉——听取他的请求。那时他已经发烧到了华氏102度。开始,那位上尉不同意,随后,齐拉特以他独特的方式坚持着,最后终于获准。他的朋友们帮他上了火车,他返回布达佩斯。诊断证明,他得的是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成为在奥匈这一边的第一批病例中的一例。治疗期间,从前线传来消息,一次战斗中,齐拉特的那个团遭到敌方的猛烈攻击,他的同伴全部失踪了。    
    齐拉特20年代初就到了柏林,进入柏林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在那里,他很快成为爱因斯坦的知心人和实际性发明的伙伴。    
    下面一项专利特别值得一提:1929年齐拉特为他的一个装置申请了专利。这种装置后来作为劳伦斯的发明并被称做回旋加速器。劳伦斯由于这种装置的发明而获得了1939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而如果当时齐拉特把它进行到底,并让它超乎专利的范畴,那么,诺贝尔奖极有可能是他齐拉特的。因为他弄出那一装置的时间比劳伦斯至少早3个月。    
    20年代中间某段时期,齐拉特注意到了核物理。但直到1932年,他除思考外并没有做更多的事情。他有其他的事做。1932年核物理变得引人注目了。詹姆斯·查德威克证实了中子的存在。齐拉特便开始想到了中子的用项,这我们在前面介绍过。    
    但是,他的思绪被政治打乱了。    
    1933年2月27日夜晚发生了焚烧国会大厦事件。后来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齐拉特离开了柏林。他后来回忆说:“有一天,临近1933年4月1日,我乘火车从柏林去维也纳,火车是空的。第二天,同一班火车却超员了,火车在边境上停下来,人们必须走下车,每个人都受到纳粹的盘问。这正好证明,假如你要想在这个世界取得成功,你不需要比别人更聪明,你只要比别人早一天就行了。”    
    说“不需要比别人更聪明”,实际上,齐拉特就是比别的人聪明些。    
    利奥·齐拉特从1935年开始在牛津进行研究工作。欧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使他心情不安。1936年3月下旬,他从牛津给在维也纳的格特鲁德·韦斯写信说,他认为她应该考虑去美国。他向她表明,这个想法同样适用于他自己。    
    齐拉特是在柏林时认识韦斯的,并曾一直给她提出种种忠告,也在悄悄地追求着她。现在她从医学院毕业了,接到齐拉特的信,她到伦敦来看他。留下了一张她给齐拉特拍的他们一起在乡间散步的照片,公路边上,他站在一个饱经风吹雨打的圆木路障的前面,身后有一棵正在发芽的小树。那时齐拉特38岁,已经开始发胖,但还不算太胖。    
    他们谈到了希特勒。齐拉特对韦斯说,她如果留在维也纳,她的和平的时间最多为两年。他明确告诉韦斯,希特勒会到那里去——吞并奥地利。韦斯后来说,吞并事件果然发生了,而且从时间上来讲,准确得几乎一天不差。    
    关于去美国的事,齐拉特进一步对韦斯说:“英国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但你如果去美国,肯定将更好……在美国,你将是一个自由的人,而且很快地将改变‘异乡人’的地位。”    
    韦斯真的去了美国并留在了那里,最后成为一个知名的公共卫生专家,并且成为齐拉特夫人。这是后话。    
    齐拉特自己呢?他对韦斯说:“我先在英国呆着,直到战争开始前二年,然后就去纽约。”    
    当初,韦斯认为这话是很可笑的,“直到战争开始前二年”——谁能说战争在哪一年爆发呢?    
    后来的事实表明,齐拉特的判断只有四个月的误差。    
    齐拉特到美国后,依然是一个预言家。有人这样说::“利奥·齐拉特博士……证明是最好的预言者——他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能更好地预见到事态发展。在风暴爆发的几星期之前,他就开始形成计划以便给德国的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某些协助。”


第二部分:裂变成批宝贝终于被抛出

    如果说身处安全地带苏黎世的泡利以前曾看错了形势,那么,新法律一公布就使他看清楚了一切。他离开了,选择的最初目的地是中立的瑞士。他乘火车去了苏黎世,安全地到达理工学院的物理楼。一进大楼的大门,迎面是一个直通二楼的宽而直的楼梯。在楼梯上,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熟悉的面孔,于是想到,今后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许多的人要走到这里来。    
    这时他才认识到,“德国独裁”的想法不再是一句蠢话。    
    当时,理论物理学家汉斯·贝蒂正在蒂宾根,只有27岁。他的一个学生告诉了他被解职的消息,那个学生写信给他,说他是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的,学生告诉贝蒂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逻辑推理运用惯了,看了学生的信,他第一个反应是问题提得离题——是他贝蒂而不是那个学生被解职了,他为难什么呢?    
    贝蒂强壮、不知疲倦,是一个滑雪和登山运动员,在物理学上非常自信,社交方面则不行。他有一双蓝色的的眼睛,体形是日耳曼型的,浓厚、深棕色的头发剃得很短,使人看上去整个头部像一把刷子。    
    他已经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著作。    
    贝蒂的父亲不是犹太人,但母亲是。他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犹太人。然而官方并不这样看问题。    
    他被解了职,然后离开了德国。在哥本哈根同玻尔工作了一段时间,1934年夏,康奈尔大学给他以助理教授职务,他接受了并乘船于1935年2月到达美国。    
    特勒呢?    
    1930年,他在莱比锡海森堡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土学位,又作为研究员在那里呆了一年,然后迁到哥廷根到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他早期的论文都是关于量子力学领域的。1930…1936年间,他写出约30篇论文。    
    特勒必须离开,因为他不但是一个犹太人,而且还不是一个德国公民。    
    但到哪里去?在同他的父母经过一场紧张的争吵之后他去了哥本哈根玻尔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