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从书 俄罗斯诗神-普希金的诗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从书 俄罗斯诗神-普希金的诗歌-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下珠光宝气,而且还鞭打伺候的奴仆。半月后,贪财的老太婆又不舒心了,她不再满足于作贵妇人,而想当至高无上的女皇,老渔夫听了她的狂言,又惊又气,骂她疯狂,老太婆竟狠狠打了丈夫一记耳光。金鱼同情老渔夫,又满足了老太婆的欲望。可是,欲壑难填的老太婆又提出当海上霸王的无理要求并妄想让金鱼来伺候她。这一次,老渔夫心情沉重地来到海边,他看见大海掀起了怒潮,海上刮起了风暴。当金鱼了解到老太婆的野心后,它沉默了,接着把尾巴摆一摆,便游进了海底深处,再也没有出来。

  结果,老太婆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住的依旧是那间破泥棚,用的依旧是那个破木盆。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篇寓意深刻且批判意识很浓的童话。从表层意义上说,它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不要贪得无厌,否则会适得其反。从深层方面讲,它虽是童话,有神奇的外在形式,却又有现实的基础。在沙皇俄国,统治阶级对农奴的剥削和压榨愈来愈狠,沙皇政权就是一个掠夺机器,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被迫起义。俄国历史上众多的农民起义为普希金的作品提供了真实的依据。金鱼是劳动者的象征,世上的一切都是他们创造的。人民有无比伟大的创造力,从普通的木盆到豪华的宫殿,没有一样不是出自他们灵巧的手中,但他们不会永远逆来顺受,当暴君霸占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时,他们就要起来反抗剥夺者。童话中诗人用大海的变化暗喻了人民的反抗。起初,大海波澜微起,最后发展成汹涌的怒涛。与金鱼相对的形象是老太婆,她贪得无厌,狂妄自大,凶狠残忍,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暗喻了沙皇的残暴、鞭挞了统治者的丑恶与贪婪。

  从以上介绍的童话中,不难看出,普希金对孩子们的启迪是较为全面的。他教育儿童要勤劳、勇敢、与人为善、忠诚宽厚和礼貌谦逊;教会他们识别什么是贪婪、阴险和嫉妒。从浅显生动的故事中儿童可以初识社会和自然。他的童话内容丰富,情趣盎然,音乐感强,易于诵读,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珍贵的精神食粮。

  忧郁的南俄传奇

  普希金的《自由颂》、《致恰阿达耶夫》和《乡村》等一系列反专制争自由的革命诗篇在帝俄京城和外省广为流传,它们像黎明前微露的晨曦在漫漫的黑夜中划出一线光明;它们似暴风雨前矫健的海燕在天空里与乌云搏击。这些诗篇使觉醒的人们感到鼓舞,而以沙皇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却感到如芒刺背,利刃穿胸。由于沙皇的迫害,21岁的普希金被流放到俄国的南方。

  1820年,青年诗人来到了南俄的高加索地区。这里群山起伏,重峦叠峰,天高地阔,云雾缭绕。清澈的山泉从万丈悬崖飞泻而下,苍鹰在寂静的山谷里盘旋。这里没有彼得堡闹市的喧嚣,也没有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在这儿只有山野的宁静和纯朴的民风。高加索山区杂居着格鲁吉亚人、切尔克斯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祖祖辈辈与大自然为友,性格质朴而勇猛。他们大多保持着古老的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生活得像风一样自由。普希金生平第一次呼吸到了如此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如此独特的情调。他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爱上了这里峻峭的山峰,留恋那无垠的荒原,醉心于清凉的山泉,他也爱上了山民的的粗犷和豪爽。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高加索的骏马在青翠的山野里驰骋。不久,他又游历了克里米亚和比萨拉比亚的草原。那里的奇异风光、异域情调同样触发了诗人的浪漫激情。于是,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就在他忧郁的心里孕育而成。

  普希金到南方来,名义上是“调任”,实际上却处于囚徒的地位。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被沙皇的鹰犬监视,行动上毫无自由可言。由于这“囚徒”般的感觉,普希金写出了中篇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

  故事的主人公像作者一样,是一个俄罗斯贵族青年,是上流社会的文明人。他曾经抱着青春的热望走进了社会。初恋的喜悦使他陶醉过,尔后又成为情场上的宠儿。他有过如诗的理想和美妙的憧憬,但他渐渐地感到了尘世的险恶与冷漠。朋友的背叛和情人的变心使他心寒,浮华利禄让他生厌,流言诽谤更折靡着他的神经。生活的暴风雨摧残了他的理想之花,他只好将对昔日美好的印记锁闭在郁闷的心中。为了寻找自由的乐土,他告别故乡,只身一人来到了高加索山野中。旅行途中他被切尔克斯人俘获,成了异族囚笼里一名“俘虏”。

  遍体鳞伤的“俘虏”被关在栅栏里。剧烈的伤痛使他动弹不得。最初陪伴他的是那清冷的群山,荒芜的高原。他在阳光下苏醒,又在月光下昏睡。“俘虏”感到一切都完了。他本是为自由而来,不料却做了阶下囚,沦为山民的奴隶。就在他万念俱灰但求一死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希望悄悄走近他的身边。银色的月光下,又一次苏醒过来的俄罗斯青年发现眼前站着一个美丽的切尔克斯少女,她,被月光微微地照耀着,浮着可爱的哀怜的笑容,双膝慢慢地跪落了下来,一只手轻轻地向他的嘴

  送上了一杯清凉的马奶。

  他没留心这滋养的饮料;

  他贪婪的灵魂却在追寻

  悦耳言词的迷人的声音、年轻女郎的美妙的眼睛。

  他听不懂这异乡的言语;

  动人的目光,两颊的红晕、亲切的声音在说:活下去!

  听到姑娘那温柔的声音,年轻的“俘虏”突然感到了一种力量,他打起了精神,像士兵服从首长的命令一样,喝尽了这救命的马奶。少女的真情和温暖唤起了俄罗斯“俘虏”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从此,每当弯弯的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少女就带着山里的美味佳肴,带着她那颗纯洁的心来到“俘虏”的身旁,用柔情的目光、悦耳的山歌疗救年轻“俘虏”身心的伤痛。这个俄罗斯青年重新焕发出的青春活力也使少女倍感欣慰,她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打动了“俘虏”本已冷却的心灵。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眼神和手势却沟通了两人的情思。纯朴的少女第一次体验到爱情的幸福。

  经过少女的精心照料,“俘虏”逐渐习惯了这“囚徒”的生活。切尔克斯民族的信仰、教化及习俗引起了他的兴趣。这里的山民勤劳、勇敢、崇尚武功。每逢节日,他们就展开各种各样的竞技比武,时而挽弓射落云中的鹰鹫,时而集体从陡峭的山上跳下,时而进行残酷的砍杀比赛。豪爽中透着质朴,狂放中夹着野蛮。眼前独特的异乡景象让“俘虏”忘却了过去的忧伤和死神的威胁。但最使他心迷意乱的还是那切尔克斯少女纯真的爱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少女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哀。

  我知道给我安排的命运:

  严厉的父兄打算要把我

  卖到别的山村换取黄金,卖给个我根本不爱的人;

  但我要哀求我父兄转念,要是不——只有毒药和宝剑。

  一种莫名的奇异的力量

  把我吸引着,来到你这里,我爱上了你,可爱的俘虏,我的心为你而沉醉入迷……

  吸引切尔克斯少女的是“俘虏”那文明社会人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度。他给这古朴的山寨带进了一种近代的氛围。姑娘仿佛从文明世界的青年身上找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可是这奇异的恋情只给“俘虏”短暂的慰藉,旧时的精神创伤又袭上心头。他认定他们的爱情之花结不出任何果实。由于自己生死未卜,他对前景也不抱任何希望。因此,他婉言拒绝了少女的一片真情,违心地说他仍恋着过去的情人。少女为“俘虏”的“坦诚和直率”所感动,虽然遭受失恋的巨大痛苦仍然继续帮助落难的俘虏。她要把自由重新还给他。

  机会终于到来。一天,寨子里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全寨的人都忙于备战,奔赴沙场,无人顾及这可怜的囚徒。正当“俘虏”开始思考如何逃跑的时刻,少女及时地赶来了;她用钢锯奋力地据开锁链,含着热泪对“俘虏”说:“你自由了,快跑吧!”俄罗斯青年感动不已,想带她一同离去,但姑娘却执意不肯。她知道,在俘虏的心中没有她的位置,她也不愿与别的女人分享一颗心。她觉得既然已尝过人生的甜蜜,就应该知足。少女深深地祝愿“俘虏”永远幸福,两人临别时的长吻给他们的这段恋情打上了一个凄惊的句号。俄罗斯人忍痛跳进湍急的河里,匆匆向对岸游去,就在他上岸的那一霎那,忽然听见身后“扑嗵”一声。他猛地回头一望,却不见那纯情的倩影:

  万籁俱寂……沉静的河岸上

  只听见凉风轻微的声响

  而月光下哗哗的水波中

  荡起的浪圈已平复如常。

  可怜的高加索山的女儿怀抱着她的美丽幻梦沉入了涛涛的捷列克河中。

  《高加索的俘虏》是普希金第一篇描写异域风情的叙事长诗。诗人的创作构想是刻画浪漫主义的新主人公,表现19世纪初一部分俄罗斯贵族青年的心态,同时再现高加索地区的风光民俗。这篇传奇在创作上深受拜伦叙事诗的影响。拜伦的主人公具有忧郁多疑、孤傲不驯的性格特征。其作品的主题多为表现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反抗专制,描写个人单枪匹马式的奋斗经历。拜伦常在作品中把西欧近代文明与东方风土人情相对照,让主人公在异域他乡展开活动。《高加索的俘虏》也有这样的特点。主人公饱受精神创伤,企图在远离故乡的清静山野里寻求个人的理想归宿。像“俘虏”这一代贵族青年接受了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念,不愿与他们所在的“文明世界”同流合污,渴望清新的空气和自由的生活。不过,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个人主义,只考虑自己。“俘虏”的这种弱点使他始终处于孤独的境地,他的冷漠与自私也毁灭了他人的幸福,作者虽然对“俘虏”的经历有所同情,但对他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原则仍持批判态度。

  与“俘虏”的形象相对照,切尔克斯少女的形象颇具魅力。诗人赋予她许多可爱的品格,如清纯美丽、心地善良、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行动果敢、善解人意等等。如果说“俘虏”对“上流社会”的抵制还只是消极的逃避,那么,少女对命运的抗争则比较积极,尽管,她的结局是失败的。在这个山的女儿身上表现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可贵精神。普希金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浪漫主义的人生理想。

  传奇的“厌恶上流社会,归隐山野田园”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抒情和写景表现出来。这部作品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叙事自始至终在一种舒缓忧郁的氛围中展开。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心态,还是展示周围的景物,都浸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诗人借用主人公和高加索美丽的风光渲泄了他满腔的怨愤。诗人当时身心憔悴神情沮丧,友人拉耶夫斯基特意把他带到这清凉的世界,使他在大自然中忘却烦恼,重振精神。因此普希金的这篇传奇长诗也可以看成是作者这一时期生活与感情的独特写照。诗人在长诗的献词中咏唱:

  我的心得到休息—我们相爱相亲:

  风暴在我的头顶缓和了它的激怒,我在这平静的港湾里感谢神灵。

  在这悲伤的分手的日子里,我的那些阴郁沉思的声音,常使我又回想起了高加索,那里阴沉的别士图,雄伟的隐士,山村与田野的五个头的统治者,它曾经是我的新巴那斯。

  我怎么能够忘掉那峻峭的峰峦,淙淙的流泉和荒漠无际的平原,炎热的旷野,忘掉那我们曾共享,那心灵的青春感应的地方;

  那剽悍的强人在群山之中驰骋,而灵感生怯的天才潜藏在

  遥远荒僻的沉静中的地方?

  在这里你或许也能够找到

  那心灵的可爱时日的回忆、那种种强烈的热情的矛盾、早已经熟稔的幻想、熟稔的悲凄

  和我那心灵的神圣的声音。

  诗人追求一种宁静清新而略带凄凉的意境,因而他在写景中常常选择具有上述特征的客体。诗中经常出现的景象有幽僻的道路、幽暗的小径、静静的顿河、凉风习习的清晨,沉静的黄昏、暗淡的星空、静谧的月夜,整个画面呈现出清冷的色调。心灵是孤寂冷漠的,谈话也如寂静流水一般。人物的心情与自然景观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烘托了气氛,突出了主题。

  作者对人物经历片段式的处理和对自然景观冷色调的描绘都构造出一种朦胧的意象。俄罗斯“俘虏”无名无姓,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也不知他去往哪里。他痛苦的往昔诗中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