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精神领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人的精神领地-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这些解释也并非全无道理。    
    试想,一个封闭社会里,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过去,在离婚成为耻辱的年代,婚姻不幸的案例从来没有统计,自然谈不上“幸”与“不幸”。    
    如果仅仅从“钱”的角度看“婚变”的变迁,也有过于片面之嫌。有钱就可以让男人变坏,难道无钱就可以使男人变好吗?    
    男人自认为的“不幸”,是男人的进化机制“诱惑”了他们的眼光。    
    求美欲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男性婚姻是由“力比多”确定了择偶的“求美”倾向。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成了男人求美的理直气壮的理由。在“跑马溜溜的山上”,人们总唱着“李家溜溜的大姐,任我溜溜的爱哟”!    
    男人最看重女人的脸蛋,女人的身段,女人的举止,女人的万种风情……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无德便是貌。    
    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把女人逼到了一个“别无选择”的角落。    
    当漂亮成为一种资本时,资本可以投资、可以贸易,也可以待价而沽。    
    君不见,化妆品和整容术,这种“青春行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中任何高发行业的速度。虽然报刊多有“整容”变为“毁容”的报导,但无法阻止女人们踏入“雷区”的决心,“爱美”使女人愿意成为“始作俑者”。    
    君不见,一会儿亚洲、一会儿欧洲、一会儿全球的选美活动,像“厄尔尼诺”一样在世界各地登陆。其规模、速度都远远超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救济贫困的活动。    
    男人的“求美欲”把女人“尚美”推到了极致,似乎忘了女人最美的青春期只有10年。颜容总会衰老的,鲜花总会凋谢的。古代深宫的哀怨曲至今还在我们耳旁回荡着。挽回和留住“容颜”的任何“革命”注定要失败,正如秦始皇研制的“长生药”一样。    
    约翰·哈洛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篇《俊男美女爱情难如意》的文章,这在“崇美如神”的西方世界里,也算作一种不可多得的声音。他在文中引证了美国南加洲大学的布莱恩教授的研究成果,告诫男人两点结论:    
    ──美人的心是难以安抚的。    
    女人的美丽造就了众多的追求者,美丽程度决定了“竞争者”的范围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如果你无法保证是全球最为富有、最有才华、最为帅气的男人,“美人婚姻”就潜存着危机。    
    “美丽”后面有诱惑,“美丽”前面有魔鬼。“红颜薄命”是男人酿造的悲剧。    
    ──美人的心是难以满足的。    
    当“美丽”成为了资本,成为了财富,成为了旗帜,那么,资本需要投资分红,财富需要积累敛聚,旗帜需要宣扬,抵挡魔鬼的长城稍有缝隙,“敌军”就破墙入城了。精心建造的爱巢将会在瞬间坍塌。    
    占有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男人就把女人变成了“我的”。    
    男人爱说“你是我的”,很少说“我是你的”。对女人的占有欲望,就像对财产的占有一样,婚姻在男人的骨子里成了“占有”的天秤。尽管在恋爱的“马拉松”里,男人会表现出百般容忍和万般的迁就,但这仅仅是投资,日后是需要回报的。    
    男人懂得:大多数女人一旦以身相许后,见异思迁者毕竟少数。雌性动物最看重“安全”,“安全”是哺育下一代的必备条件。    
    但当男人的占有欲得到满足之后,会对“昔日的鲜花”不屑一顾。他们又会张扬自己“鲜艳的羽毛”,振动自己的峨冠,去讨好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异性了。    
    “喜新厌旧”是一种本能。    
    原本这种“本能”是上帝为生物的多样性而设置的,但“闸门”一旦打开,如果没有安装“净化装置”,污泥浊水都会从泄洪道中流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求全欲    
    除了求美之外,男人还“求全”。    
    “十全十美”是男人择偶追逐的目标,尽管过于理想化。其实,男人应该懂得:世间万物本身就没有“十全十美”。    
    “完美”阻碍了“进化”。    
    进化不承认“完美”。宇宙万物都因为并非“完美”,才演绎了缤纷的世界,才促成了物种的更新。    
    男人心中的伴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俗语的背后,包含了两层意义:上得厅堂者,当是会诗、会棋、会画、会乐、会舞者,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技艺超群;下得厨房者,当会煮、会蒸、会炒、会炸、还会善解人意、善于体贴等等。如果我们将这两项相加,通过“婚姻的交换”,男人不仅得到了美女、厨师、保姆,还得到了艺术家和心理咨询师,这自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求全”婚姻注定失败:过高的期望带来过多的失望。不平等的买卖,就连“上帝”都不会同意。    
    求全欲望,正如人们追寻天堂。理想的婚姻,在天堂里,不在人世上。    
    


第三篇  走出丛林倾斜的太阳

    人格使自己尊严,愤怒使自己强大。    
    ——朱少军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人”。当今社会里最怕的就是“当”一个男人。下面有一首小诗可能是这种体验的注脚:    
    做梦时,生活是一片满地的雪花    
    梦醒时,生活是一支断翅的小鸟    
    ——美·hughes    
    小诗说明简单的道理:当人在“做梦”时,生活是美好的。梦醒来时,生活是一只断翼的小鸟。生活的理想目标,常被现实击碎。世界为强者准备,没有弱者的港湾。    
    病 态    
    男人的脆弱,是男人的心理疾病:    
    《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但男人自以为,自己是钢做的。    
    地球的“板块理论”告诉我们:由于地壳运动,使世界充满了高山和平坦,布满了河流和海洋,地球才有了色彩,有了差别,有了线条。    
    激烈竞争中,男人心理脆弱是以“排解方式”运动着。    
    他们缅怀过去,因为不敢面向未来;    
    他们嫉妒成功,因为没有了竞争的勇气;    
    他们变得萎琐,因为心中没有了希望;    
    他们与酒为友,在酒中变得忘却;    
    他们与色为伴,在色中寻求刺激。    
    他们伪装强大。    
    在陌生人的面前,刻意扮演顶天立地的汉子,除却“表现欲望”之外,夸大的“孤胆英雄”形象,掩盖了内心的自卑与怯弱。    
    他们焦虑不安。    
    焦虑形成心灵的孤独,孤独形成与他人的隔膜。自卑感使人走向自我封闭,而自我封闭加剧了隔膜。    
    觉 醒    
    当男人在愤怒和悲痛时,开始了心灵的觉醒。    
    美国人马顿说得好:“愤怒是一种力量,悲痛是男人的觉醒”。在悲痛和愤怒中,具备了面对残酷世界的意志以及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    
    不掩饰卑微的童年,不掩盖不幸的遭遇,才能称为大智大勇的人。球王贝利说过一句话:“愤怒和悲痛之后,才懂得重新的寻找”。这既是对生活的磨合,也是对生活的发现。    
    


第三篇  走出丛林美是残缺的

    空间,是最能说话的行为语言,它没有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界限。    
    ——法斯特    
    人们把“匀称、整齐、和谐”作为美的标准,这固然不错。诸如人们赞赏匀称的身材,整齐的仪仗队,和谐的蓝天与大海等等。    
    艺术有它的“四维时空”:    
    一个姑娘白净的脸上偏偏长上一颗黑痣,反而增加了几分妩媚感,黑痣从此被冠以了“美人痣”称号。    
    一个重庆大足卧佛,偏偏仅露现出侧卧的上半身,让下肢与石崖融为一体,更显卧佛的巨大。    
    艺术讲“遮拦”,正像行话所言:“山要高,薄雾锁其腰;山要险,高山拦腰斩”。这种“虚在实中,实在虚里”的审美效果,使美在想象中得以完美,得以升华。    
    山石以“瘦、漏、透”为美;古松以“曲、盘、疏”为美;假山以“怪、小、奇”为美。    
    美与丑是对立的,也是转化的。《易经》说“正反相生”则“阴阳相合”。有“真”才有“美”,这是“缺陷美”所追求的“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境界。    
    缺陷美    
    “缺陷”是对“完整”而言的。    
    艺术的鉴赏并不是实体的照相,常有一点“无中生有”的味道。实体的“消失”正是想象的天地,“缺陷”留下的时空,待观赏者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    
    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是“缺陷美”的典型。    
    一个如此漂亮的爱神竟然没有“肤如冰雪”的双臂,不觉得美中不足吗?    
    恰恰相反,艺术原则提醒人们注意:维纳斯失掉的正是她所得到的。    
    其一,“美在重点”。    
    没有“重点”,就没有“强化”;没有艺术的“亮色”,就没有审美的“趣味中心”。诗歌要讲“诗眼”,戏剧要讲“重场”,绘画要讲“高光”,雕塑要讲“重点”,这正是艺术家在审美创造中寻找的“代言体”,也是美感的宣泄点与喷发口。    
    维纳斯的“重点”在哪里?    
    ──优美的身材    
    它是由全身起伏的曲线展示的。曲线,给人以柔和及流动的心理感觉。女性身体的柔美无不是曲线的“意象”所致。难怪威廉·荷加斯说:“组成维纳斯的线条,比组成阿波罗的轮廓线更美和更流畅。”从此,“维纳斯线条”成为女性身材美的代名词。    
     ──丰满的肌肉    
    人体就是艺术。维纳斯上身,尤其前胸的曲线,很有平滑感,极富于弹性。从而使眼前的爱神,已不再是雕塑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典雅的表情    
    爱神的脸上没有堆砌热情和夸张的挑逗,显得典雅而平静,这是古希腊“人神合一”的艺术特征。在她平朴的脸上,羞涩的眼里,看到了妩媚、端庄、温柔和甜蜜……正由于没有双臂的喧宾夺主,艺术的“高光”才会投射维纳斯骨子里。    
    难道还需要手臂吗?    
    其二,“缺陷”带来想象。    
    历史在重复中延伸。    
    雕塑大师罗丹的巴尔扎克塑像,其塑像的双手显得特别生动。罗丹学生喊道:“太美了,那双手!”罗丹毫不犹豫地把塑像的双手砍掉了。罗丹懂得:有了巴尔扎克的手,就没有巴尔扎克了!这个故事给艺术鉴赏带来了启迪。    
    你看,断臂的维纳斯头微微倾斜,正与臀部曲线组成一对反向弧形圈,既是倾斜中的平衡,又是“静观”中的流动。罗丹说得对:美在流动中看到了生命,看到了青春,看到了爱情的流淌。    
    蛇无足    
    具备生命活力的艺术品,才能在审美中引起主客体间的感情交流。只有在感情交流的氛围里,艺术品的魅力才会得到放射与回归!    
    因此,维纳斯的手臂并不重要。    
    艺术需要“忘却”。有“忘却”,才有创造。维纳斯的双臂在哪里?在每个欣赏者的心里。人们凭借各自的想象在自己心里创造了一个“更真实的假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正如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一个林黛玉的形象一样。    
    尼采在《强力意志》中说:“人最后在事物中找出的东西,只不过是他自己塞入的东西。”这无非是说,“找出”是理性的“认知”,而“塞入”的是感知和经验。    
    “缺陷”带来想象,想象带来了创造。    
    艺术门类审美的原则,有着惊人的相似。    
    中国的卧佛,佛身与石崖的“合二为一”,艺术与自然在“静观”中统一了。艺术品背后,散发出佛教禅宗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及东方人的“天地永恒意识”。    
    古希腊的维纳斯,实体与想象在“静观”中统一了。艺术品背后,再现了西方人的“价值筛选”法则:寓无限于有限之中。    
    而“永恒意识”与“价值筛选”,却是共生的审美意识。我想,没有任何人会把卧佛的下半身重新雕塑出来,正如没有人会给维纳斯再植上断臂一样。    
    艺术切忌“多余”。    
    


第三篇  走出丛林心病

    需要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但需要有时没有眼睛。    
    ——海斯    
    当今社会的男人,尤其是历经奋斗而并不成功的男人,往往把失败归结为“运气”,大有怀才不遇和生不逢时之感。男人以自撰的“借口”,即“理由化适用原则”,获得心灵平衡。    
    但是,绝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