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地之灯-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恨而拿自己的亲人刻薄相待的日子,是多么可悲。
  如何严谨地去安排生活,尽量以认真的态度去做对的事情,并且坚持到底,这将是我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生之渺茫确乎已是,但倘以笃谨严肃的姿态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尚可于其中发掘出无限广大的意义。这样的目标,对于我来说虽是迫切,做起来却也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是尤为挂念你。你如此善良地陪伴我的成长,付出的时间与心力,我深知。人言大恩不言谢。此恩情我必定终生不忘。
  回首成长起来的路,当初觉得惊天动地生不如死的事情,如今看起来,亦感觉它们不过是平淡无奇的人间常事。目睹自己的青春在时光中沦陷却束手无策,的确叫人心下凄然。最近夜深之时,时常怀念起过去肆意的少年时代。彼时还住在自己家里,亦是普通的想要好好念书的孩子。每日夜晚,已经习惯坐在书房认真看书,却每每忍不住想要画画。后来造化弄人,我年少无知负气轻生; 不想不久之后母亲去世。此后,我跟你共同生活,从无限恩情之中获得拯救。可惜,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我在这路途上,犹是思念那些遥远的关于关怀的东西。
  有些遗憾,因我的莽撞无知,一直还心存不甘,有所冒犯。在此十分抱歉。
  毕竟,我至为爱你。而我向来疏于言表,亦不愿言表,这感情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
  这七年的时光如此迅疾。因为铭记终该成长并独立承担,所以我至为平静。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
  可曾知道因了这遥远,我的成长才有所附丽。若有日能与你执手听风吟,我反而不能确认这幸福。看过自己以前的轻浮和脆弱,我便恪求自己应当容忍,平和。要做聪明的人,并且尽最大限度的为善。这并不矛盾。
  只是何日,何地,我才能与昔日重聚,并致你一束开得浓盛的山茶。因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你总是这般美好,并且充满了朴素的希望。在你的衣襟上,浸染着我整个少年时代的芬芳。
  此番北上之前给母亲扫墓,我心绪平然。这个世界既然遗憾,就应该被原谅。而今竟然已经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地重读母亲的遗书,淡淡然然。其中的教诲,亦是令我深有感触。而是否到这个份上,我应该算作是老了呢。当初那些万劫不复,相互仇恨并且隔膜的日子,是多么的可悲。我是悔恨的。可惜,一切理解和冰释,都需要时间的酝酿。如此一来,常常是迟了。
  而我如何才能忘记,自己亲手自十二岁的夏日起书写了七年的一纸无字吊唁。你多半是无法全部理解,这个隐喻背后的含义的哪怕万分之一。
  这个夏日我依然还是离去,你亦正好可以借此确认你向来持以的观点,即我对你的感情只是出于年少无知,好比爱上溪流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这结论是无所谓的。只要事实存在,结论是否被认知就无关紧要。将来我这一路上要看的风景确实良多。但这不能说明,它们将比昔日的更为美好。亦不能说明,我将遗忘过去一路上的景致。因为我确信,人不应该把对将来的期许建立在对过去的鄙夷和对现在的漠视之上。
  一个少年,告别无知放肆并且充满浅薄忧伤的年华,逐渐改变成另外一种更为平和与坚韧的姿态,诚实生活。这其中的蜕变,自然可以勾勒出生命的创痛。我亦相信,这样的蜕变是正确的。它是和你共同生活之后的感化,和赐予我的勋章。人是如此渺小的个体,若人没有忍耐,那么将感觉到比客观存在上更多的生之不安。我曾经这样的贪求与不满。你于我的宽容和关怀,我从未来得及道一声感谢。恐怕这样形式上的感恩,亦是多余的罢。
  多年以前见过一部电影,叫《有过一个傻瓜》,其中的一句对白,印象深刻。
  妈妈,十字架是爱的标志吗?
  是的,孩子。而且爱也常常意味着十字架。
  我有震动。若确知这是一个寂灭的过程,有去经历它的必要吗。就如同确知自己会死,那么有去活一遭的必要吗。我们总是承受不住生命的诘问。爱亦如此。盲目,偏可以换得长久。
  我是盲目与胆怯的。因我爱的,是你。
  这一路上的雨下得绵长无尽。铁轨震动之声,令人安心。黄昏时分,远近疏陈的长街短衢,湿透了一般瘫软。天色昏黄如同旧搪瓷杯里的一层茶垢。记忆中这就是我所生长的故乡。它暧昧,怯懦,平凡,向善却又多丑恶。正如人性。我已经在这美丽而遗憾的世界里,成年。
  因了我对你的感情太过长久与稳定,才让你无从相信。而这,又正好印证了你所说的,一切终归寂灭的预言。
  你知道,那不是我所愿。
  但,那不是我所愿吗。
  祝好。
  简生
  是在进入大学不久之后,他收到淮的回信。信中寥寥数语:
  简生:
  收到你的来信。
  其实,于我来说,一切甘愿之事,便只是愉悦与自我救赎。并未觉得其承担的沉重和辛苦。毕竟,这一切算作对你的感情的负责和回报,应该无错。
  简生。我已结婚。
  生活依旧安好。勿念。
  淮
  他已经自以为成长为心境平和的人。然而看到信纸上的消息,仍然胸口隐痛。捂着信纸深深地埋下了头。她已结婚。她彻底走了。而今后,仍有漫长的人间路横陈眼前 。
  但是他知道,没有比这更加合适的结局。

  第四章


  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简桢《落葵》
  1
  辛和。有时候我曾试想,淮究竟对我出于怎样的感情。她又如何能够这样甘愿地与我共同生活。这种担当,不是一日两日,亦不是淡淡一点。其中的情谊毕竟十分深刻。只是她碍于重重原因,不与我说。亦不愿我对她说。我们竟然又回到亲人之间那样,因为彼此之间的感情深重到割舍不清,常常是相互躲避和敷衍,甚至因此相互伤害。
  辛和。当我第一眼见你,便仿佛看到了她。你们都是这般美好的女子,那种善的澄彻,看一眼便能察觉。我自是觉得,若我要是有诚心要与你在一起,便应当让你知道我的过往。因此我对你说起这些,但愿你不会觉得,我是一个急于自报前史,并且引以标榜的乏味之人。你知道我的初衷决不是如此。
  我与母亲因为惧怕语言这个工具的残忍和直白,所以在断绝交流的过程中自相伤害。我不愿意再有这样的遗憾,所以我选择对你说这一切。
  简生对她说这番话,还是在大学之时。彼时他蜕变得更加标致,面孔干净,身材高大匀称。漠然的神情之中不时隐现深深笑容。一种气质之中都渗透着的英俊。引得无数女孩产生爱慕。
  那时他面对这些女孩,并无动情之心,然而亦不知如何拒绝,因此身边一直都是异性围绕。他和她们在一起,聚聚散散,并不深刻,至少他自己这一边并不深刻。分手之时,即使是女孩伤心一阵,也多半很快就另有男友,各自互不影响。年轻的时候总是这样的。那段时间和他在一起过的那些女孩子,有的事过很多年之后都仍然对他还恋恋不舍。她们一直都关注他的去向,以至于后来简生偶然会受到她们的来信,声称对其无比思念,问及他的生活是否还好,暗中有暧昧的情愫蕴涵字里行间。那样的信大都只落下一个泛泛爱称,而他面对那个称呼,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
  就是这样的淡。
  这些与他相恋然后又迅速消失的女孩,在他的生命中绽放出明亮的笑靥,花朵一般,带着露水尚未退去的鲜美,一路蔓延。他知道自己没有为此停留。而他之所以一再强迫自己要和她们在一起,强迫自己去爱,是因为他惶恐地发现,离开了淮之后,他在内心和感情上似乎成为了残疾,变得已经再也不能够爱上任何人。
  成长时代,他一直都是与学校生活疏离的人,加上感情上只有淮,所以似乎从未获得过同龄人之间的简单的恋爱以及娱乐。此番到了大学,生活自然是无聊的。除了谈恋爱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换口味。
  他因为内心的固守,因此一直感觉安定。画画依然是头等的事情,并且发自内心的喜欢。在晚自习的画室里面,日光灯的亮光煞白一片。少数几个人固定每天都在这样的课余坚持画画,他便是其中之一。
  偶尔抚摸到少年时代的速写本,上面那些线条稚嫩的肖像,那些语焉不详的断句,以及那些遥远的日期,会忽然令他沉沦。
  然而这一切都过去了。
  彼时他得知淮已经结婚。某种程度上他是难过得不能自已的。伤心透顶。毕竟淮在他心目中的角色,包括了情人。
  他毕竟还未算是长大。面对淮的彻底离开,他始终无法坦然地用一句好聚好散来自我释然。对于这般深刻的过去,他还不能成熟到真正举重若轻。因此他畏惧自己内心的感情残疾,开始盲目逼迫自己去爱。
  二十岁那年,第一次和一个女孩做爱。那个女孩也许是简生在那些女朋友当中唯一有深刻印象的一个。是一个深爱自己的女孩子,但除此之外,简生几乎对她一无所知。她和简生约会,简生亦没有拒绝。女孩因为太爱他,在他们刚开始不久,就急于用身体和诺言来留住这相恋的时刻。
  第一次的时候,女孩非常主动。她其实也是第一次,但是却有着某种奋不顾身的激情,要急于把自己给他,仿佛这样,就能够留得住什么。
  女孩给简生脱去上衣,却看到简生胸口上触目惊心的伤痕。她的心疼是真诚的,却依然带有猎奇的成分。她伸手轻轻触摸,问他,怎么回事?
  人都会以单独占有恋人内心的重要秘密为骄傲,并且常常可怜地以此作为证明感情的信物。
  女孩问他两次,怎么回事,他却都只是摇头,一直无言。他因为没有诚意与她们在一起,所以始终保持沉默。
  简生俯下身来,亲吻女孩的脸。他习惯性地将头埋在女子的脖颈,却再也没有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他内心是无望而伤怀的。因此闭上眼睛,任凭强盛茫然的情欲覆盖自己,脑子里面渐渐可以变得一片空白,什么也不再想。亦不再看到身下陌生的面孔和身体。
  他和她有了第一次,便又很快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他们初夜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再与她做爱。然而但凡他有要求,女孩都默默迎合。他知道这样的残忍和不公,但是他根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出口。
  他开始主动和她象征性地约会,约会之后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不少年轻的尚未对情欲感到疲倦的男子,都会有这样乐此不疲的要求。简生并不全然是耽于床笫之欢,他只是因为内心的茫然,离开了淮之后一度难以自拔,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求解脱。而这个深爱他的女孩子,不幸在恰巧的时间成为了这个对象。
  那天两个人在陶然亭去散了一圈步。冬天的北京园林总是一派萧条。枯枝败叶,离草萋萋。亭台楼榭孤然伫立,有着哽咽的沧桑之感。在园子里面慢慢走着,然后他们停留在著名的石评梅和高君宇的墓前。凋敝丛生的枯草之中,墓碑静默地站在那里,见证着一段革命时期的爱情。埋葬在墓碑之下的故事因为人们的流传而越发变得神奇和不朽,荡气回肠。在那个时代,连爱情都要被政治所左右。悲哀的红色恋人默默躺在这里,心中的苦闷和遗憾,又与天下古往今来的有情眷属有何不同呢。
  女孩站定,忧郁而伤感地问他,简生,你说我们会像这样在一起吗?
  简生一言不发。
  他因为不爱,因此只对女孩的一厢情愿感到悲哀,甚至可笑。曾经有这样一句残酷的名人名言:两个人若不是以同样的真情处在恋爱之中,那么其中一人必定会对对方的痴狂产生鄙夷和不屑。
  那个夜晚他们开了小旅馆的房间,在陌生而狭窄的床上做爱。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多少次。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把戏,汗水淋漓,震荡激烈,头脑中一片麻木。女孩在他的身体下面泪如泉涌,却一言不发。
  他偶然抚摸到女孩脸上的泪水。你怎么哭了,他问。他忽然感到扫兴和烦躁。停止了动作,翻过身去,只觉得浑身疲累,心中越发一阵阵迫人的荒凉。
  告诉我,你为什么哭了。
  女孩依旧是沉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