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这家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锦麟这家伙-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一个产生于特殊时代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特殊节目,它的特殊决不在于节目形式本身,而在于它每日萃取的内容,以及隐身其后的价值取向和生存艺术。它与世界各国电视上种类繁多的读报节目有一种最大的不同或是显著的区别,这就是它不仅是一个商业节目,更是一种政治关怀。    
    一方面,《有报天天读》可以绕开传统信息渠道,直接为中国最高决策层提供一个没有过滤的、原装的却也是精装的观点大全,把高层的决策思维开放到一个世界性的坐标系中去;另一方面,《有报天天读》也可以为内地受众提供一个多元的意见橱窗,把公众知情权在中国政治现实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到极致。    
    虽然《有报天天读》也选取国内报章,但比例较小且言论平和,它的亮点和卖点都在于海外报章对中国事务的评论。所以,从主要内容上看,《有报天天读》可说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 新闻出口转内销”。《有报天天读》之于中国,既是观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睛,也是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    
    做电视有时还要机智,锦麟读报,妙在点评,他读报时许多点评就像急性阑尾炎发作,诙谐幽默都是即兴的,捧腹之后还能回味悠长,窃以为,这是《有报天天读》一个注册商标。    
    没有《有报天天读》,杨锦麟不会这么出名;没有杨锦麟,《有报天天读》不会这么成功。    
    敢遣侠骨入柔肠    
    一身对襟唐装的杨锦麟,迈着方步走上荧屏,瞅着现代化的手提电脑,却端起古色古香的紫砂茶壶。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凤凰如此包装锦麟有点看不惯,感觉有点守旧,有点另类。但时间一长,我发现凤凰也算独具匠心———这种扮相抓住了锦麟的性格特点,使他活像古风犹存的新闻侠士,在打点一个现代新闻杂货店。    
    主持人的性格就是节目的性格,锦麟性格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 侠”字!他为人豁达坦诚,豪爽无忌,常常仗义疏财,好打不平,当数性情中人之中的性情中人。这样,《有报天天读》这个节目与主持人杨锦麟的性格产生了奇妙的契合———《有报天天读》沾染了他的侠气,由里而外地发散出一种正义,敢言、自信的个性色彩。一句话,杨锦麟的侠士性格如激情踢马刺,令节目随他飞奔!    
    世界上男人大抵可分三类,一种如金庸,游戏自我,一种如李敖,游戏他人,一种如黄霑,游戏他人也游戏自我。从表面上看,锦麟与黄霑更近,有些玩世不恭,有些狂放不羁,然而,他在血液的层面,在骨髓的层面,更像金庸,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童稚未泯者。在电视上骂起人来,锦麟活像个铁嘴的雄兽,其实,这个铁兽有一个“ 柔软的下腹部”———在政治取态上,他是一个温情的自由知识分子,在人生情感上,他也是个“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中之人。    
    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他的故乡。这一点,锦麟尤甚,试举我所知道的二三事:锦麟喜好舞文弄墨,他用的最多的笔名,叫“ 陈子帛”。有一次他对我说,陈子帛的由来,缘于他母亲姓陈,恩师姓陈,写稿谋生,为的是三餐,笔名寄寓,以示纪念。    
    锦麟走不出他的故乡,也走不出他的初恋。据他坦白,前五十年来他只恋爱过一次,初恋一次性成功,初恋情人即是终身太太。美国男人,穷则离异,中国男人,达则分手,现在锦麟出名了,却并无“ 资产重组”的计划,涛声依旧几十年。    
    岁月让女人老去,酒精令男人清醒。酒中有英雄的绝唱,杀戮的快感,毁灭的辉煌,酒中有沧海一声笑,有萧萧班马鸣。锦麟,一起唱吧,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呀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兄弟,喝!


《杨锦麟这家伙》 第三部分后记

    后记    
    书稿最后修订的时候,时间已在2006年1月,相隔《有报天天读》初次亮相荧屏整整三年。    
    三年前,还没有当下超级流行的“ 粉丝”一说;而三年间七百多期节目,“ 杨锦麟今天给您读报”,活色生香,老少通吃,真还聚合起大批自封“ 麟迷”的拥趸,类似今天的粉丝。自打老杨“ 吼报”,各路照猫画虎克隆的读报节目也都花开荧屏、香飘四溢。杨锦麟首开先河之功,功不可没。报纸读到了电视上,有何乐而不听的,更有何乐而不读的,杨锦麟扬名似乎是一夜之间。在此之前,十数年昼伏夜出的报人生涯,洋洋数百万字的时政专栏,杨锦麟虽然也影响过有影响力的人,但知之者不过寥寥。对此,这家伙耿耿于怀,至今多少有些郁闷。    
    说起来,写作的由头或者机缘,其实很简单:因为曾经共事,因为师长之谊、友朋之情,还因为身边不少报人们纷纷变脸成了电视人,已然风生水起,赢的盆满钵满,其中奥妙何在——好奇心背后,还想知道更多所以然。于是,杨锦麟成了个案,就是这样。    
    三年下来,杨锦麟欲罢不能地爱上了这个让他快意宣泄言责的平台,至于“ 最佳电视新人”、“ 最具品牌价值节目”、公共知识分子、1990…2004中国电视节目TOP30等,衔头耀目,却之不恭,多少满足着这家伙的“ 虚荣心”,令他的再就业工程红红火火。    
    相形杨锦麟的言出必果、只争朝夕,本书无疑显得姗姗来迟。当然,这首先归咎作者的懒惰,其次才是正务俗事缠身之类自我开脱。拖拉的时候,曾不止一次遭到老杨“ 恐吓”,“ 再不拿出来,我可要换人了!有人哭着喊着排着队想写呢!”典型杨锦麟式的江湖味道。    
    其实,心里很清楚,这是老杨在逼促我珍惜光阴,每天都不要荒废,而他对自己更是严苛。知天命的杨锦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整天忙个不停,走在路上,行色匆匆,脚步飞快就像憋急了赶着找地儿方便。但凡离开香港凤凰卫视的办公室,电脑是他随身必带,无论途中或目的地,上网和写作是他时刻保持与世界、与资讯紧密联系的必需,像呼吸一样自然。一次,经朋友安排,杨锦麟陪着太太,破天荒地在太平洋一个岛上歇息了三天。小岛景色绝伦,堪称人间仙境,为确保客人绝对安静、休憩,岛上刻意隔断了一切与外界的通讯联络。“ 我居然三天没有敲电脑写字、没有上网,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怎么可以这样!”对平生第一次也是迄今惟一一次奢华、“ 堕落”,杨锦麟心里竟然生出一种犯罪感,挥之不去……要说好杨锦麟,其实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至情至性、至真至俗的杨锦麟,的确很有点说道。当然,首先要有趣,这也是杨锦麟本人格外看重的。    
    依照惯例,我应该借此相当篇幅,表达一下感激之心。的确,断断续续“ 窝工”一年多,得到了家人、朋友、同行们的鼎力相助,关切甚至远在千里之外。我以为,即使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想要感谢的名字,但恐怕遗漏会更多,而倾尽言语似乎也无法倾尽诚意。因此,将得到的所有鼓励、匡扶、鞭策,还有批评,铭刻在心,倒不失为一种珍视和心照。因为疏懒、懈怠,自己也曾辜负过不少的期冀,承蒙错爱,希望这次多少有所交代吧。    
    特别要提到一位小学生,他也是经常监视我不许偷懒的其中之一。书名《杨锦麟这家伙》,就是他一边看着我在电脑上敲字时冒出来的。他对挂在嘴边的杨锦麟,大不恭敬,“ 就是普通话说得不对,和我们老师教的不一样的那个人”。他最记得老杨在电视里说的一句话:“ 失败是成功(停顿)——他妈。”乐颠颠地拿原话到学校去“ 扮野”学舌,被同学举报说“ 脏话”,放学回来满脸委屈……这便是我前几天刚满十岁的儿子。     
     作者   2006年2月于深圳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