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的农民只占有极小一部分土地或无地。1930年,墨西哥的大庄园主仅占农 

  户总数的2%,却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3%以上,计1。1亿公顷。而占农户总数 

  67%的小农户,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7%,计89万公顷。一部分大庄园主在 



①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320—321 页。 


… Page 86…

经营土地过程中采用所谓预付工资或强迫农民在其商店赊购商品的手段,将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而使大量农民沦为佃农或债农。与此同 

时,外国垄断组织也采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疯狂地侵占和掠夺美洲的土地。 

例如,美国垄断组织就侵占美洲各国的土地达数千万公顷。由于封建、半封 

建大庄园制的统治和外国垄断组织对土地侵吞,使大量的美洲农民丧失土 

地,纷纷破产,沦为雇农或债务农。在两战之间,美洲各国计有数千万债农。 

因此,大庄园制的统治,不仅使农民生活处境悲惨,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美 

洲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农业中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发展。 

     二是农业生产较落后。在两战之间,尽管美洲农业生产获得了一定的发 

展,但是,整个美洲的农业生产是比较落后的。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推行单一作物制。帝国主义利用武力或欺骗手段,侵占美洲的 

土地,迫使美洲国家片面地生产适合于殖民主义者需要的某几种农作物,使 

其成为垄断组织原料供应基地,使美洲各国农业依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结 

果,使美洲各国的农业生产畸形发展。例如,古巴种植甘蔗的面积约占全国 

耕地面积的60%以上,糖的出口额占古巴出口贸易额的70%以上。大庄园主及 

外国垄断资本,为了谋取暴利,片面地发展单一农作物。巴西、哥伦比亚、 

墨西哥、委内瑞拉等美洲各国,都以种植和出口甘蔗、可可、咖啡、香蕉等 

农作物为主。如巴西以种植咖啡作物为主,咖啡在巴西出口贸易额中占 70% 

以上。乌拉圭和阿根廷一直是粮食、肉类、皮毛等农畜产品出产地和输出国。 

洪都拉斯则是香蕉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香蕉出口在洪都拉斯的输出总额中占 

80%以上。外国垄断组织控制单一农作物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出口, 

攫取高额利润,使美洲农业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另一方面是出口农作物生产扩大。世界贸易的发展,欧美从美洲进口农 

产品数量的扩大,促进了美洲出口农作物和畜产品生产的发展。这个时期, 

美洲各国的小麦、稻谷、玉米、马铃薯、豆类和牲畜等农畜业都获得了不同 

程度的发展。如1925~1929年,阿根廷的粮食出口较1920~1924年度增长 

了30%以上。巴西和古巴的糖产量也有较大的增加。1926—1927年,巴西的 

糖产量从1920—1921年度的49。2万吨扩大至85。1万吨,增长了70%以上。 

     再一方面是农业危机。在两次战争之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而且也打击了美洲各国的单 

一作物制农业。例如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欧发达国家从美 

洲进口的农产品数量锐减,导致了美洲各国农产品出口数量猛跌,农产品价 

格下降,造成了大量农产品积压。外国垄断资本和大种植园主为了保持出口 

农产品市场价格,人为地毁灭农产品,数以万吨的农产品被销毁。在经济危 

机的冲击下,美洲各国农业生产普遍萎缩,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等都大 

幅度下降。例如,在危机期间,墨西哥的棉花和烟叶的播种面积分别下降了 

62%和28%;1929~1938年,加拿大的小麦产量减少了70%。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前夕,美洲各国的农产品出口逐渐回升,农牧业的生产也开始恢复和发 

展起来。 

     三是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由于大庄园主的统治、外国垄断资本的掠夺、 

经济危机的袭击,导致了农民处境日益恶化,广大农民被迫掀起了反对地主 

压迫、剥削,反对外国垄断资本劫掠的斗争。如1932年,巴西圣保罗等地的 

种植园发生了雇农大罢工,争取实行土地改革。1926年,墨西哥建立了全国 


… Page 87…

  农民联盟,开展了农民运动,它要求墨西哥政府进行土地改革,要求将土地 

  分给农民。美洲其他国家的农民运动也在广泛地开展,农民运动震撼了美洲 

  封建、半封建的大庄园制度。 

       ④帝国主义垄断美洲的对外贸易。帝国主义不仅垄断美洲国家的工农 

  业,而且也垄断美洲各国的对外贸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英、德等 

  国家,一直垄断和控制着美洲各国的对外贸易。这个时期,美洲对外贸易有 

  以下特点: 

       一是美国在美洲的对外贸易中占优势。这个时期,美国推行所谓“睦邻 

  政策”,加强对美洲各国的贸易掠夺,先后与美洲各国签订了各种“互惠贸 

  易协定”,降低关税30%,从而使美国垄断资本于1937年在美洲20多个国 

  家的对外贸易额中占居优势地位。例如,1938年,美国在古巴、墨西哥、哥 

  伦比亚、巴西等20个美洲国家的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从1913年的25%上 

  升为35%,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从31%上升为32%。① 

       二是进行不等价贸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与美洲各国进行 

  不等价贸易,通过低价收购农产品和工农业原料,以高价向美洲倾销工业品, 

  从中谋取高额垄断利润。1930~1939年,美洲国家对美国出口低价农产品及 

  矿产品总额为42。5亿美元,美国垄断组织在经营中获利13亿多美元。 

       三是进出口贸易的附庸性。在20世纪20至30年代,美洲国家的进出口 

  商品贸易具有强烈的附庸性质。帝国主义国家向美洲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劣质 

  的工业品,其中包括纺织品、汽车、金属制品、煤、化工产品等,实质上是 

  把美洲作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工业品在美洲各国的进口商品总额中约占 70% 

  左右。而宗主国和外国垄断组织从美洲进口的商品,90%以上是棉花、咖啡、 

  可可等农产品、食品、畜产品、矿产品、工业原料以及半成品等。这些情况 

  表明,美洲是帝国主义的农业附庸、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洲经济 

       ①美国对美洲经济的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不仅加强对美 

  洲各国的政治、军事的干预和侵略活动,而且加强对美洲各国经济的控制和 

  掠夺。这个时期,美国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美洲各国经济的控制。 

       一是增加对美洲的投资。在二战期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在美洲的投资 

  逐渐减少。如二战初期,英国变卖了其在美洲的投资,1945年,英国在美洲 

  的投资额减少了30%以上。二战后,法国在美洲的投资仅有1亿美元左右。 

  在战时,美洲各国政府先后没收了德国等轴心国在该国的投资和全部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利用战时有利因素排挤英、德、法、日等国的势 

  力,加强对美洲的全方位控制,并扩大对美洲的投资。截止1946年,美国在 

  美洲的私人和国家投资共43亿美元,其中:私人直接投资计30亿美元,私 

  人间接投资约7亿美元,国家投资约6亿美元。战时,美国对美洲投资的目 

  是掠夺美洲各国的石油资源、战略性工业原料和半制品等重要物资,从而控 

  制美洲各国的经济命脉。这个时期,美国投资的地区是盛产石油或矿产资源、 

  战略物资丰富的国家,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秘鲁、智利、墨西哥、 

  阿根廷等国家。 

       二是垄断美洲的对外贸易。在二战期间,美国垄断组织不仅加强对美洲 

  的投资,而且加强控制美洲各国的对外贸易。战争初期,美洲各国的对外贸 



① 保罗·何恩及赫伯特·毕斯: 《拉丁美洲的贸易和经济状况》,美国1949 年版,第122 页。 


… Page 88…

  易处于混乱状态,出口额大减,丧失了德国市场,削弱了英国市场,从此美 

  洲国家对外贸易转向美国市场。美国乘机垄断了美洲进出口贸易额的50%以 

  上。美国的垄断组织在控制美洲对外贸易中大获其利。而美洲国家对美国的 

  进出口贸易额也有所发展。1941~1945年度,美洲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 

  1936~1939年度的2。7亿美元增至15。3亿美元,对欧洲的贸易也有一定的 

  增长。但美洲国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品,进口的商品是工业品、 

  金属、金属制品、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化学产品、纺织品、粮食等。而且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和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等价交换。美国为了加强其 

  在美洲的垄断地位,1945年泡制了所谓“美洲国家经济宪章”,并以取消关 

  税壁垒、保障国外投资为借口,加强对美洲各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控制和掠 

  夺。 

       ②战时美洲国家工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世界市场对农 

  产品、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美洲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美 

  洲工业发展的主要标志: 

       一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战时,美国各国的工业生产都获得了不同的增长 

  和发展。其中采矿业、钢铁工业、水泥、煤炭、加工工业的产量,有较大的 

  增长。例如,1937~1945年,美洲的采矿业普遍提高产量1倍至数倍,钢铁 

  产量增长2倍,水泥及煤炭约增产50%左右。加工工业产量也增长35%以上。 

  战时,除轻工业、食品工业获得发展以外,重工业也有所发展。但美洲各国 

  的工业生产发展极不平衡。1939—1945年,美洲各国的加工工业产量增长了 

  35—50%。其中,巴西增长80%,墨西哥增长39%,阿根廷增长36%(与1937 

  年相比)。① 

       二是工业企业数和职工人数增加。战时,美洲国家都先后兴建了一些现 

  代企业。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加拿大等国,先后建立了一些钢、 

  铁冶炼企业,其中巴西建立了年产100万吨钢铁的沃尔塔雷东达钢铁联合企 

  业和大型国营飞机发动机工厂,墨西哥建立了大型的钢铁厂、发电厂、水泥 

  厂等,智利建立了大铜矿企业、大型加工企业和大型瓦奇帕托钢铁厂等。随 

  着工业的发展,工人队伍也不断扩大。1945年,美洲的职工人数从1940年 

  的900万人扩大至1500万人左右。 

       三是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战时,美洲国家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 

  发展方针,并通过制定关税、信货、金融、价格、外资管理等政策来推动民 

  族工业的发展。战时,美洲各国没收轴心国家的企业,购买了英、法等国的 

  一些企业,都大大地加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例如,1947年,美洲国家的民 

  族制造工业产量较1938年增长了50%以上,民族工业企业数量,工业投资额 

  和工业产品种类等,都有显著的发展。例如,1945年美洲民族工业投资总额 

  约为30亿美元 (按1950年价格水平折算)。随着美洲工业的发展,巴西、 

  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出现了工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尽管美洲工业获得 

  了重大的发展,但是,因帝国主义国家仍然控制着美洲各国的经济命脉,因 

  此,它制约了美洲各国工业化的进程。 

       ③战时美洲农业的增长。战时,美洲各国的农业有一定的增长,但它的 

  增长较工业慢得多。美洲农业增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战时,美洲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标志是农业 



① 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325 页。 


… Page 89…

  产值有所增长。以1934—1938年为100,则1946年为110%。但各国农业生 

  产发展不平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