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五”计划的重心开始转向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力求将以消费资 

  料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变成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结构,推动经济的高速增 

  长。“二五”计划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基础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把钢铁、重 

  型化工、重型机器和其他机械产品工业的发展放在首位。政府出资兴建了年 

  产百万吨的国营钢厂,并与外资合建国营重型机械公司。“三五”计划期间 

  继续扩大对这些部门的投资,提出要努力掌握技术和设计能力,减少对外依 

  赖以达到经济独立。因此,计划鼓励企业出口和实行进口替代,要求它与迅 

  速发展的工业化齐头并进。在这种发展战略指导下,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实 

  际工业投资都超出了原计划指标。10年间重工业产量迅速上升,工业生产总 

                                                                                    ① 

  值增长近1倍,到60年代上半期生产资料工业的年增长率高达17%。通过 

  引进资金、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印度建立起包括电力、采矿、 

  冶金、石化、机器制造在内的一系列基础工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 参见司马军、李毅:《印度的市场经济》第四章《计划在印度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位置》,兰州大学出版 



社1994 年8 月。 

①  '印度'L·萨乌:《印度的发展战略》,载《主流》周刊,1979 年10 月20  日。 

② 《印度斯坦年鉴和名人录》第一部分,1964 年,第455 页。 

① 孙培均主编:《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第100 页。 


… Page 70…

  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偏重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投资,使工农业之间,以及 

  工业内部部门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开始暴露。在“三五”计划后期,工业、 

  农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陷入迟滞状态。 

       ③1966—1979年,在坚持原有发展战略基础上的经济政策调整时期。6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消费品供不应求和农业歉收所引致的粮食危机,政府不 

  得不对某些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基本做法是:首先,在 1966—1969年间以 

  年度计划取代五年计划。在压缩工业投资的同时在农业中开展“绿色革命”, 

  集中解决粮食问题,结果农业状况有所改善。由于这一时期对农机和有出口 

  潜力的轻工业发展放宽了限制,予以鼓励,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比重不断下 

  降的局面得以扼制。其次,在1970年开始恢复执行“四五”计划(1969— 

  1974),为防止经济力量过度集中而妨碍工业化,加强了对私人垄断资本的 

  限制。先后颁布了《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和银行国有化法令。但此项 

  政策措施遭到垄断财团的抵制和反对。农业投资有所增加,但由于1972年 

  开始连续两年的旱灾,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在工业生产方面,由于并未 

  实际改变以往的投资结构,部门间发展不协调的状态没能得以改变。再次, 

  在强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为应付财政和外贸条件恶化的局面,在“五五” 

                        ① 

  计划 (1974—1978)中鼓励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和生产短线产品,采取多 

  种政策鼓励和刺激私人投资。由于气候条件较好,以及“绿色革命”的推进, 

  这一时期农业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4。7%,其中粮食的年均增长率达7%, 

  从而使印度停止了粮食进口,并建立起一定的粮食储备。工业生产的增长速 

  度也有提高,但消费品工业及原材料、能源等工业部门,仍然是经济发展链 

  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④80年代以来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时期。进入80年代,以英·甘地政府 

  制定和实施“六五”计划(1980—85)为开端,拉开了印度经济改革的序幕。 

  随着印度经济本身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印度从“二五”计划时期 

  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遇到挑战,问题日趋暴露。例如,工业部门的发展 

  不平衡,农业发展落后,国营企业效益差,长期进口替代的半封闭式发展造 

  成的竞争能力差等问题,日益阻碍经济发展。英·甘地政府不得不对经济发 

  展方向进行调整。“六五”计划把对能源和农业的投资放在主要地位。在政 

  策上放松对私营部门的限制,赋予其一定的经营自主权。80年代后半期继任 

  的拉·甘地政府进一步加快了经济调整步伐,推行以“对内放开,对外放宽”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计划,即大力整顿国营企业,放宽对私营经济的限制;对 

  外开放,放宽对引进外国资金和高技术的限制。相应的“七五”计划以强调 

  工业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规定:发展重点转向消费品工业、为农 

  业服务的工业、出口创汇工业和计算机等尖端工业;为保证工农业发展,需 

  要大力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重视科研和技术转让,发挥其在经济增 



① 由于政权更迭,这一“五年计划”于1978 年3 月提前一年结束。 


… Page 71…

  长中的推动作用。由于改革措施开始初步实施,计划的执行过程较为顺利。 

   “六五”计划期间粮食产量曾创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 

                                                    ① 

  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5。5%和3。1%。调整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未突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加上拉·甘地的改革未 

  能很好结合本国国情,造成发展失衡。这一时期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财政严 

  重赤字和沉重的外债负担成为突出问题,以致酿成1991年的严重危机。于 

  1991年6月上台的拉奥政府开始了经济的根本性改革,给印度的经济发展以 

  前所未有的推动。 

        (3)印度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改革现状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区间巨大的发展差异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的现实,使印度有必要实行经济的计划调控。同时,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不 

  发达状态的愿望,也使他们借助于计划调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实践表明, 

  经过独立以来40多年的努力,印度国家计划干预下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 

  成就。通过计划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印度集中力量改进和建设了经济发展所 

  必需的基础设施,为工农业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计划指导下,印度经 

  济发展速度较为稳定,经济总量有显著增长。如从“一五”计划开始到“五 

  五”计划结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9%,国民收入增加3倍。 

  到1987年,按当时价格和汇率计算,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400亿美元。 

  ①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印度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 

  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改变了独立初期以轻工业为主的畸形结构,而且产 

  业结构也逐步向高级化方向发展。1987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间的比例, 

  由1957年的58∶16∶26转变为30∶30∶40。基础雄厚、结构完整的工业体 

  系的建立,使印度的经济结构性质发生了变化,90年代被国际组织列入十大 

  工业国行列。在计划目标指导下,印度加强了基础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同 

  时发展科学技术,建立起新部门和新技术产业。80年代末印度机械工业产值 

  已占工业总产值的1/3,其产品出口值为总出口值的1/10还多。随着电子工 

  业的发展,印度已成为软件出口大国,1986年出口额为4200万美元,主要 

  出口到欧洲、美国和中东。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扭转了印度对外 

  依赖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在计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 

  局限性也明显暴露,加上80年代改革过程中的某些失误,90年代初印度经 

  济形势严重恶化。1990/91年度财政赤字1148。6亿卢比,由外贸逆差引起的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772。7亿卢比。到1991年5月外汇储备几近枯竭。 

  ②经济困境与周边国家改革取得的成效,使新上台的拉奥政府决意对传统的 



① 印度政府:《1989—1990 年度经济概览》。转引自孙培钧主编《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第56 页。 

① 参见世界银行《1989 年世界发展报告》。 

② 司马军、李毅著:《印度的市场经济》,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年8 月。 


… Page 72…

  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改造。由于应付眼前危机和实施全面改革计划均需大 

  量资金,作为借款条件印度政府不得不接受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关于改 

                        ① 

  革的若干具体要求,规模空前地深入改革开始起步。改革的基本措施是实 

  施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则是强化市场机制,并使印度走向全面开放,尽 

  早溶入世界经济体系。拉奥政府上台伊始,在财政金融、对外关系和工业农 

  业等广泛的领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包括财政金融紧缩、外贸调 

  整、外资引进、调整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农业改革等方面。以强化 

  市场机制为主题的深入改革,也同样集中地反映在1992年4月开始执行的 

  第八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1)突出指示性计划对 

  经济的间接干预,减少经济调控中的指令性计划和直接干预成分。计划的指 

  令性部分已从以往的整个公营部门缩小到仅仅限于公营部门中的若干重要 

  领域。 (2)在坚持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必要干预的前提下,注重切实发挥 

  私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计划提高了私营部门在公私营经济投资总额 

  中的比例,对私营企业开放重要的生产领域。(3)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充 

  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具体地制定了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措施及吸引外 

  资的领域,后者包括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此外,计划注意到协调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调动地方和国民参与计划的主动性,共同谋求发展。改革使印度 

  顺利渡过了经济困境。近年来财政赤字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贸收支 

  状况有所好转,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市场吸引力增强,外资不断涌入,经济 

  发展出现活力。尽管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作为一个 

  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今后的经济发展与改革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 

  们的注意。 



                         6。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除上述类型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1/3。它们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亚地区。虽然这些国家数量较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但基本上都是以农、矿业生产为主的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是发展中国家 

  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本节以非洲主要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代 

  表,分析和叙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战后的经济发展。 

        (1)非洲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非洲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极为丰富的地区。和世界上其他地 

  区一样,非洲历史上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且在西非和东非沿海 

  地区有着较为发达的商业贸易活动。但是迄今为止,就总体而言它仍是一个 

  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农业是提供就业、食物和各种工业原料、市场和外汇 



① 主要内容是:削减国防开支10%;出售盈利公营企业20 %的股份;取消工业许可证;修订外汇管制法, 



取消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向外商开放市场;实行卢比贬值,降低关税,和减少国家补贴等。 


… Page 73…

  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发展最为缓慢的地区。 

  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不仅是世界上最低的,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