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蒸汽动力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曾带来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 

展;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又使社会生产力进入一个新的迅速发展时期。战后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革命。这次科技革 

命无论在其规模和深度上,还是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都远远超 

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某些突破在40年代就已产生,而在 

战后才作为整个一次革命得到迅猛发展。这除了与科技革命本身的酝酿成熟 

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战后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首先,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因素。战争期间各帝国主义参战国为夺取战争胜 

利,在军事科技和新式武器的研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全力以赴展开激烈 

的竞争。战后,许多新技术被大量转用民用工业,开辟了许多新产业、新部 

门。同时,战争期间被压抑或推迟的消费需求的爆发,也极大地刺激了新技 

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生产。其次,是激烈的垄断竞争的推动。战后垄断资 


… Page 129…

  本间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掌握最新技术成为其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为此 

  各垄断企业争相建立科研机构,迅速加快产品更新的步伐。例如与50年代 

  相比,80年代美国企业科研经费增长了22倍,而前联邦德国企业经费的增 

  长幅度竟高达83倍。第三,是在国家垄断资本的宏观调控下,科学技术转 

  化为生产力的条件更为完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福利政策、收入政策使广 

  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而为科技产品创 

  造了广泛的市场需求;国家对科技事业的财政支持和资金保证是科学技术迅 

  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条件。这种支持和保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国家把重点项目委托给企业或大学进行,对其提供资助;其二是国家通过对 

  各类教育事业的投资,培育科学家和造就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 

  和熟练劳动者队伍。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对科技的进步及其向生产力的 

  转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的科技革命在战后的蓬勃展开有它的历 

  史必然性。 

       ②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这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是在40年代末50年 

                              ① 

  代初首先从美国开始的, 而后逐步扩展到西欧、日本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60年代科技革命进入高潮,70年代之后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 

  滞胀,以及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科技革命的进程一度受阻。到了80 

  年代,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走出危机,科技革命又进一步向前发展。这 

  次科技革命虽然主要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也同时波及到社会主义国 

  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这次新的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通常认为由五大新兴 

  技术群的出现所反映。这些新兴技术群是: (1)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 

  技术、通信技术等基础和关键部分。其中电子技术在各种新兴科技中发展最 

  快、应用最广,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 

  更新换代是其主要的科技成果。由电子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发展与结合,造 

  就了多种类型的现代通讯手段,为扩大人类对各种信息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 (2)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 

  新兴学科。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技术主要有基因重组技术(又称遗 

  传工程)、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反应技术和发酵技术(又称 

  微生物工程)等。虽然它是5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新兴学科,目前仍处于起 

  步阶段,但其中的某些技术如生物反应技术(又称酶工程)已开始运用于农 

  业、水产、医疗和食品等各领域。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有 

                      ① 

  专业公司近千家。 (3)新材料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证明,每一项重 

  大的新技术的发现,往往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展。如半导体材料的出现极大 

  地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当前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是信息材料、复合材 

  料和新能源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经济生活有可能摆脱天然资源 



① 前苏联当时也部分地参与了这一过程。 

① 《世界农业》,1984 年第4 期。 


… Page 130…

的限制。目前发展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新能源材料。已取得研究进展的有非晶 

硅、超导和精密陶瓷等。超导材料的研制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已取得重大 

突破。精密陶瓷则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一种材料,一些国家已在研制以此为材 

料的汽车发动机。 (4)海洋技术。它包括海洋能源、海洋采矿、海洋养殖 

和海水淡化等许多专门领域。就海底采矿而言,在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和 

热液矿床四大海底矿源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已较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 

业部门。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已达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5。其他矿藏资源虽 

然极为丰富,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真正的商业性开采还有待时日。 (5) 

空间技术。包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火箭发射等各种宇宙飞行器的研制, 

及其它们在气象、资源等领域的利用。作为一门综合技术它反映着一国科技 

水平的先进程度。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始,空间技术的发展异 

常迅速,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集中发展 

运载火箭、制导系统及其他有关装置,为实现空间飞行创造必要的条件;60 

年代后期,则进一步向应用方向发展,进行各种应用卫星的发射和进行以各 

种试验为目的的载人空间飞行。空间技术对国民经济已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 

响。 

     较之以往,战后这次新的科技革命与技术进步有其突出的特点。第一, 

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即理论突破与技术创造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迅速应 

用于生产,加快改变着社会生产力的面貌。战前,理论突破与技术创造之间 

的关系并不象现在这样紧密、这样直接,且常常是发明创造之后才有理论说 

明的。战后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任何新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各学科理论的指导 

下完成和实现的。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生物工程学等大量科学理论的突破 

及新兴学科的建立,每年有成千上万种技术专利问世。这种科学与技术的紧 

密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例如原子能从发现到实用只花了40 

年的时间,以原子能技术为基础,原子能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在电子技术发 

展的基础上,微机的4次更新换代只用了十几年时间。第二,是这次科技革 

命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综合了一切科学部门的重大发现,几乎使科学技术 

的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影响着生产力的各个方面。与以往科技 

革命仅仅是发生在动力部门和加工部门不同,这次科技革命涉及到工业、农 

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和其他服务行业,以及生态和能源等经济活动 

的一切主要方面。并且在以五大新兴技术群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产生的 

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主要有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 

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和高分子合成工业等等。新产业群的出现 

又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 

      (2)科技革命使现代社会生产力具有新的特征 

     战后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上述新特点,决定了这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的 

推动作用比以往大得多。而它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 

化体现出来的。 


… Page 131…

       首先,科技革命和现代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完善了现代机器生产 

  体系,随着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普 

  遍进入了自动化阶段。它使生产由原来的“用机器制造机器”进入到“用机 

  器操纵机器”的时代。这一生产工具的变革,不仅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而且使人们从一部分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战后,生产自动化的最突出成果 

  是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上居于领 

  先地位,1990年它所使用的机器人已近27万台,远远超过美国和联邦德国。 

       其次,科技进步使劳动力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生产过程自动 

  化的到来,体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脑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 

  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从一些发达国家“白领工人”数量超过“蓝领工 

  人”得到了印证。同时,伴随科技进步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减少,而从 

  事为直接生产过程服务的劳动者就业人数在增加。美、德、英、法、日5个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50年代中期只有 

  美国一国超过了半数,而到1983年这5国均已在半数以上,美国已近70%。 

  ① 

   。 



       第三,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新发展。伴随科技革 

  命条件下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战后的社会分工,在深度上向部门内部 

  的各零部件和各工序之间的分工方向发展;在广度上则表现为由一国范围内 

  的生产分工向国际范围内的多方面、多层次分工方向发展。例如,波音747 

  飞机的试制和生产就是由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 

  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四,科技进步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 

  然资源的依赖,从而为社会经济活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战后 

  对原子能、太阳能等自然界能源的逐步开发和利用,以及新的化学、合成材 

  料的出现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70年代初,仅石油化工产品就多达 

  几万种。由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合种合成材料,已在逐步取代金属、木材、 

  棉花、皮革、羊毛等天然材料,成为生产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各要素全面综合所形成的强大社会生产力,直接推动 

  了战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使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 

  的方向发展。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前面第一章已经谈到。这里应当指出的 

  是,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一国内部经济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而且还极大地推 

  进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科技革命使生产的社会分工向国际化方向发 

  展,科技进步则把各国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日益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 

  体,从而促使国际经济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包括: 

  由于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各类型国家 

  经济交往的普遍加深;国际分工所推进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 



① 璋智、牟瀛、杜厚文等编: 《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27 页。 


… Page 132…

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及其结构和构成上的深刻 

变化。这些内容将在以后各节详细展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科技进步对南 

北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减少, 

以及发达国家使用合成材料和替代能源对进口依赖的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劳 

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减弱以至丧失。这使本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就已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条件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 

一步拉大。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引进先进技术 

和生产设备,改造自己现有的企业和经济部门,并积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