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瘦小,卞金国与他的哥哥们还有个巨大的不同,就是他聪明,喜欢学习、看书。他的哥哥们自小都是对学习不
敏感的,学习一般;私底下,有书也都没兴趣看。而卞金国与他们正相反,任何时间,只要见到书,不管是什么书,他
都喜欢翻看,看得懂,看不懂,都有兴致,好像就喜欢认上面的字似的。拿起书,就放不下。他爱学习,也学得好。他
反应和领悟的能力是极快的,不仅比过自己的哥哥们,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学习好,他却留了两次级,这还是他体
质差造成的。
    上小学三年级时,他患了严重的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了三个多月。出院后,身体并没有彻底恢复,医生建议说应
该在家好好休息,调养一段时间,不然,随时就又复发了。这样他就休学了一个学期。复学时只能留级。上初中一年级
时,他得了一场急性肺炎,由于他自身免疫力低下,由急性迁延到慢性,在医院治疗了三个多月才出院,耽误了大半个
学期的功课,老师就建议他留级,省得他往后跟不上进度。他听了老师的,想:紧凑地学,将来考大学时就难了。留级
使他高中毕业时,年龄比同拨人大了两岁左右。本来倒没什么,但是他赶的点不巧,那两次留级,叫他在高中毕业时,
没有赶上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次高考,却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号召,成为了第一批插队的知青。1967年,他和同学被安
排到甘南插队落户。他想上大学的梦破灭了。
    他的体质干农活是承受不了的,插队一年,他的身体就受不了了。每次干罢农活,他便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耳鸣
眼花,气短,没有食欲。有一次,在劳动当中,还晕倒了。醒来后,送他到县医院检查,说他有较重的缺铁性贫血。鉴
于他的身体状况,村支书特意开会讨论,结果是将他调到养猪场去喂猪。这样觉得是比在太阳底下担肥、施肥、翻地、
锄草、收割那样的劳动轻省些,并且,分配给他喂的猪也比别人少十头,另外每个月特补给他一斤甘红枣,用来补血。
起初,看来是有些见效,他的身体比以前实力增大了,吃饭比以前也能多吃了,面色虽说还是没有红晕,但人的样子有
一些精气了,能有精力听人说笑,或者与人说笑了。不像以前,回到房间就躺在床上,没有精神,说笑不起来,一副乏
力疲苦的样子。
    好转了半年,情况又回到了从前,他人整天又是蔫蔫的,人家都说他再去医院瞧一瞧吧,看看血色素是不是又降低
了。他说等着去。还没去,有一天,他人就晕倒在了猪圈里,给猪拌的食撒在了他的脸前,别人看到的时候,只看到他
的下半截身子,上身被六七头猪围拢着,哼哼哧哧地争吃着他身旁的猪食。他的脸被猪们来来回回地拱着,身上也被粘
满秽物的猪蹄蹭来蹭去,人是脏得要命了。知青们不太愿意进去抬他,打发不怕脏的两个当地村民将他抬了出来,擦干
净了他的脸和身上的秽物后,将他送到了地段医院。说来还是缺铁性贫血所致。村支书想,看来他的身子骨在农村这样
的条件是不适宜的,他这样待下去,他的身体就毁了。于是就向插队大队支书反映了情况,大队支书也觉得身体重要,
他适合不了农村的劳动,就叫他回城吧,城里的劳动品种万千,活儿有轻有重,总有一种适合他,他总不会沦落为废人,
照样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于是,他病退回城。知青们觉得他是因祸得福了,有些羡慕他的。
    回到兰州后,正赶上卞金国的父亲要退休,父亲高兴地说,你就接我的班吧,烧锅炉比喂猪要轻省得多,你是完全
可以担当的。卞金国对烧锅炉没有一点兴趣,觉得那里面没有技术可学可挖,单调枯燥,就不想去。父亲担忧的是儿子
的身体,不想让他成为体力工人,身子骨永远养不回来了,影响一生健康的。父亲知道他倔,动了脑子迎合他的趣向说,
烧锅炉有闲时间,你爱看书,可以看书啊。这句话果真奏效,卞金国说:行。他说行,人家单位说不行,病退书上清楚
地记录了他的情况,单位领导说,烧锅炉虽然不是累活,但对他是有危险的,万一哪天他晕在了锅炉前,不幸的话一头
栽到锅炉上,人被烤焦了怎么办,责任谁来负?这样一提醒,倒吓着了父亲,对儿子说:还是去干别的工作吧。之后,
卞金国带着病退证明,开始到处去找工作。炼油厂、玻璃厂、化工厂、配件厂、制桶厂、食品厂、肉联厂等等,他去了
十几家工厂,那些厂子不是嫌他体弱,就是嫌他瘦小,说工人就该有力量,没有力量是做不了工人的。他是无言可辩了。
一时找不上工作,他就暂时待在了家里。这是工人阶级占主导的年代,做不成工人,他想起来就郁闷。不知道自己将来
咋办,整天郁郁寡欢,有书也都不愿意看了。家里人也为他的工作担忧,心里急,嘴上却安慰他说,正好在家他可以好
好调养调养身子,只要他强壮了,不愁没单位要。
    家里人的话,鼓动了他,他想他不只靠养,还要练,才能强壮起来。于是他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跑步到三公里处
的他以前的中学母校校内,从单杠、双杠上开始下功夫。上学时,他的弱牵出他的懒,他是能不碰就不碰这些耗劲耗气
的器械的。锻炼计划有了,他觉得自己浑身有劲,烦恼不想了。锻炼虽然叫他气喘吁吁,但他把“强壮”列进了他的心
目中,他就要坚持实施了。锻炼了刚两天,他正兴致高昂的时候,一天,大哥卞金锁特意中午跑来,兴高采烈地说,七
里河区的一个印刷厂在招排版工人,叫他去试一试吧,排版工人又不用力气,他适合呀!他一听,二话不说,吃罢午饭
就去上七里河区了。果然,人家不凭高大力量看人,看的是认字能力和手上是否具有灵活气,两点他全是占了优势。他
看书看得多,识字是比一般人多的;他重体力劳动少,手是细嫩的,看着就有几分灵巧劲。他便顺利地进入了印刷厂。
上了班,他的锻炼依旧。是成习惯了,不练浑身就难受。
    排字这种活儿,坐着干,只靠手上的技巧,不费体力的,卞金国十分适合。在排版车间,他的师傅是名叫裘丽的女
工。裘丽年龄比他只小两个月,却在印刷厂工作了三年多。说起来,裘丽和他当年是同届入学的学生,裘丽没有留过级,
正常时间高中毕业,没有赶上文化大革命。但是她没有抓住机会,考上大学。她想上大学,打算复读一年再考。“文化
大革命”刚一来临,她的父亲上过大学,有先见之明,感觉那闹腾的局势对人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果断地叫她退了学,
退学理由是谎称她有肝炎,特意托人到医院开了证明。退学后,父母叫她先老老实实在家蹲着吧,过后是继续上学,还
是去工作,看看形式发展再说。高考制度取消了,还去上什么学,她就只有去上班了,便躲过了插队。印刷厂是托人进
去的,进去前又托原来的医生,再开了份证明,证明她的肝炎病已经治好。本来就没病,开起这个证明来,医生的腰杆
挺得直直的,没有一丝后顾之忧。
    裘丽过了一米七的高挑个儿,身材挺拔,人长得秀气端庄,整体窈窕抢眼。卞金国跟她学徒,有骄傲有自卑,站在
她旁边,不及裘丽高,心里有点悲凉的。他把动力“转嫁”到工作中,想在业务上显示能力,增加他的自信。在裘丽面
前,他尽力地释放他的聪敏,他的聪敏是真聪敏,利用上来,就见了结果。跟着学了一个多月,他就能独自操练排版了,
虽然速度还及不上裘丽。他就加紧操练,半年内,他排版的速度居然超过了裘丽。裘丽带出这样一个手脑厉害的徒弟,
也很骄傲,总是不由会向人夸赞起他。卞金国的得意、骄傲一点点积累进心,自卑就一点点被挤向了边缘,就等着出去
了。学徒工比正式工分配的活儿要少,他排版的速度赶上了裘丽,每天分配他排版的量,他便早早地就能够完成任务。
闲下来,他也不闲,总是殷勤地去帮裘丽排字,裘丽也不客气,一副师傅理应接受的架势,把自己剩下的那部分活儿,
一半分配给他。他快,字排完后,就又向裘丽要活儿。裘丽就再分给他一点。这样做,周而复始,天天如此,配合默契
的。后来,卞金国干完自己的活儿后,索性就将裘丽剩下的活儿全部接了过来,裘丽就闲着了,只看他独自忙吧,像监
工似的。裘丽的活儿,他噼里啪啦一会儿工夫就能干完。周围的其他工人见他闲下来,就求他帮忙,他不拒绝,帮着干
就干了,没有一点觉得吃亏。卞金国越干越是得心应手,他手上的反应速度之快叫周围的工人们惊异和叹服。工人们奉
承他说,如果有比赛排字的,他一定在全国都能拿第一了。
    他排字的能力叫工人们说起来,就算到他自身的条件上了,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抵消了他自身体格的不足,工友们就
把他作为是条件好的人,他香饽饽一样被看好,张三李四的都愿意为他操个人问题的心。于是,隔三差五地就有人为他
介绍对象。他们给他介绍对象,对女方说他是条件好的。说是这么说,给他介绍的对象,不论长相如何,个头都是不到
一米六的,他是一米六七身高,每个介绍人就说,女方个头配他正好。他们越是那么说,他就越逆反,就是不想找低个
头的;他觉得他们其实是对他有偏见,他接受了他们介绍过来的对象,就等于是接受了他们的偏见。偏见是歧视,也是
不平等的条约。
    如果不是工友们想着给他介绍对象,他还从来没有想过个人问题,他觉得二十一岁年龄还小,应该过两年再考虑。
既然别人将这种事提了出来,他的脑子才跟着转起这个问题来。对这种问题,他脑子反应的速度像手上排字那样快的,
马上就有了自己的主见。不想找低个头的,除了逆反的自尊心外,还有他对未来想象的描绘,他想,他是小个头,老婆
也是小个头,他们的孩子将来肯定是小个头,不论孩子是男是女,他都不希望他们是小个头。虽然他是小个头,但是他
从来没有觉得无所谓。他越是个头低,他就越想改变。自身改变是不可能了,他早就把希望寄托在将来的后代上;后代
要改变,至少父母之中一人应该是高个头的,他喜欢看书,看过的书多,知道的知识也多,他懂得遗传的重要。这遗传
的任务,他就只有交到了将来他要娶的老婆身上了。不是到了找不上的地步,对低个头的对象,他是决不妥协的。
    问题转到了对象的标准上,他的参照物十分好找,那就是近在眼前的师傅裘丽。在他眼中,师傅的长相和身段是女
性的完美代表,除此之外,她不内不外,张弛有度的性格也是适宜,内外统一的。对她,原来在心中就总是默默赞叹的。
赞叹是赞叹,他还没有想过自己的个人问题,也就没有过“非分”之想。现在,问题提了出来,师傅成为了标准。沿着
这标准,去看别人,看一个,没有一个,他失望的同时,又点亮了希望,他和师傅熟,知道她没有对象。师傅就是希望,
希望在眼前,为什么不去努力争取呢?他没有盲目行动,而是在心中设置了应付措施:应付白眼,应付讽刺,应付拒绝。
他脑子不简单,明白师傅平时和他不错的关系,并不代表她马上就可以接受他,不但不接受,或许还会翻脸。他做的准
备是长期的,无论开始遇到什么结果,他都不会轻易罢休,接着再来,不行,再来,往复循环,只要裘丽没有对象,他
就一直追她到底。这些勇气与经验,到头还是他从看过的书中记述的某些爱情故事中汲取的情绪记忆,虽说书中提供的
事实总是有些超越生活的浪漫,但他想什么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凭空想象,基点还是在生活中,是生活给出的一种真理了,
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的。真理是:坚持就能胜利。
    卞金国心里有力量,到了实际中,自卑并没有完全出去,落实到实施多少有点颤抖。他本来打算找机会当面向裘丽
表达,鼓了半天的劲,勇气也到不了位,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没有就此放弃想法,他采取了间接的方式,给裘丽
写了封追求信。信中,他赞美了裘丽的美丽和她的好气质,说她是令他爱慕、崇拜已久的。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
都是悉心琢磨的,要用得有文化,有韵味,有光彩,叫裘丽读来有些惊叹的。他是利用上班中,人的注意力都在埋头工
作当口,把信放到了师傅的排字板上。师傅也在工作,看到他的手放下的信,本能地抬头看他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