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男性儿童从7岁起就登记为“世袭兵”。军屯部队又当兵又种地,沙皇政府 

要求它们在粮秣方面自给自足;平时过严格的军事生活,按时起床、吃饭、 

训练和劳动。田间劳动由士官带队,统一指挥。士兵可以结婚,配偶由长官 

指定。任何违犯纪律的人,包括妇女和儿童,都要受到残酷的体罚。到1825 

年底,各地军屯部队总数近16万人,另有“世袭兵”15。4万余人。由于军 

屯制十分落后,且遭到农民的反抗,因此到尼古拉一世时便逐步被废除。19 

世纪60至70年代,俄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因陆军大臣米留金 

在其中起的作用最大,因此有“米留金改革”之称。作为这次改革的一个重 

大成果,就是于1874年初颁布了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法令。 

     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实行,再加上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极大地促 

进了各国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从而建立了19世纪战争中所常见的庞大的资产 

阶级常备军。这种征兵制一直影响到后世,直到现在。正像一位军事评论家 

在评论法国最早实行征兵制意义时所说的:在任何国家的法典中,再没有哪 

一种法律比这个不太著名的法国法案,对于人类的前途具有更大的影响。 



      (4)军事院校的兴办和军官的培养 

     早在18世纪初,正规的军事院校即在欧洲出现了。进入近代后期后,庞 

大的资产阶级军队的出现、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作战规模及方式的变化, 

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具有指挥才能和专业知识的军官来管理和指挥军 

队。于是,英、法、俄、普、美等国纷纷兴办军事院校,并逐步形成了培训 

军官的完整的院校体系。正是这些军事院校,为欧美各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 

的军事人才。 


… Page 96…

     拿破仑战争后,法国注意通过军事院校培养军官的传统做法普遍引起了 

欧美各国的重视。被拿破仑打败的普鲁士首先建立了一个培训军官的教育体 

系,其中有各种训练专业军官的专业学校,在各专业学校之上又建立了军事 

学院,这是第一所真正接近于现代军校的职业军官学校。在这些学校,特别 

是军事学院中,首次对战争的原则和理论进行集体研究。著名的资产阶级军 

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于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他的为资产阶级军事 

思想体系奠定理论基础的经典之作——《战争论》,就是在任校长的12年间 

写成的。在普鲁士的影响下,法国也发展了培养陆军各兵种的高级军校。俄 

国对通过军事院校培养军官没有英、法、普等国家重视,到尼古拉一世时, 

俄军军官仍大都由志愿从军的贵族担任,不仅质量低劣,数量亦不能满足军 

队需要。1832年,俄军建立起第一个最高军事学府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为总 

参谋部培养军官。1855年,又建立炮兵工程学院。但这些院校连同原有的各 

类军校,还是无法满足对军官的需要。克里木战争前夕,军事院校毕业的学 

员只占军官队伍的12%左右,80%以上的军官没有受过专门的军事教育。19 

世纪60至70年代,陆军大臣米留金进行军事改革时,为扭转军官数量不足 

和质量低劣的状况,取消了过去的贵族武备学校,建立了2年制的军官学校 

和7年制的军事中学。前者招收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后者课程与普通 

中学相近,主要是为军官学校输送学员。同时还建立了2年制的士官学校, 

非贵族出身的青少年也可以入学。士官学校由各军区开办。对军事学院培训 

的内容也进行了改革。院校改革之后,凡未经过军校而升任军官者,都要经 

过相当于士官学校水平的考试。通过这些措施,俄军军官的数量和质量都得 

到了一定提高。 

     在普、法等国的影响下,美国的军事院校教育也有了迅速发展。这突出 

表现在西点军校的改革上。这所位于哈得逊河湾的军校创办于1802年7月4 

日,其历史几乎与美国的历史一样长。开始,军校偏重于培养工兵技术人员, 

课程主要是军用民用工程技术。1802年至1814年,西点军校共培养了120 

名毕业生。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他们中有100人在军中服役,其中有1/4 

伤亡。这些军官在战争中表现都很出色,由他们构筑的工事,没有一个被敌 

人攻克。在战后,西点军校于1815年曾濒临被取消的厄运。1817年6月, 

学校开始复兴,门罗总统任命西尔韦纳斯·塞耶上尉为校长。当时担任美国 

陆军部长的卡尔洪十分重视军官的培训工作。他认为,一批具有丰富阅历的 

军官,怎么估计也不过份。缺少良好训练的步兵,通过补充可以迅速投入战 

场。如果没有足够的优秀军官,特别是连、团级的军官,那么军队将处于纪 

律涣散的状态,最高指挥官的智慧也就变得不起作用。为了培养出一支在战 

争艺术上有较深造诣的军官队伍,他认为必须加强西点军校的建设,把它从 

单纯培养士兵的学校变成一个培养职业军官的真正学府。在他的支持下,西 

点军校从工兵部队完全独立出来,校长不再兼任工兵司令。塞耶被任命为西 

点军校校长后,学校得到扩建,开始培养高质量的职业军官,对学生系统地 

讲授军事艺术并开展科研工作。学校一方面把一批军人派往欧洲留学,学习 

和考察欧洲特别是法国的军事制度;另一方面翻译了大量法国军事文献作为 

教材,尤其是约米尼的著作,对19世纪美国军事思想影响极大。经过改革, 

西点军校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等军事学府,塞耶也在历史上为自己赢得了军校 

之父的美名。 

     除西点军校外,美国还建立了一些兵种学校,如:1824年在门罗堡建立 


… Page 97…

了炮兵实习学校,这是美国第一所军事专业学校。同年还建立了主要是培训 

民兵军官的诺维奇大学(后改为帕特里奇学院)。40年代,海军教育事业有 

了很大发展。以前美国水兵多是雇佣外国水手和无业游民,从而造成水兵素 

质低的状况。海军部长班克罗夫特于1845年在麻萨诸塞州安纳波利斯的塞文 

堡建立了美国第一所海军学校。1851年该校得到国会批准,改为4年制的海 

军学院,成为海军军官的“摇篮”。美国内战后,军事职业教育工作有了新 

的加强。担任陆军司令的诺尔曼领导建立了金字塔结构的军事教育网络。除 

了在全军建立“兵营学校”及设立在利文沃斯堡的大型训练中心,对基层军 

官和士兵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外,还建立了研究生技术学校系统,主要培训 

军官,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装备现代化。陆军教育的最高学府西点 

军校改变了以往偏重军事工程和技术的做法,大量讲授基本理论和人文各学 

科课程,还开展军事理论研究工作。美国的军事院校先后培养了大批军事人 

才,他们毕业后大都成为美国军队的骨干,在美国军队的职业化建设以及美 

墨战争、美国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南北战争的 60 

次重大战役中,有55次战役双方的军队都是由西点毕业生指挥。余下的5 

次中,有4次是由西点人指挥的一方取胜。到了战争后期,双方的战场指挥 

员几乎全都出身于西点。到战争结束的1865年,西点人在北方联邦军队中升 

到将官职衔的达190多人,上将就有3人;而南方联邦军队中升任将官的也 

有150多人,其中上将为8人,双方的总司令都是西点培养出来的。像罗伯 

特·李、泰勒、斯科特、格兰特、厄普顿等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便是其中的 

杰出代表。所以,一个西点人曾经宣称:“如果希腊人忘不了马拉松;如果 

犹太人留恋耶路撒冷;……那么,美国人就应把西点军校铭记在心。” 



      (5)后勤保障制度的变革 

     进入19世纪特别是自50年代以后,在欧洲、美洲一些国家,火器已成 

为军队的主要装备。义务兵役制的实行,使兵员大量增加,建立了庞大的常 

备军和后备军。战争规模也不断扩大。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把世界军事史推到了近代。各国军队先后完成了向近代化的过渡,后勤保障 

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与冷兵器时代及旧火器时代显著不同的变化。 

     第一,军队武器装备的筹措和保障方式由以往的就地供应为主,转变为 

后方供应为主。由于各种技术兵器数量急剧增长和火力极大增强,使枪炮、 

弹药等物资成为战争消耗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弹药需求量显著上升,技术保 

障成为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比如,克里木战争爆发后,在塞瓦斯托波尔包 

围战中,英、法军队动用了2587门炮,共发射了238万余发炮弹。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人们提出“炮兵的预备队就弹药”。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武器 

装备不可能再依靠临时筹措或依靠从外国进口,各国普遍建立起一整套生 

产、储备和供应的系统,建立起专门的后勤机构,在保障方式上开始采用中 

央供给制,同时辅之以军队携带和就地取给。欧洲一些国家在中央军事部门 

的部队编成内,设置了后勤机关、部队、分队,成立了总军需部门和各级部 

队军需部。法国在陆军部下除设军需部外,还设有军械部、财务部、军医委 

员会和兽医委员会,并在陆军中编有军需兵、卫生兵和弹药兵。美国陆军在 

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的正规化建设时期,曾设立了军械部、卫生部、财务部、 

采购部,1818年又设立了给养部。这些机构在陆军首长领导下,共同负责解 

决军队的后勤供给问题。 


… Page 98…

    第二,军事运输由人力、畜力和自然动力运输为主,开始向机器动力的 

运输方式过渡。过去军队的补给主要是靠人力、风力驱动的舟船和人力、畜 

力为动力的车辆。近代以来轮船、火车的出现,使传统的运输手段逐步为先 

进的运输手段所取代。自1807年富尔顿建造的“克莱蒙特”号开始商业运行 

后,到1830年,已有成百艘蒸汽船在内河水域行驶。特别是火车的发明,使 

交通变得迅速而又价格低廉。1860年,美国境内已拥有3。1万英里的铁路线。 

在内战中,轮船、铁路成了重要的运输工具。战争期间,军需部拥有274艘 

轮船,此外还包租了 1386艘轮船,通过水路运送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 

资。当时,南方仅占有3。1万英里铁路中的9000英时,北方则占有2。2万英 

里,铁路网比较完整。内战爆发后不久,为保障军事运输,林肯总统即将全 

部铁路置于自己的直接管理之下。铁路为部队运输提供了很大的机动能力。 

北方曾在11天时间里,通过铁路把布托马克集团军的第6和第7军共2。5 

万人、10个炮兵连及其战马和100车行李,从弗吉尼亚运送到1200英里外 

的查塔努加。北军所以战胜南军,运输手段比较先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也正是依靠铁路线,在21天内将55万军队、15 

万匹马和6000门炮集中到法国边境,并运输了大量物资,为赢得战争胜利创 

造了重要条件。 

    第三,医疗保障由就地治疗为主,转变为后送治疗为主。由于战争规模 

的扩大和火器杀伤力的提高,战斗伤亡率也随之提高,医疗保障越来越重要。 

在1846至1848年的美墨战争中,美军参战人数最高时为6万人,死亡12876 

人,其中仅有1271人是阵亡或重伤不治而死,由于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病和因 

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远远多于死于子弹和刺刀的人数。而在19世纪中叶以前, 

欧美国家每逢战事大都是临时组织医疗队伍。受伤或生病的士兵只有巧遇能 

干的医生并且是在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治疗。战争实践的发 

展,迫使许多国家对这种医疗保障方式进行改革,将军事医疗机构正式编入 

军队序列,并配备养伤病床和各种药品。美国内战中,布托马克集团军的一 

名军医莱特曼创造了一项实际可行的医疗制度,即各团设急救站,负责把伤 

病员转送到野战医院,然后再由野战医院将伤病员转送到战区外的基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