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军医莱特曼创造了一项实际可行的医疗制度,即各团设急救站,负责把伤 

病员转送到野战医院,然后再由野战医院将伤病员转送到战区外的基地医 

院。这一改革方案于1864年3月被国会正式批准实施,从而使北方军的伤病 

员在战争中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后来,许多国家的军队也都采用了这种医疗 

保障方式。 



                        2。中国晚清军制的演变 



    鸦片战争以后,渐入末世的清王朝为挽救垂危的统治,参照西方的军事 

制度对军队进行过几次大的改组,先后建立了湘军、淮军、新式海军和陆军, 

使中国古代军制开始向近代军制转化。 



      (1)从八旗、绿营到勇营军制 

    清朝的武装力量分为经制兵、官勇、和团丁三个层次。八旗和绿营兵是 

国家常备正规武装,其数额、编制、薪饷、防区均有定制,故称为国家经制 

之兵。有事临时招募、经费出自政府的官勇,其数额、编制、薪饷皆无定规。 

散处城乡各地的团丁,属于不脱产的团练保甲组织。清朝前期,八旗兵是主 

要武装力量。自康熙平三藩之乱开始,八旗官兵由于腐败日盛,战斗力逐渐 


… Page 99…

衰弱,其地位逐渐被绿营取代。康熙以后,绿营因承平日久,养尊处优,也 

相继衰弱下去。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后,在太平军和各地起义军的凌厉攻势 

面前,绿营兵不堪一击,渐趋瓦解。 

    在烽烟四起而官兵又腐败不能战的危急形势下,清廷只得下令各省官绅 

兴办团练来对付太平军。开始,这种临时招募的勇营虽有一定的战斗力,但 

在军事上还只是作为绿营的附庸,不能独挡一面。自从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奉 

命在其家乡湖南湘乡创办湘勇 (又称湘军)以后,这一新起的武装力量逐渐 

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1852年,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籍丁忧,同年冬天奉命协助巡抚办理湖 

南团练。曾国藩到长沙后,将防守省城的1千湘乡团丁仿明戚继光束伍成法, 

编成左、中、右三营,逐日操练,这是湘军最初编练的军队。1853年春,太 

平军进攻南昌时,曾国藩增募湘勇2千人、楚勇1千人,将湘军护编成10 

营,由曾国藩亲自统领。这年8月,曾国藩移驻衡州,着手建立水师。次年, 

造船240多艘,配炮570余门,在湘潭、衡州招募水手为水勇,编成水师5000 

人,分为10营。湘军初无马队,1857年因安徽蒙、毫起义军马队多且强, 

于是曾国藩始命李鸿章到安徽招勇500人,试操马队。1854年,改为马队营 

制。随着军事上的需要,包括陆营、水营和马队在内的湘军不断扩充,至1865 

年攻取南京后曾达12万人。于是湘军便很快取代了八旗、绿营的地位,成为 

清王朝的军事支柱,相应地勇营军制也即取代了八旗和绿营军制。 

    作为地主阶级中的一名比较明智的上层官僚,曾国藩对八旗、绿营的弊 

病看得比较清楚,因此在创办湘勇过程中,他力求革新经制兵的体制和调遣 

成法,另树一帜,以建立一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 

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新军,为此,他采取了下面几项 

改革措施:一是改世兵制为募兵制。勇营士兵全部公开招募,兵必自召,将 

必自选,层层选募,即由大帅挑选统领,统领挑选分统,分统挑选哨官,哨 

官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士兵,并取具保结。这样,既可使勇丁感营官挑选之 

恩,上下能患难相顾,又可使其不敢轻易逃离。二是加强各级军官的权力。 

一军之权全付统领,一营之权全付营官,大帅、统领不为遥制。三是兵权与 

饷权合一。粮饷支发皆由大帅裁度。四是提高士兵的薪饷。规定每正勇一名 

每月饷银四两左右,意在以厚饷养兵,从而大大提高了失意书生和山乡穷苦 

农民投军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湘军对训练安排得 

很谨严,既练技艺,也练阵法,一天也不间断。曾国藩常亲自训话,训营规、 

训家规。通过这些措施,革新了八旗、绿营的军事体制,自此,“兵为将有”, 

中央兵权移于将帅,同时也在军营中形成了新的风气。 

     湘军分陆军、水师、马队三个兵种。1852年冬,初设陆军三营,每营360 

人。次年冬,每营改为500人,1860年始成定制。每营辖前、后、左、右四 

哨,每哨下辖8队。湘军水师初定,以21船为1营。由10名哨官统领。1856 

年间,改编30船为1营,1营30哨,每船1哨,共500人。湘军马队,也 

以营为建制单位,原制每营辖10哨,哨辖6棚。围剿捻军时,改定营制:马 

军1营统前、后、左、右、中五哨,每哨辖五棚。随着湘军的发展壮大,各 

级指挥系统逐渐完善。湘军中主管军法号令的机构叫营务处,主管粮饷器械 

的叫粮台。营官之上有分管数营的分统;分统之上,有自主一路的统领;统 

领之上,由曾国藩任总统全军的大帅。 

     曾国藩编练湘军后,因手握重兵,故久受清廷畏忌,加之安庆战役后湘 


… Page 100…

军暮气日深,而此时新创立的淮军已成为劲旅,故曾国藩在湘军攻陷天京后 

立即将其解散。湘军虽解散了,但湘军制度却起了改革近代兵制的作用,支 

配全国军制达四十年。 

    淮军原是曾国藩为借李鸿章之手另建薪武力而创立的,是继承湘军制度 

的一支勇营武装。1859年,曾国藩让在湘军幕府的李鸿章去招募淮南勇500 

人,操练马队。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苏南士绅派人向已任两江总督的 

曾国藩求援。曾国藩在无兵可分的情况下,因见两淮风气强悍,决定训练淮 

军,以解决湘军兵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取代湘军预作准备,因此派李鸿 

章返回皖北招募淮勇。李鸿章回到合肥老家,即将昔日办理团练时的旧部招 

募成军,带往安庆,1862年乘轮船开赴上海。起初,新募淮勇只有5营2500 

人。曾国藩特意从湘军中抽出4营2000人充任军事骨干,并以新募湘勇4 

营2000人加以补充,共计13营6500人。淮军在上海成军后,其营制、饷章 

均一如湘军。李鸿章依靠上海丰厚的饷源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迅速扩充人 

数,购置新式武器,很快使淮军成为拥有7万之众和洋枪洋炮装备的新式军 

队,其作战实力大大超过湘军。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为抵制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各省督抚纷纷仿效 

湘军营制,募练勇营武装,以资战守。其较有名气者除淮军外,还有河南的 

豫军、安徽的临淮军等。太平军、捻军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左宗棠等建议, 

应当以制兵为练兵,并在直隶、江淮南北扼要之处留勇营屯驻。于是,大部 

分勇营武装被裁撤,少部分则根据需要被保留下来,成为国家常备军,屯防 

要地,改称防军,如铭字军、盛字军、鼎字军、庆字军等。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有些省份或地区仍有一批绿营武装保留下来 。自 

1863年起,清政府开始以湘军营制和湘军将领对其重新加以编练,故定名为 

练军。开始,是由直隶总督、原湘军将领刘长佑奉命经办,结果收效甚微。 

后来,清政府又令新任直隶总督曾国藩继续整顿直隶练军。曾国藩所定练军 

营制在人数和装备上虽有一些改变,但总体上仍是依照湘军。制定练军营制 

后,曾国藩未及执行就奉命赴天津查办教案,后又改任两江总督。新任直隶 

总督李鸿章完全遵照曾国藩的办法办理,遂使练军成为从绿营脱胎则换勇营 

之骨的武装力量。接着,其他各省纷纷仿效直隶的做法,对绿营进行改造。 

从此,作为国家经制兵的绿营不复存在,勇营营制完全取代了绿营营制,成 

为中国晚清正式的军事制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清代军制,在咸丰 (1850年)前是八旗、绿 

营制度的时代;自咸丰、同治以至光绪甲午之战(1894年)间,是湘军制度, 

并由湘军、淮军渐次过渡到防军、练军。据1898年清廷兵部、户部统计,全 

国防军、练军共36万人。 



      (2)水师和海军军制 

     清代水师分为内河水师和外海水师,此外还训练了巡湖水师、巡盐水师。 

这些水师规模大都比较小,装备亦很落后。太平军失败后,1864年,因曾国 

藩、彭玉麟奏请,将湘军水师改建为长江水师,仍守湘军旧制。设长江水师 

提督一人,隶属两江、湖广总督节制,统率提标五营驻安徽太平府。每镇标 

各统水师四营,湖口镇标5营,共24营,战船774艘,士兵1。2万余名。尽 

管如此,清朝水师的战斗力仍比较弱,外海水师连守海口、捕海盗都无能为 

力,更不用说与船坚炮利的西洋海军对抗了。 


… Page 101…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清军加快了向西方 

军队学习的速度。在李鸿章的竭力建议下,清政府决定刨建海军。经长期努 

力,终于建起北洋、南洋、福建3支海军。但福建海军随即毁于中法战争, 

于是集中全力加强北洋海军的建设,并建立海军衙让,仿英、德海军军规制 

订《北洋海军章程》。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 

振。 

     北洋海军由李鸿章创办于1880年。成军后由丁汝昌任海军提督,统领全 

北洋海军,以英国人琅威理任总教习,驻威海卫。下设总兵、副将、参将、 

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官员,共有军舰14艘,士兵4000余人。 

其战官由水师学堂培养,艺官由管轮学堂训练,弁目从练勇水手中选拔。士 

兵以招募为主,因待遇较高,故从募者较多。北洋海军的简阅巡防制度是, 

每日小操,按月大操。立冬以后,各舰赴南洋合操,巡阅江、浙、闽、广沿 

海要隘。每逾三年,钦差大臣与北洋大臣出海校阅。此外,还制订了优抚制 

度。如规定:凡提督以下各级官员,临阵或因公受伤致残,或在海军供职逾 

15年至20年,积劳成疾不能做官当差者,均于开缺后给予一年官俸,并发 

给返回原籍路费。 



      (3)新军军制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国防的孱弱,使朝野上下强烈要求改革军制,改善 

装备,裁汰旧军,编练新军。清廷看到用西法操练的日本陆军打败了清朝湘、 

淮各军,于是决定也采用西方的方法试办新军。从此,中国军制开始向新的 

方向变革。 

     1894年冬,清政府命广西按察使胡燏芬试办新军。胡燏芬在天津附近马 

厂(后移小站)练兵5000,一切操练章程及火器等均照西法办理。这支军队 

被命名为定武军。1895年11月,又命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替胡燏芬编练新 

军。袁世凯将定武军扩编为一支包括步兵、炮队、马队、工程队在内的7000 

人的军队,定名为新建陆军。该军以德国人为教练,全军总统由袁世凯兼摄, 

下设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督队营务处、稽查先锋官以及 

教习处、粮饷局、军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等机构。这便 

是近代中国第一支完全按西方模式训练的新式陆军。与此同时,两江总督张 

之洞也在南京编练一支新军,定名为自强军。戊戌政变后,直隶总督兼北洋 

大臣荣禄奉命将北洋各军改编为武卫军,以提督聂士成所部武毅军编为武卫 

前军,以提督董福祥所部甘军为武卫后军,以提督宋庆所部毅军为武卫左军, 

以候补侍郎袁世凯的所部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并另募亲兵 1万为武卫中 

军。各军营制饷章,大率以新建陆军为准。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武卫军战败瓦解。为改变清军在战争中所显示 

出的混乱、懦弱状况,清廷在推行新政中,统一新军编制,将全国新军分为 

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3等,要求各省按新军营制编练常备军。为对编练 

新军的工作进行考查、督促,清政府于1903年成立了练兵处,以庆亲王奕䜣 

为总理练兵事务大臣,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以户部右 

侍郎铁良襄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