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合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窖虺恰5诙霭倌辏甲友饫∩衩芈贸蹋樾幕毓椋智奈奚⒌某鱿衷诤贾萁记脑郑煌跏俾踉诶涮黾醣纠词浅遄乓豢榫裳饴蚧兀氐郊抑星逑慈醇窖獗车拿暮托○降挠≌拢冒胂舶敕琛N吮4婷甲友猓苑涝羧饲扇『蓝幔跏俾醢蜒饧姆诺剿罩葜牟匮饴ダ铮抢锊唤鲇行煨罩魅俗な兀褂屑叶∈匚溃罂煞判摹?墒牵怂悴蝗缣焖悖甲友夥沤ダ锊黄谠拢匮饴ネ蝗蝗计鹨怀×锰齑蠡穑鹊交鹣ヌ甲友庠缥拮儆啊S腥怂到蟠蟮练阑鸫蚪伲腥怂敌旒抑魅俗约悍俾ァ!
  如今第三个百年之期堪堪满过,天下多少慕古者对这块世间不二名砚孜孜以求,期待在桌案上红袖添香,看16岁的叶小鸾吴侬细语深情款款,拈着湖笔在碧纱窗下写:“丝丝杨柳拂烟轻,总为愁人送别情。” 
  我读书向来喜欢穷追考据,对曲园老人说的“玉搔头”三字着实想不出出处,茶馆除了香茗开水,就是果品点心,没有史书可查。正急得抓耳挠腮,帘子一挑,雅然进来一位女士,是我的书友,在附近的华侨大学讲古典文学。我急忙起身拜迄,说了疑问,斟上香片盖好盖子静等说教。不满40岁的张老师先道一声惭愧,习惯性的推推眼镜,细声细语的说:“玉搔头是玉簪的别称。传说汉武帝宠爱乐师李延年的妹妹,是为李夫人。有一天李夫人偎在武帝怀里作乐,好比时下女孩子用头发搔男友的耳朵吧;武帝被她弄的刺痒,顺手从李夫人头上拔下玉簪搔头,竟惹得其他妃嫔宫女纷纷购买玉簪,一时玉价飞涨。嗯,这就是玉搔头了。” 
  哦,我长吁一口气,忙说:“听君讲史,茅塞顿开,不亦乐乎!张老师您喝茶,您喝茶。” 
  张老师缓缓点头,端茶掀盖,突然大惊失色,茶杯豁朗一声跌在桌上,茶水滚得满桌。古旧的大漆桌面上,蒸腾的袅袅热气中,赫然一只半截的碧玉搔头幽幽的泛着青光。 11、历史上美女能换什么?(作者:东南一箫) 在中国历史上极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子地位低下,被当作物品,卖来卖去,换来换去。姿色好一点的,卖换的价值高一点,姿色差一点的,价值低一点,没有姿色的,几乎就没有价值。这虽然是历史的悲剧,却也是残酷的事实。 
  在动荡年月里,美女的价值有时高得不可想象——象西施,换来的是越国的复兴和霸主地位。象王昭君,换来的是北方边境的长期安宁。象貂婵,换来的是汉朝名义上的延长。还有唐朝的文成公主,明末的陈圆圆…… 
  动荡年代不说也罢,在和平年代,美女又能换来什么呢?这里有几个例子,可以略见一斑。 
  曹操的几个儿子,在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其中一个叫曹彰,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称为“黄须儿”的。此人既为贵胄,性格又倜傥豪迈。有一次,他偶然在路上看见一人骑着一匹俊马。那马大约不是汗血宝马,也是踏雪乌骓什么的,总之神俊无比。曹彰一见,立即喜欢得了不得,缠着马主就要买。谁知那马主也爱此马,无论曹彰出什么价,总是不肯卖。最后马主被缠不过,竟提出除非你拿老婆来换。这曹将军倒也没凭自己势力巧取豪夺,竟依了他,将自己的一个美妾换了这匹马。 
  唐朝有个著名诗人叫张籍,此人诗写得好,性格也风流蕴籍,喜好养花植卉。一次,他到一个贵侯家去。那贵侯知道他喜欢名花,就带他看自己家的一株山茶花。当时正值茶花盛开时节,那树上花开朵朵,粉白嫩红,花大如盎。张诗人看了,迷醉无比。回到家里,寝食不安,只想将那花放到自己家里,可以日夜观赏。这时,一个叫柳叶的美妾,见他魂不守舍,前来问他有何心事?张诗人一见,忽然计上心头:那贵侯早听说喜欢美色,何不就拿柳叶去换?果然,他将此意和那人一说就成。于是美妾柳叶就换来了一株山茶花。 
  明朝时,有位名士叫朱吉士,他的爱好是藏书,尤其喜欢宋版书。一次,他听说苏州一故家有宋版的《后汉记》,上面并有陆放翁等人的手评,端的珍稀无比。他托人去说,那人久闻他有几个艳丽的婢妾,竟指名要一美婢才肯换。不用说,朱先生一口答应。那美婢临行时,题诗于壁云:“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朱先生见诗后想起此女平时的情义,又后悔不已,不久竟恹恹死去。 
  到了晚清,有一个著名的印人黄士陵,大号“黟山人”,他藏有东汉的古镜一方,珍贵无比。当时他在广州收了一个学生,免不了将此镜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番。谁知那学生见了此镜爱不忍释,竟然想出一计:示意家中一个漂亮丫头去勾引老师。黄山人客中寂寞,这丫头又娇俏可爱,竟忍不住做了一点事。事后这丫头就催促他去向主家提亲。黄山人向那学生问身价,学生当仁不让,提出以那汉镜交换。于是双方各遂其愿。 
  呵呵,历史上的美女是如此际遇,当今的美女看了不知有何感慨? 12、夫子之心昭如日月——解析临终孔子涕下之原因(作者:老砍) 鲁哀公十年,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一年后,孔子才结束周游列国之行,自卫返鲁。 
    大约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也去世了。 
    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在鲁国西郊,一只奇特的动物,被一个砍柴百姓打死。冉有奔告孔子:‘有个马鹿样的东西,头上长着肉角,是什么怪物啊?’夫子急问:‘它还在吗?我要去看看。”孔子往而视之,确定为麒麟。 
    麒麟:麋身、牛尾、马蹄,头上一角有肉。本来不是中原一带所产,它只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才会出现。麒麟不踩小动物,不踏青苗,行有规矩,游必有方,故称仁兽。 
    贤人身处无道之世,易被小人所害。高贵的麒麟被卑微的人打死,这也是不祥之兆。孔子看着死去的麒麟,叨念:“你为什么要来,你为什么要来”,边说边用衣襟擦拭泪眼。 
    也就在这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让孔子赞叹,并寄托无限希望的颜回也死了,年三十一岁。 “噫!天丧予!” 孔子发出这样的哀恸。 
    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多年来随侍孔子,共度险急的子路恪守“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忠义,勇赴危难,被对方剁成肉酱。年六十三岁。 “噫!天祝予!” 孔子发出这样的哀恸。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一天,病中的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口散步,遇见子贡来看望自己,孔子说:〃子贡啊!你为什么来得这样晚!”接着唱起歌来: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唱着唱着就留泪。告诉子贡:“天下失去道义很久了,无人能尊崇我追求的大道。”夏人死了棺椁放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棺椁放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棺椁放在厅堂两柱之间。前日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是殷商之后啊。”过七天,孔子就死了。       
    太山,是周王朝。梁柱,是周王朝分封的各路诸侯。两者之间信赖、稳定、统一的政治契约关系荡然无存。文化摧裂,中原荡荡。“哲人萎乎!”象孔子这样的贤明智慧者,真的是越来越衰微了! 
    西狩获麟,亲人、弟子死去,孔子晚年一路见证人生苦难和残酷。夫子打心底里感到,他对这个动荡世界,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子贡啊!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掩不住悲壮凄凉情怀,及对弟子的深情依恋。孔子曾忆当年和弟子周游列国的峥嵘岁月否?而今物转人非。弟子已逝,孔子也要死了!    
     “夏人死了棺椁放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棺椁放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棺椁放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是殷商之后啊。”  
    其实,孔子对自己的身世早就知道,别人也知道。象古代注重血源关系,注重慎终追远的礼仪之邦,一个人要弄清自己的祖先并非很难。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厘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孟懿子:“孔丘,是圣人后代。他的先祖弗父何继位做宋国国君,后来让位于弟弟厉公。到正考父这代, 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在鼎中铭称:‘第一次鞠躬受命,第二次弯腰受命,第三次俯首受命。即便卑微至顺墙根急行的时候,也未敢抛弃内心之敬重;我在鼎中煮盛饘粥之食以度日。’如此恭俭的正考父啊。听说圣人后代,虽不一定权倾当世,但必有贤德之人出现。今孔丘年少好礼,他不就是贤德之人吗?我死后,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孟厘子说的圣人,就是微子。微子,是纣同父异母的哥哥,数次谏告残暴荒淫的纣而没有结果。无奈大势已去,和殷纣王的叔父箕子、王子比干告别:“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循”意思即各自谋行志向而不失先王之道。 
    仁人志士面对现实,选择有所不同,但都不改操行。离开,不是求肉体之安生,留下,也不是求肉体之死亡。两者都为追寻大道。最后,纣投箕子于大牢,而刨比干之心。 
    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意思就是这样啊!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向箕子垂询政治。把朝鲜封给他,免行君臣之礼。 
    武王崩,周公奉成王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削平叛乱。让微子代承殷商之后,祭祀祖先,并重新分封宋国给微子。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说的就是这样啊! 
    只有武王成周如此贤明之君,才能让灭亡国家香火不绝。只有微子这样屈命存志之仁人,才能保殷商之后。       
    宋殇公在位,即公元前719…710年间,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时任宋大司马的孔子六祖孔父嘉。 
  按照周礼制,大夫不得和诸候共祭祖庙,直系血亲关系超过五代,要另立公族。这也是孔父嘉为什么姓孔的主要原因。由于孔门遭此大难,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到鲁国避难,孔家也丧失过去之卿位,降做士人。 
  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也就是孔子的父亲: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孔子生命最后时刻,以特别方式:梦,表达了自己的慎终,对祖先的追远。孔子丧礼,兼采夏人、殷商人、周人之法饰棺墙。 “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以彰明夫子一生之努力。 
    回望历史,是兴衰荣辱、善恶美丑一并存在的事实;展望未来,是浩浩荡荡的大融合;面对现实,无论辗转何方,社会大变革的洪流把人冲得多远,道义是可以追寻的,对过往历史、文化、生命的尊重和感念,不是辩解,是品德。 
    孔子所涕,非涕肉体之生死,而涕大道之废,哲人之无。肉体,终归是要灭亡。一代又去,一代又来。然追寻永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不認爲歷史的進步是全面的進步,從這個角度進步了,從哪個角度退步了,這樣的事實很多。 
  就拿民国时代来说,我们爷爷辈时,在我们小县城,还发生过县长贪污100多块大洋,而被地方乡绅联合起来把他扳倒的事情。     
  在现在,我想这是不可想象的。     
  古代社会,在地方一级,是可以和政权官府相抗衡(互相监督)的文化道德力量。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具体的行政管理权利,但民望所归,民心所向的读书人,有很大的号召力。     
  该管的地方要管,不该管的地方要放(或者说换种管与被管的方式)。这一放一管,就深含大学问。这种超稳定结构,很难用西方的一些理论来认识和评价。 
  我一直以为,不是理论来框定历史,而是让理论去最大限度吻合历史,在此基础上并对未来有所成功地预言。         
  to文在兹 观海卢云远  
  从形而上说,大道(规律)不会废。 正如物理学定理一样,我说不会废,是因为无论人承认不承认,他都存在。 
  但是,我也可以说大道废了,正如物理学定理一样,不利用它不承认它,那么人做事情就会事倍功半,那么就不会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等,这就是形而下的具体的大道之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