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合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我也可以说大道废了,正如物理学定理一样,不利用它不承认它,那么人做事情就会事倍功半,那么就不会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等,这就是形而下的具体的大道之废。     
  孔子,他肩挑大道,大道在他身上当然不废,但是别人不挑了,大道当然在人间会隐没不见。 
  但是不管人挑不挑大道,又何损于大道呢?大道仍然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正如物理学定理哪怕地球人死关了,一样是那个样子。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句话,正是孔子对大道形而上的感慨!     
  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就是要让形而上的大道,形而下降临人间。因为,没有大道的人间,如同不遵守物理学定理的蛮干蛮做,人类社会总是混乱不堪,恃强凌弱的。     
  总之形而上的大道要有人去担当,才能谈得上“道在人间”,道从形而上变成形而下。 
  否则只是“道在天上”     
  若说孔子遗憾,那是站在普渡众生的慈悲情怀上言之。但是按照佛教说法: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白自了佛性,不去自己磨炼修持,从根本上而言,佛、菩萨是不能渡人的。     
  这个道理其实如同曾子前面说道那句话,自渡,才是真渡。 
  明白孔子所说的大道,并担当起来。大道即从天上的形而上的大道,降临为人间的形而下的具体的成为我们生活的大道。     
  人若担当多长时间,几代人去担当,那么人间的大道就存在多长时间,存在于多少代人身上 。 
  不可能让写在纸上的大道,说在嘴中的大道保佑我们过好日子,是吧!     
  to虎公:     
  做事情是一种用,不做事情那么就没用。这是按照形式逻辑来说, 
  孔子对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器”论。 
  孔子说:君子不器,这个不器,不是说君子不会做事情,而是说君子不被一些事情所局限。 
  比如,我们看到有的技术员,除了搞搞本专业,其它的就一窍不通了,不通其它行业,不通人情世故,不通家庭生活。养儿育女。这样的人就是器。     
  颜回,由于穷,穷居陋巷,所以他没有多少机会出来做事情。 
  但是,我记得孔子评论颜回,有一句话:自吾得回,门人日亲。 
  孔子评论子路:吾得子路,恶言未闻于耳。     
  亲,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可以想见,孔门三教九流,各有本事之人,為何如此膺服“大師兄”? 
  子路,年轻时也是在“道上”混的年轻人,有义气,武功好,他战死时,已经63岁,要是年轻20三十岁,恐怕“活着回来”并非难事。 
  想来,孔子未得子路前,经常遭人非议,但是有了子路就不同了,哪个敢乱说夫子,我答应,看看我沙锅大的拳头答应不?     
  一个懂运筹谋划的人,虽然他没有做过多少事情,但是,在一项工程中,因为合理的看待问题和意见,为项目节约了多少费用,这个费用,也许10个技术员,一生也创造不出来。 
  我们国家的建设,不在年年碰到这样的事情吗?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认识到无用的有用,也认识到有用的无用。那才是真认识了无用或者有用。 
  老子说: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在孔子眼里,周王朝所奉行的政治文化,是先王之道。 
  孔子、孟子常阐述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和一些贤士的所施所行,故我们可知儒家先王之道即指古代的先圣先王所践履之道。 
   先王之道有如下特点: 
   1、先王之道不是神道,是人道,是曾经的历史实践。 在孔子那里,先王之道是建立在历史实践基础上的关于个人道德生命、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富足的理论和实践。而不是什么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学说。如果我们说管理学是为领导服务?是为压迫工人服务又如何?没有管理学企业是不是运作得更好?看来这种阶级决定论已经害人不浅,可以休矣!  
   2、先王之道不是现代宪政,因为先王之道不仅仅指某个集体政治实践(政治形态、官制设置等),而且包括个人实践(比如修身、齐家、礼仪等)。  
   3、先王之道是一种道统,在孔子之前,它已经实践了、传承了上千年,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故先王之道非由孔子或者儒家学者坐在书斋里,拍脑袋发明出来的思想或者理论。当“太山坏乎!”,孔子面对现世的动荡、人心的伦丧,生发的忧患意识对历史、政治、文化作出反思总结继承。故孔子生命中的担当精神、尊奉前贤的个人道德实践,可归属于先王之道中。     
   华夏民族数千年以来,一直在保守传承中创新。夫子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⑧ 
   近代以来,国人弃旧文化精神,在创新中破坏,乃至迷失,遂成今日颓然自卑徒慕西方之文化精神。 
   俯仰历史,兴衰荣辱、善恶美丑一并存在;展望未来,融合浩浩荡荡。体察夫子晚年之涕泣,无论辗转何方,社会大变革的洪流把人冲得多远,道义是可以追寻的,对过往历史、文化、生命的尊重和感念,不是辩解,是品德。 要仔细区别下来 道之不行确实比道之废要准确点。         
  大道周行不改,独立不殆,就像物体物理学定理、化学性质一样。 
  性质不会消失,只是因为外部条件(环境)的原因,表现不表现的问题     
  如果我把人比喻成汽油     
  道在任何人---对应 :汽油可燃性(性质) 
  得道之人----对应: 正在燃烧的汽油(现象一) 
  无道之人----对应:没有燃烧的汽油(现象二)     
  于此,我们很容易明白,有道和无道,不是道自身灭亡的问题,正如 
  汽油的可燃性不可能灭亡。这是性质的描述     
  但是这个世界有得道之人(或者社会、政权),无道之人(或者社会、政权) 
  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别,现象,乃是因为外部环境,使【性质】隐没不现。     
  有的人通过自我修炼约束,而近道,有的人通过自我腐化堕落而远道,如同汽油被点火,或者被冰冻起来的差别。 
  这些都是外部条件(环境)的原因。 
  我们不能对着没有燃烧的汽油说:汽油没有燃烧的化学性质。     
  禅宗说法不外求,正是性质的描述,但是要得法,还必须通过磨练修持,而磨练修持如同汽油改变外部环境条件,使之到达燃烧的状态。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眼下道义的散失,而说:大道已死。 
  大道不会死,孔子死了,子思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即人要努力,象汽油努力一样,去达到(大道)燃点。 
  人如何努力?就是要尊奉先贤,知和行合一,如同一个练武功的,先读武林宝典,然后苦炼, 
  如同禅宗的顿悟,我有佛性,但是我仍然要修持参悟才能让佛性显现。一个道理。     
  似乎,新文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鲁迅说:要我们保存国粹,也必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我答:世界上所有人类文明形式都是人创造,是人表现他们,而不是他们表现人类。所以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穷有富。一些君主离宪制国家取长补断,日子过得也不差。 
      怎么取,如何取就是靠人的努力去表现。而新文化运动呢?把责任归咎为:历史。变着法羞辱历史。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厚道,你要说强说他是厚道的,用一些崇高勇敢超越的词语去描绘他们,那么历史就会用历史的逻辑把这些 
      名实不符的东西引到魔鬼悖论的道路上,最终历史会用灾难,让这些泡沫思想伏法。 
      伏什么法?伏混乱、虚伪、说一套做一套,不知廉耻,道德败坏,物欲横流,相互指责对立之法。         
      孔子曾经告诉子路:小人穷斯烂。鲁迅这话就是穷斯烂之话,穷了,志气都没了,为自己找借口了。没有担当感了。       
      我再举个例子帮助理解: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比如,现在的经济学家这个名号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有点臭名昭著了,这和“社会主义”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国外的经济学家不臭名昭著,偏偏中国经济学家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如果照着老鲁那文科生的扇情手法:要我们保存经济学,也必须经济学能保存我们。         
      经济学本来是一门学问。我们不能说,中国的经济问题没搞好,都该怪该死的经济学。但是,我们可以说:中国经济有问题,和那些欺上瞒下的御用经济学家【有一定】关系。我的这一表达应该是理性的。         
      现在,我们仔细想想,到了鲁迅那种句子结构,表达方式里,味道全变了。搅得人思维一塌糊涂。         
      我们再看孟子的思维:他说天下有好的经济学,那么就让好的经济学为我们服务,天下没有好的经济学,那么我们就要用我们的努力创造出好的经济学。从来没有听过,我不学好经济学,经济学就能为我服务。         
      孟老英雄的意思绝对是这么个意思,只是我把“道”用”经济学“代替了。 
     同样,传统文化曾经创造过辉煌,为什么我们不能说,现在不行了,是我们自己努力不够,我们一定要重新创造出辉煌。             
  鲁迅说话相当荒唐,他根本就分不清楚性质和现象的区别。轻率地把事物的现象赖在事物的性质头上。     
  凡事物之性质与现象不合即抛弃、抛弃。 
  试问,天下万物,都有性质与现象不合的时候和环境条件,是不是都把它们抛弃了? 一个人,他能挑30斤东西,孔子不会说:你努力挑100斤吧,而只会说:你挑40斤试试,等这个人能挑50斤了,他会说:你看,某某和你一样大,已经挑60斤了。     
  孔子就是这样因才施教,不断鼓舞人,所以颜回感叹: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其二如: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此孔子启迪子貢之法,子貢以为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孔子一点拨,子贡才发现,一山更比一山高。 
  这是孔子说话的艺术。两个字:实在,实用。而不是说出来让“高人”见笑,把矮人吓跑     
  我们读论语,不可不辨别此中差异。领略这样的说话艺术。和颜回一同感受:瞻之在前(自以为),忽焉在後(经孔子一点拨)     
  中药里,雪上一枝蒿是毒药,但是用得得法,可以治病,用不得法,可以把人毒死。 
  你说,雪上一枝蒿是什么?是精华还是糟粕? 
  精华如何成为精华?糟粕如何成为糟粕?     
  这些问题你可以联系我前面说的性质和现象来思考 
  也可以联系体用论来思考。     
  盲目地责怪,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目前之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 
  新文化思想的发展不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些问题了吗?     
  另外鲁迅他们故意把国粹说成麻将、烟枪、姨太太,如同把雪上一枝蒿说成一无是处的大毒草,以用代体,或者说以某现象代替事物之性质!以名乱实     
  他们作为知识份子,不认真思考,兴风作浪,搅乱民众思维,实是“奸人”做派。 13、田横五百壮士的随想(作者:秦大路) 楚汉相争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