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股票分析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部股票分析宝典-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对你而言,研判未来股市的行情与选股何者重要?

  答:回顾过去2!年的交易,我的成功得归因于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有时候,我靠几支精心挑选的股票而大赚一笔,有时候,我则是靠看准股市未来的趋向而获致成功。例如在1973年到1974年之间,股市持续疲软不振,当时我是因为持有净空头头寸而大发利市。另外,我有时候则靠债券来赚钱。我所要传达的讯息是:要在市场交易上获得成功,其实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有些人认为可以依据成功的交易模式,来应付未来的交易,其实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因为市场变化既大且快,以往获致成功的交易方式,并不能够保证在未来仍然有效。

  问:你为何对1973年与1974年间的股市疲软不振如此具有信心而放空?

  答:因为我判断当时美国经济成长会衰退。

  问:你是根据什么下判断的?

  答:我认为当时通膨压力沉重,会导致利率上扬,进而促使经济成长减缓。

  问:在1982年时,肢市也曾经极度疲软不振。你是否在这段期间之前,就感觉到股市将会疲软?

  答:并不如1973年到1974年间那般强烈。不过我在1981年和1982年曾经卖掉持股,改买国库券而赚了一笔。当时,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采高利率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打击通货膨胀。当国库券利率高达14%时,股市根本不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也根据反向思考法判断,利率会下跌,而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联邦准备理事会一定会在企业界对高利率感到吃不消时,放宽货币紧缩政策。这也就是说,利率迟早会升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跌。届时股市势必会因为新资金的注入以及原资金的回笼而恢复生气。

  问:根据你独到的操作理念,我想你在买进国库券的时候,也曾经遭到一些损失?

  答:是的。那段期间真是难受,因为我基金的大部分投资人都认为我是一名股票交易员,对债券又懂得什么?何况我又何德何能,竟敢与认为利率将会飘涨的大牌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唱反调。

  问:你是否将持有部位的数量扩张一倍以上?答:是的。在买卖国库券时,任何人都可以用保证金从事交易。根据国库券不同的到期日,交易的保证金最低只要购买金额的2%。

  问:你从买进国库券到利率升抵顶点而开始回跌时,相隔多久时间?

答:我是在1981年春天开始买进国库券,而利率一直到1981 年9月31日才攀升到顶点。

  决策失误的惨痛经验

  问:在这之前,你一直是股票交易员,而你在买进国库券之后,又遭致重大损失。难道你不曾对自己的决策产生怀疑吗? 

  答:当然有,尤其是在1981年的夏季,我简直度日如年。我金中大部分的投资人在那段期间都对我颇为不谅解,其实当时连我自己也不能十分肯定这项决策的正确性。

  问:你是否曾经自付自己犯错,而打算出清或减少所持有的部位?

  答:没有。我从未如此。

  问:你的交易原则中有一项是,只要你认定自己对股市的基本面认知正确,就会坚持你所持有的部位,但是这项原则有没有例外?我是说,股市走势与你的预期产生差异,结果使你蒙受重大损失?

  答:1987年10月就是一个例外,我想那是我投资生涯中最悲惨的一段岁月。当时,市场上弥漫一种看法:只要上市公司的业绩能够维持一定的成长,不管其股价是多少,都可以买进。这种看法使当时的股价成倍的飘涨,就像发疯一般。

  当时,我们在拍立得公司股价本益比为60倍时,抛空该公司股票。我们认为拍立得公司的营运状况实在不值该价位,然而在我们做空之后,该公司股价的本益比却涨到70倍。当时整个股市似乎已经完全失去理性,但是当时的市场就是如此。

  问:后来你是不是因此停止做空?

答:有一段时间是如此,因为我们一度蒙受重大损失。

  问:你刚才提到,1987年10月是投资生涯中最悲惨的一段岁月。由于你经常使用反向思考方式,因此,我猜想你在当年多头气氛弥漫的大环境下,应该不致于持有大量的多头部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事实上,早在1987年春季,我便写了一封信给我的投资人,向他们解释我为何对股市当时的情况异常谨慎,并大量减少我的多头部位。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思索股市不断创新高的原因。

  我结论是,当时美国资本市场发生两种异常现象,即是市场上流通股票筹码持续减少,而且金融机构对融资采取放任的态度。只是银行大方地提供融资,垃圾债券市场便能维持荣景,公司经理人也会持续买回公司在市场上流通的股票,结果使得股票价格异常地飙涨。我认为这就是股票价格在1987年上涨过度的主要原因。

  然而,最具关键性的问题是:那些因素会改变这种情况?答案是经济成长衰退。只是美国经济衰退,就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冲击,因为美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失去应变的弹性。美国政府在先前的经济扩张期,不曾采行反循环的财政政策,因此到了1987年秋季,美国经济不但没有走软,反而强劲到使联邦准备理事会必须采取紧缩政策。

  可是我却没有想到,美国政府若干一般性措施,竟然会在股市引发如此戏剧化的轩然大波。我是说,联邦准备理事会采取信用紧缩措施到底会对股市造成什么影响?一般来说,最多只会使股市下跌100点200点,可是谁也想不到股市竟会重挫500多点。

  减量经营重新思考策略

  另外,如财政部长贝克批评西德的谈话,又含有什么重大意义?坦白讲,那只不过是对汇率持不同的看法而已,根本不值得小题大作。我们现在再回顾1987年10月19日股市大崩盘之后的情况棗几乎是风平浪静。因此,总括而言,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股市大风暴其实是源于市场本身的问题,并不会立即造成金融风暴或是经济衰退。

  问:那么请你解释一下10月19日股市大崩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造成10月19日股市大崩盘的问题是股市的运作系统难以应付其基本结构在80年代所产生的变化。此外,当时维持股市稳定的两大主力棗个别投资人与专家系统,在股市中的重要性早巳大幅降低。

  问:你认为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是否在当时更加重了跌势?(投资组合保险系在股市下挫时,以卖出股价指数期货来减少股票投资组合价值滑落的操作方法。)

  答:是的。当时,一方面稳定股市的力量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却又增加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如投资组合保险,程式交易与全球资产重分配,股市当时根本难以应付这种情况。

  问:你在10月19日当天是否持有部位?

  答:我在当天还增加多头部位,这大约使我基金的风险提高到80%到90%。

  问:增加多头部位纯粹是我一贯反向思考法下的反向操作策略,因为尽管股市重挫会进一步引发强大卖压,但也势必会引起反弹。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股市反弹之前,先一步做多罢了。

  答:你后来是否持长?

  问:没有。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持续减少多头部位。我低估了这次股市大崩盘的力量,而其影响所及使我的信心动摇。后来我决定退场持有现金,重新思考当前的市况以及应该采取的策略。

  问:你在1987年10月到底损失多少?

  答:我的基金在该月份亏损了20%。

  问:现在你回想1987年10月的经历,是否从中学到了一些教训?

  答:我认识一位很高明的投资人,他曾经告诉我说,我的投资绩效完全是在于我28年来错误经验的累积。他所说的真是一针见血。

  当你犯错之后,一般来说,你总是会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同时是一名长期投资入,短线交易员及分析师,我所作的决定与犯下的错误远多于一般投资人,事实上,这才是使我优于一般投资人的原因。

  短期投资掌握操作时机

  问:典型的共同基金都是用“买进及持长”的交易策略。基本上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错误的策略?

  答: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不会使用“错误”这个字眼。我认为这是一种绑手绑脚的交易策略。这种策略的目的,是在于分享美国股市的长期成长,而宁愿忍受短期的疲软。可是这种策略却限制了专业基金管理所应发挥的潜力,因此它应该算是一种不完美的交易策略。

  问:可是目前大部分的基金都是使用这种策略。

  答:是的。不过已经比以前少了许多。今天,注重操作时机的人越来越多,只是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它,但是它们都深深了解“买进及持长”意义之所在。在我小时候,最常听到的投资建议便是买进股票,然后把股票锁在保险柜里,不要理它。然而今天你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建议。我们已经对美国长期的经济荣景丧失信心。

  问:你如何处理亏损时的心理压力?

  答:这个问题就和股市的其他问题一样,没有一定的答案。因为你所遭遇的亏损与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经常不是由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种状况所造成的。

  问:你当初是如何成为基金交易员的?

  答:我在1960年代末期踏入证券业时,只具有分析师的知识背景。我和另外两位分析师合伙开创事业之后,随着业务逐渐扩增,操盘才日渐重要。我也因此变成一名交易员,可是当时我根本没有多少操作经验。

  问:既然欠缺经验,你为什么要做交易员?

  答:也许我在市场分析方面的能力,不及另外两位合伙人。

  问:尽管如此,你早年的操作成绩仍相当不错。你当初是如何在欠缺经验的条件下从事交易?

  答:家父一生都是一名赌徒,我认为从事交易多少也带有一些赌博味。我想我承继了我父亲的赌性与赌博方面的天份。

  问:你在股市从事交易已超过20年。在这段期间,股市有什么 变化?

  答:与今天相比,20年前的人在股市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简直少得可怜。法人机构的交易员通常都是一些在布哥克林区鬼混的小鬼,靠几个股市上的术语招摇撞骗。我当初从事交易要与他们竞争,简直易如反掌。

  记得有一次,一名交易员急着要卖出70万股宾州中央公司的股票。当时这家公司已经宣告破产,而其最近的成交价是每股7美元。结果,我以每股6。125美元的价格买进70万股。当那位交易员还在为成交价与7美元相差不到!美元而自鸣得意时,我转身就以每股6。875美元的价格把这70万股卖出去了。这笔交易让我赚了约50万美元,而只花了12秒钟而已。

  问:这样的情况持续多久?

  答:直到1975年为止。今天,股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交易员也远比以往精明。此外,在这20几年之间还有一个改变,即是个别投资人在股市中的重要性显著降低,而机构投资人的地位则益形重要。今天,个别投资人大都是透过共同基金购买股票。经纪商卖给个别投资人的股票,还不及共同基金与其他所谓的“金融商品”来得多。

  然而,最重大的改变也许是股市变得益趋以短期投资为导向。今天,人们对预测长期趋势的能力已经失去信心。在1967年时,典型的经纪商预测报告,会估计麦当劳公司于公元2000年时的每股股利。他们相信美国经济可以维持稳定成长。但是,今天美国的经济情势却不容许他们具有如此的自信。在50与60年代,股市中的英雄是长期投资人,然而今天的英雄则是懂得掌握时机的交易员。

  追求真相创造高利润

  问:你对股市新手最重要的忠告是什么?

  答:股市中最邪门的事是,有时候最差劲的预测,也可能会成为最高明的决策依据。但是这种情况却是一个邪恶的陷阱,会使人相信无需专业知识就可以纵横股市。因此,我的忠告是:要认清股市的竞争非常激烈。当买进或卖出股票时,你都是与专业的对手在竞争,往往这些专业的对手会给予你迎头痛击。

  问:你是指千万不要低估股市投资?

  答:是的。你千万不要有股市投资风险高,因此获益也高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你应有的观念是:股市投资风险高,因此你必须设法创造高收益,继续在股市中生存。另外,千万不要以为投资共同基金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从事投资必须决定合理投资报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