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股票分析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部股票分析宝典-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从事投资必须决定合理投资报酬,并了解是否有机会达成该目标。

  问:一笔成功的交易需要哪些要素?

  答:成功的交易必须取得两项条件的平衡ot这两项条件是:坚持自己对股市的看法以及承认自己错误的弹性。要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则需错误与经验的累积。另外,你应该对交易对手保持戒心。你应该经常自问:为什么你要买进,他却要卖出?他知道哪些你不知道的事?最后,你必须对自己或别人诚实。就我所知,成功的交易员都是事实真相的追求者。

  史坦哈德所谓独到的操作理念,基本上就是反向操作。然而你不能单靠观察股市的走势,就贸然从事反向操作。股市没有这么好混,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从事反向操作,而是在于选择反向操作的时机。 

  弹性是史坦哈德成功的另一项要件。史坦哈德的弹性表现于既做多,又做空,以及在股市不振时,将投资标的转移到债券、期货等其他市场的交易策略。

  成功的交易员在适逢时机好时,大都’能够把持有的部位增加到非常大的数量。这种作法既需要胆识,也需要技术。而史坦哈德在1981年和1982年间大量持有国库券,提供了一个好的操作范例。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自信是任何一位交易员必备的条件,然而对史坦哈德这一类从事反向操作的交易员尤其重要。史坦哈德相信只要自己的看法正确,即使是一时遭遇打击,也坚持到底。例如他在1981年春季买进国库券,而利率有半年的时间都对他的持有的部位不利。史坦哈德所承受的压力,事实上还并不仅于此,在这半年期间,他的基金投资人都在责难他为何不好好操作股票而去买国库券,这使他遭受强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如此,史坦哈德依然坚守其部位。若非史坦哈德对自己深具信心。我们今天也不会听到史坦哈德这个名字了。

  另外,史坦哈德也强调,市场交易是没有公式可循的。他指出,市场不断在变化,而高明的交易员必须能够顺应这些变化。史坦哈德认为:想找到交易公式的交易员,迟早要失败。

 

 
 
 
  
 

  金融书籍 
   
 2005年1月12日 周三  
 

第四章 冠军交易员 ◆ 马蒂·舒华兹 




马蒂·舒华兹是在股市收盘后,在他的办公室接受我的采访。我发现舒华兹对于操盘所持有的某些观点相当武断与偏激,这样的观点有时甚至会使他对于某些交易行为如电脑程式交易,感到气愤不已。然而舒华兹本人承认,气愤与不平是促使他从事交易的原动力之一。

  市场即是竞技场

  舒华兹的操作并没有“顺势而行”之类的原则。他认为,市场就是竞技场,而其他的交易员都是他的死敌。

  另外,我也为舒华兹每天做一成不变的功课感到惊讶不已。当我抵达他办公室时,他正在进行市场分析,在我采访的时候,他一 直没有停下手边的工作。当天晚上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他的分析工作还没有结束。尽管他看来已经相当疲倦,可是我相信他一定会等到分析工作结束才休息。过去9年来,舒华兹一直是以此宗教狂热式地精神做每天的功课,从来没有间断。

  舒华兹在成为成功的专业交易员之前,曾经有10年的时间在股市中浮沉。在交易生涯的初期,他只是一位证券分析师,然而如他所说的,在这段期间,他经常因为交易亏损而濒临破产边缘。最后,他终于改变交易策略,而使自己从经常遭逢亏损的状态转变成持续获利的交易员。舒华兹从1979年成为专业交易员之后,平均每年投资报酬率一直高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平均每月的亏损从没有越过其资产价值的3%。 

  舒华兹在家里的办公室中独自工作,他对自己没有雇用助手而感到非常骄傲。这一类如同独行侠的交易员,尽管操作非常成功,也往往不会享有什么名气。可是,舒华兹却由于经常在全美投资大赛中获胜,而建立相当程度的名声。

  舒华兹共参加过10次全美投资大赛中的四个月期交易竞赛项目,获得9次冠军。他在这9次夺得冠军的比赛中,平均投资报 酬率高达210%,而他因此所赚得的钱也几乎是其他参赛者的总 合。另外,他也曾经参加过一次全美投资大赛中的一年期交易竞赛项目,结果他创下了投资报酬率高达781%的佳绩。舒华兹藉着参与比赛证明自己是全球最高明的交易员之一。以他投资的风险报酬比率来看,他的确当之无愧。

  问:请你谈谈你的过去?

  答:要从多远的过去谈起?

用功勤快的模范生

  问:随便你。你觉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就从什么时候开始吧2

  答:坦白说,我觉得从我的童年开始起最合适。我出生在新港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就很勤快。在7、8岁的时候,每当大风雪过后,我就会出去替别人铲雪,赚点零用钱。即使到现在,我每天还是工作12个小时,只要一不工作,我就全身不舒服。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还在进行各项分析的原因。我认为,自己必须比竞争对手有更万全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就在于每天辛勤工作。

  长大后,我明白教育将是迈向成功之路的大门,而这或许与我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有关。我相当用功,在高中时曾经当选全校模范生。

  后来我进入安赫斯特学院就读,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验。我接受新生训练时,学长对我们说:“你看看自己的左边,再看看右边,你们当中有一半人会在班上名列前茅,也有一半人会在后面。”能进入安赫斯特学院就读的学生,包括我在内,在高中时代的成绩大都名列前茅,由此可见我们的竞争有多激烈。

  这是我一生中首次遭遇如此庞大的竞争压力。我甚至于曾经因为搞不清微积分而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不过一旦弄懂了,一切就都豁然开朗。我在大学生活中,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这之前,念书只是一项工作。然而现在,我发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安赫斯特学院这段求学历程,对我的影响很大。1967年我从大学毕业,然后进入哥伦比亚商学研究所深造。由于当时我对哥伦亚商学研究所不太满意,于是我决定休学,并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而成为后备军官。

  训练严谨的部队生活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他们会激发个人的潜能,而且要依其固定的模式重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我对于组织体系颇为佩服,因为它从成立以来,一直是以一套一成不变的训练计划来训练成员。身为海军陆战队少尉,我要领导四十六个人,因此我必须充分具备各种技术。他们会对我施加压力,如果无法通过训练,就只有被淘汰。据我所知,在我这一期学员当中,有50%的人最后因为无法符合要求而被刷下来。

  海军陆战队的严格训练使我对自己的潜能深具信心。安赫斯特学院强化了我的头脑,而海军陆战队则强健了我的体魄。这两段经历使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任何事,包括操盘在内,一定都会成功。

  从海军陆战队退伍之后,我回到哥伦比亚商学研究所,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企管硕士的学业。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库安洛普公司(Kuhn Loab Co.)担任证券分析师。我是专门负责分析保健与零售产业。我在库安洛普公司待了两年,发现在华尔街工作要使自己薪水增加的最好方法,就是跳槽。

  我于1972年换到另一家公司工作。我们姑且把这家公司称为公司,至于原因在后面就会谈到。 x公司有30位分析师,每10位分成一组。公司分析部门的主管并不参与分析工作,而都是由各组较资深的分析师来审核其他分析师的报告。该公司的政策是,每一份研究分析报告都得先经过各组所有的分析师的阅读,然后才能发布出去。 

  当时,我写了一篇有关医院管理产业的利空报告,依照惯例,这份报告先要在其他分析师之间流通。其中有一位分析师在回加州的飞机上喝醉了,把我报告的内容透露给他的一位客户,他甚至还寄出一份副本给那位客户。结果医院管理产业股在这份报告公布之前就已经开始大跌,因为那位客户依据我的报告,在市场上到处散播利空谣言。

  那真是一次难堪的经验。我必须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作证,证明自己并没有提前泄露报告内容。公司的律师对我说:“我们会代表你出庭作证,不过如果公司的利益受损,我们会通知你。”

  令人难堪的工作经验

  问:在那时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答: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只要说实话,应该一切都没有问题;而结果也真是如此。纽约证券交易所终于相信我是清白的。然而这件事却给我很大的打击,我根本无心工作,也失去迈向成功的动力。

  问:那么那一段时间你都在干什么?

  答:我仍然在写分析报告,可是已经不如以前用心。在1973年初,除了那不愉快的经验外,我也迷上技术分析。我根据技术分析,预见我负责分析的产业股将不振。

  问2你是不是因此写了一篇利空报告?

  答:那时候根本没有人写利空面的预测报告。公司准许我写一篇有关医院管理产业方面的利空报告,可是我不相信公司会发表这篇报告。

  问:后来呢?

  答: 后来空头市场使我丧失了工作,我做了四个月的无业游民。那是一段相当有意思的经历,因为我相信人从困境中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当时我在约有2万美元,不算是一笔小数目。我决定用这笔积蓄来从事交易。我认识一个疯疯颠颠的家伙,他设计了一套从事商品交易的电脑程式。那时候,他总是跑到电脑公司借用一台如同妖怪的在机器,进行今天用个人电脑就可办到的运算,如计算加权平均数。我把 我一部分积蓄和他的资金加在一起投资,结果赔光了,于是我决定再去找份工作糊口。尽管我很诚实,但是由于我以往的经历,使我应征工作时,公司都会问我:“咦,你不就是写那份交易嫌疑分析报告的人吗?”所有人都不愿意惹麻烦。因此。即使我是清白的,他们也说我为头痛人物。

  生命中的转折点

  后来,一位朋友替我在艾德华暨汉利公司(Edwards & LHanIy C0.)找到一份工作。这家公司拥有一批相当高明,而且日后都成为明星级交易员的证券分析师。在这段期间,我认识了鲍伯·索纳(Bob Zoellner),他是该公司的董事,也是一位非常高明的交易员。

他曾经在1974年靠着证券交易解除了公司因经营不善所引发的破产危机。后来,他在1976年设立自己的基金,从此一帆风顺。

  1976年,我认识了我的妻子,她对我的影响很大。她让我了解到,我的生活不是服装发表会,而是真实的,然而我却把它完全弄砸了。当时我拥有一份固定工作,可是我几乎一文不名,因为我经常在交易中把钱赔得精光,

我们在1978年结婚,当时我在贺顿公司(E。F. Hutton Co.)工作。结婚以后,出差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当你还是25岁小伙子的时候,藉着出差到各地去探望老同学,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但是,在你步入30岁之后,这件事却变得索然无味。结婚之后,每当我出差,都是她把我推出门的。到了1978年年中,我已经干了8年的证券分析师,并开始对这份工作感到很厌烦。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也知道自己要为自己工作,不要再看客户或老板的脸色。为自己工作是我生活的最终日标。多年来,我一直在自怨自艾:“为什么我总是不成功?”这一回,我下定决心非成功不可。

  当一家公司希望雇用你时,公司总会答应你任何要求。你一旦进去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此,当我和贺顿公司处于蜜月期时,我就要求公司在我的办公室装一部报价机。在贺顿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年,我总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透过报价机来研究股市。我每天总会打几次电话给鲍伯·索纳,和他讨论股市走势。他也教我许多分析股市的方法,例如股市在利多消息下却告滑落,表示股市后势看空;股市在利空消息下上扬,表示股市后势看多。 

  在那年,我开始订阅多份股市资讯和杂志。我把自己当成一具合成器,无须设计新的交易策略,只是把别人的优点融合于我的交易策略中。

  我后来发现有一个名叫泰瑞·兰迪(Terry Laundry)的人。他发展出一套与众不同的交易方法,名为“魔术T预测法”。他是麻省理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