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伤寒括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7-伤寒括要-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姜半夏。辛以散虚痞。人参大枣。甘以补胃弱。 痞而下利。生姜泻心汤。痞而不下利。 
旋复代赭汤。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人参汤
属性:桂枝 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 仲景论太阳 
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与葛根黄连黄芩汤。此又与桂枝人参汤。二症俱系表不解。而 
下之成利者。何故用药有温凉之异乎。二症虽同是内虚热入。协热遂利。但脉症不同,故用 
药有别耳。前言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者。主葛根黄连黄芩汤。夫脉促为阳盛喘汗为里 
热。用葛根芩连。理所宜也。且前症但曰下之。此曰数下之。前症但曰利下。此曰利不止。 
两论细味之。即有虚实之分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瓜蒂散
属性:瓜蒂 赤小豆 香豉 
病如桂枝症。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胸有寒也。当 
以瓜蒂散吐之。 病在上者。因而越之。邪客胸中。至气冲不得息。非吐之不可也。寒气在胸。瓜 
蒂之苦寒。从其 
。然此为快剂。重亡津液。与栀子豉汤。大不相侔也。故亡血虚家。特为申禁。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黄连汤
属性:黄连 甘草 干姜 桂枝 人参 半夏 大枣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此方主之。 邪气传里。下寒上热。夫胃中有邪 
。则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而腹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上热而呕吐 
。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职也。下寒者。散之以辛。姜桂半夏之任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 
之。人参甘枣之用。其在斯乎。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炙甘草汤
属性: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 桂枝 麦冬 阿胶 麻仁 大枣 
一名复脉汤。 脉结代。心动悸。此汤主之。 脉结代者。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心 
动悸者 
润益阴之品。所以济其枯涸。而脉之结代者。可复于和平矣。故名复脉汤。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属性:桂枝 芍药 麻黄 生姜 杏仁 甘草 大枣 
服桂枝。大汗脉洪。与桂枝汤。若形似疟。日再发。汗出必解。 汗后脉洪。病犹在也 
。如疟日再发者。邪气客于营卫之间。与桂枝二麻黄一汤。以散营卫之邪。桂枝汤料。倍于麻黄 
汤料者。为其伤卫多而伤营少也。 前桂枝麻黄各半汤。以不得汗故也。今既已大汗出。故 
桂枝倍麻黄耳。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大承气汤
属性: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 
阳明病。潮热谵语。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者。大便已硬。此汤主之。 潮热者。阳明 
内实也。谵语喘满者。热聚于胃也。手足汗出。知大便已硬。非大承气不能疗也。承者顺也。胃 
为水谷之海。邪气入胃。胃气壅滞。糟粕秘结。必荡涤之。正气乃顺。故有承气之名也。王冰曰 
。宜下必以苦。枳实苦平。溃坚破结为君。浓朴苦温。逐气泄满为臣。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芒硝除热软坚为佐。燥淫所胜。以苦下之。大黄荡涤润燥为使。 王海藏云。浓朴去痞。 
枳实泄满。芒硝软坚。大黄泄实。惟痞满燥实四症全具者。方可用之。若不宜下而误下之。变 
症不可胜数。 按承气有三种。用者大须审酌。必真有大热大实者。方与大承气汤。小热小 
实者。可与小承气汤。若但结热而不满坚者。仅与调胃承气汤。此为合法适宜也。若病大而 
以小承气攻之。则邪气不伏。病小而以大承气攻之。则正气必伤。仲景曰。凡欲行大承气。 
先与小承气。转失气者。有燥屎也。可与大承气。若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攻之则胀满而 
难治。又曰。服承气得利者。慎勿再服。何其谆谆致谨乎。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 浓朴 枳实 
小热微结。此汤主之。 小热微结者。示亚于大热坚结也。惟其热不大甚。故去芒硝。 
结不至于坚。是以稍减枳朴也。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猪苓汤
属性: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此汤主之。 按浮字上应有不字。详见后释。 活 
人云。脉浮者。五苓散。脉沉者。猪苓汤。则知此汤论中。脉字下脱一不字也。按太阳篇内五苓散 
。乃猪苓泽泻茯苓三味中。加桂与白术也。阳明篇内猪苓汤。乃猪苓泽泻茯苓三味中。加阿 
胶滑石也。桂与白术。味甘辛为阳主外。阿胶滑石。味甘寒为阴主内。南阳之言。可谓不失 
仲景之旨矣。但竟以沉字易之。不若不浮为妥。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蜜煎方
属性:用蜜微火煎凝。如饴状。捻作挺。内谷道中。欲大便乃去。汗出小便自利。此津液内竭 
。虽硬不可攻。待自欲大便。以此导之。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猪胆汁方
属性:(治症同上)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 
汗出。则津液枯于上。小便利。则津液竭于下。若强攻之。危症立见。如上二法导之。 
为虚弱人立权巧法也。然此惟燥在直肠者宜之。若燥屎在上者。非其治也。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茵陈蒿汤
属性: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腹微满。身发黄。如橘子色。汗出者 
。热得以越。但头汗出而他处无汗。且小便不利。则热不得越。郁而发黄。黄如橘子色者。是热 
甚于外。津液不行也。非大寒之品。不能彻其郁热。茵陈酸苦。栀子苦寒。二物之性。皆能 
导丙丁之邪。屈曲下行者也。黄为土之本色。夺土郁而无壅滞者。大黄有专掌焉。夫三物 
偕行。而水泉涌决。则发黄之症。可使遄已。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吴茱萸汤
属性: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 
食谷欲吐者。属阳明也。此汤主之。 脾胃虚寒。则不能纳谷。以参枣益其不足。以姜 
茱煦其中寒。当有速效。若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火逆于上。食不得入。或小柴胡汤。或黄芩 
汤。可选用之。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麻仁丸
属性:麻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浓朴 杏仁 
趺阳脉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丸主之 趺阳 
者。脾胃之脉。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气约。约者。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 
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 
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于膀胱。致令小便数。水液只 
就州都。大腑愈加燥竭。大便乃秘。与麻仁丸。通幽润燥。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栀子柏皮汤
属性:栀子 甘草 黄柏 
阳明身热发黄。此汤主之。 身黄者。本于湿热。去湿热之道。莫过于清膀胱。故投黄 
柏。直入少阴。以达膀胱之本。投栀子导金水而下济。甘草入中宫。调和升降。剖别清浊。庶几 
直捣黄症之巢矣。 

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属性:麻黄 连轺 赤小豆 梓白皮 杏仁 大枣 生姜 甘草 
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按内经曰。湿土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正 
此方之谓也。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不助湿气也。 

卷下少阳篇凡一方
小柴胡汤
属性: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 半夏 大枣 
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腹痛。去黄芩 
。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 
。去人参。加桂枝。温覆取微汗。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主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身有微热。又曰。有柴胡症者。但 
见一症 
不可汗。不可下。但当以小柴胡汤和解而已。夫邪既内传。则变不可测。须迎而夺之。故以 
柴胡 
里。则气必上逆。故以半夏散逆气。生姜辅柴胡以和表。甘枣辅黄芩以和里。 
邪气自表。未敛 
虽聚。而气未逆。邪气欲渐实也。去人参者。恐其助热。去半夏者。以无逆气。加栝蒌实者 
。专除烦热耳。 渴为津枯。半夏性燥。故去之。人参甘润。栝蒌苦坚。可以生津而止渴。 
气不通畅。血不和调。则为腹痛。黄芩能滞气。故去之。芍药能和营。故加之。 痞则气 
满。甘能满中故去大枣。硬则形坚。故加牡蛎。 悸而小便不利停水之候也去黄芩之苦坚助水。 
加茯苓之淡渗行水。 不渴者。里自和。故去人参。微热者。表未解。故加桂枝。 咳为气 
逆。故去参枣之补。肺欲收。酸收逆气者 。五味之能也。干姜辛温快气。固主散寒。亦司 
火逆。故仲景不分寒热。每治咳症。必用此二物也。 
俗医治伤寒。不分阴阳虚实。概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清热消导之药。以为常法。盖 
喜其 
禁捧腹矣。夫小柴胡为少阳经。半表半里。和解之剂。苟未至此经。谓之引邪入室。既过此 
经。谓之守株待兔。倘太阳之表热。及阳明之标热。岂此汤所能治乎。若夫阴寒假热。足冷 
脉沉者。投以此汤。立致危殆矣。嗟乎。人命至重。冥报难逃。后之学人须详审经症。有是 
疾。则用是方。万勿蹈此陋辙也。 

卷下太阴篇凡二方
桂枝加芍药汤
属性: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此汤主之。 按邪气入里。则为腹 
痛。盖邪气传里而痛者。其痛不常。法当下之。此因太阳误下而痛。故以桂枝和卫芍药和营。中 
气受调。满痛自愈。 

卷下太阴篇凡二方
桂枝加大黄汤
属性:桂枝 芍药 甘草 大黄 大枣 生姜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腹满而大实痛者。此汤主之。 或问太阴病。用四逆辈。固所宜 
也。然复用桂枝大黄。何也。大黄至寒。何为用于阴经耶。又何为与桂枝寒热互用耶。曰。自利 
而渴者。属少阴为寒。在下焦。宜行四逆。自利而不渴者。属太阴为寒。在中焦。宜与理中 
。若太阳病。误下之。则表邪未解。乘虚陷入太阴。因而满痛。且见大实脉症者。当以桂枝 
除表邪。大黄除里邪。若脉无力。而大便自利者。大黄又在禁例矣。 按太阴腹满痛。其症 
有三。如腹满咽干者。此传经之阳邪。在法当下。如吐食自利而复满痛。此直 
入本经之阴邪。在法当温。如太阳误下。因而满痛。此乘虚内陷之邪。法当以桂枝加芍药汤 
和之。若手不可按。脉洪有力。此为大实。当以桂枝加大黄汤和之。设使直入之阴症。而脉 
来沉细者。非二汤所宜也。大抵阴邪满痛。宜与理中。热邪满痛。宜与大柴胡。惟误下满痛。 
宜用二汤。不可不辨也。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麻黄 细辛 附子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此汤主之。 按太阳病。发热头痛。其脉当浮。今 
反沉 
。少阴脉而病似太阳。所以皆谓之反。而治之不同也。均是脉沉。发热。以其有头痛。故为太 
阳病。阳 
姜生附。亦能发汗。假使里不虚寒。则脉 必浮。而正属太阳麻黄症矣。均是脉沉。发热。 
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病。阴病当不热。今反发热。则寒邪在表。未传于里。但以皮腠。郁 
闭为热。而在里无热。故用麻黄细辛。以发表间之热。附子以温少阴之经。假使寒邪入里。 
则外必无热。当见吐利厥逆等症。而正属少阴四逆症矣。由此观之。表邪浮浅。发热之反为 
轻。正气衰微。脉沉之反为重。此四逆汤。不为不重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又可见熟附配麻黄 
。发中有补。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而仲景之旨微矣。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
属性:麻黄 附子 甘草 
少阴病。二三日。以此汤微发汗。以无表症。故微发汗也。 按少阴症脉多沉。若沉紧 
。不可汗。沉细数。为在里。不可汗。此症必脉沉而喘。是表有寒。而里无邪。故以小辛之药。 
微微取汗。按仲景发汗汤剂。各分重轻如麻黄桂枝青龙越婢等汤。各有差等。至少阴发汗二 
汤。虽同用麻黄附子。亦有轻重之别。故以加细辛为重。加甘草为轻盖辛散甘缓之义也第一 
症以少阴本无热。今发热。故云反也。发热为表邪。当汗。又兼脉沉属阴。当温。故以附子 
温经。麻黄发表。而热从汗解。故加细辛是汗剂之重者。第二症。既无里寒可温。又无里热 
可下。其所以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